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 江苏省 >> 无锡市 >> 锡山区 >> 东亭街道
黄灯,是绿灯变红的信号,是厄运降临的前奏,是危险逼近的警示。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时代的交叉路口上,前面赫然是一盏刺眼的黄灯。
感恩节、圣诞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好生热闹。下元节、寒食节,却鲜为人知。哪怕是端午节,国人的目光依旧凝聚在假期与粽子上。也无怪乎当年韩国将端午祭申遗成功了。
文化的交融无可厚非,但传统文化的遗失却给国人亮起了黄灯。国学大师南怀瑾有言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消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地步。”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一根坚韧的绳,串联起中华上下三千年历史的厚重。几近断裂,但最终还是保留。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的人民首先进行的就是文化改造,逼迫他们学日语,习日俗。因为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今人却干着与日本侵略者无异的举动。可悲!可叹!
究其原因,传统文化遭遇黄灯主要由于两者:其一是国人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中国近代的屈辱使有识之士思文化变革。随之而来的新文化运动,将传统文化批判的过火,视传统文化为社会变革的绊脚石。胡适主张全盘西化,鲁迅赞成拉丁文替代汉语。其二是传统文化过度的形式化。曾闻某学校举办“孝敬文化节”。全校800多名学生在《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向父母行三跪九拜之礼。嬉笑哑然。又有一则新闻:父亲骑牛送穿汉服的孩童上学。美其名曰“熏陶传统文化”。流于传统文化落后的陋习、表面的形式,而不深究其内核:孝顺、诚信等美好品质。即使遵照传统文化的人再多,传统文化依旧会亮起黄灯。
当然,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遭遇的黄灯未尝不是一种机遇。袁枚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学古人,何处著我。”托尔斯泰也放言:“正确的道路是这样的: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在黄灯下传统文化,更可能蜕变,与时代接轨。故宫博物馆结合传统文化的周边在现在大放异彩,向世人证明:传统文化的绝不是腐朽文化,传统文化的黄灯不会永存。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莫让文化黄灯转红,传统文化的中年危机,携手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