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 镇江市 >>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版权:三槐堂教育博客)
(前几天,省教育厅主办的一项省培计划在我校举行,三槐堂“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听了三场报告,主讲人分别是魏本亚、黄厚江、陆志平,收获颇丰。7月7号下午是黄老师的,他讲的是阅读教学的一些观点,大部分见解甚合我心。他的演讲风格也别具一格,不用ppt,也不用稿子,连提纲也没有,可谓是“裸讲”,他的语言风趣幽默,也充满着语文味,例子是信手拈来。两个多小时,大家和我一样意犹未尽。晚上,强留他晚餐,好继续请教。谈到语文课堂掌声的时候,也是妙语连珠。归纳下他的观点,结合我自己的认识,叙述如下。)
其是公开课,似乎没有掌声就不是好课了,上课的老师也深谙此道,总是变着法的让课堂“掌声响起来”,有的还要“让眼泪飞一会儿”。情绪是一种表象,评委和听课老师也有“七情六欲”,在“掌声”的渲染下,很容易被迷惑。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堂的掌声进行一些追问,解开外表,露出本质。
追问 一:掌声是送给学生吗?很多教师有自己的“绝招”,如朗诵、写作、艺术才华,他们总是喜欢在公开课的某个环节“不露痕迹”地“显摆”下,以显示自己扎实的语文功底。尤其是某些文艺青年老师,上完《老王》,送一首诗给善良的人、上完《孔乙己》写篇短文给孔乙己,让学生写点东西最后最不免说“老师也写了”,一读,果然精彩,掌声雷动。这样的掌声是来自老师,并不值得提倡,况且某些才艺只是老师的一种自恋罢了,有的文章是经不起推敲的。他们赚取的掌声是廉价的。我们知道,于永正老师的绝活是京剧,几乎每次都能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但请注意,他的表演都是在课后。
如果掌声是对于学生精彩的鼓励,我们认为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不过,我们还要再追问一句:是学生原有的精彩,还是经对话(师生、生生)后生成的精彩。“学生太棒了”,这是我们听某些名校学生课后常有的感叹,如果是这种情况,请吝啬下你的掌声。如果是师生之间经过反反复复的对话,也就是说,是思维的多次碰撞后闪耀出的精彩,请掌声鼓励。
追问二:掌声是自发的吗?港台二、三流歌星在演唱的时候总要说这样的几句话:“观众朋友,你们好吗?”“来点掌声!”一般此刻掌声雷动(注意:观众用的是鼓掌器,不是肉掌)、场面火爆。还有小沈阳们,不过大陆的小沈阳是要含蓄一些的,观众鼓掌,他说“停、停”,片刻后“不要停。”我们有些语文老师,看底下有些冷场,就问了,“他读得好不好?”学生齐声说,“好!”老师马上跟进“那还不鼓掌!”啪啪啪……更糟糕的是,老师读完后,学生竟没有自发的掌声,老师只好提醒“老师也需要鼓励”。语文课,应该很安静,哪怕是对话,也是思想的较量,而不是分贝的提升。要掌声,恐怕是语文观出了问题。
追问三:掌声来自于语文吗?某次我因故没能听成某位名师的课,我问我的同事“课怎么样”,他们说,“好,老师很幽默。底下不断有笑声。”我怀着好奇,听了他一次课,果然,“幽默”“笑声”“掌声”,但却没有“语文”!他的“幽默”是一种戏剧丑角的插科打诨,品位如同小沈阳的娘娘腔。有的老师上语文课喜欢自己来点怪腔怪调,拿学生开开涮,拿自己的生理缺陷开开玩笑。有笑声、有掌声,但失却了语文老师的职业追求。
语文课的掌声在语文里,在学生的心里,在听课老师看完此文后的评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