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仰望龙门石窟
发布时间:2013-10-13 03:20:38 作者:吕金梁 发布者:lvjinliang 浏览次数:2333  类别:在线阅读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政府


 

仰望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古都洛阳除牡丹之外的第二张城市名片。它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和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的伊阙峡谷。香山和龙门山两座青山东西对峙,波光潋滟的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夹岸杨柳依依,宛如碧玉丝绦,摇曳多姿。这里犹如一座天然门阙,古称“伊阙”。隋炀帝迁都洛阳,因皇城城门正对着伊水,古代帝王又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把这个地方称为“龙门”。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此处青山绿水,万象生辉,素为文人墨客观光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因而古人选择这里开凿石窟。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就建在伊河两岸陡峭的山崖上,南北长约1公里,星罗棋布,密如蜂房。从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至北宋,前后大规模开凿了约四百多年,工程之浩大,令人叹为观止。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东山全是唐代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整个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万尊。数量之多位居全国各大石窟之冠,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气魄博大,蕴涵深邃,雕刻精湛,光彩夺目,堪称世界雕塑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龙门石窟有魏窟和唐窟,为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为集中的地方,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以瘦为美,趋向活泼、清秀、温和,生活气息浓厚,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石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唐代以胖为荣,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既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众多的石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奉先寺像龛群雕最为著名。奉先寺的像龛前,最早初建时曾有木结构建筑,四十余年后毁于洪灾,所以这里仍旧称“寺”。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造型****、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提起唐代,人们自然会想起近五万首洋洋洒洒的经典诗歌和鼎盛的书艺,但是切莫忽略了它在雕塑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奉先寺那种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正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充满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显现出唐代雕刻艺术的****成就。

奉先寺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这里的卢舍那大佛是整个龙门石窟****的佛像。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佛像高达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雍荣华贵,气宇非凡,仪态万方,撼人心魄。浓密的螺形发髻松松地盘在头顶,轻柔薄透的通肩式袈裟披在匀称丰腴的身体上,勾勒出优美的线条。一圈圈朴素无华的衣纹,把头像烘托得鲜明而圣洁。她静静地端坐着,面容丰腴典雅,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脉脉含情,慈祥外溢。眉稍嘴角含着浅笑,智慧的双眼稍向下俯视,正好同礼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显得那般的温柔、睿智、典雅、优美。卢舍那佛那神秘的微笑又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人们不论从哪个角度瞻仰,都能看到卢舍那佛亲切的微笑,引起感情上的震颤,激起内心强烈的希望和共鸣。设计者匠心独运,在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佛两侧,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把主像烘托得更加突出,使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贞观23年(公元650年),也就是唐高宗即位后的****年。时年25岁、贵为昭仪的武则天,一人就捐出脂粉钱两万贯。一般说来,在佛学的教义里,佛、菩萨均为男性,而这里却破天荒地将卢舍那大佛塑成妇女的形象。据说这尊大佛乃是武则天让人仿照自己的面容所造。佛像一凿就是25年,直到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才告完工。虽然十年之后武则天才正式称帝,但大佛建成之后,她身边一些高僧,就已经开始积极谋划一些宗教活动,为她日后登基做好了铺垫。

龙门石窟中另一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里并排着三座石窟,即宾阳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称),以中洞为代表。这个石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遗憾的是,这两幅浮雕解放前就被奸商盗运出去,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即可看到万佛洞。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上坐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雕有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此外,在南北壁上也雕有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瑟、竺、笛子、西腰鼓等乐器,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巧夺天工。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最美的观音菩萨像,只见她面容丰盈圆润,神情文静祥和,满身珠光宝气,左手拎净瓶,右手扬拂尘成兰花指样,身姿佳美,仪态万方。服饰的雕刻线条华美而流畅,细腻之处,让人感到其衣薄如蝉翼,随风灵动。当年梅兰芳先生在此驻足观看2个多小时,创作出《洛神赋》,首创了戏曲里最有名的动作——兰花指。艺术本来就是相通的,梅先生借鉴观音形象,扮演洛神,演绎拂尘舞,它同羽舞、绸舞、盘舞、镰舞、剑舞、袖舞等一起,成为梅派艺术中歌舞并重的一部分,成为京剧舞台上的经典。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演出的成功,却给佛像招来横祸,利欲熏心的盗贼竟将这尊佛像的面部盗走,令人扼腕叹息。

