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西藏的心灵之旅
发布时间:2013-10-13 03:30:51 作者:吕金梁 发布者:lvjinliang 浏览次数:2682  类别:在线阅读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政府


 

西藏的心灵之旅

许多年前,就对西藏充满了向往。梦里的西藏,总是和圣洁、虔诚、纯净等美好的字眼联系在一起。在这个美丽的初夏,我的梦想成真,雪域高原之旅终于成行。428日,我独自一人来到成都火车站,坐上了开往拉萨的T22次列车。“……穿过草原,越过山川,载着梦想和吉祥,幸福的歌啊一路的唱,唱到了唐古拉山。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呀,盛开在雪山下……”徐千雅优美的歌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欣赏着沿途青藏高原的美丽风光,经格尔木,翻昆仑山口,过沱沱河,越唐古拉山,穿藏北大草原。白云,蓝天,小河,草地,奔跑的野驴,成群的藏羚羊,蠕动的牦牛,连绵起伏的银色山峦,逶迤盘旋、伸向远方的青藏公路。透过车窗,镜头不论对准哪儿,随手按下快门,都是一幅生动、绝美的图画。在一路风景和一路颠簸中,历时40多个小时,430日的下午5点终于抵达圣城拉萨。开启了我的心灵之旅。

拉萨——松赞干布出生地——米拉山口——尼洋河——卡定沟——古柏园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下了车,迎接我的便是热情的导游和洁白的哈达。因为一路坐着空调火车来的,刚下车一时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西藏与山东有3个小时的时差,9点才黑天。到宾馆安顿下来之后,看看天色尚早,就有了出去逛逛的欲望,想真切地感受一下拉萨的风土人情。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的城市之一。“拉萨”一词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早在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些(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长期以来这里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走在拉萨的街头,我真切地感受到明净、澄澈的天空有多么美,****次感到离天空是这样的近,朵朵白云似乎举手可及。那是一种纯粹的蓝,一种超乎想象的、空灵的美。拉萨又叫“日光城”。顾名思义,它的光照非常充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很多外地游客多是沏上一壶茶,坐在院子里、街道旁惬意地享受这免费的日光浴。整个城市节奏很慢。这里的人走路都懒洋洋的,气定神闲,就连许多小狗也懒洋洋地睡在院子里,见人都不咬。刚走出几里路,我的两腿就感觉软绵无力,我突然意识到可能高原反应来了!便匆忙地往回赶。好不容易回到宾馆,便一头栽倒床上。难怪一上火车就要跟公安签订身体健康、有事自担的保证书啊!拉萨的一夜,是我人生中难熬的一夜。头疼难耐,坐卧难宁,苦不堪言,痛不欲生,在翻来覆去的折腾中,我甚至悲观地想到还能不能回去、还有没有明天。的确,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折腾。最终还是胜利了,我熬过这个漫长的不眠之夜,看到射进窗子的****缕曙光,迎来了在拉萨的****个早晨。经过这番折腾,也就有了一番感悟和忠告:作为初来西藏的人,不管你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只要站在拉萨的土地上了,就千万放慢你的脚步;到达之后尽量先休息。刚到****天千万不要洗澡,初到高原的人,最怕的就是伤风感冒。尽量不要住藏式房子,藏式的房子比较昏暗,会让人觉得压抑,而且藏香和酥油有时也会引起头疼恶心;不要第二天就直接去布达拉宫,那要爬很多的台阶。可以到其他地方玩上几天,适应一下再去布达拉宫。可以提前服用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品,如高原安、红景天等,遇有不适多喝浓度1:2的葡萄糖水。如果感到头疼也不要紧张,尽量放松心情;头疼呕吐得厉害了,那你还是尽量找大夫看看吧。好在拉萨一般3星级以上的酒店都配有专业医生,来帮你应对高原反应。对高原反应,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潜伏期为两天,适应期五天。爱美的女士如果不喜欢留下“高原红”,就要准备好防晒用品,别忘了青藏高原可是离天最近的地方啊。

早餐后,我们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川藏公路)东行,前往素有“西藏九寨沟”、“小瑞士”之美誉的林芝。上午九点四十分,首先抵达藏王松赞干布的出生地作短暂休整。

琼结县甲玛乡地处雅鲁藏布江南岸,是松赞干布的家乡。几千年来,松赞干布的后代,一直在这里繁衍生息。有人说,甲玛乡并非松赞干布的出生地,他的家乡在西藏的山南地区。他出生时,被胎盘包裹着,他的父亲以为是个怪物,就放进了门前的小溪中。他顺流而下,漂到了甲玛乡,被一只鹰啄开了胎盘。他跳了出来,说,这就是我的家乡。多么神奇而富有想象的传说啊!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最重要、广为人知的藏王,被视为观音化身,是有口皆碑的三大法王之一。他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推广佛教;创制文字;统一度量衡;鼓励众民开垦荒地;沟通了与大唐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汉藏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他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带着丰厚的礼物赶往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首领。当时出了五道难题,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获胜。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都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那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宗族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唐太宗特派江夏郡王李道宗护送。另特选了一些年轻侍女、一支乐队、工匠以及厨师等人陪同。公主的嫁妆,除了各种丝绸织物、金银器皿和珠宝陶瓷之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学以及《艺林三百六十法宝鉴》、《工艺六十法》等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并带去了多样适于吐蕃自然条件的农作物和蔬菜的种子。后来,小麦在高原不断变种,最后长成藏族人喜欢的青稞。文成公主出嫁进藏的消息传到吐蕃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亲。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大唐永远亲和。”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也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继续前行。经达孜县,过墨竹工卡县,汽车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一路颠簸着,艰难地爬上山顶,中午时分抵达海拔5230米的米拉山口。山上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万里晴空,转眼间就彤云密布。远处的山峰,在云雾的缠绕下,若隐若现;近处的山坡,被经幡装扮着,艳丽而又不失稳健。浓重的云朵在脚下漂浮,让人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放眼四望,荒原千里,白雪皑皑,唯有雄鹰在更高的天空自由地翱翔。山口的界碑旁,围满了等待照相的人。山口的****处,一座牦牛石雕像在寒风雨雪中昂然挺立,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坚强不屈。这座名为“雪域之舟”的雕像,就是米拉山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米拉山的大山之魂。雕像旁边,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迎风招展,连地接天。经幡自上而下分为蓝、红、白、绿、黄五色,分别象征蓝天、火焰、白云、绿水、黄土,这正是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这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写满经文的经幡,在寒风的吹动下,每飘动一下,就象征着吟诵了一遍经文,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给上苍神灵!这壮观的场面,让人顿生敬意。天上飘起了细细的雪花,空气骤然变得寒冷、稀薄起来。脑袋又隐隐作痛起来,我不敢多呆,连忙抢拍了几张风景,撤回车里。一想到翻过这座山口,就是西藏的小江南——林芝工布江达县了,心中就充满了温暖。是啊,上帝在向我们展示美好画卷之前,总是先要考验一下我们的意志力。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到达美好的彼岸。看景是这样,生活也是如此。我在心中默默地鼓励自己,怀揣着一份美好的愿望,翻过了米拉山口。车子下山后,头疼的感觉逐渐消失,此后在西藏的日子里竟然再也没有出现过身体不适的情况。

