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教师:孙长玲 ( 作文批改网 )
批改时间:2019/5/4 16:36:30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对与好
2018年国庆节,两名山东大学生脚踩轮滑鞋,利用国庆假期一路从山东滑行至北京,历时5天半完成了一次长达567公里的“长途刷街”。这个不一般的旅行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羡慕他们的青春,也有人质疑此举太过危险。北京交警提醒,轮滑作为一种休闲健身运动,只能在一定范围的场地上活动,如果代步上路,不仅违反了交通法规,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近期,俩名大学生追逐自己的青春梦,脚踩滑轮鞋,跨越了长达五百公里的路程。此举被网友们纷纷点赞,喝采喝彩。而一旁的交警则表示这有违交通法规,是不对的。对与好在这件事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这件事情的始末要交代清楚,以上是我从网上搜集的一篇评论,看看你的叙述和这篇文章的叙述有什么不同,其实这类新闻事件,可以直接引用在作文中作为你的事实论据。)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同一件事,却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我们评价的角度不同。两个大学生勇敢追梦,千里滑行,这对他们自己的人生来说,无疑是极其精彩的一笔,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事件本省是好的。但他们脚踩轮滑,穿梭在车来人往的马路上,又给其他行人制造了麻烦,留下了一路的交通隐患,触碰了交通规则的红线,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行为又是不对的。
那么何谓“对”?何谓“好“?对就是一种通过长期实践而得到的规则,是从社会层面来说的。何为好?好其实是人们内心中一种符合常理的判断。好既有社会层面的价值判断,也有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判断。有的时候,好的事情既符合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又符合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这种”好“便是”对“的,但有的时候,二者又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就会出现褒贬不一的情况。道德标准的准则(对“好”的定义界限不清楚,容易使人产生歧义)。
当二者发生冲突不可兼得时,我认为应该坚守对的立场。正如滑轮事件中,交警所指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与思考的。这样危险的行为若是被频频称赞,为广大群众所效仿,难以想象街道上会是怎样一般混乱。由此可见“好”也应建立在“对”的基础上。
一部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成勇通过售卖印度仿制药哥列宁,挽救了成千上万买不起高价正品药的病人。尽管做了如此大的一件善事,但他依然难逃法律的制裁。行善救人,无人不会不称之为好事,不能因其内心向善而无视法律的底线。遇到这种行为若不严惩,就一定会下一个,下一些。长此以往,正品药厂的利益受损,无力开发研制。皮不在,毛焉存,无药可仿,无药可医最终受害的依旧是广大患者。因此,从广大的社会角度讲,这是不对的,也是不好的。(但这部电影也促使人们思考现今医疗体制的弊端,思考如何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在这部影片中,反映出的对和善不应是对立,不应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所以此处我认为选用这个例证有失偏颇。)
v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就像困扰着一代代人的学校统一着装问题,同学们想显示自己的个性,不喜欢统一的校服。表现个性固然是好的,可同学们可曾想过,不统一校服的国外,因无法有效辨别而发生了多少意外,带来了多大的安全隐患呢?因此,把事情做“对”是多么的重要啊!(其实就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应该舍谁取谁的问题)
对与好这二个概念相碰撞时,以“对”为基础,事事建立在规则上,逐渐发展向“好”的方向。若没有“对”的规则做为方向,一切“好”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有朝一日便会崩塌,酿成大错。就像寓言故事《南辕北辙》中的人一样,马儿跑得越快,带的盘缠越多,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教师评语:
你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特点掌握得不错,开始由网络热议的事件引出自己的论点,再围绕论点层层展开,这是文章的结构成功之处。但是,很显然,你对于如何选用例证还有些糊涂。尤其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的价值取向,你还没有完全读懂。在这部电影中,现行的法律和正品药厂只是代表了一些人的利益,不一定完全是对的。所以,在这里,“善”是对原有医疗体制的冲击,很可能代表着一些新生的社会力量。所以在看电影时,要多关注影评,并且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同时,尽量少用电视剧或电影来作为例证,因为那毕竟是编剧加工的,真实性是会打折的。最后,再好好梳理一下语言,好的语言也会是说理层层深入,更容易说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