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发布时间:2013-09-02 06:25:30 作者:教案 发布者:jiaoan 浏览次数:748  类别:我的备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一、教学设计
1
.课堂教学应当给学生留出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学设计应是开放的、多维的,教师要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2
.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学生通过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形成鲜明、确切的印象,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1
.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和优势,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了解丝绸之路。
3
.了解在干旱地区,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否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是干旱地区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水是生命之源。
学习难点:人类应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北京申奥”“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神舟四号火箭发射成功等录像片段。
师:对中国人来说,喜事可真不少,谁能给大家讲讲都有哪些可喜可贺的事情?
生: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次进入世界杯。
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师:对,2001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其实我们中国人早在西汉就是以丝绸之路为纽带,走出国门,与许多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下面就让我们伴随着如歌的驼铃声一起去寻访丝绸之路……
(展示北京沙漠驼队,丝绸之路路线图。)
师:公元前138年和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领使者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今天新疆,经过西亚再到欧洲,开辟了贯穿东西方的陆路通道。从此商人、使者频繁往来于中原和西部地区!中国的丝绸和丝制品运往欧洲或更远的地方,这条通道竟获得了丝绸之路的美称。想像一下,假如你们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支运输队,会遇到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
生: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能靠骆驼……
生:沿途大多数是沙漠戈壁,很少有人居住……
生: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干旱少雨……
生:缺水是****的问题,你可以通过饮天山雪水来解决。
师:生活在这的****感受是冬天冷,夏天热,干旱少雨,四季分明,春秋两季风沙天气多,所以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发明了独特的灌溉工具──坎儿井。
(展示《坎儿井示意图》。)
师:同学们都见过坎儿井吗?请仔细观察这幅图,讲讲坎儿井的形成原理、优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生:原理:略……
生:优点:略……
师:炎热干燥,沙漠连绵的恶劣环境不但没有熄灭人们生存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为了让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勤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坎儿井,天山冰雪融水通过坎儿井滋养林草,灌溉农田,给干旱地区带来了勃勃生机。大家想一想,这里的环境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恶劣的吗?据说这里曾经湖水充足,商旅云集,市场繁荣,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繁华多时的楼兰古城为什么销声匿迹了呢?
(展示《新疆地图》。)
生:乱砍乱伐,不注重环境保护。
生:地形影响气候,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沙漠分布广。
生:因为海拔高,所以气候寒冷,因为离海较远,所以干旱少雨,沙漠广布。
师:因此,人们不仅要改变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更要保护好自然资源,使人类与自然资源和谐发展。坎儿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绿洲农业,坎儿井是绿洲的生命之泉。
(展示三组图片:(1)棉田、瓜果;(2)煤矿、金矿、铁矿、油田、风力发电;(3)魔鬼城、天山、回王坟。)
师: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显示了我区经济发展的生机与活力,那么我区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呢?
生: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
生:草地资源,旅游资源。
师:虽然有资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劣势,只有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资源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你认为采取那些具体措施才能合理的开发我区自然资源的优势?
生: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树造林,防风固沙。
生:节约用水,采取滴灌技术。
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师:非常好,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为家乡献计献策,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吹响。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新疆首当其冲!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再次向世人展示自己巨大魅力的机会。想像一下:家乡的未来是什么样,请你用动人的诗篇或美丽的画卷描绘家乡的明天。
(最后在《走进新时代》的歌曲中结束此课。)
五、教学体会
学生主体原则的基本原则是从尊重学生自主性出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学习上重视过程的体现和自由个性的实现,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主体比较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应变能力,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转化到主动地对不同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寻求。因此使整个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成为具体化的对象,就能增进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主动学习进程中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设疑必须体现主体性,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主导作用,而这种作用主要靠提问体现出来,这对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创新思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问题的提出不是武断地将学生的思路强行与自己的思路进行连接,而是将问题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系统上进行发展,而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系统就成为他们以后逐步提高的最近发展区)。即设计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把握坡度,所以提问既是学生深思熟虑、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即跳一跳摘桃子,促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以《干旱的宝地》一课为例,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引导新课的关键是怎样激活思维,最可行的办法就是贴近生活,由学生熟知的事物中引出主题。本课一开始就播放北京申奥”“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录像片段,然后问:在这些大事中,哪一件是发生在中国人经济生活中的大事?这一问题的提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又为丝绸之路的学习做铺垫。当学生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路线后设问:假如你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支运输队,会遇到哪些问题?你怎样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一幕生动的情景和无拘无束的活动范围,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回到两千多年前体验那时的生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在学生心理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形成这种独特气候的因素是什么?出现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让学生学会全面本质地去研究问题,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授知识发生冲突,于是产生了迫切知道原因的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暗示与前面所学各具特色的区域做比较,这样不仅引导了学生的思考方向,更是对知识的一次比较、归纳、综合。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问题的提出又是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同时理解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所以当昔日繁荣、而今却成了一片荒漠、盐泽,繁华多时的楼兰为什么销声匿迹了一问的提出,如果说前三个问题是知识、思维、方法的铺成,那么这一问题则直接击中了问题的焦点,点破了这里不是自古以来就沙漠连绵的。学生顿生疑惑,于是产生了欲罢不能的问题情景,质疑的氛围形成了,学生的思路被打开;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旨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学生带着问题共同讨论,在讨论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发表不同看法,不求唯一结论。
维果茨基认为,要使提出的问题能达到预设的目的,使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学习,教师必须通过提问切入到被提问学生的认知系统中去。所以提问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重复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促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冲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开发和利用资源时还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为家乡发展把脉诊断,也更加彰显了历史与社会开放性的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围绕如何保护环境讨论,有的谈论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还有的谈到要提高人口素质,谈到可持续发展等。学生通过这一问题,不仅拓展了知识,更加深化了知识。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始终处于动态的学习活动中。

点评教师:
暂无!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7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