蜿蜒曲折的尼洋河始终伴随我们左右。尼洋河是雅江北侧的****支流,也是雅江五大支流之一。尼洋河传说是神佛山流出的悲伤的眼泪。我们从米拉山口经过的时候,看到了尼洋河源头,细小的溪流从山涧蜿蜒而下,宛如山涧的泉水涓涓不息。顺流而下,转过几个山头,尼洋河竟奇迹般地变成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两边的山峰高而陡峭,形成了一道天然大峡谷。碧蓝的天空把尼洋河身后的神佛山映衬得十分靓丽。

来到中流砥柱的河段,我们走下河滩,与尼洋河亲密接触。站在波涛滚滚的岸边,看翠绿的尼洋河水翻卷着白色的浪花呼啸而过。一层层,一片片的浪花,就像奶白色的乳汁一样,欢腾跳跃。河水清澈见底,浪花晶莹透彻。那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让人痴迷,让人陶醉。

一座高大的巨石赫然挺立河心,石上书有“中流砥柱”几个大字。相传这块巨石是林芝工布地区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它既大又宽,矗立河中,似一名横戈立马、唯我独尊的威武大将军。汹涌的河水卷着雪白的浪花,咆哮着冲向河中的巨石,仿佛想把它撞垮,但转瞬间却被巨石击个粉碎。浪花飞蛾扑火般的壮举,和着轰隆隆的撞击声,看得人目瞪口呆,酣畅淋漓。

这是一条原始的、没有任何污染的河流,目前在中国像这样的河流已为数不多了。真的希望尼洋河就这样永远地流淌下去,清澈下去,美丽下去,永葆她的这份纯净和圣洁。

汽车沿着尼洋河一路前行,地势越来越低,树木越来越多。河滩上开垦出片片良田,农民们正赶着牦牛翻耕着田垄,村舍间鸡鸣狗吠,炊烟袅袅,红色的屋顶,金色的佛塔,黑色的牦牛,白色的骏马,五彩的经幡,满山坡的灌木,丛丛金黄;满河沟的树林,株株青绿,绚烂无比,真是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眼前的风光不断变换,天气也随之变换。一会是细雨蒙蒙,一会又是大雨倾盆,转瞬间又是阳光灿烂。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卡定沟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山高沟深,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藤竹遍布,野花散幽,真是一处清新自然、令人陶醉的天然氧吧。落差近200米的天佛瀑布从天而降,飞流直下,激石轰响震耳,水雾弥散飘逸,正所谓“喷向林梢成夏雪,倾来石上作春雷”,“虚空泉落千仞直,今古长如白练飞”,气势磅礴,惊心动魄。瀑布中那尊天然形成的大佛,头戴面纱,身穿长袍,腰系丝带,手持佛珠,面目慈祥,在瀑布中若隐若现,时隐时现,让人想象万千。

傍晚时分,我们从林芝八一镇穿过,来到著名的“世界柏树王园林”。园林位于林芝县巴结村,海拔3040米,占地约20万平方米。园林里雾蒙蒙的,到处是高大的柏树。古柏园在当地藏民心目中是圣地,传说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保的生命树就是古柏,所以常有信徒远道前来朝拜,林中那些古老粗壮的树身上总是缠挂着风马,树林中到处是雕刻着佛经或图案的玛尼石堆。巨柏又称雅鲁藏布柏木,是西藏特有的树种之一。世界上最古老最粗大的柏树,就坐落在这里。它高50米,树龄已有2600年,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王”。走过一个小坡,就来到了树前。茂密的枝叶伸展开去,似乎要把整个天空都拥入怀中。将近6米的胸径,绕它走一周才能真正体会它的伟岸与雄伟。附近还有许多大个儿的柏树,虽然不及柏树王高大,但也十分粗壮,据说园林里的柏树平均树高30米,直径1米,真让人惊叹!走在寂静的树林里,我在想,这些高大雄伟的柏树,在三千多米的高原上,在氧气不是很充足的林芝县,要凭着怎样顽强的毅力,才能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而生存下来呢?

