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教师:赵世安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滦南县 >> 倴城镇 )
批改时间:2016/6/3 16:40:12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遇见
千辛万苦站到泰山之间领略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却被一阵迷雾遮住了我那自恃清高的双眸;本是欣赏这与众不同的美景,却遇见了迷雾;这让我很迷惑!
“你的文章总让人很迷惑!”一个个鲜红刺眼的行楷字深深地刻印在我的作文本上。这是为什么呢?我的文章到底哪里让人迷惑呢?您为什么总是不理解我的文章呢?难道都要写成’“俗气的批发货’’吗?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很困惑!
我总有一股文人特有的“清高”,但是这种“清高”又像是个不成文的“清高”。我自认为我的文章与众不同,不管是选材还是写作视角都是与众不同的。我清高的认为:老舍在论写作时说的“宁尝鲜桃一只,不吃烂梨一筐。”的言论很对。我本着这种心态自以为是的创作了大半年,最后发现能上得了台面的也不过一两篇罢了。我开始慢慢反思,并审视这我的自以为是。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沈括的《梦溪补笔谈》中有关“世之论书者”的一小段。世人认为书法不必有法,而沈括认为这一观点有偏颇。沈括举毛嫱和西施的例子说:两个人都是美人,西施的美是病态美,而毛嫱则是一种素雅美。美的体现是不同的,但手还手、脚还是脚,是不能改变的。
我从中体会到:其实写作也是相同的道理,规矩框架是一定要有的。林语堂老先生在论写作中说过“没有骨骼的作品,是言之无物,是不值得一读的。”若是想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就一定先“先尽得师法,无迹可窥,然后入神。”方能出文。
从前的自以为是让我遇见了迷雾,现在的我十分清醒。清醒过后,我才明白老舍先生的话,鲜桃和烂梨的本质区别不是是否新鲜颖,而是谁能人吃了以后觉得:“这两口还不错呀!”如果把写作和自以为是混为一谈,那写作还有什么意思呢?从迷惑到清醒的路程可远可近,就要看你愿不愿意放下清高的自己,发现其中的深意,拥抱善意的评价罢了。
点评:
聂同学你的作文我应该是读懂了。但确实费了点劲。最终,你表达了接受善意的批评,还是好的。
你读书大概比较多而且深,你是初三学生,竟然看了《梦溪补笔谈》和论语堂的“论写作”,如此看来,你读书涉猎广泛,胸中经纶不少呢!
通过与古人名人对话,通过自我一番辨识,终于从迷惑走向了清醒,可喜可贺。你明白了两点,一,做人不可清高,要善于拥抱善意的批评;二,作文要言之有物。
为什么老师总说你的作文让人迷惑呢?
一、词不达意。中心不集中,不明确。你这篇作文中心应该讲你从迷惑到清醒的过程,中心应该在清醒了为什么让人迷惑,而你引用老舍话、林语堂话,人家讲的都是怎么写作,不能破解你为什么让人迷惑。有文不对题之嫌。
二、言在此而意在彼。有的话与你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似乎没有关系,如我染了黄色的句子,和你要表达的中心没有什么关系。
文章,行文中每说一句话,都要为中心服务,学作文,先不要羡慕高深,从明白开始。两点,一,把话说明白,能前后连贯;二,把作文中心亮明白,让人读懂你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