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教研室
我们在欣赏优秀的朗诵时,一个很直接的感受是,朗诵者的声音很好听,并且通过各种特色的嗓音(浑厚的、粗犷的、低沉的、轻快的、舒缓的、柔美的…)把作品情感:欣喜还是悲伤、快乐还是忧郁、愤怒还是平静、冷漠还是热情、等等演绎地恰到好处。这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才能做到的。声音的训练主要有下面几点:
一、从腔体共鸣到吐字归音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学习过声乐的人都知道,这三大共鸣腔恰当合理地利用好了,就能获得圆润、丰满、动听的歌声。同样的道理,腔体共鸣在朗诵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朗诵时吐字归音以及语调、语气的调节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在这些方面也知之甚少,所以这里就不详谈了。决心在朗诵方面有所突破的同学,可以通过这方面的专著,或者从网上搜索相关内容进行学习。
这里抄写网上的一点东西:
从低音唱到高音,在共鸣腔体的运用上是相互联系又不完全相同的。低声区运用胸声较多,这时,当你捂着胸部,你会发现你的胸部在震动,中声区也就是自然声区,唱这个声区时,口腔共鸣是主要的,胸部不像唱低音时有那么明显的感觉,声音的音色也显得洪亮了。而唱高音时,就要用上头腔共鸣,这时,我们要注意打开口腔,提起上口盖,有点像半打呵欠,唱起来感到头部有震动的感觉,这就是头腔共鸣在起作用。总之,不论是唱哪个声区,三个共鸣腔体都在起作用,只是不同的声区,其主要的共鸣腔体又有所不同。
1)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咙发出后****个共鸣区域,它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是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基础。发声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稍后拉,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样,声带发出的声波就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咽喉流畅向前,在口腔 的前上方即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而引起振动,这个硬腭前部我们也叫硬口盖,这种口腔共鸣效果明亮,靠前,集中,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且可减少咽喉的负担,起保护声带的作用。口腔共鸣要有声音的“点”和“心”(即共鸣焦点),首先必须使口腔中的各有关部分唇、齿、牙、舌以及相适应的咽、喉自然地松开,会厌轻轻抬起,以使咽、喉、腔通畅,口腔壁、咽腔壁的肌肉积极坚硬,这样才会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2)头腔共鸣
我们常常把头腔共鸣称之为头声。头腔共鸣是我们声音中最具有魅力色彩的成份。它使声音明亮、光彩、辉煌、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几乎决定了声音的质量。头腔共鸣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引起了头部上前方的蝶窦空间的震动而产生的。蝶窦位于鼻孔上,是比较小的结构空间,获得头腔共鸣必须先具有鼻腔共鸣、口腔共鸣,否则头腔共鸣是难以掌握的。具体方法是:把口腔内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后移,下腭放下,软腭和小舌头尽量上提,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声波便沿着上腭骨而传到鼻咽腔、鼻腔和蝶窦等,引起振动,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富,富有光彩。当然要取得良好的头腔共鸣是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呼吸点、发声点和共鸣位置点这三者协调运动的基础之上的。
3)胸腔共鸣
胸腔共鸣常常在比较低的声部运用比较多,也常常在各个声部的低声区运用较多。实际上在我们每个声部的所有声区,都需要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比例多少的问题。获得胸腔共鸣的具体办法是:发声时,咽喉部呈法打哈欠状态,下腭自然下垂,把声波的反射点从硬腭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并继续继续传送到胸农会引起共鸣。胸腔共鸣的练习一定要注意松弛,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胸腔共鸣而去压迫喉头,把浓重的喉音误认为是胸腔共鸣。
4、 共鸣练习最好是用哼唱,即常说的“哼鸣”来练习
“哼鸣”时,如闭口打哈欠状态,双唇微微闭住,口腔内越空越好,鼻、咽腔打开,把气息的通道留得越宽越好,然后让气息顺利经过这些通道,沿着口腔的咽壁、鼻腔壁进入头农会的蝶窦处,蝶窦处的感觉就是我们前额的眉心处。感觉到声音向前向上,体会到眉心在震动,从而发出较明亮集中的“哼鸣”声音。这个发出“哼鸣”的眉心处就是我们要找的头腔共鸣。
