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 >> 镇江市 >>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版权:三槐堂博客)
(背景:镇江市第八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3月30日在我校活动,三槐堂“奉命”开设了一堂公开课,因为所教九年级新课已经上完,我得另觅新篇了,选文时想起还欠学生一笔“前债”,2010年秋学期我开设了一门研究性学习课——苏轼研究,答应给他们讲讲“苏轼和他的三个女人”的,俗务缠身,一直耽搁。今天也是个机会,能让我偿偿“前债”。于是确定了这个主题,现将实录整理如下:)
时间:2012年3月30日上午第四节课(50分钟)
地点:安博镇江A+学堂310教室
学生:2009级17班全体学生
一、导入:诗文书画显卓绝(标题为整理时所加)
师:读题——(生)“伤心一念偿前债”,副标题——(生)苏轼悼亡词赏析。
师:关于苏轼,我们在八年级****学期用了一学期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生平不再赘述,我们来看林语堂先生的一段评价(屏显):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林语堂《苏东坡传》
师:两点评价,记忆5秒,马上回答。(生默记)
生:****点,主张原则,坚定不移;
生:第二点:诗文书画,卓绝之美。
师:很好。我们班凌珏同学当初也用一首诗概括了苏轼一生,凌珏,你请一位男生和你一起读,每人一小节,好吗?
(屏显 生读)
你用淡妆浓抹的画笔/写诗/乌台诗案是最悲的一章
常泛舟西湖/便具有了画家的目光/水光涟漪/山色空濛/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幽幽的酌酒/东风袅袅/宽阔的脑际却有惊涛拍岸/雨天更擅畅想/神思飞扬起来/滴成与月共徘徊的诗章
相信你是最懂生活/那千首感人至深的篇章/留下了万年不变的光芒
黄州、惠州、儋州/小人牵着大师手/大师牵着历史走/谈笑间/泯灭了/人间苦难/完成了/智者的/千年超越(掌声)
生:有两个字读音不准:漪,读yī ;儋,读dān。
师:李钟佳同学在《我心中的苏轼》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钟佳,请你来读:(屏显)
苏轼背后有三个女人,这三个女人都各具特色,苏轼一生离不开她们,她们也离不开苏轼。风光无限的苏轼,有王弗支持;放逐东坡的苏轼,有(王)闰之陪伴;文采斐然的苏轼,有(王)朝云相知。
二、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
师:“三个女人”,改为“三个女性”,好不好。香港拍了一部片子,叫《风流才子苏东坡》,我并不赞同“风流才子”的评价;对于我们的苏轼来说,“风流才子”未免轻浮了些。苏轼在他的两位夫人、一位侍妾去世后,写了很多诗文,我们今天选三首,来赏析。****首:(屏显)
词一:《江城子 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诗词要做到两点,(生:生平、背景;抓住诗词手法)我们来看这句话:(屏显)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 · 万章下》
总结成一个词语就是,(生)“知人论世”
关于王弗,我们来“知人”下。
生:王弗(1039年~1065年)苏轼之妻,眉州青神人,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十六岁即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侍亲甚孝,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可惜天命无常,1065年,王弗卒,年方27。所余一子苏迈。
师: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屏显;生读)
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师:我们再来看段文字:(屏显)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 《文心雕龙 知音》
师:哪位同学来翻译下?
