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
虽说《世说新语》这本书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但其作为《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中重要的一册,以及在中学时时常听老师赞美这本书,加上自己在阅读它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它强大的魅力,因此不得不说它确实是一本好书,我也很喜欢它。
正如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到,在其书房里唯一没有更替的书籍便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当然,其中就包括了《世说新语》这本书。他认为该套书坦陈了中华文化的整体质量、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人生之感以及测试了中国文化的时间张力。据记载和统计,在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基础上完善的《世说新语》中,共出现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六百号人物,生活在汉魏到晋宋时期,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来历,有着不一样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状况,当然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也是迥然不同的。
在《德行篇》中,有这样一则小故事首先引起了我的注意与思考,即《嵇康喜怒不形于色》:嵇康本是会稽奚人,后来改姓嵇氏。嵇康娶魏武帝曹操的孙女,入晋之后,尤为谨慎。长和光同尘,不与人争好恶。王戎和他交情很深。有一次王戎对人说“我和嵇康住了二十年,不曾看过他脸上表露喜怒之色”。
嵇康秉承了儒家理想人格的特点,他修养气度非凡,有君士的风范,在《晋书-嵇康传》中记载到:嵇康“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王戎与嵇康的交情很深,且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结合自己与其十几年的交往经历来评价,因此确为可信。
同样在《德行篇》中,我印象较深的还有《阮裕焚车》。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阮裕有一辆好车子,平日只要有人来借车,他没有不答应的。有一次,有一个人要葬母亲,很想借阮裕的车子,但是一直不敢开口。事后,然与听到这个消息,心中难过了老半天,便把车子烧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阮裕自己拥有一辆好车子,他很愿意将其借给他人,即他不愿意保留不能体现使用价值的东西,无论是谁向他借用,他都很乐意并答应了,从中可以看出阮裕的直率、乐于助人的精神等,即使是旁人看起来很晦气的事情。然而当他听到有人想借用其车子葬送母亲但终究不敢借用时,他心中很难过,最终焚毁了车子。透过这个故事来看,这不仅仅在歌颂阮裕的高尚品德,也讽刺了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帮助他人的人。
在《言语篇》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有《欲者不多与者忘少》:晋武帝任用山涛,给赐总是很少。谢安在家中和子侄燕集,便随意问道:武帝任用山涛为三公,给赐不过斤合,这有什么道理吗?谢玄答道:这应当是山公欲求不多,所以使得给赐的人也忘少了。
武帝,即司马炎,每次奖赏山涛,都很少。当然,这直接的原因是山涛本人淡薄金钱,不在意物质享受,清廉无欲,因此也不奢求武帝太多的奖赏。但是谢安问这个问题的根基就在于很多人对奖赏从不嫌少,当然谢安本人接受武帝的奖赏自然也不在少数,他肯定理解其中的缘由,只不过是借此来考验后辈而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谢安的本意是在称赞山涛的清廉恬淡,奖赏者(即武帝)看到山涛欲求不多,自然也省下了大量的钱粮物资,资源也没有被浪费。通过这个故事衍射到现实生活中来,我们知道,一方面现在很多公司的老板等等上层人物,他们一直认为,只要我的员工活着就好,至于活得怎么样,都不理睬,因为在最求利益****化的时代这是不允许存在的。另一方面,对于非上层人们来说,往往付出了一点点便要求得到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回报,当然这是不合理的。在这两方面的夹击下,社会变得扭曲了。
当然,《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阅读并深思的内容,或许每一个小故事都可以衍射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揭示社会现象,给予我们生活哲理,引导我们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