为了使三个共鸣腔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歌唱共鸣的整体性,在训练时,还可以选择三个有连带关系的母音组进行练习。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空间比较大,声音较能通畅地进入各个共鸣腔体。
在谈朗诵的定义时就说到,朗诵要求吐字清晰。一般来说,一个字按音节划分有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字头是发音的起始阶段,它有声母和韵头两个音素部分;字腹是发音的中间阶段,它由韵母的核心元音充当;字尾是发音的收结阶段,一般由韵母末尾的元音,或者由韵尾的鼻辅音n和ng充当。
1、出字——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
2、立字——要求字腹拉开立起,使字音饱满
3、归音——干净利落,不可拖泥带水。
只有这样,吐字才能:准确,清晰、圆润、集中。
腔体共鸣、吐字归因、音域、音区需要专业的训练,限于我的水平和本书的写作意图,上边只是稍微收集了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阅相关专著。
二、语势与语速
语势: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成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
语势分为:
一、平行语势:音调抑扬变化不显著,比较平直的语势。一般用于陈述、叙述的情况。
二、上行语势:音调由低到高,逐渐上扬。一般用于表示喜悦、兴奋、自豪、愤怒、命令等情感热度逐渐升高的情况。
三、下行语势:音调由高到低,逐渐下抑。一般用在表示悲伤、沮丧、安静、等情感热度逐渐下降的情况。
四、曲行语势:曲行语势指在语句中抑扬变化较多,较为曲折的语势。一般用于情感变化剧烈的情况。
在朗诵时,根据文章所写的情感、情境、事态的特点及变化,恰当地运用各种语势,对朗诵者和观众准确地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解释;赵兵、王群《朗诵艺术创造》
朗诵时,语速的调控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与语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和配合。
语速:是指朗诵时,句子与句子之间、词与词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在时间上连接快慢紧松的情况。语速是由文章情感变化、场面情境变化、人物性格特点等决定的。例如在表达兴奋、紧张、激愤、斥责、轻快的情感时,语速一般快一些。在表示孤独、沉重、冷清、悲伤的情感时,语速一般慢一些。在表示叙述、说明等情感色彩变化不明显的时候,语速一般用中等速度。
根据情感、环境、人物性格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语势、语速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时,对文章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读的重一些(主要指声音强度)的现象。由于句子中,词和词在表达句子的意思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它们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读的时候需要突出那些对句子意思、文章情感的表达用重要作用的“关键词”,这时就用到了重音,也就是对这些“关键词”重读。
重音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一般来说有两大类: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1.语法重音
在不考虑文章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个或某些词语重读,就是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我们在相关的著作里常见到的总结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这种重读是在不考虑文章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的重读,与强调重音相比,这种重音要读地轻一些。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情感、句子意义,并且引起听众的注意而读地重一些的音。句子中强调重音,要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确定。例如“我要朗诵这篇文章。”
如果要强调“谁朗诵这篇文章。”则重音要落在“我”上面;
如果要强调“要朗诵哪篇文章。”则重音要落在“这”上面;
如果要强调“采用什么方式处理这篇文章”则重音落在“朗诵”上面。
再例如:“我恨你!”重音落在“恨”上面,强调的是:情感态度;重音落在“你”上面,强调的是:情感对象;重音落在“我”上面,强调的是:情感发出者。
强调重音、语法重音相比,要特别突出强调重音。
总而言之,强调重音的确定,要在仔细研读、揣摩文章意思、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找准。
三、停顿