莲花洞是北魏继宾阳中洞之后开凿的又一大型石窟。因洞顶雕有飞天环绕的大莲花藻井图案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石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这样大型的莲花,又雕刻得如此精美,令人赞叹。当年周恩来总理看到后,指示把这个图案用于装饰人民大会堂顶部。此洞南北两壁上方各有小千佛浮雕,每个高度仅为2厘米左右,它们是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在坚硬的石壁上,精工细作,雕刻出如此之小的佛像,堪称一绝。

古阳洞也很出名。四壁及窟顶镌满佛龛造像,这些龛像多有造像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造像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艺术及雕刻艺术的最珍贵资料。负有盛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是魏碑的代表之作,字形端庄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千百年来为历代书法家所称道。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在伊水东岸的香山上有一座香山寺,它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的西山窟区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在一次春游香山寺时,武则天饶有兴趣,别出心裁地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北宋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对此有妙趣横生的记述:“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夺锦袍赐之”。唐代诗风很盛,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奖品不见得贵重,但却是难得的荣誉,群臣当然各不相让,奋力争夺。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武则天觉得东方虬文思敏捷,又才华出众,立即把锦袍赐给了他。而此时,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经当众诵读,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七言诗《龙门应制》更在东方虬之上,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成为诗坛上的一段佳话。武则天御驾亲临举国瞩目的风流儒雅的盛举,锦袍一袭激起千重浪,这场诗会有力地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大发展,为盛唐诗歌黄金时代的到来,举行了********的奠基礼。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常唱酬于该寺的堂上林下,晨烟夕蔼。白居易去世时,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即今天的白园内。

仰望龙门石窟,我感到了先人们的伟大。面对光秃的悬崖峭壁,运用简单、原始的锤凿,雕出如此巍峨壮观又精工细做的群体佛像,确实令人赞叹。可以想象,手执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锤头铁钎,一锤锤,一钎钎,一声声,叮叮当当,在两山之间忙碌了四百多年,用手工敲掉千万顿石头,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仰头望去,那凿得密密麻麻的佛穴竟是一种塔状建筑,令人心生敬畏,要用多少匠人的骨骼,才能累积成这不可超越的高度啊!卢舍那大佛光一个头部就有一层楼高,而雕刻者却能精准地把握住艺术造型,做到了“减一分不行,多一分不必”,在当时的条件下,简直不可思议!这与西方的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相比,谁的创作更加艰难?谁的文化更加灿烂?谁的微笑更加永恒?答案不言而喻。在中国北方,洛阳的山实在是寻常之山,不显山不露水。然而,洛阳的山,实在又是幸运的山。从****锤凿下去,它就注定要永垂史册。这些工匠们,承担着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却又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束缚,融入了丰沛的情感,活生生表现出各种人物的神态,或喜悦,或慈祥,或威严,或矜持,或苦痛,或庄严肃穆,或虔诚宁静。当初的匠人们,或许意识不到自身的价值,为了手中的饭碗或心中的一份信仰,只顾默默地雕凿,花开花落,寒来暑往,青丝雕成了白发,少壮雕成了花甲,祖辈传给了父辈,孙辈接替了父辈,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把大好的青春韶华全部赋予这冰冷的石头,使之获得了永恒的艺术生命!

