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为妈妈写点什么,却总是写不出来。妈妈有一股骨子里的东西一直鼓舞着我,坚韧、刚强、不服输、诚实、正直、善良...... 小时候,在我的印象当中,家里一直是过着拮据的日子。“贫穷”二字在那个年代成了小山村里的人们的真实写照。相比之下,我们家还算得上是吃得饱的“富”户。爸能折腾,在“宁吃社会主义的草,不种资本主义的苗”的时代里,爸爸就和妈妈种地。我们能吃上土豆,能吃上青菜,也算添饱了肚子。到了“五马倒六羊”的时代,爸爸总是想方设法的换来猪,于是我们每年都有猪肉吃;猪换羊,可以吃到羊排;羊换牛,可以吃到奶酪,喝到新鲜的牛奶和十里飘香的奶茶;牛换马,赶着马车,我们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连绵起伏的深山中,采摘和寻找那万绿丛中的一点白——蘑菇。于是,上山采蘑菇成了童年最有色彩的记忆。凭着父母勤劳的双手,我们家里没断过粮也没断过钱。村里人在吃不上饭或没钱的时候,总是****个先想到上父母这里来借以解燃眉之急。
八五年爸爸出了工伤,生活的担子都落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赶着马车风雨不误的给工地上送水,还要侍候圈养的牲畜们。妈妈没在我们面前掉过泪,只是偶尔的会在可数的闲暇时间去合得来的婶娘们的家里,几个小菜,一杯酒,点上一支烟,述说着女人的坚辛。也许只有此时,才是妈妈绷紧的神经得以舒缓的唯一一种方式。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就是个女强人,像铁人一样,总是那么能干,总是有使不完的力气,她也从未因病卧床不起过。村里人称妈妈为“穆桂英”,妈妈领着她的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山上打草成了“穆桂英挂帅”的一道独到的风景。妈妈的要强和严厉训化着我们五个儿女,草在我们挥舞着的夹把刀下煽了下来,敛成堆,垛成垛。剃光了头的大山上,双脚寸寸前行留下的趟趟深痕印证了妈妈带我们干活的汗水和艰辛,一个又一个堆起的草垛记录了我们的成绩。
“都是为了你们啊!”这是我听到的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以前总是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说这句话,直到现在,我也经历了为人妻,为人母,过上了柴米油盐的日子,才深深体会到了妈妈的这声长叹。她是铁人么?她是不爱吃肉么?她是百病不侵么?她是有浑身使不完的劲么?不,不是的,是为了儿女的动力在支撑着她,再苦再累,她也不会让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把泪咽到了肚里,她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而今,我们长大了,成人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妈妈欣慰了。她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真挚和坦然!
我的第二个妈妈——婆婆。她老人家此时正躺在特护的病房里,接受着第三次手术后的治疗。她有着和妈妈相同的经历,五个儿女,公公也出过工伤,婆婆也赶马车,不是送水是送煤。都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了儿女打拼在独属于她的母亲角色的人生舞台上,两个妈妈,用她们甘甜的乳汁,谆谆的教诲,慈祥的母爱,细心的呵护,培养了这十个儿女。我爱我的两个妈妈,用一颗虔诚的心祈祷和祝福我的两个妈妈:幸福!安康!!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