从古柏园归来时天已擦黑,在暮色中回到了林芝的八一镇,当晚就下榻这里。林芝地区平均海拔3100米,人杰地灵,山川秀美,气候宜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素有“西藏江南”、“东方瑞士”、“高原生态绿洲”、“人间香巴拉”等美誉。林芝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旅游,春看桃花漫山,春意盎然;夏赏百花齐放,情意绵绵;秋观层林尽染,风光无限;冬探峡谷深涧,其乐融融。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八一镇是林芝行署所在地,由福建和广东两省援建,完全就是一个新城。对西藏人来说这里就是“小香港”。夜晚的深圳大道霓虹闪烁,还真有一点沿海城市的味道。

水葬台——佛掌沙丘——大渡卡古堡遗址——情比石坚——雅鲁藏布江大峪谷——南迦巴瓦峰——南伊沟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另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的壮丽景观,这里被誉为“人类的最后秘境”。到了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52日,我们从林芝的八一镇出发,前往150公里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沿途的风光无限,景色迷人,而最招人喜欢的还是那些活跃在村头、田边、街巷里、公路上绅士般的家畜们。早上它们自己出门找食,天黑了自己回家,居然从不走错门。它们悠闲地迈着步子,不慌不忙,旁若无人,不断提醒着往来的司机小心驾驶,不要超速。车到跟前也不让路,任凭你喇叭按得震天响。司机只好耐心等待,“礼让三先”。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成群结队、拖家带口的藏香猪。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白白胖胖、慵慵懒懒,而是黑黑瘦瘦,健步如飞。它们个个体型苗条,身影矫捷,大多是黑色的,也有黑白杂色的,生长在高海拔山区或半农半牧区,身材小,耐寒冷。由于常年散放野外,生活在纯净天然、无拘无束的环境里,看上去活泼健康。它们每天吃着青草,啃着野果,嚼着山菌,喝着清泉,晒着太阳,踱着方步,过着悠哉悠哉、自由自在的日子。当然,猪养大了都是吃的。从美食角度讲,它们肉质鲜嫩,色香味美,是西藏特有的绿色食品。中午,我们有幸在一家餐馆里品尝了一番,味道香浓,口感的确不错。

迎着晨曦,在云缭雾绕中,我们来到了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江河汇流处。烟波茫茫、激流湍急的江面上,有一个凸出于江面的平台,平台上经幡叠聚。导游告诉我们,那就是神秘的水葬台。通过导游的介绍,我对西藏的丧葬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葬式按规格一般分为塔葬、火葬、天葬、水葬、土葬等。

塔葬是最为高贵、****待遇与****规格的一种葬式,又称灵塔葬。当高僧、活佛圆寂后,先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冲洗肠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藏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木水和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根据地位供奉于金、银、铜、木或泥制的灵塔内。

火葬是西藏较早产生的一种葬俗,在藏区属较高等级的葬式。上层人士和活佛才会采取火葬。对于缺少树木的部分藏区而言,火葬的确是个高贵的葬礼。值得一提的是焚尸后对遗骨的处理。普通人的骨灰一般是带到高山上随风飘撒,或撤进江河让流水带向远方;高僧大德的骨灰则要作特殊处理。一般是与土掺拌,制成各式各样的“擦擦”(模制的泥佛或泥塔),存放到佛塔的瓶肚里或基座顶部,保存供奉起来。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则死者灵魂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都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超度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由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台。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灵鹫见烟火而聚集到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骨肉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灵鹫,按骨、肉顺序分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大部分藏民采用的丧葬方法。

水葬主要是部分地区藏民和夭折儿童的葬法。山南的门巴族普遍实行水葬水葬台就是一块大石头,周围插满了经幡和旗帜,水流湍急,便于尸体下沉。用牛将尸体驮至江边,先由喇嘛念敲鼓,超度亡灵。在喇嘛的祈祷声中,尸体被专门的水葬师一块块解割下来,绑上石头,然后丢进滔滔江水里。鱼儿们蜂拥而至,聚集到水葬台下前来抢食,灵魂也就随着鱼儿归宿大海。所以藏区大都有不捕鱼、不吃鱼的传统。

土葬是西藏最早盛行的丧葬方式。现在墨脱、察隅等边缘地区仍然保存土葬的习俗。在西藏的腹地,只有得麻疯、炭疽、天花等传染病的人,死因不明的人,客居藏区的人才会实行土葬,算是最低档的葬式。倒不是永世不能翻身,而是觉得死法很脏,所以要铲除祸根。

在西藏不论哪一种葬法,都是对亲人的一种关爱,对灵魂的一种告慰,对哀思的一种寄托。人来自于自然,终究还是要回归于自然,或化作泥塑,或化作齑粉,或化作泥土,或化作尘埃,或化作鸟餐,或化作鱼食,冥冥之中最终还是远离尘嚣,归于沉寂。

我们沿雅江而上,渐入佳境。由于经常刮大风,扬起的沙子在江底层层叠叠、堆积成小丘。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黄色的沙海,蓝色的江水,绿色的森林,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无穷。在米林县丹娘乡境内,大风扬起的沙子堆积成雅江****的一个江心沙丘岛。远远望去,米黄色的沙丘如同一个捏拢的巨大佛掌。沙丘背后倚靠着葱茏苍翠的青山,沙丘前沿便是淡蓝色的雅江,沙丘的倒影如同两个佛掌合十祈祷。“佛掌沙丘”由此得名。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个叫拉岗的村庄。村里住着八十户人家,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村里有个出了名的猎手名叫德多。有一天出门打猎,沿着雅江往森林走去。突然听见前面不远处传来喊“救命”的声音。德多加快脚步跑去。跑着跑着,眼前猛然出现一位姑娘。姑娘一见德多,喊了声“救我”就晕倒在地。后面追来一个三眼四背的怪物,身躯庞大。德多急退三步,扣箭上弦,将弓拉满,一箭射去,正中怪物额上的眼睛。随着山谷中回荡着“啊嚓嚓”的声响,怪物也随着一阵风儿消失了。过了一会儿,姑娘慢慢睁开眼睛,对德多说:“谢谢!谢谢您的救命之恩!”之后,拿出一面镜子做礼物:“这是一面能预言的镜子,会显示未来发生的事情,你可千万不能跟别人说。如果告诉了别人,就会变成石头。”她接着说:“我是龙女,如果您有事,来江边叫上三声,我就会出现。”龙女说完就纵身跳入了雅江里。
德多拿着镜子,揣着龙女的微笑回到家中。从此之后,他经常去江边,只要叫上三声,龙女就会在一片浪花中出现。渐渐地,他俩竟难分难舍。可是不久,老龙王发现了女儿的行径,为了不让他们结合,打算除掉德多,甚至消灭整个拉岗村。

