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第二讲 朗诵文章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4-09-26 14:29:03 作者:耿华春(教研) 发布者:genghuachun 浏览次数:3088  类别:指导文章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教研室


 

一、选择合适的体裁

在选择朗诵的文章时,首先在心里确定一些体裁。前边曾提到朗诵与朗读不同,朗读的取材非常广泛,而朗诵是要把作品的感情充分的表现出来,以求打动观众、给观众以震撼,因此对文章的要求很高,必须选择容易上口的、情感丰盈的、音乐美突出的作品。显然,绝大多数的公文、讣告、新闻等是不适合拿来朗诵的。而像古诗词歌赋、现代诗、散文诗、散文等就比较适合朗诵。(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诗词歌赋都适合朗诵,后面会谈到这一点)

二、选择长度合适的文章

朗诵的文章中,尤其是一些散文或长诗,虽然从节奏、韵律、情感、语言提炼的角度来说都挺好。但如果篇幅太长,就可能不适合朗诵。我们都知道,人是会产生审美疲劳的。

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听了一遍,忍不住还想再听。但如果翻来覆去老是听着一首,时间长了,也就听够了,甚至感觉不好听了。再举一个例子:一位男士认识了一位非常貌美的小姐,刚开始,感觉女的很漂亮,总也看不够。后来结婚了,相处了几年,男的渐渐地没了当初的感觉,觉得老婆不是那么漂亮。这就是一种审美疲劳。朗诵也有这种情况,有时朗诵者尽管表现得很出色,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但由于篇幅太长,观众出现了审美疲劳,渐渐地没了兴趣,不为所动,甚至昏昏欲睡。没了欣赏者,这样就失去了朗诵的意义。

一般来说,朗诵的文章又不能太短,太短,文章的感情可能不够丰盈或者观众还未产生情感共鸣朗诵便戛然而止,达不到好的效果。例如唐诗。但这并不意味着唐诗不适合朗诵。经过处理整合,例如对几首诗通过某种方式的过渡,把它们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的。

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长度合适的文章。怎样才算长度合适?有人认为,长度在3-8分钟比较合适,(语速属于中速)最长控制在十分钟以内。其实这个标准又很难立。同样一篇文章在这次朗诵会上可能太长了,在那个朗诵会上可能正好。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只能说,根据实际情况,长别长的太过火,短,也别短的太过分。

三、根据朗诵者选择文章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同样一篇文章,由于朗诵者年龄、身份或人生阅历、个人喜好、声音条件,气质,风格的不同,而产生很不一样的效果,甚至是天壤之别。 一个人,包括非常优秀的朗诵家,不可能适合朗诵所有文章。

拿《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来说,如果让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朗诵,是很难朗诵好的。因为年龄太小,阅历不够,很难把握作品内在的情感。即使告诉他许多表达的技巧,没有真实的情感,也会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听了让人起鸡皮疙瘩。反过来,让一个老头子朗诵小孩子写的文章,也是很难把握好的,弄不好也会给人造作的感觉。再比方说,一个中国人在朗读外国作品时,也会出现困难。赵兵教授曾说过他的一个例子,他在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人物语言特点。因此在选择朗诵的文章时要考虑到年龄和人生阅历等问题。

如果你不喜欢某篇文章,对它不感兴趣,当你勉强去朗诵时,也是提不起热情,(朗诵必须有欲望有热情)从而把握不好文章内在情感的。因此选择时要选自己喜欢的拿手的。

如果你的声音有一种沧桑感,就不太适合朗诵轻松活泼的文章,如果你的声音是那种温软、纤细的,就不太适合朗诵豪放激昂的文章。如果你的声音是那种粗犷浑厚的,就不太适合婉约柔情的文章。所以朗诵者在选择文章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选择,不要人云亦云。感觉别人朗诵某篇文章朗诵的好,以为自己朗诵也会很好,这是不一定的。

四、根据观众选择文章

朗诵毕竟是一种表演,是给观众欣赏的,是朗诵者和观众一起对原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此朗诵者不能抛开观众,随心所欲地设计,而要考虑到观众。比方说在文章的选择上就要考虑到观众的喜好、年龄、身份、阅历、人文素养养等。这是容易理解的。试想一下,如果要朗诵《滕王阁序》而观众从没学过或看过这篇文章,朗诵者可能朗诵的很好,自我陶醉,内心情感为自己的精彩朗诵所动,但观众可能满头雾水,一片茫然。再比方,给小学生朗诵李密的《陈情表》,虽然文章的感情非常真挚,非常感人,但对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试想一下效果会好吗?所以说,朗诵者在选择文章时心里一定要顾及到观众的特点。

五、根据场合选择文章

说话要讲究场合,同样一句话,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有时候是“事关重大”的。 朗诵也是一样,也要注意场合。同样一篇文章,在这个场合朗诵效果很好,在另外一个场合可能就不合适;在这个时间朗诵效果很好,在另外一个时间可能就不合适,这是“事关重大”的,朗诵要合时宜。举个例子,如果在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朗诵会上,朗诵《归去来兮》或《陈情表》就是不注意场合;在清明节祭祖为主题的朗诵会上,朗诵爱情诗就是不讲究场合;在以纪念五四运动为主题的朗诵会上,朗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不合时宜。因此在选择文章时,要切合主题,切合场合,切合环境。(其实朗诵与环境场合是相互影响的,后边的章节里会具体谈。)

六、朗诵前的材料处理

对材料的处理分为形式(或者说文字、词语)的处理和内容(或者说情感把握)的处理。著名配音演员赵兵教授在一次题为“谈朗诵的技巧和情感”的报告上着重谈过这一点。这里结合赵教授的观点谈谈朗诵前对材料的处理。

朗诵者选择好文章后,首要的任务就是搞清楚生字、生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读音和意思。否则不但无法把握好文章的内在情感基调,而且在舞台上容易出丑。比方说现要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没有把生字词弄清楚,把“舸”念成了“ke”,把“遒”念成了“酉”,把“遏”念成了“xie势必会闹笑话的。再就是标注停顿、重音等,如何操作,将在第四部分详谈。在理解字词的意义时还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或“文化习惯”中去理解。例如“秋”,它只不过是四季中的一个季节,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或“文化习惯”中,它就有了丰富的情感意蕴。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说:“…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朗诵前对文章的处理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把握好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语言文字是传达思想感情的最重要工具,因此朗诵者要透过文字努力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基调。最基本的就是要多读,最好达到背诵的程度,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文气”,才能更好地在脑海中塑造意境,从而最终把作品的意境传达给观众。赵兵教授在《朗诵艺术创造》中举例说:“舒绣文是大家熟悉的演员,她每朗诵一部作品,都非常重视对作品的理解。一次,她朗诵鲁迅的《一件小事》,从阅读到正式演出,对作品进行了上百遍朗读,反复加深理解。她说:‘《一件小事》虽然只有一千字左右,但我并不是一读就全懂的。从再三的诵读中,我才明白了它的主题思想。’”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多遍阅读的重要性。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67.9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