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符号说明:
绿底为优美,黄底为瑕疵,红底为错字(括号里边为间批),中间横线为删除,上标符号添加字,文下隔行写点评,点评内容用红字,红双线“‖”处段另起(分段).
追梦赤子心
发布时间:2015-04-20 10:52:52 作者:潘在文 发布者:panzaiwen 浏览次数:3072 类别:中文作文
[大学一年级] 海南省 >> 海口市 >> 龙华区 >> 城西镇
年少远游
我们说不清楚是几月几日,只大概记得是军阀混战、民生动荡的时候,在某个夏日,碧水悠悠的桥畔,少年乘船即将远行。
他背上沉甸甸的行囊,眼光一直停留在岸上的人们身上。这里面有他的爹娘,打小与他玩耍的伙伴,还有隔壁家那害羞的丫头。丫头眼眶湿润润的,脸涨得通红,仿佛有很火急重要的话要跟少年讲,不讲就再没机会说了似的。少年望在眼里,心头已是很紧。一想起昔日和伙伴们一起去私塾读书,一起去后山冒险的欢乐时光,再想到自己已不能为父母尽孝,为家族添光,少年便转过身去,泪水扑簌簌地掉下来。
船开了。挥别岸上的亲友,他孑身一人,望着一江流水,黯然神伤。
落日染红了江水。随着船的前进,落日一点点地下沉,似乎就要与江水融在一起、拌为一体了。这凄凉浑茫的景象,却是很容易使人触景伤情的。可船毕竟是向前开,少年这样想:好歹自己不用每天都忍受官老爷的唠叨了,不必再过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的生活了。等到了大洋彼岸,那里将会是一番新天地,一个新世界。
东京留学
经过短暂行驶后,小船换成了游轮,从浙江来到了上海。游轮以他意料之外的速度飞快前进着。长崎,神户,大阪,京都,名古屋。
一路上,这位刚走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不断领略着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又一直保持着满腔的豪情和斗志。他渴望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做以前不能做或者是不敢做的事情。此举在他看来,并不是为了逃离战火和苦难,而是为了丰富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报答父母光耀宗祠。
轮船最终抵达东京。
跟随着长长的队伍,费尽周折的他终于到达了当地一所名校,安排好房间后,他的留学生涯开始了。
初到异国,人在他乡,难免都会在衣食住行方面表示出强烈的不适应性。他也不例外。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学习任务重,交流有障碍,没有可以倾诉的人,这层层困境使得他身心倍受伤害。站在这片樱花盛开的土地上,眺望着远处的家乡,想念着那片蓝天下的村庄,人们,孤郁感油然而生。
幸好,有讲师尽力的帮助,使得他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主动与当地学生交流,阅读当地作家书籍,了解日本历史,积极参与到专业课题研究中去。他是这样乐观地想着的: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都是黄种人,倘若不设法顽强地生存下去,那这趟旅程又有何用?
尽管有时会遭到当地人的嘲笑和讥讽,有时候会被管理员拒绝于图书馆之外,没有享受到与当地学生一样的待遇,没有得到与辛苦的付出等量交换的奖金,但他一直希翼着用他的成绩和工作去改变这所谓“支那人”的命运,同时也梦想着民国能够尽早结束动乱,实行优于日本的民主制度。
富士之恋
日子如流水一样无情地逝去,他记不清是何年何月何日来到这里,又在这里度过了几年的春秋,只是清楚地意识到,归期将至。
本来可以继续留学深造,可考虑到远方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亲人与祖国,他就仿若吃了定心丸似的对回国这个信念不再动摇。
只是此刻,他顾虑到的还有与其朝夕相处的初恋情人。她也是同期留洋的学生,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双方都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在这和平与动乱交织的岁月里,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相互倾诉,共同拼搏,算是异国漂泊的莫大欣慰。可她要继续待在这里学习。他不得不为两人的前程安排做出选择。
他打算告诉她这个决定。于是约她在富士山脚相见。很久以前,他们曾于樱花烂漫的季节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今,他们又将在人来人往的圣地作一次告别。
她不舍,可他去意已决。他的内心世界已然构建属于他的梦想城堡,从前只安放了亲人,家族,但现在还有更广阔的一片天地,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更宏伟的志向。分别是他的选择,可他也愿意在中国等着她的归来。果敢的取舍是对是错,只能留予历史来证明。
追梦路上
乱世叹国殇,吾辈当自强。
他已成为一名有志青年。在归来的游轮上,又睹昔日景色,却已不复为当年心情。
此刻这名青年,就如同大海上新生的朝阳一般,拥有着一颗火热火热的心和不屈的生命。
有人说,他的经历有点像鲁迅,也有人说,他继承了孙文的精神,还有人说,他的身上有郁达夫的影子,可他谁也不是。只是千千万万个国人理想化的自己啊!人人都在追梦路上,渴望像他那样——勇于闯荡,敢于沟通,去创一番事业,去谈一段恋情,去书写自己的使命。而今是盛世,盛世忆国殇,吾辈仍需自强,同志仍需努力。
期盼着有梦想的年轻人都能成为他。
也期待着那天的到来。
教师点评:
-
批改教师:邱雪惠 ( 河南省 >> 郑州市 >> 郑东新区 >> 盛世年华小区 )
批改时间:2015/4/20 13:08:19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年少远游
