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批改符号说明:

绿底为优美黄底为瑕疵红底为错字(括号里边为间批)中间横线为删除上标符号添加字文下隔行写点评,点评内容用红字,红双线‖”处段另起(分段).

 

活着
发布时间:2012-12-29 14:23:43 作者:汤晓静  发布者:旅行的姿态 浏览次数:2880  类别:中文作文   优秀指数:★★
[大学一年级] 广东省 >> 广州市 >> 花都区


                               活着

    前不久,浙江大学某学子自杀事件引起网友热议,其留下的遗书中称,“我的生命对我自己没有意义”。扼腕叹息于一条生命的逝去的同时,我也不禁陷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中——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时间竟想起了司马迁。受千古颂扬的的生死观究竟是怎么样的?

    古话说有云,士可杀不可辱,千百年来从来都是中国士大夫们的信条。而遭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为何要“隐忍苟活”于世上?《报任安书》中,他向朋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看来,他不愿意毫无建树地慷慨赴死,他认为,这样既失名失节又不免被嘲笑,所以他选择勇敢地活下来,完成“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不怕死,更不怕活着,这无疑是更高的一种思想境界。

    一般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可能很少思考类似生死的问题,而当苦难来临时,便会不自觉拷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周国平曾经指出,人寻求生命意义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创造,二是体验。然而,当人失去了创造与体验的机会,他的生命是否还有意义呢?厄运到来,人们会自我暗示,苦难终会过去的。但是,当苦难演变成为一种绝境,所遭受的苦难是****性的,此时人生的价值所在何方?周国平指出,有必要指出寻求生命意义的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在《活着》一书中,作者余华将主人公福贵最终的活着类比为一种类似牲畜一般的生存,这样的活着,正切合周国平提出的第三种途径。活着,不管是屈辱还是风光;活着,不管是甜蜜还是酸楚;活着,不管愿不愿意,喜不喜欢,都得活着…… 而《活着》的伟大可能恰恰源于这里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遭受难以接受的咒骂和殴打后,选择了自沉于太平湖。他感到世界的肮脏,遂决定离开它,维护自己的尊严在这里我不是说老舍先生不懂得何为“活着”,我也没有简单地褒贬老舍先生的轻生的价值,而只一味地高扬司马迁的隐忍苟活创造奇迹的伟大的精神和魅力。因为每个人都有其选择生与死的方式,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也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我想说明,既然“被命运扼住了咽喉”也要死死抗争,选择有尊严地活着,更何况是安逸舒服的生活呢?通过一大堆论证后得出“生命的存在不具有意义”结论然后自杀的浙大男生,显然没能明白活着就为寻求生命的意义,或者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当他纵身一跳时,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轻生会给亲友带来什么,自己的放弃生命是否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是否让自己的生命意义变得实在?一颗生命的陨落,又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多大的损失?

人活着,并不仅仅为了自身。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应为所有人活着。太史公活着的思想,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是一股清爽的泉,一把激情的热火,应当成为现代人前行路上的精神导师。

教师点评:
  • 批改教师:毕爱杰 ( 作文批改网 )
    批改时间:2012/12/31 10:45:19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活着

        前不久,浙江大学某学子自杀事件引起网友热议,其留下的遗书中称,“我的生命对我自己没有意义”。扼腕叹息于一条生命的逝去的同时,我也不禁陷入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中——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时间竟想起了司马迁。受千古颂扬的的生死观究竟是怎么样的?

        古话说有云,士可杀不可辱,千百年来从来都是中国士大夫们的信条。而遭受奇耻大辱的司马迁为何要“隐忍苟活”于世上?《报任安书》中,他向朋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看来,他不愿意毫无建树地慷慨赴死,他认为,这样既失名失节又不免被嘲笑,所以他选择勇敢地活下来,完成“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作。不怕死,更不怕活着,这无疑是更高的一种思想境界。

        一般人在安逸的环境中可能很少思考类似生死的问题,而当苦难来临时,便会不自觉拷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周国平曾经指出,人寻求生命意义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创造,二是体验。然而,当人失去了创造与体验的机会,他的生命是否还有意义呢?厄运到来,人们会自我暗示,苦难终会过去的。但是,当苦难演变成为一种绝境,所遭受的苦难是****性的,此时人生的价值所在何方?周国平指出,有必要指出寻求生命意义的第三种途径,即肯定苦难本身在人生中的意义,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

    在《活着》一书中,作者余华将主人公福贵最终的活着类比为一种类似牲畜一般的生存,这样的活着,正切合周国平提出的第三种途径。活着,不管是屈辱还是风光;活着,不管是甜蜜还是酸楚;活着,不管愿不愿意,喜不喜欢,都得活着…… 而《活着》的伟大可能恰恰源于这里本质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那么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遭受难以接受的咒骂和殴打后,选择了自沉于太平湖。他感到世界的肮脏,遂决定离开它,维护自己的尊严在这里我不是说老舍先生不懂得何为“活着”,我也没有简单地褒贬老舍先生的轻生的价值,而只一味地高扬司马迁的隐忍苟活创造奇迹的伟大的精神和魅力。因为每个人都有其选择生与死的方式,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用这段 会不会好些?)

     

    我也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一帆风顺的生活。只是我想说明,既然“被命运扼住了咽喉”也要死死抗争,选择有尊严地活着,更何况是安逸舒服的生活呢?通过一大堆论证后得出“生命的存在不具有意义”结论然后自杀的浙大男生,显然没能明白活着就为寻求生命的意义,或者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当他纵身一跳时,是否考虑过,自己的轻生会给亲友带来什么,自己的放弃生命是否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是否让自己的生命意义变得实在?一颗生命的陨落,又为这个社会带来了多大的损失?

    人活着,并不仅仅为了自身。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应为所有人活着。太史公活着的思想,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是一股清爽的泉,一把激情的热火,应当成为现代人前行路上的精神导师。

     

     

    关于活着的话题,记得那时我的一个同学说:“要不是为了活着,我早去死了。”很消极,也很无奈。在青年时多数同学都会有这种迷茫,找不到出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就像一叶孤舟,不知道停在哪里才是安全的港湾。浙大学子的自杀,也是现代学生精神空虚的真实写照。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形成,这个年段很敏感,情感也很脆弱,家长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活着”的意义,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57.2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