仰望龙门石窟,我感到了历史的厚重。漫步龙门石窟,我见识了先人们的浪漫与智慧,也看到了他们善良和愚昧。不知道古人是否有无法抗拒“佛法无边”的压力?这些自身难保的“菩萨们”又如何保得了多灾多难的芸芸众生?不知道这一墩墩的石雕下是否有还在苦苦挣扎的冤魂?朦胧间,我仿佛看到了岁月的金戈铁马,历史的沧桑巨变。当初手握大权的统治者们,不惜增加赋税,倾其国力,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劳民伤财,为自己歌功颂德,神化自己,粉饰太平,以便变本加厉地愚弄人民、奴役人民。有的甚至直到兵临城下,还依旧在搽脂抹粉,歌舞升平,最终被强敌践踏在铁蹄之下。无辜的百姓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历史就这样重复上演着人间悲剧,真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文化常常成为奢华的铺张,铺张又把文化推向一个时代的巅峰,这究竟是国之大幸,还是国之不幸?我隐约发现,在大佛的微笑下,隐藏了多少无奈、辛酸和屈辱的泪水。

仰望龙门石窟,我感到了民族的耻辱。经过千百年的风雨洗礼,龙门的石像已经很少有完整的了,一部分自然风化了,更多的是被盗被毁了。那些可怜的石佛们,有的被斩首,有的被断臂,有的则被连根拔起,只留下一个空空如也的石窟,就像眼睛被挖去了眼珠,仅留下空洞骇人的“眼眶”。支离破碎,遍体鳞伤,满目疮痍。被盗走的石佛,有的无端损毁,有的漂洋过海,成了他人、他国的珍藏品,身首异处,流落他乡。先人留下如此丰厚壮观的遗产,却被惟利是图的败家子偷偷盗卖出去,真是可悲、可叹、可气、可恨!痛苦,大都是一个人的事,有肉体的伤痛,也有心灵的伤痛。但历史的伤痛却是民族的伤痛,真正的伤痛是要追根问底的。是什么让我们的民族如此短视?是什么让我们存在这么多的劣根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而到了我们又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龙门无声,石窟无语,唯有一江伊水缓缓而去,流淌不尽的是那千年的哀怨……

“有幸仰龙门,神工天地存。凿除千顿石,成就万年恩。伊水洗慈面,洛山护苦魂。佛龛百姓造,代代唱王孙。”苍茫的暮色中,我再看一眼依依不舍的卢舍那大佛,再听一路伊水的轻吟浅唱。别了,我的蒙娜丽莎!别了,我的龙门石窟!

 

目录
 
北国风光
 

吕金梁作家简介  ------------------------------------------

目录  -----------------------------------------------------

印象平遥  ------------------------------------------------

云台仙境  ------------------------------------------------

五台山朝圣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

品读少林寺  ----------------------------------------------

古都开封掠影  --------------------------------------------

仰望龙门石窟  --------------------------------------------

千里白马驮经来  ------------------------------------------

七彩西南

行走在彩云之南  ------------------------------------------

九寨沟的水  ----------------------------------------------

桂林放歌  ------------------------------------------------

西北风情

敦煌敦煌  ------------------------------------------------

北疆纪行  ------------------------------------------------

西藏的心灵之旅  ------------------------------------------

在那遥远的地方:大美青海  --------------------------------

从西安到延安  --------------------------------------------

华东山水

皖东名胜琅琊山  ------------------------------------------

说凤阳道凤阳  --------------------------------------------

江西看山  ------------------------------------------------

东海名胜花果山  ------------------------------------------

梦里水乡看古镇  ------------------------------------------

杭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  ------------------------------------

南国锦绣

江南三大名楼  --------------------------------------------

峨眉天下秀  ----------------------------------------------

畅游三峡  ------------------------------------------------

人间仙境张家界  ------------------------------------------

韶山冲与溪口镇  ------------------------------------------

雁荡三绝  ------------------------------------------------

海上佛国普陀山  ------------------------------------------

齐鲁风采

夏日畅游微山湖  ------------------------------------------

走马观花逛威海  ------------------------------------------

从景阳冈到狮子楼  ----------------------------------------

梁山怀古  ------------------------------------------------

东镇沂山春日行  ------------------------------------------

用心和脚丈量文明的距离  -----------------------------------

后记  ----------------------------------------------------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7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