我们说不清楚是几月几日,只大概记得是军阀混战、民生动荡的时候,在某个夏日,碧水悠悠的桥畔,少年乘船即将远行。
他背上沉甸甸的行囊,眼光一直停留在岸上的人们身上。这里面有他的爹娘,打小与他玩耍的伙伴,还有隔壁家那害羞的丫头。丫头眼眶湿润润的,脸涨得通红,仿佛有很火急重要的话要跟少年讲,不讲就再没机会说了似的。(有意境的文字)少年望在眼里,心头已是很紧。(很沉重)一想起昔日和伙伴们一起去私塾读书,一起去后山冒险的欢乐时光,再想到自己已不能为父母尽孝,为家族添光(改为增光),(这不一定,他又不是不回来了。)少年便转过身去,泪水扑簌簌地掉下来。
船开了。挥别岸上的亲友,他孑身一人,望着一江流水,黯然神伤。
落日染红了江水。随着船的前进,落日一点点地下沉,似乎就要与江水融在一起、拌为一体了。这凄凉浑茫的景象,却是很容易使人触景伤情的。可船毕竟是向前开,少年这样想:好歹自己不用每天都忍受官老爷的唠叨了,不必再过心惊胆战、如履薄冰的生活了。等到了大洋彼岸,那里将会是一番新天地,一个新世界。
东京留学
经过短暂行驶后,小船换成了游轮,从浙江来到了上海。游轮以他意料之外的速度飞快前进着。长崎,神户,大阪,京都,名古屋。
一路上,这位刚走出江南水乡的少年不断领略着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又一直保持着满腔的豪情和斗志。(豪情壮志不是一路上保持的,而应该是一开始就有的。)他渴望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读书,在这里做以前不能做或者是不敢做的事情。此举在他看来,并不是为了逃离战火和苦难,而是为了丰富自己,交到更多的朋友,报答父母光耀宗祠。
轮船最终抵达东京。
跟随着长长的队伍,费尽周折的他终于到达了当地一所名校,安排好房间后,他的留学生涯开始了。
初到异国,人在他乡,难免都会在衣食住行方面表示出强烈的不适应性。他也不例外。饮食不习惯,语言不通,学习任务重,交流有障碍,没有可以倾诉的人,这层层困境使得他身心倍受伤害。(倍感疲劳)站在这片樱花盛开的土地上,眺望着远处的家乡,想念着那片蓝天下的村庄,人们,孤郁(孤独郁闷的感觉)感油然而生。
幸好,有讲师尽力的帮助,使得他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主动与当地学生交流,阅读当地作家书籍,了解日本历史,积极参与到专业课题研究中去。他是这样乐观地想着的: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们都是黄种人,倘若不设法顽强地生存下去,那这趟旅程又有何用?(意义)
尽管有时会遭到当地人的嘲笑和讥讽,有时候会被管理员拒绝于图书馆之外,没有享受到与当地学生一样的待遇,没有得到与辛苦的付出等量交换的奖金,但他一直希翼(不放弃)着用他的成绩和工作去改变这所谓“支那人”的命运,同时也梦想着民国他的祖国能够尽早结束动乱,实行优于日本的民主制度。
富士之恋
日子如流水一样无情地逝去,他记不清是何年何月何日来到这里,又在这里度过了几年的春秋,只是清楚地意识到,归期将至。
本来可以继续留学深造,可考虑到远方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亲人与祖国,他就仿若吃了定心丸似的对回国这个信念不再动摇。(他就更坚定了回国的信念。定心丸用词不当。)
只是此刻,他顾虑(考虑)到的还有与其朝夕相处的初恋情人。她也是同期留洋的学生,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双方都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在这和平与动乱交织的岁月里,两人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相互倾诉,共同拼搏,算是异国漂泊的莫大欣慰。可她要继续待在这里学习。(他不得不在爱情和前途之间做出选择。)他不得不为两人的前程安排做出选择。
他打算告诉她这个决定。(回国的决定)于是约她在富士山脚相见。很久以前,他们曾于樱花烂漫的季节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今,他们又将在人来人往的圣地作一次告别。
她不舍,可他去意已决。他的内心世界已然构建属于他的梦想城堡,从前只安放了亲人,家族,但现在还有更广阔的一片天地,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更大的抱负。)更宏伟的志向。分别是他的选择,可他也愿意在中国等着她的归来。果敢的取舍是对是错,只能留予历史来证明。
追梦路上
乱世叹国殇,吾辈当自强。
他已成为一名有志青年。在归来的游轮上,又睹昔日景色,却已不复为当年心情。
此刻这名青年,就如同大海上新生的朝阳一般,拥有着一颗火热火热的心和不屈的生命。(不屈不挠的意志)
有人说,他的经历有点像鲁迅,也有人说,他继承了孙文的精神,还有人说,他的身上有郁达夫的影子,可他谁也不是。(他只是他自己,但他将会是一个********的自己)只是千千万万个国人理想化的自己啊!人人都在追梦路上,渴望像他那样——(删除)勇于闯荡,敢于沟通,去创一番事业,去谈一段恋情,去书写自己的使命。而今是盛世,盛世忆国殇,吾辈仍需自强,同志仍需努力。(跟前面的主题没什么联系,应该说居安更要思危,但盛世的结尾又与****段相悖,建议另起一段,往后挪。)
期盼着有梦想的年轻人都能成为他。(他是谁?如果他并不伟大,那么人们就没有成为他的必要。)
也期待着那天的到来。(应该说像他一样树立报国之志,期待着民族振兴那一天的到来。)
点评:选材很好,题目也定的很好,结构清晰,但结尾不够有力,为报国之志舍弃爱情的内心挣扎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本文感情丰富,一些句子很有境界,但也有一些过于平淡松懈的句子,不像是一个有志青年的笔调,另外,应该点出这个人的名字等背景,不要含糊地用“他”来代替,因为他也许不伟大,但你既然为他写文章,把他写得和许多名人的人生轨迹一样了,那么这个人总该留下姓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