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都对教师听课作出了具体要求,有的还把听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和督导。新课改提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听课更是成了上级检查的必检内容和学校教研的主打活动。然而,教师对听课的认识和执行又如何呢?
现在,一部分教师对听课的认识很不到位,只是把它作为一条不得不执行的行政命令。每次学校或教研组组织听课时,听课教师都只是走走过场,摆摆形式,在听课记录本上记下一些似是而非且永远正确的废话。每当检查来临,来不及听课或根本就没有听课的教师便玩起造假功夫,或东拼西凑,或抄袭他人。如此校本教研,如此听课,难怪一些教师的上课水平总是没有多大长进,几十年如一日,总是那么三招两式,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当然无从谈起。
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过:“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其实,听课如同看戏。教师要多听同伴的课、优秀教师的课、名师的课、大师的课。听得多了,看得多了,再加上用心思考、揣摩、领悟、演练,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无师自通,自然也就能把课上得更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看优秀老师的课,就像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于老师正是听了众多优秀教师的课,再加上他的潜心研究和不懈探索,才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
多听课,既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又是一种比较研究。听课时,教师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课与一般教师、优秀教师、名师的课进行比较、对照、鉴别,发现闪光点;查找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进。如果长期坚持,教师的上课水平就会越来越高。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成不了名师,但我们的课会上得越来越精彩。当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能坐得住、愿意听、愿意说、愿意想,并积极参与互动时,我们还会为教学成绩发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