龙女和德多看见了镜子里显现出整个村庄被沙子覆盖的场景,知道这是龙王要拆散他们。然而,他俩谁也不愿离开对方。思前想后,决定把龙王的企图告诉大家,让乡亲们赶快离开村子。
当村里的人们都逃离后,从对岸的沟里刮起龙卷风,一夜之间淹没了整个村庄。由于说出了镜子里的秘密,天愿难违,龙女和德多结果都变成了石头,只是他们永远连在一起。至今我们还能看到由这两位有情有意的人龙情侣变成的“乌龟石”。那些拉岗村的居民,搬迁到了现在的桑巴村,意为“秘密村”。

沿雅江一路东行,大约100公里到达直白村附近的“大渡卡古堡遗址”。从这里开始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大渡卡”藏语的含义是“放马处”,这里曾是此地工布首领的庄园城堡,后来在与波密王的战争中被火炮摧毁。如今只剩下几堵高低不平的土墙,但从遗存的残垣断壁仍能看出昔日的辉煌与豪华。现在的土墙周边插满了经幡,随风舞动,猎猎作响。江边的废墟默默地尽述岁月的沧桑……

从派村景区入口前行5公里左右,有巨石一分为二,夹缝中生长着一株桃树,甚为奇特。有一段情比石坚的感人故事流传至今。
传说桃树之王寿多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拉玛生性恶劣,嫉妒心强;小女儿拉姆天生丽质,娇艳欲滴,聪明睿智,深得桃王宠爱。从小到大拉玛便一直嫉恨拉姆,但迫于父亲的威严没有表现出来。一天,姐妹俩在桃园散步,看见有一男子走来。男子看起来很是疲惫,但英俊的面孔还是引起了两姐妹的注意。该男子名叫阿尼达,生长在一个遥远的部落里,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次母亲上山采摘野果,不小心跌入山谷,当族人把她找到送回时四肢都已经不能动了。阿尼达跪在母亲身边悲痛不已,发誓要让母亲重获健康。部落的一个老者对阿尼达说:“孩子,你的母亲只有得到桃王寿多的仙桃才可以恢复健康,那是个非常遥远的地方,要有坚强的意志,并历经苦难才能到达,而你只有13岁啊!”阿尼达站了起来,那坚毅的目光已经告诉族人他的决定了。第二天,阿尼达把母亲托付给族人代为照顾,便一个人起程了。族人们都被阿尼达的勇气和孝心深深地感动了,齐聚村口为他送行。经过六年的长途跋涉,阿尼达终于来到了桃王属地。阿尼达快步走到两位女子面前,自我介绍之后询问起桃王寿多的消息。阿尼达生得英俊,言谈又温文尔雅,深得姐妹两人倾心。当妹妹拉姆得知阿尼达是为救母而来,甚为感动并答应帮助他。通过交谈,两人渐渐互生爱意。而姐姐拉玛则想尽办法从中阻挠,以便从妹妹身边夺走阿尼达。拉姆向父亲寿多讲述了阿尼达的事情,寿多听后也为他的孝心所打动,便给了拉姆一枚仙桃让她转交给阿尼达。姐姐拉玛知道后很生气,第二天偷偷跟随在妹妹拉姆的后面。正当拉姆快到阿尼达住所时,拉玛发出毒咒,漫天石雨顷刻而下,拉姆把仙桃紧紧护在胸口,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了下面。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几千年过去了,拉姆的身体虽早已玉殒香消,但胸口护住的仙桃却顶开石头长了出来,片片桃花绽露着笑容,奉守与阿尼达的约定,期待着早日见到心爱的阿尼达。

导游对我们说:顺时针围绕这“情比石坚”的桃树巨石转一圈者,财运滚滚来;转两圈,身体健康不染病害;如果转三圈,桃花运就很快降临了。游客们听了都各怀心事,纷纷绕着“情比石坚”转起圈来。

从西向东奔流的雅江到了南迦巴瓦峰脚下,很诡异地向北,绕着南迦巴瓦又骤然急转南下,进入连续的高山峡谷段,经墨脱的巴昔卡流入印度。马蹄形的大拐弯历来以雄伟险峻和奇特转折而闻名于世。转折处的雅江就像深嵌在巨斧劈开的狭缝里一样,谷底是呼啸奔腾的急流,河床滩礁棋布、乱石嵯峨。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那忽而蜿蜒平静、忽而奔腾咆哮的激流,形态各异的山峦,多姿多彩的森林植被,壮美威严的南迦巴瓦雪山,变化万千的白云蓝天,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实在想不出用什么合适的语言来形容那种震撼、那种惊艳……