停顿是指声音的断和连,是对段与段、句子与句子、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的处理。停顿,一般是由于生理的、句子结构的、情感表达需要等原因引起的,基本可以分为三类。
1.生理停顿
生理停顿即朗诵者根据气息需要,在不影响语义完整的地方作一个短暂的停歇。例如:“我敬爱的从小就失去父母的一生没有享过一天福最后冻死在街头的光棍儿李爷爷。”像这种长句子,不可能一口气读完,即使勉强可以,也会由于气息不够用而读不好。因此要在多个地方适当的停顿。“我敬爱的/从小就失去父母/一生没有享过一天福/最后冻死在街头的/光棍儿/李爷爷。” 这种停顿,一要注意停顿时间要短,二要注意,不能妨碍语意表达,不割裂语法结构。如果这样停顿:“我敬爱的从小就失去/父母的一生没有享过一天福/最后冻死在街头的/光棍儿/李爷爷。”句子的意思就表达错了。
2.语法结构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主要反映为标点。一般来说,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关。例如句号、问号、叹号后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后的停顿比逗号长;逗号后的停顿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则长于句子停顿的时间。可以看出,语法停顿实质上是由意思情感表达的需要引起的,因为标点符号的作用除了调节气息外,最主要是表情达意。
3.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防止产生歧义,而在书面上没有标点、在生理上也可不作停顿的地方作了停顿,或者在书面上有标点的地方作了较大的停顿,这样的停顿我们称为强调停顿。
例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读的时候“这一片天地”后面既没有标点符号,也无需生理停顿。但在其后面稍作停顿,是在强调“这一片天地的广阔”进而能表达出作者此时胸襟的开阔。
例2:“这个孩子不大难缠”如果要说这个孩子年龄不大或个子不大,但挺难缠。就要在“不大”后面稍作停顿。否则意思就变成了,孩子不是太难缠的意思了。
例3:一个青年人从小就被父母娇生惯养,即使他胡作非为,打家劫舍,父母也放纵不管,后来进了监狱。父亲痛苦地说“是我//害了他。”在“是我”后面停顿而且停顿时间较长,是为了表达父亲悔恨、悲伤、自责的心理。
可以看出这种停顿也是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究竟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停顿,就要仔细研读文章,明确里边的意思和情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停顿。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 文学 > 诗歌
四、节奏
节奏的变化是由语速、音调的变化实现的。赵兵教授在《朗诵艺术创造》里谈了四种节奏
轻快节奏、沉稳节奏、舒缓节奏、强疾节奏。
轻快节奏:语速相对较快、音调轻松明快,一般用来表达愉悦、轻松的情感。例如在朗诵李白诗《朝发白帝城》时,节奏就应是轻快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沉稳节奏:语速相对缓慢,音调低沉、厚重,一般用来表达忧伤、雄浑、凝重的情感。例如在朗诵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时宜用这种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舒缓节奏:语速较慢,音调柔和舒缓,一般用来表达缠绵、凄恻、柔美的感情。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强疾节奏:语速较快,声音较大,音调高而疾。一般用来表达豪迈、激动、愤怒等感情。例如《雷电颂》里边的一些句子:“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当然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地方节奏不同,正是这样文章读起来才显得抑扬顿挫。
下面请从语速、语势、重音、停顿、节奏的角度对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进行分析练习。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此刻,满车歌声已经停歇,
婴儿在母亲怀中已经睡熟。
呵,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
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
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
在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
你可曾想见:那些年青人火热的胸口
在渴念人生路上****个战斗?
你可曾听到呵,在车厢里:
仿佛响起井冈山拂晓攻击的怒吼?
你可曾望到呵,灯光下:
好象举起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
呵,大西北这个平静的夏夜,
呵,西去列车这不平静的窗口!
一群青年人的肩紧靠着一个壮年人的肩,
看多少双手久久地拉着这双手……
他们呵,打从哪里来?又往哪里走?
他们属于哪个家庭?是什么样的亲友?