生:这句话意思是说,作者先有情思再发为言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了解情思,沿着水波去探讨作者思想感情的源头,即使很幽深也必定能使它显露出来。
师:那么,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二种方法就叫——(生)“披文入情”。很好,鉴赏诗歌要关注两个方面:(生)“知人论世”“披文入情”。同学们在预习中对于“江城子”有了很多的赏析,现在我们“组学”,先“旋转木马”,再对组员鉴赏进行组内点评。
(生“旋转木马”,约2分钟后交流)
师:本次预习,这首词“最有价值的问题”是:(屏显)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什么“相顾无言”?分别10年,应该有很多话要说,更何况是夫妻。(宋熙琳)
“顾”改为“视”、“看”好不好?为什么?(唐韵)
“惟有泪千行”,是喜悦的“泪”,还是苦痛的“泪”?(宗晓萌)
下面我们针对这三个问题,来赏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句。请“对学”(同桌交流)。
生:“无言”,是因为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生:阴阳相隔10年,竟意外重逢,却“无言”,是多么悲切的一件事呀。
师:这10年,苏轼自请外任到了杭州任通判,眼见王安石变法后带去的灾难;又到密州,恰逢蝗灾,举家食杞菊,仕途坎坷、天灾人祸,“尘满面,鬓如霜。”
生:无言,都化作泪水,“顿作倾盆雨”,这是久别重逢时欢喜的泪,也是也是阴阳相隔悲痛的泪,还是人生苦短感慨的泪。
生:“顾”是描写神态,是一种意外相见时的“顾盼”,“看”“视”是静态,缺少一种意外与悲喜交加。
师:唯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才胜过万语千言;唯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方显沉痛;唯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更显悲切!复旦大学王水照教授是这样评价的:(这首词)“含悲带泪,字字真情,将满腔思念倾注于笔端,创造出缠绵悱恻浓挚悲凉的感人意境。”
师:《江城子 记梦》像“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样奇崛的诗句还很多,因为——(屏显)
爱情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它无比甜美,带给人的却常是无奈、惆怅、苦恼和忧伤。不过,这些痛苦的体验又何尝不是爱情的丰厚赠礼,一份首先属于心灵、然后属于艺术的宝贵财富。 ——周国平《闲情的分量》
三、王闰之:天公为下曼陀雨
师:王弗去世三年后,她的堂妹王闰之嫁给了苏轼,我们来“知人论世”——(屏显)
王闰之,字季璋,原名二十七娘,苏轼第二任妻子,王弗堂妹。王弗死后三年,32岁的苏轼续娶21岁的王闰之。共同生活25年,一起历经了 “乌台诗案”和“被贬黄州”事。王闰之46岁卒,十年后苏轼亦卒,合葬于汝州郏jiá城钓台乡上瑞里。
师:这里有两处密码:一是王闰之这个名,苏轼的两位夫人和一位侍妾都有名字,而他母亲程氏、祖母史氏都没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她们嫁给苏轼是幸运的;王闰之原名“二十七娘”,名字是苏轼给她起的,不仅有“名”,还有“字”。“闰”很有意思,“门”里面是“王”,三位女性都姓王,巧合乎?“闰”,王闰之闰正月出身的。第二个密码是王闰之21岁嫁给苏轼,北宋女孩结婚年龄一般14~16岁,21岁,大龄青年了,有人说,王闰之从小暗恋姐夫,非姐夫不嫁;也有说,一切的姻缘,都是王弗安排的。苏轼“口无遮拦”,王弗儿子苏迈尚幼。后来果然,王闰之细心照料苏轼和遗孤。所以,三位女性,王弗是“贤妻”、王闰之是“良母”,后来的王朝云是——(生)红颜知己。
王闰之去世后,苏轼在《祭亡妻文》里说(屏显)“……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呜呼哀哉!” “旅殡国门”,王闰之棺椁一直存放在京都西寺,直到十年后,苏轼也去世了,两人才合葬在四川青州老家,“惟有同穴,尚蹈此言”了。
师:苏轼写给王闰之的悼亡词是这样的:(屏显)
词二:《蝶恋花 泛泛东风》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shāng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yǔ,天公为下曼陀雨。
请大家“对学”,把词用现代汉语讲给同桌听。
生:老师,最后一句到底是王闰之与苏轼放生鱼;还是王弗?