关于大峡谷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位于西部阿里的神山冈仁波钦雪山有四个子女分别是雅鲁藏布江(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雅江排行老大。有一天,母亲把她生养的四个儿女叫到身边,慈爱地跟他们说:“我亲爱的孩子们,你们都长大成人了,应该出去见见世面,长长见识了。”四个儿女听到母亲的话,就商量了一番,约好分四路出发,到达印度洋后,然后乘着彩云回家相聚。
于是小女儿孔雀河向南行进了,三儿子象泉河向北进发了,二儿子狮泉河往西奔走了。而身为大儿子的雅江想去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它一直朝东走了。它绕过九百九十座雪山,穿过九百九十条峡谷,来到工布地区后,它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冰山之父”南迦巴瓦大雪山,便高兴地放声歌唱。它来到绿色的森林中,踏着草原,亲吻着鲜艳的花朵……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鹞子落在它的身旁,喝起水来。雅江就向小鹞子问道:“朋友,请问你从哪里来的?”“我是从遥远的印度洋来的。”雅江一听,连忙问道:“请问你看没看见我的兄弟狮泉河和象泉河,还有我的妹妹孔雀河?”小鹞子其实根本没有到过印度洋,也没有见到过它的兄弟妹妹。可是却说谎道:“它们都早到印度洋了。”雅江一听,想都没想就掉头而去。为早日与兄妹们相会,一路的高山陡崖都不能挡住它的脚步,哪里地势陡峭险峻就从哪里跳下,最终形成了马蹄形的大拐弯和这条深嵌于千山万壑中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举世闻名、幽深陡峭的雅江大拐弯就紧依南迦巴瓦峰脚下。这里是地质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地震,据说一年内就有好几次。最值得一提的是1950815日,发生了8.5级的墨脱大地震,周围村庄全部被毁,有的村庄竟被直接抛入江中。地震引发的山崩、滑坡,造成河谷阻塞,江水断流。江水冲开壅塞的泥石后,又扫荡了雅江的下游,洪水甚至波及印度平原。当时的印度政府惊慌失措,不知地处雅江上游的中国搞了什么名堂。
“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主峰高7787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从这个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和不可征服。这里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强烈,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使南迦巴瓦峰很长时间成为难以征服的一座“处女峰”,直到19921030日才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

南迦巴瓦终年云遮雾绕,宛如梦幻里的仙境,这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推举南迦巴瓦为中国最美的山,并且重点介绍了她的神秘莫测:“仅是转眼,漫卷的云烟又遮盖了她,欲再看时,却只见天空流云如织,云下群山含羞”。上世纪初曾有一些外国探险家经印度来到这里,希望一睹神山芳容,但苦等了整整一个月,南峰始终为浓云所掩,只好望山兴叹,抱憾而归。即使当地人,一年之中看见她真容的时间也寥寥无几。看南迦巴瓦实在是难,甚至有人说,比看梅里的日照金山还难。越是看不到,就越是想看,得不到的事物总是最美好的。也许,这也是南迦巴瓦被评为最美的原因之一吧?

顺着大峡谷向前游览了一段,一直到达二号大拐弯处。越往前走,越感到她的神奇。雅鲁藏布大峡谷为印度洋的水气穿越喜马拉雅山提供了通道。大峡谷之外,荒山秃岭,雪山高原;而峡谷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谷底是奇花异草、亚热带雨林,山坡上生长着温带的常绿阔叶林,峡谷的高处则生长着松柏等寒带针叶树。大峡谷就是一个垂直的自然博物馆,为人类保留了许多珍稀动植物。在峡谷的台地边,不时能见到藏族和门巴族同胞的木屋。初夏时节,河谷平原上,黄色的油菜花,紫白色的豌豆花,镶嵌在绿浪翻滚的青稞地里,更似一幅精美的水彩画。难怪这里被誉为“西藏江南”。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秘境,是仅存的一块处女地,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这里有世上最纯净的天空,最飘逸的云彩,最雄伟的雪峰,最漂亮的大拐弯,最丰富的宝藏。它的激流至今没有一人敢去漂流,它的谷底至今没有一人能全程穿越。

出了大峡谷,见天色尚早,我们又来到了米林县境内的南伊沟。南伊沟是喜玛拉雅山脉无数个美丽峡谷之一,平均海拔2500米,纵深40多公里。“南伊”,藏语意为仙境,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的绿色秘境”。这里属于中印边防辖区,其入口处全部由边防武警把守,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必须将身份证交边防部队扣押才能放行。这样就更加增添了南伊沟的神秘色彩,也调足了我们渴望一探究竟的胃口。

南伊沟雨量充沛,植被茂密。云雾把这里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开,犹如进入一个轻纱曼舞、云雾缭绕的童话世界。放眼望去,南伊沟两侧,峰峦黛绿,延绵耸立,层峦叠翠,丛林蓊郁,林海滔滔,古木参天,层次分明,从阔叶林到高大的云杉林,遮天蔽日,一望无际。青冈、云杉、桦树、柏树,翠绿幽深;林间草木繁茂,野花摇曳,色彩斑斓,娇艳无比。新枝绿叶苍翠欲滴,百年大树傲然屹立,偶见千年古树默默倒地,横七竖八,静静地躺在野草花卉之中,腐朽的木体上,爬满了彩色的蘑菇和和绿色的青苔,彰显着大自然繁衍交替的永恒规律,诉说着一段古老与沧桑……俊秀的南伊河从印度跨境而来,湍急的河水,常年不息地流淌,清澈透亮,河水撞击岩石的声响弥漫在山谷之中,翻腾的浪花晶莹剔透,洁白如玉。深谷绿林中,南伊河越过重重叠叠的山壑,跨过曲曲弯弯的石滩,一路欢快地奔向雅江。云雾如巨大厚重的灰棉团覆盖在谷顶,细雨开始飘落,幽谷一片朦胧,像给眼前的景物披上一层薄薄的霓裳。

