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 北京市 >> 海淀区 >> 清河街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提起三国争霸中最吸引人的最壮烈的战斗,就一定会想到赤壁之战,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诸葛亮的那一出让敌人气宇轩昂而来,灰头土脸而走的空城计。这场战斗不是你死我活的一场拼杀,也没有损耗一兵一卒,却比其他每一场战斗都更有被后人所赞扬的价值。
那时正值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却不料碰到了司马懿攻城。
清风微拂,吹乱了城门口“百姓”们刚刚打扫好的一堆尘埃。寂静的城仿佛睡着了一般,像是一个即将羽化而去的仙人,悄悄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就那样悠然的伫立着。城上坐着一位款款君子,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他嘴角含笑,手中不慌不忙的拨弄着面前简单的几根琴弦,身边是精致的香炉,袅袅烟气仿佛是知道主人的想法一样,围绕在城墙之上,氤氲了这幅唯美的画卷。城下是一群衣着朴素的平头百姓,执着简单的笤帚,细细地清扫着城前的土地。宽大的城门敞开着,好似在迎接着风尘仆仆赶回来的家人,也像是在等待着从远方不辞千里而来的客人。
西城,这个静谧的城,仿佛坐落在层山之巅,含笑的看着世人们你追我逐,为了那所谓的荣华富贵抛弃一切。任谁也想不到,就是这座城,正面临着被攻破的危险,它的敌人就在不远的地方率领十五万兵马对它虎视眈眈,就在为马上能够攻下它暗自欢喜。
就这样,一边是凶狠谨慎的豺狼一般的敌人,一边是悠然自得的画卷一样的西城,互相对视着,誓要争个高低上下。
豺狼之首司马懿引兵来到,远望城上君子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整个城池寂静一片,就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看此情景,若换了旁人,大可无所顾虑,大手大脚的引兵浩浩荡荡杀入城中。说不定画卷就会这样被轻易打破,诸葛孔明就会这样授首就擒。可偏偏是司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说便下令退兵。豺狼终究是不能抵挡安静所带来的恐惧,在这西城的注视中败下阵来。
孔明遥望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一次声势浩大的攻城战,就这样在诸葛孔明的一出空城计中化为了无形。看似诸葛亮是胜在了司马懿的过分谨慎与多疑,但在我看来,他是胜在了自己内心的强大以及对自我及敌人的了解。
假如诸葛亮的内心不够强大,他不可能在十五万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士兵的注视下含笑抚琴。西城中已经无士兵可以抵抗司马懿的军队,而援兵又不知何时能到。如果此时负隅顽抗,可能只得落一个英勇就义的结果,如果弃城而逃或是选择向敌人投降,最终也只是会留下一个背信弃义的名声,诸葛亮已经毫无退路。如果诸葛亮像是猛张飞那样鲁莽,或是像刘备一样优柔寡断,他也不会打赢这场心理战,他的沉着与冷静成为了他打赢这场战斗的筹码。如果他的内心是软弱的,他在此时就不会镇定自若的想出空城计这样完美的计谋,他一定会自乱阵脚,让司马懿再为自己的战利品中多加一座城。
然而只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还不行,他还得足够了解敌人和自己。书中也写了他自己说的话:“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今见此规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他对司马懿十分了解,知道对方是一个用计高手,会通过揣摩敌人军师的性格来判断对方所用之计;也知道司马懿本身是一个小心谨慎之人,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知道他会对空城的未知产生各种疑虑,自己做一些莫须有的猜测;他还知道自己平时是一个会把一件事准备的毫无破绽之后才会做的人,知道司马懿并不会相信自己不会在城中设伏,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走这步险棋。他正是应用了自己的了解,运用了自己对人心理的一种把控,才最终靠这步险棋取了胜。
空城一计,展现的不仅是不费一兵一卒,用五千兵马吓退十五万大军的傲人战绩,还体现了诸葛亮这个拥有七巧玲珑心的军师的优秀品质。没有诸葛亮,世界现在的样子会不会变我不知道,但是那个三国鼎立的特别时代,怕是就不会有那一层传奇的色彩了。
罗贯中用他独特的方式,把诸葛亮这一传奇人物用文字雕刻出来,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千年,最终被我们所知。他描写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无论是输或是赢,都会教给我们一些道理;他刻画了大大小小上千个人物,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品质。他用一本历史小说,为我们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为六百多年后的我们上了难以忘怀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