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教师:孙长玲 ( 作文批改网 )
批改时间:2018/7/21 23:16:58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狼桃”的故事
16世纪中叶,在南美洲的茂密的树林里,生长着一种颜色娇艳,红彤彤的果实,这种果实外表光滑,形状有些像桃子。因为它们过于鲜艳的色彩,当地人怀疑它有毒,便给了它取了个令人生畏的名字-----“狼桃”。(开篇交代了“狼桃”的来历,语言简洁凝练,概括力强)
可是有一位画家怎么也不相信它有毒,(这位画家是哪里人?他怎样看到了“狼桃”?)心想:难道色彩鲜艳的果就有毒吗? 不可能,我一定要亲自尝一尝。
一天,这位画家来到院子里,站在”狼桃“树前,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吃这“狼桃”来证实人们的说法。这句话不巧被一位经过的当地人听到了,一只喜鹊听见了,那人连忙喊道:“怎么,你不想活了?”
画家听了,郑重其事地抬头望了望树上,看见一只灰白色的喜鹊,垂头丧气地说:“我不是不想活,而是听到人们不经过实践而随便推测,我今天就要辨别是非。”
当地人又接着说: “难道你帮助人们辨别是非就不要命了吗”?
画家叹了叹口气说:“是啊。我也想尝试让人们不再怀疑”狼桃“有毒。”当地人沉思了一会儿,大声地对画家说:“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危害你的生命,你不能为了人们而牺牲自己啊。”
画家摇摇头,说:“为人们牺牲也值得,再说,我尝了狼桃,也不见得就会死啊!”说完,他毫不犹豫摘了几个大“狼桃”放进嘴里。顿时,“狼桃”鲜美的汁液顺着画家的嘴角流出,画家的嘴里满是酸甜可口的味道。当地人见了,也不由自主地流出口水来,但是他又想:“万一狼桃的毒性发作慢呢?我还是不试了吧!”他叹了口气,摇摇头离开了。
第二天,画家又来到那个地方摘“狼桃”,那个当地人又一次路过,他看见画家不但没有中毒,反而比昨天显得更有精神了。他终于忍不住,也摘了一个狼桃吃起来:“哇,原来狼桃的味道这么鲜美啊!”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知道了“狼桃”不仅没有毒,反而味道鲜美,人吃了之后神清气爽。大家纷纷到地里采摘“狼桃”,把它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这一部分写故事,如果把喜鹊换成一个当地人,让人与人之间进行对话,故事的可信度更高,文末的道理也更让人信服。)
从此,人们否定了这种见解,使“狼桃”得到了应有的名声。这种“狼桃”也渐渐出现在中国的餐桌上,由于它与中国的柿子非常相似,所以中国人把它称为“西红柿”。(故事仅仅是故事吗?可以从里面提炼出一个非常深刻的哲理哟!)
教师评语:
一般来说,写作文时讲故事,可不是单纯的讲故事,是要告诉别人一个道理或者抒发一种感情的。这篇文章的开篇很好,但是后来以童话的故事讲述,就不那么合情合理了。把中间部分再改一改,你的故事就会比较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