师:两种说法都有。在预习作业中,大家的问题也集中在最后一句上。(屏显)
最有价值的问题——“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尽”、“穷”,还有“曼陀雨”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情怀?(杨奇杰、李越、魏礼诚等)
生:苏轼六岁启蒙,从师是一位道士;黄州时期更是接触了很多僧人;惠州时期还与朝云一起炼丹。将“佛理”入诗是苏轼的独创。“放生鱼”“曼陀雨”都是取自佛学故事。“天空为下曼陀雨”表达了苏轼的一种良好祝愿。
生:从词中我们不难看出,生于江畔人家的王闰之贤惠良善,在苏东坡眼里,这样性情如水的女子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爱人。生日那天为她祈福是一种纪念。
师:让苏轼感动一辈子的还有两件事,一件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王闰之主动提出收王朝云为侍女;还有一件事她在临去世时,还把苏东坡的贴身伺妾王朝云叫到床前,拜托王朝云,好好照顾苏东坡,无论以后境遇如何,都不要离开他。当然,更让苏轼感动的是“三个明珠”,哪三个?(生)苏迈、苏迨、苏过。王闰之像“膝上王文度”一样,一视同仁。
四、王朝云:高情已逐晓云空
师:看过了《蝶恋花 泛泛东风》我们再来看一首:(屏显)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生:西湖美景。
生:西湖雨后美景。
生:西湖初晴后雨的美景。
师:有资料显示,是写人的。把“西湖”比作“西子”;实际上,是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比作另一位美女——王朝云!(屏显)
“知人论世”——
王朝云,字子霞,苏轼的侍妾,钱塘人,家境清寒,自幼沦落为歌女。苏轼任杭州知州时,在一次宴会上初识了幼年歌女王朝云。离杭前将王朝云收为侍女。当时,苏轼39岁,王朝云13岁。
注意,王朝云是伎女,单人旁的“伎”,不是妓女,前者歌舞为生,后者卖身为生。还有一个“技女”,是提手旁的“技”,以“女工”为生。很多资料都错了,林语堂先生说王朝云是“伎女”,是正确的。王朝云在黄州时期由侍女变为侍妾,并和苏轼生下一个儿子,叫——(生)苏遁,“逃遁”的“遁”,苏轼希望自己的孩子逃离官场,平安一生。苏遁的乳名是“干儿”,苏轼希望儿子做个农夫,干点活。此时的苏轼是个在东坡干活的农夫。他在苏遁生下来三天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屏显)
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可惜,苏遁10个月后夭亡了。但他与王朝云的精神相遇却留下了很多传奇,我们来看一段记载:(屏显 学生读)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妆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子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宋 费袞gǔn 《梁溪漫志》
王朝云死后,苏轼为她建了一座亭,命名为“六如亭”,并亲自拟了一幅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他们的道友也拟了一幅:“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六如”“六不”均取自佛学经典和道学经典。
师:苏轼写给王朝云的悼亡词是这样的——(屏显)
词三:《西江月·梅花》
玉骨哪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wò,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我们来请同学翻译下。
生:梅花生长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因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艳羡,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就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生:梅花天然的洁白,不屑于铅粉妆饰;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爱梅的高尚情操已随着晓云而成空无,已不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梦见梅花的梦了。
师:这首词大家提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是——(屏显)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如何理解这句中的“空”?为什么“不与梨花同梦”?(李钟佳)
师:“高情”的指苏轼爱梅的高尚情操;它已随着王朝云的离世而成空无。苏轼已不再象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做梦见梅花的梦了。既然他那么爱王朝云,为什么“不再爱梅”,甚至不再“梦见梅”了?大家“组学”。
生:我们认为,惠州的苏轼已经是万念俱灰,他的“空”是佛理意义上的“空”,空便是有,有便是空。
师:是的。苏轼在《悼朝云诗(并引)》中有这样一句:“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他欠王朝云的“前债”是什么呢?竟让他“伤心”,可能是至死也没能把朝云升为“妻子”,妻子和侍妾在家庭中地位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妻者,齐也”,在家庭中与男主人地位是平等的;而“妾者,接也”,“接”是提手旁右边是“妾”,妾是干什么的呢?传宗接代而已。如此红颜知己,没能成为妻子,双方都是遗憾。所以苏轼从此“断后缘”了。再也没有女人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了。所以,我想起周国平老师的另一段话:(屏显)
我不认为婚姻能够保证爱情的稳固,但我也不认为婚姻会导致爱情的死亡。一个爱情的生命取决于它自身的质量和活力,事实上与婚姻无关。既然如此,就不必刻意追求或者拒绝婚姻的形式了。 ——《婚姻:为爱筑一个好巢》周国平
五、总结:人品道德皆文章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既感受了苏轼的“人品道德”的“骨干”,也领略了苏轼悼亡词的“卓绝之美”,葛艺瑶同学在她的《我心中的苏轼》一文中是这样评价的,葛艺瑶,请读——(屏显)
苏轼尊父、爱妻、亲弟、恤民。正因为这点,苏轼才能在一次一次的贬谪中,一次一次的打击中站起来,拍拍尘土继续向前,因为前方有着他所爱的人在等着他。风流、多情不是处处留情,而是真心对待自己每一个妻子,患难相依,生死与共。风流而不下流,多情而不滥情。智者苏轼,仁者苏轼!
