[大学三年级] 山东省 >> 临沂市 >> 临沂大学
玉林狗肉节,原本很好的节日,却被所谓爱狗人士打上了标签,疯狂抵制。节日来历习俗就不说了,百度上都有,自己查。
有关“狗”这个文化意象,在中国听到的几乎都是骂人的成语、俗语,比如“狼心狗肺”、“走狗”、“狗腿子”、“良心让狗吃了”等等;而在西方,尤其是在英国,有关狗的成语却成了“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幸运儿。)那些爱狗人士,大体上是循着这个思路的,而那些支持人士,是站在中国传统的角度上来的。故,狗肉吃与不吃之争其实是传统与西方两种文化、思想的较量。
如果从这次舆论看,西方的思想确实占据上风。因为狗确实能做其它动物做不了的事,例如导盲、搜救、缉毒。如果仅从这点看,西化也未尝不可。可是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被西化的够多了。我们原来受夸赞时总说“哪里,哪里,我还不行”之类的话,但是现在我们受到赞美也像西方那样说“谢谢”,而且在同龄人里那样自然。
既然西化不行,那就复兴传统文化吧。可这传统文化也像西方词语中的“托利”、“辉格”一样因流传甚广而让人遗忘了最初的含义,不仅狗肉节被商业化,就连大学毕业照,一个学校穿民国复古风,其余的学校竞相效仿,不管气质适不适合一律上袄下裙,美感又没了。
我支持玉林狗肉节并非喜欢吃狗肉,我既不爱狗,也不恨狗。只是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正一点点流失,要么被国外西化,要么被别国拿走。既然传统的内核已经丢弃,仅保留了血腥的形式,这就需要改革。就像一条小溪遇到了阻碍,它就要另辟蹊径,绕个弯流出去,而非在那里顽固死守。
网上多次报道,尽管吃狗肉的人很多,但狗肉的生产加工并不卫生,既然如此,要想办法让生产规范起来,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帮着商家做生意。 以中国元素重塑”狗“ 的文化意象。记得一次狗年春晚对“狗”的解读就挺好,说狗的尾巴像稻穗,传说是狗把稻谷从天庭中偷到人间,并教百姓耕种。这就是个很好的突破口,避免了狗在人们心中粗俗污秽的印象。现在很多城市都发起了收养流浪狗的行动,可以把这个和狗肉节结合,让狗肉节不仅仅是为了吃而生的节日。
如此,如果真的能够落实,玉林狗肉节非但不会取消,反而变成了中国特色的嘉年华盛宴。但是话谁都会说,具体操作可就难了。由此,玉林狗肉节的论战不过是中国社会转型前进中又一个缩影、一部闹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