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批改符号说明:

绿底为优美黄底为瑕疵红底为错字(括号里边为间批)中间横线为删除上标符号添加字文下隔行写点评,点评内容用红字,红双线‖”处段另起(分段).

 

一尺鲛绡寄侬情
发布时间:2015-03-28 21:48:56 作者:徐媛媛  发布者:yzfhxujin 浏览次数:2521  类别:中文作文   优秀指数:★★
[高中三年级] 江苏省 >> 扬州市 >> 维扬区 >> 双桥街道


共饮长江水,而今夜雨十年灯。秋雨中揉入了不尽的思绪,自古相思何处解?一尺鲛绡寄侬情。

自上古人就尝试记录,石头上的壁画,直白地传达出对世界万物的感知。随后,图画进化成文字,由粗犷走向意会。书写的媒介也开始发展,先秦的竹简,战国的帛书及蔡伦随后对纸的改进,记录变得灵动起来了。

      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便开始追求情感的表达。在先秦,烽火就是最原始的传情工具。但随着人文社会的丰满,感情的表达趋于丝丝入扣。所以与纸的粗糙相比,重情之人更热衷细腻的绢,在唐虞之治的朝代,文化兼容并蓄,情感的雕琢更加细致。李商隐曾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因捎信时,妇人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传给远人,便有了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若是纸,那便少了几分女子细腻的情丝了。

            《博物志》卷上且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故引申绢为“鲛绡”。寄尺素于人也就有了以泪寄相思的意味。物便又多了一份人的体味,从此手绢便由实用工具演变为寄托相思、友爱之情的物件。正如陆游在沈园题的《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泪痕映出的是鹣鲽情深,短短鲛绡二字则将情浓缩至了极深。

  若说西方文化是热情的吉普赛女郎,那东方则是温婉的及笄。鲛绡就是东方人情感真容前的薄纱,它将情隐绰地传达出来。如《红楼梦》,其语言表达的就如梦的呓语,完全没能够真实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这是用梦境涵盖着的一种无奈的被迫的含蓄。

 东方的含蓄从何而来?这要追溯上古神话,其思维特征正具有隐喻性。这来源于古代先民们的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伴随农耕业发展的是苦难伴随天灾人祸,几千年也没能摆脱这种束缚,这是一种“苦”的历程。因为无法解决,所以不得不寻求以一种“神灵”来安抚创伤。而这种被经过了无数痉挛以后存留下来被迫无奈的含蓄,不能不说它是美的。

如今,社会的沟通方式已扯开了这一层纱。网络时代大行祺道,人们的说话方式趋于远古与直接,写诗软件大行其道。曾为减轻语言之痛所形成的含蓄美也与时代渐行渐远。不再有多少人会懂冯梦龙所言的“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明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

   鲛绡已逝,你说相思赋予谁?

教师点评:
  • 批改教师:王思捷 ( 作文批改网 )
    批改时间:2015/3/28 22:15:32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点评:文章的语言说明性的比较多,为应对高考,应联系记叙性的或者议论性的语言。
  • 批改教师:胡进献 ( 上海市 >> 青浦区 >> 华新镇 )
    批改时间:2015/3/29 21:24:20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共饮长江水,而今夜雨十年灯。秋雨中揉入了不尽的思绪,自古相思何处解?一尺鲛绡寄侬情。

    自上古人就尝试记录,石头上的壁画,直白地传达出对世界万物的感知。随后,图画进化成文字,由粗犷走向意会。书写的媒介也开始发展,先秦的竹简,战国的帛书及蔡伦随后对纸的改进,记录变得灵动起来了。

          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便开始追求情感的表达。在先秦,烽火就是最原始的传情工具。但随着人文社会的丰满,感情的表达趋于丝丝入扣。所以与纸的粗糙相比,重情之人更热衷细腻的绢,在唐虞之治的朝代,文化兼容并蓄,情感的雕琢更加细致。李商隐曾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因捎信时,妇人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传给远人,便有了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若是纸,那便少了几分女子细腻的情丝了。

                《博物志》卷上且云:“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故引申绢为“鲛绡”。寄尺素于人也就有了以泪寄相思的意味。物便又多了一份人的体味,从此手绢便由实用工具演变为寄托相思、友爱之情的物件。正如陆游在沈园题的《钗头凤》,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泪痕映出的是鹣鲽情深,短短鲛绡二字则将情浓缩至了极深。

      若说西方文化是热情的吉普赛女郎,那东方则是温婉的及笄。鲛绡就是东方人情感真容前的薄纱,它将情隐绰地传达出来。如《红楼梦》,其语言表达的就如梦的呓语,完全没能够真实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这是用梦境涵盖着的一种无奈的被迫的含蓄。

     东方的含蓄从何而来?这要追溯上古神话,其思维特征正具有隐喻性。这来源于古代先民们的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伴随农耕业发展的是苦难伴随天灾人祸,几千年也没能摆脱这种束缚,这是一种“苦”的历程。因为无法解决,所以不得不寻求以一种“神灵”来安抚创伤。而这种被经过了无数痉挛以后存留下来被迫无奈的含蓄,不能不说它是美的。

    如今,社会的沟通方式已扯开了这一层纱。网络时代大行祺道,人们的说话方式趋于远古与直接,写诗软件大行其道。曾为减轻语言之痛所形成的含蓄美也与时代渐行渐远。不再有多少人会懂冯梦龙所言的“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明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

       鲛绡已逝,你说相思赋予谁?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214.84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