他呵,塔里木垦区派出的带队人—
三五九旅的老战士、南泥湾的突击手。
他们,上海青年参加边疆建设的大队-
军垦农场即将报到的新战友。
几天前,****次相见--
是在霓虹灯下,那红旗飘扬的街头。
几天后,并肩拉手--
在西去列车上,这不平静的窗口。
从****天,老战士看到你们呵--
那些激动的面孔、那些高举的拳头……
从****天,年轻人看到你呵--
旧军帽下根根白发、臂膀上道道伤口……
呵,大渡河的流水呵,流进了扬子江口,
沸腾的热血呵,汇流在几代人心头!
你讲的****个故事:“当我参加红军那天”
你们的****张决心书:“当祖国需要的时候……”
“呵,指导员牺牲前告诉我:
‘想到呵,--十年后……百年后……'”
“呵,我们对母亲说:
‘我们--永远、永远跟党走!……'”
****声汽笛响了,告别欢送的人流。
收回挥动的手臂呵,紧攀住老战士肩头。
****个旅途之夜。你把铺位安排就。
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
呵!是这样的家庭呵,这样的骨肉!
是这样的老战士呵,这样的新战友!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
呵,革命的滚滚洪流!……
一路上,扬旗起落--
苏州……郑州……兰州……
一路上,倾心交谈--
人生……革命……战斗……
而现在,是出发的第几个夜晚了呢?
今晚的谈话又是这样久、这样久……
看飞奔的列车,已驶过古长城的垛口,
窗外明月,照耀着积雪的祁连山头……
但是,“接着讲吧,接着讲吧!
那杆血染的红旗以后怎么样呵,以后?……”
“说下去吧,说下去吧!
那把汗浸的镢头开呵、开到什么时候?……”
“以后,以后……那红旗呵--
红旗插上了天安门的城楼……”
“以后,以后……那南泥湾的镢头呵--
开出今天沙漠上****块绿洲……”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
呵,革命的滚滚洪流!……
“现在,红旗和镢头,已传到你们的手。
现在,荒原上的新战役,正把你们等候!”
看,老战士从座位上站起--
月光和灯光,照亮他展开的眉头……
看,青年们一起拥向窗前--
头一阵大漠的风尘,翻卷起他们新装的衣袖!
……但是现在,已经到必须休息的时候,
老战士命令:“各小队保证,一定睡够!”
立即,车厢里平静下来……
窗帘拉紧。灯光减弱。人声顿收。……
但是,年轻人的心呵,怎么能够平静?
--在这样的路上,在这样的时候!
是的,怎么能够平静呵,在老战士的心头?
--是这样的列车,是这样的窗口!
看那是谁?猛然翻身把日记本打开
在暗中,大字默写:“开始了--战斗!”
那又是谁呵?刚一入梦就连声高呼:
“我来了!我来了!--决不退后!……”
呵,老战士轻轻地走过每个铺位,
到头又回转身来,静静地站立在门后。
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切情景,
他,看了很久,听了很久,想了很久……
呵,胸中的江涛海浪!……
呵,满天的云月星斗!……
--该怎样做这次行军的总结呢?
怎样向党委汇报这一切感受?
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
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
……戈壁荒原上,你漫天的走石飞沙呵,
……革命道路上,你阵阵的雷鸣风吼!
乌云,在我们眼前……
阴风,在我们背后……
江山呵,在我们的肩!
红旗呵,在我们的手!
呵,眼前的这一切一切呵,
让我们说:胜利呵--我们能够!
…………
…………
呵!我亲爱的老同志!
我亲爱的新战友!
现在,允许我走上前来吧,
再一次、再一次拉紧你们的手!
西去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
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
我不能、不能抑止我眼中的热泪呵,
我怎能、怎能平息我激跳的心头?!
我们有这样的老战士呵,
是的,我们--能够!
我们有这样的新战友呵,
是的,我们--能够!
呵,祖国的万里江山、万里江山呵!……
呵,革命的滚滚洪流、滚滚洪流!……
现在,让我们把窗帘打开吧,
看车窗外,已是朝霞满天的时候!
来,让我们高声歌唱呵--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四日 贺敬之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