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 上海市 >> 浦东新区 >> 金杨新村街道
从古至今,勇气一直都是被人所称颂的品质。然而,却因其定义模糊不清,而被人随意滥用,用作违规违法行为的挡箭牌。在我看来,知不惧而知惧,方可称之为勇者。
说到勇气,我们常常会想到的就是无畏二字。的确,知道不畏惧什么确实是勇气的最本质的定义。古有岳飞,今有鲁迅,他们都知道不畏惧什么,因而选择去拼搏,去奋斗,去抗争。柴静不畏惧当时国家与社会形势,力求真理,用《穹顶之下》告诉人们雾霾的真相。
在这些勇者无畏的背后,分明体现的是他们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和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清晰认识。他们用勇气大力推崇的是善的本质,是对道德原则和底线的坚守,为的事践行自己内心的目标,追寻自己内心之所求。反观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沉浸于富裕的物质生活而忘记了自己内心最初的追求;又有多少人只知赞美跳水救人的义行,自己却因畏惧碰瓷甚至不敢弯腰扶起摔倒在地的老人。只有明白自己内心之所求,才会明白如何追寻内心之所求,才会对于面前的艰难困苦有无畏的精神。
反观鲁迅之族,他们被称为大无畏是因为他们反对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制度,希望人民从麻木迷惑中觉醒。他们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及其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产生了担忧,甚至畏惧,从而选择了无畏的抗争。如此看来,真正无畏的举动建立在对现状及未来的畏惧之上。
所以,我们应当畏惧黑暗的未来,并持无畏的勇气,努力拼搏迈向光明。此外,我们更应当畏惧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物,即广存于天地之间的“道”。
所谓的“道”,往小里看,就是约束我们的法律法规。若对法律没有畏惧心理,甚至反而认为违法是惊天动地的无畏之举,将招来世人的鄙夷和谩骂。这就是为什么没有人称杀烧抢掠的罪犯为勇气可嘉,反而更多的是谴责之声。
相反的,往大里看,“道”就是约束着我们的道德准则。这种道虽没有实体,也没有统一标准,却是无处无处不在的。正如卢梭所言:“人人都在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若是背离了这一准则,将会受到众人的责难。就像汪精卫等人,他们违背了生而为人最根本的原则——舍弃自己的国格,选择投降日本,最终被世人所辱骂,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鲁迅曾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又有范晔有言:“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勇气是人们长久以来追寻的优良品质,更是一个人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对大义的敬畏。所以我要说:“知不惧而知惧,方为勇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