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在校学生] 北京市 >> 崇文区 >> 东花市街道
前一阵子,电视剧《何以箫声默》风靡一时,同事们、地铁里的人,都拿着手机或者pad在看。我向来不随大流,经不起考验的电视剧我是不会看的。然而最近心情不好,找友人聊天时,她提到里面的一句话:“你以后会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他说,“我不愿意将就。” 她说我一直在想念的那个人之所以做出今天的选择,是因为他选择了将就。在她的极力推荐下,我决定去看看《何以箫声默》,但我是看书,不看电视。我想看****手的感觉。
书的前面几章写得非常细腻,尤其是描写何以堔的执着而矛盾的心理时,竟让人有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想念一个人的痛苦,在他身上发挥到了****。酗酒、抽烟、疯狂地寻找爱人都不足以呈现这个人的疯狂,这个人的疯狂体现在爱人再次出现时,他的故作冷漠,故意出现,还有他不给爱人任何解释的机会,只问他七年前一直想要的答案:给我一个理由,告诉我,你爱我。他的疯狂还在于,七年,他从不考虑对方是否变化,从不怀疑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不是一如既往,他直接把对方带去民政局领了证——用一个证,把毫无血缘关系的两个人紧紧绑在一起。他对爱人发起的进攻,我想是任何女人都无法阻挡的——这是压抑了七年的坚守爱恋,势如破竹,坚不可挡。此时,大概每个读者,尤其是女读者,都会屏住呼吸把书一口气看完,多么希望自己就是那个女主角,永恒不变地被一个男人爱着,陪着他一起慢慢变老。
书的后半部分,就以枚那个写得还行。通过以枚的自述,呈现出一个痴痴等待的女子。她跟以堔不同的是,她和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将就”。
最后那部分描写她们的幸福生活的,就不那么好看了。正中了那句话: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作为读者、听众、观众,多多少少都是用“幸灾乐祸”的心态去看的。情节越曲折,就越受欢迎。主人公伤心难过的时候,你恨不得连他皱起的眉头都想看个清楚;但当他幸福时,你就快速浏览一下也就罢了。
我只花一天时间就把以玫之前的章节都读完了,最后他们的幸福生活那几个章节,十分钟看完。羡慕默笙的同时,也为以堔高兴,他的执着等待终于抱得美人归。
“将就”与“不愿意将就”,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反应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选择“将就”者,有心追求心灵所属,无力抗争现实所困,知难而退,更容易获得幸福,达到至少表面上的幸福(当然,久而久之,很多也会升华为真实的幸福)。选择“不愿意将就”,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锲而不舍,滴水穿石,千辛万苦以后,如愿以偿;第二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何以堔就那么幸运地,如愿以偿。万一,赵默笙不回国了呢?万一,她爱上了应晖了呢?你何以堔会继续痴痴得等下去吗?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他逼赵默笙去领证的情节。书中说到,其实他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直接给这段感情做个了结。连他自己,都不敢想象,万一,赵默笙不签字,他真会放手吗?
过程已经够丰富,只需要一个答案:爱或是不爱。
结果不重要,你只需要回答我这个问题就行。
不要结果,只要答案,那答案能证明什么呢?我觉得,简单的三个字,就能证明,你所付出的感情,有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