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范儿
提起范儿,自然会想到一些我们树为榜样的名人们。
历史书上一张周恩来的照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穿着深色大衣,走起路十分有范儿,我不由得想起了南开中学的校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头容正胸容宽背容直”,他确实是都做到了。我也受其影响,把南开系列中学的校训默背于心。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每个人都熟悉,每个人都争着学孔融,而师长也激励着我们。
然而学习,抑或是模仿,之后的结果如何?
即便穿上“周恩来同款”****大衣,姿势也学得有板有眼,但未必能学得了他的气魄,因此也很难从他与模仿者的眼神中看出多少类似之处—眼是心的窗。我们学孔融让了梨,但心中不爽,对于孩子来说,梨恐怕相当于男人的美酒女人的高档化妆品了,不爽自然无须奇怪,至于在同样的情境中,我们不能掩盖心中的不愿意,面露难色,而孔融让梨时一心欢喜,亦不足为奇。孔融能达到如此境界,可能是因为聪慧,《论语》中子说,憨厚老实者真诚有德,但部分原因是其愚笨;聪明者守德,是因为知道这样于己有利。当然这样的说法还不太全面,孔融也可能是重视感情,把情感看得重于梨。
恐怕从学习的开始,我们就没有那样可贵或是聪明的动机,既不那么重视与我们交往浅尝辄止人的感情,也没有太愚笨,没有太聪明,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一言以蔽之,我们只学其表,未学其里。气质岂是一朝一夕能积淀出的?孔融此举背后的动机来源,难道不是长年累月下拥有的学识吗?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们不从内在学习,恐怕不能学到一丝一毫,而学习内在,虽举止散乱,没有章法,但神似,学习已经很有成效了。
进一步讲,精神层面的东西就大于物质层面了。因为气质难学,不下功夫恐怕不能如愿,而外表则不然,随科技发展,邻国就可以提供优越条件改造外在,肥的可以变瘦,塌鼻子可以弄成挺鼻梁......再过十几年,把自己变成吴彦祖的失散的双胞胎弟弟,也不再是痴人说梦了。
但外在美不重要吗?也相当重要。内在大于外在,也是基于外在还可以前提上的,内在美大于外在美,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相貌不过关,一些工作会果断亮起红灯,而到了组建家庭时,外在有缺陷的人想同平常人一样,肯定有困难—生物学似乎已经证明这一点。
无疑问,我们要有范儿。范儿的表面,是优美的外表,辅之以丰富精神性在外表上的部分透露。而其内核,则是精神。所以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要努力做到有范儿。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爱美,丰富精神生活......归根结底,就是要生活得有质量,热爱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绝对不能为了有范儿而有范儿,范儿不过是别人窥探到的自己的一角,是热爱生活下的副产品。生活不是演出给别人的话剧,而是供自己玩味的长篇小说,因此,不值得特地追求范儿,而实在应热爱生活。
或许热爱生活,慢慢地,润物细无声般,范儿也水到渠成了吧?
注:希望老师们不吝笔墨,给予意见,尤其是批评的,这于我而言十分重要,十分感谢。
还有就是,我本来想写八百字就,但还是没法刹住车,写了1200字。有什么办法可以限制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