长达1050米的木栈道,伸向原始森林深处。可以在这个满含负离子的天然氧吧从容漫步,尽情欣赏绿苔如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景观。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遍布着奇特的松萝,俗称龙须草。这是一种生长在高海拔森林中的寄生植物,只能在空气潮湿、没有一丝污染的环境下存活,是最好的环境检测器。松萝交织一起,如丝如带,或短或长,最长可达一米以上。有的挂在灰白的树干上,有的挂在花枝上。在微风吹拂下,轻飘曼舞,犹如仙女的帷幔,又如少女的纱巾,还如老人的胡须。大风一吹,一些龙须便脱离树干,漫天飞舞,寻找新的家园。

南伊沟风景区的尽头是“天边牧场”。站在这里,可眺望远方的印度山峰。在这个丛林环绕、绿草如茵的牧场上,牛马在悠闲地吃草,懒洋洋地发呆。那青青的草地被牛羊修剪得整整齐齐,就像镶嵌在森林中的片片黄金。几间小木屋点缀其中,房顶上飘着淡淡的青烟,变化而又和谐,别有一番情调,仿佛真的来到了美丽的天之尽头!沿着牧场修建的木栈道前行,呼吸着清洁充足的氧气,身心彻底得到放松。这一刻,感觉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已融入天堂。

南伊沟的美,不仅仅美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是美在景色里少有的人间烟火气息。这里居住着我国境内人口最少、生活状态最原始的民族——珞巴族,民族风情浓郁独特。珞巴村位于一片斜斜的山坡上,整个村庄的建筑都是木头盖的,房屋低矮。“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100年前,英国殖民者背着中国政府非法划定了麦克马洪线,窃取了最为富庶的山南地区的大片领土,还硬硬地使珞巴族同胞骨肉分离。目前在中国实际控制区内的珞巴族人口只有约3100人左右,还有超过60万人生活在附近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占区。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通用藏文。五十多年前,他们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家长奴隶制阶段,过着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生活。如今,他们已完全融入了现代社会,并过上较为富裕的日子,特别是孩子上学,政府早已实行包吃、包住、包学费了。这50年来的变迁,相当于人类社会2000年的发展。

珞巴人信奉原始巫教。在原始森林栈道末端,那里生有一株珞巴族供奉的阴阳神树。神树生有四种不同颜色枝叶,更为奇特的是树干天然生成酷似男性和女性生殖器官形状,被珞巴人称为“阴阳树”。珞巴人常在神树前祭祀、祈福,据说心诚者在树下吐纳能滋阴壮阳。南伊沟风景区不算很大,来回也不过三小时左右。就是这样一个小景区,却像一首精妙的小诗,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凝练的文字,巧妙组成优美动人的诗句,把自然界的山水情韵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游客为之震撼。如果能在这与世隔绝的幽谷内小住时日,一定会涤荡心中的浮躁与烦忧。

雨过天晴。西山峰巅上露出一片蓝天,夕阳西下,红霞晚照,一道彩虹横跨在东面青山绿水间,多么鲜艳的彩虹呀!它是吉祥的象征,是连接人间与仙境的天桥。回望烟雾缭绕的南伊沟,峡谷里的雨还在下吗?在那样的世外仙境,一定还会演绎出更多美轮美奂的意境来。

鲁朗林海——扎西岗民俗村——石锅鸡

53,我们从八一镇出发,顺着川藏公路,沿途观赏着漫山遍野、尽情绽放的野生杜鹃,翻越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终于抵达海拔3700米的林芝县鲁朗林海。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林海,是一片狭长的高原山地草甸,两侧是丛生的灌木和茂密的云杉、松树,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云蒸霞蔚,大气磅礴。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时而象奔驰的骏马,时而象游弋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时而象少女婀娜多姿,时而象小伙热情奔放。嫩绿的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成千上万种野花竞相开放。木篱笆、木板屋和农牧民的村落星罗棋布,错落有致。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戏嬉追逐。雪山、林海、田园勾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这是一首描述磕长头朝圣的藏族民歌,浪漫洒脱的歌词,也会让你觉得这种三步一身、五体投地的朝圣方式神秘而有趣。但当你亲眼目睹真正的朝圣者,你一定会被他们的苦行和虔诚所震撼。在西藏、青海、内蒙等藏传佛教盛行地区,到拉萨大昭寺朝圣是许多人的终生夙愿和****目标,时至今日人们仍乐此不疲,潮水般涌向拉萨,涌向布达拉宫。
出了鲁朗林海,我们就遇到了推着板车前往拉萨朝圣的一家。山脚下,几个蠕动的黑点跃入眼帘,驶近一看原是一位老者带着一家大小5口和一只绵羊。他们正一丝不苟地磕着长头。首先是双手合十于胸前,然后上举至鼻尖,再举至额头,身体前伸、扑倒,五体投地,全身贴地后站起来,走三步又是一个等身长头,如此循环往复,只听见木制手套摩擦地面的“嚓嚓”声。我们不敢打扰他们的虔诚,导游告诉我们前方几十米的板车就是他们提前推过去的,我们可在那里静静等待。板车上堆满了简陋的生活用品,帐篷、铁炉、干粮、水瓶,还插着一幅经幡。过了好一会儿,老人一家终于磕至板车旁,起身时给我们一个慈祥和善的微笑。老人穿着肥大、长袖、宽腰、右襟的藏袍,只是略显破旧。高原上昼夜温差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早上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于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像老人这样离家远行,夜宿在外,晚上还要用它来盖体暖身。从一身穿戴上,就能看出他们已经出门多日了。

