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我为大家对冀教版数学第三册的第六单元《表内除法》的有关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四大块:认识除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个复习和一个实践活动《花店里的数学》。共安排了8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安排了4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新教材在****课时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帮小松鼠分得同样多的松果的操作,使学生先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就是在分时,每份分得同样多)。让学生用自己知道的方法,把某种物体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第二课时就是将平均分抽象为用除法表示,来初步体会除法意义,并会写除法算式。第三课时是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分成多少份,也属于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表示,从而理解除法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加强操作(摆实物、交流分法和结果等),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能根据具体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教材在第四课时还设计了一个乘法和除法的对比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能根据情境和问题,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这部分内容 ,教材共安排了2课时,在****课时安排了看情境图,提问题、列算式的环节,尤其引导学生要提出列除法算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结果的。使学生初步体验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简便。并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第二课时,通过三组题,使学生发现每组的算式,都用的是一句口诀。并学会一幅图列两道除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并且都用同一句口诀计算。体会乘除法算式中各数间的关系。 3、第三部分内容是一节复习课,主要是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并熟练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计算。 4、最后安排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花店里的数学》,主要是考查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并训练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是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就****课时“平均分”作重点说明。 1、首先说一下本课的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冀教版数学教材和以往的相比,就加强了“分”的认识,书中提供了很多直观、操作性强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为除法的学习作了更好的准备。学习“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学好“平均分”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先让学生 把10任意分成两份,然后提出,要使两只松鼠同样多,该怎么分?通过学生的操作交流,引出“平均分”,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练一练“中,都是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口说一说,使学生能达到把某种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份是多少。 2、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 情感、态度、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松鼠摘松果的课件,小棒,花片等。 学习方式: 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主要分三大步: ****步 激趣引入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我把小松鼠摘松果的事情制成课件(对于不能制课件的单位,还可以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故事。比如:有一天,我们的小伙伴松鼠乐乐和甜甜一起去山上采松果,不一会儿,他们就采了10个松果,一只小松鼠说,我们两个分,可能有几种结果呢?哦,原来小松鼠遇到难题了。这样引入,就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二步 自主探索,操作体验 ****个层次1、任意分 教师提出:两只小松鼠要分10个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得到几个松果呢?你们赶快帮帮小松鼠好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全班汇报。(不会的学生可以用学具分一分。) 因学生对10的组成已经很熟悉,所以,可能有1、9,2、8,3、7,4、6,5、5。教师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写在黑板上。 第二个层次:平均分 (1)这时,教师可以说,你们很聪明,你们说的这些结果都有可能。但请你们仔细观察,你们认为这几种分法,哪个更合理呢?为什么?生仔细观察后,说出自己的见解,(我认为5、5这种分法合理,因为这样比较公平,他们分的一样多。 或他们分得同样多) (2)因为教材62页第(2)小题如果也分10个松果,我考虑学生会马上得出每人分5个,因此,把这道题给做了适当改变,变成3只小松鼠分12个松果,每只要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先让学生用花片或其他学具试着在桌上分一分,分完后和小组说一说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汇报。可能有: 1、先每只松鼠1个,再每只松鼠1个,就这样分下去,直到分完。每只正好分4个。 2、先每只松鼠2个,再每只松鼠2个,正好每只分4个。 …… 然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些学生的分法,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分法。(如果没有实物投影,还可以用吹塑纸图片 有双面胶的图片粘在黑板上演示。)编演示,边用语言描述。 (4)教师总结: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分法,但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每只松鼠分得同样多的松果,都是4 个。 得出结论: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还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等,直到分完。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那刚才分松果的这件事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把12 个松果平均分给3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得4 个松果。让学生仿照老师的说法,用平均分的语言说一说。我个人理解,这点很重要,因为平均分这个词在除法中是不可无的。实际上平均分就是除。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分法,充分的操作,充分的交流,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刚刚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之后,马上把题目稍作修改,还是12个松果,如果要4只小松鼠平均分,每只松鼠该分几个呢?先让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意思,再用学具分一分,然后汇报自己的分法和结果。要用平均分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如:“我把12个松果平均分给4只松鼠,每只松鼠分3个。”那如果有14个松果,2只松鼠平均分,每只可以分几个呢?做法同上。 这样把份数和总数适当变化,就变成了三道不同的平均分的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63页练一练的1题,先让学生说说3个人平均分的意思,然后在自己摆一摆学具,最后汇报结果,也要注意让学生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有15块糖,3个人平均分,每人分5块。 第2题,先让学生说说每行同样多的意思,再用学具摆一摆,要展示学生摆的过程。 第3 小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用小棒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全班汇报。看哪组同学分的正确。教师给予表扬。 当然,这节课只是我的个人理解,还可采用适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方法。 最后,我简单说一下本单元的注意事项。 1、我认为,在本单元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因数学活动中的造作与思维密不可分。学生在操作中,手、脑、都得到了锻炼,在操作中,自主的掌握了新知。 2、要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表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因此,我想教师说10遍,不如学生实际说一遍。 3、在本教材中,无论是平均分成几份,还是每几个分一份,都归结为平均分,因都是分得同样多,而不再出现“包含除”的概念,教师在这点也要注意一下。 以上我说的这些,只是个人理解,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