师:一千年过去了,当代有一位女性竟然要嫁给苏东坡(笑),她写了篇5000字的散文《来生便嫁苏东坡》,她是当代著名苏学专家、烟台作家刘艳琴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就下课,读——(屏显)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千年的轮回中,有多少人曾经如我一样地期盼过,但我仍愿意倾尽我的全部虔诚来祈祷:在来生,请满足我的千年等一回:嫁一个这样有情有义的好男人。
师:下课!
附 校园网“网络议课”摘选:
杨茸茸:
听了王老师的《伤心一念偿前债》一课,不仅感慨,王老师也有和苏轼相似的风骨。这节课我有很多感触,就语文课而言,有这几点值得我学习:1.对于苏轼和他三位妻妾之间的感情经历,王老师处理得很好,如王老师所言“并没有参照一些传奇,而是从苏轼写给他们的诗歌、墓志铭,还有后人的记载,让课堂充满学术与文化,而不是江湖气息与戏说式色彩”,特别是介绍苏轼给妻妾们取名,取字,这些都反映出苏轼的“人品道德之高”。2.一节课学三首诗,时间很紧,王老师采用选取学生预习时的“最有价值问题”,集中解决,课堂效率高,效果好。印象中,这不是王老师****次这么设计教学了,可以看出王老师平时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我也曾经用过这样的方法,但因为觉得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从而没有坚持下去,现在很后悔,因为王老师的课堂告诉我,学生的能力是长久培养出来的。3.有几个学生的朗读非常好,当然王老师的朗诵功底那是更好的了。我反省自己的教学,总觉得这一届学生没有什么朗读好的,但是现在看来,我自己在课堂中读过几次呢,好像很少,少了老师平时的耳濡目染,我还怎么好去怪学生呢。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很激动,我也将在自己的课堂中学习王老师的钻研、改革的精神。
陈春华:
王益民老师开设的苏轼研究课,取名为《伤心一念偿前债》。这个标题来自于苏轼悼念自己死去的侍妾王朝云的诗,全诗如下: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很显然,王老师立足于苏轼对第三位夫人王朝云的情感经历,极好地串连了先前的两位夫人:王弗和王闰之。这样的串连,首先是感情方面的串连,其次是苏轼个人经历方面的串连,最后是“王”姓的串连。穷其一生,值得串连的诗句极多,但是王老师精选了几首,并只取其重点来分析,可谓独具匠心。这样的取舍,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非常人能为,因为这节课是建立在长时间的对苏词赏析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学生对苏词的深入研究之上的,更是建立在对苏词和苏轼的热爱之上的。可以看得出来,王老师在研究苏轼的过程中,已经完全和学生融到了一起,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可以达到研究的境界。对于这节课,如果硬要说一个感受的话,只能引用老子在《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添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