老人的汉语说得很好,我们围着他们攀谈起来。久经风吹日晒,老人的皮肤已成深褐色,面部纵横交错的每一道皱纹都铭刻着虔诚,额头的硬茧是无数次触地留下的印记。

半年前,他们在乡亲们的焚香祝福声中,从自家帐篷前的雪地上面向拉萨磕下****个长头,便从此开始了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的漫漫长旅。他们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早起身,将简易帐篷拆卸到板车上,来到昨晚作了记号的地方,合十念经后扑倒磕头,又开始新一天的征途。此处离拉萨还有400多公里的路程,估计还要再走上1个多月的时间。听导游讲,有些远道而来的朝圣者,要走上一二年的时间才能到达拉萨,甚至许多人没有到达朝圣地就中途故去。如果在路上看到朝圣者的遗体,一定要把他们的牙齿撬下来,带到他们心目中朝拜的圣地,帮他们了却遗愿,因为牙齿到达就代表朝圣者本人到达。这样的一道风景怎不让人震撼!他们来自遥远遥远的地方,五步一叩、三步一拜地走来,以自己的身体丈量着通往圣地拉萨的长度,以额头碰触感知大地的温度。为了能够到达圣地拉萨,一个月,一年,甚至一辈子,冬来卧冰尝雪,夏至火烤日炙,不知要历经多少磨难。他们面色憔悴,容颜沧桑,甚至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他们知道已行走了多久,经历了多少,但并不清楚将于何时结束,前方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但他们的眼神却必定是异常的清澈和坚定。沿途中时有香车宝辇从他们身旁呼啸而过,彼此间都会投来诧异的目光。是啊,那些坐在车里的人,或许根本无法体味这些苦行者的快乐、幸福和安详。信仰,金刚不可夺其志的追求。坚定的信仰就是幸福的源泉。灵魂一旦有了坚定的信仰,面对一切苦难,心中永无忧伤;灵魂一旦有了坚定的信仰,放眼一切窘境,依然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目送着虔诚者远去的背影,我们来到了扎西岗民俗村。一条窄窄的水泥路把我们送到村口。藏式的小木屋散落在村子里,家家的院墙都用圆木段垛起,街道两旁和宽敞的的院子里长满了绿草,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几个藏家孩子见我们进村,便兴奋地围拢上来,热情地争抢着拉我们去家里做客。街头,一位背着孩子的藏族妇女刚好回家,见到我们,顺手推开半掩的院门,把我们让进了家里。女主人30多岁,两腮泛着吉祥、美丽的“高原红”,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给我们倒上酥油茶和早上刚刚挤来的酸奶。****次喝酥油茶,感觉不是很合口味。酸奶真的很酸很酸,小小一杯,加了一大勺糖,我还是浅尝辄止。聪明能干的女主人一边陪着我们说着话,手头还一边忙着打起了酥油。先将鲜奶加温煮熟,晾冷后倒入圆形木桶中,桶中装有与内口径大小一样的圆盖,中心竖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圆盘。紧握木柄上下捣动,使圆盘在鲜奶中来回撞击。牛羊奶经过这样反复捣打后,其中的油质浮出水面。将它提出来,压装于皮翼中,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是藏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拌糌粑、打酥油茶、炸面食都要用酥油。敬神供佛时,点灯、煨桑(用松柏枝焚起蔼蔼烟雾祭天地诸神)等都离不开酥油。酥油还可以软化皮革,制造皮具;男女青年还用它擦拭皮肤,防晒抗寒。用酥油雕塑而成的酥油花,逼真细腻,栩栩如生,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驰名中外。酥油茶是藏民每日必不可少的饮料。青藏高原不宜于蔬菜生长,蔬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茶叶来补充。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桶内的一片厚木板)上下来回抽动,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谢过女主人的酥油茶,我们赶往鲁朗镇去品尝石锅鸡。听人说,到鲁朗不吃石锅鸡是一种遗憾。鲁朗镇整条街上的饭店都打着石锅鸡的金字招牌。鸡是当地藏民家养的土鸡,石锅是著名的墨脱石锅。它产在林芝地区墨脱县旁辛乡,原料是出自南迦巴瓦峰悬崖上,一种色泽深灰、质地绵软的“皂石”。皂石甚是奇特,在当地用钢刀削石,可以削石如泥;甚至用手指甲都能划出一道口子来。一旦离开墨脱,便坚似钢铁。石头为何具有如此特性不得而知。当地人用原始刀具将整块石头掏空,雕制成锅。由于气候原因,每年仅七八两个月才能上山采制。上山前需备足两个月的食品和柴火。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那些石锅完全靠肩挑背扛,从边远的崎岖狭窄之处运出,再用牦牛和马驮下山,足见辛苦。还要放入雅江水中浸泡30天左右才能使用,可谓弥足珍贵。墨脱石锅含有人体所需的锌、铁、钙、镁等16种微量元素,用的越久对人体越有益。得一正宗的墨脱石锅实为三生有幸。有了这样的石锅,添入雪山流下的溪水,再配以人参、藏贝母、百合、枸杞等药材慢慢炖熟,那绝对是人间上等的美味佳肴。石锅鸡开锅后,异香扑鼻,我们大饱了眼福和口福,至今回味无穷。

布达拉宫——大昭寺——幸福在路上

布达拉宫是西藏最上镜的风景之一,这座无与伦比的神宇宫阙是地球上海拔****的大型古代宫殿,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从拉萨的每一个方向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宫。“布达拉”是梵文音译,意思就是普陀山,即观世音菩萨修炼的道场。它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势,倚山叠砌,蜿蜒至顶,使整座宫寺建筑显得雄伟壮观,在建筑美学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自7世纪吐蕃松赞干布与大唐文成公主联姻,建此宫而居,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巍峨矗立在雪域高原上,已经成为整个西藏的象征。

布达拉宫整体为土木石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西藏是地震灾害比较频繁的地方,西藏特有的民族建筑学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自己最古老的智慧。很多人以为喇嘛就会念经,实际上这是误会。他们不仅念经,还研究哲学、建筑、医学,只有在这诸多方面都有相当造诣之后才能被尊为喇嘛。布达拉宫从下到上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雪”、白宫、红宫;分别象征着佛经中的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功能分别为西藏地方政府活动场所、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听政场所、历代达赖喇嘛灵塔和佛堂。从下向上是由世俗逐步通往宗教的阶梯。政治和宗教的结合使这座世界上****的宫殿饱有神秘的色彩。

从双脚踏上布达拉宫山脚那巨大的花岗石阶起,心好似浮了起来,有种莫名地激动。此刻我就站在世界上****的、最神秘的、最肃穆的、最伟岸的、最傲立尘世的布达拉宫之上,它荟萃世间最美好的珍宝与最伟大的心灵,它无视一切世俗的价值!

布达拉宫的每张门票上都有规定的参观迄止时间,感觉像是进电影院看电影。前一天预约时工作人员就告诉要提前半小时到正门。进宫需要经过严格的安检,里面禁止拍照,限定1个小时的参观时间,不能戴帽子,不能踩踏门槛,不准逗留。如果有导游想停下多解释几句,旁边的警察就会大声地提醒:“一边走一边讲,出去以后再解释。”布达拉宫几乎没用一颗铁钉,用粘土和石子夯实的“阿嘎土”地面坚实但不具有韧性,当承受的重量较大时容易造成地面开裂、坍塌,毕竟历经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一些局部已经出现破损。通过限客,有序、分散地进入宫殿,既减轻了古老建筑物承载压力,又保证了游客参观质量。据说,不久的将来将仿照布达拉宫浓缩一个模型,那时候人们只能通过3D影片和模型来参观浏览布达拉宫了。

随着潮水般的人流,我虔诚地步入金碧辉煌的宫殿,触目所及,为之倾倒,为之震撼!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其中有2500多平方米的壁画、近千座佛塔、上万座塑像、上万幅唐卡,还有用金汁书写出来的丹珠尔、甘珠尔、贝叶经等珍贵经文典藏,更不用说那些金银、珠宝、玉石。最奢华的是五世达赖的灵塔,共花费白银104万两、黄金11万两,还有15000多颗珍珠、宝石等。有人说一个布达拉宫能换半个大上海,虽然夸大其词,但也说明布达拉宫确实价值连城。这里聚集的财富多是历代佛教徒的供养。有的是教徒们的一生所有,有的则是几世积累的财富。想到他们餐风露宿,叩着长头,在佛主面前倾献出自己一切所有时,任何人心中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我在布达拉宫曲折陡窄的木楼梯上费力攀缘,不多时就到达金顶。这是布达拉宫****、最开阔的地方,从阴暗狭窄的佛堂和经书架子中走到此地,豁然开朗。天是宝石的蓝色,云如绸缎的白色,拉萨城尽在眼底。远山的峰顶白雪皑皑,近处的拉萨河金光闪闪,或黄或绿的树木间杂于房屋街道,许多藏式屋顶上都煨着袅袅的佛烟,张着五色的经幡。一阵风过,仿佛送来天穹中雄鹰的长鸣,我禁不住张开臂膀,迎风而呼——你好,天堂!

天堂是人们一生的向往,仿佛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其实天堂并不虚无,也并不遥远。天堂的大门始终为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敞开着。它远在天涯而又近在咫尺:真正的天堂不就是我们美好灿烂的生活,不就是我们幸福自由的心境嘛!

传说释迦牟尼在世时曾有工匠根据他8岁、12岁和25岁的样子造过三尊等身佛像,释迦牟尼本人亲自为这三尊佛像开光。所谓等身像就是按11的比例塑造的佛像。星移斗转,8岁的等身像到了尼泊尔,12岁的等身像漂洋过海,传到了大唐。吐蕃王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尼泊尔加德满都的赤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她们分别带来了弥足珍贵的释迦牟尼两尊等身像。为了供养这么庄严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着手修建西藏最早的佛教建筑物大昭寺和小昭寺,分别用来供奉释迦牟尼8岁和12岁的等身像。相传,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湖边向赤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芒,光芒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据说文成公主精通阴阳五行,她发现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建寺首先要填湖,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文成公主还提议同时在边远地区另建12个小寺院,用以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当时在拉萨主要的运输工具是山羊,依靠山羊驮来装有沙土的袋子。于是,一个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大工程开始了。在藏语中,“山羊”为“惹”,“土”为“萨”,这样,建造的佛殿就称为“惹萨”了,读来读去,“惹萨”就成了今天的“拉萨”。所以,在西藏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的说法。松赞干布去世后,8岁的等身像转到了小昭寺供奉,12岁的等身像转到大昭寺供奉。目前,世界上只有3尊佛祖等身像,另外一尊25岁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其中,以释迦牟尼12岁、身为皇子时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因为有了这尊等身佛像,大昭寺在拉萨具有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地叩拜,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站在大昭寺的正门外,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酥油香,两个大大的香炉里烟雾缭绕,桑烟悠悠直上,天空一片灰白。寺院的广场上挂满了洁白的哈达和五颜六色、印满经文的经幡。好多藏民背着香袋,不时地向香炉里洒着桑叶、松枝。

大门前,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朝圣者。朝圣者们五体投地,表示出自己的一片虔诚。有的额头上磕出了血,腕肘上磕出了茧。门前的一块块石板,早已被他们磨得平滑、光亮。他们专心致志,旁若无人,兀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这片最靠近太阳的地方,当他们匍匐在地的时候,灵魂离天空竟是如此的接近。

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弥漫着一股清香的酥油味。天井挤满了正在擦洗酥油灯碗的藏民,有的在往盏里添加酥油,并逐一地用香点燃,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透着细致和耐心。

主殿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是大经堂。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大经堂四周都是佛堂,可谓漫天神佛。跟着导游在昏暗的佛堂中游走,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佛堂,多少尊佛像,但每个来过大昭寺的游客都不会忘记的就是释迦牟尼佛堂。这里是大昭寺的核心,是朝圣者心目中最终目的地。因为这里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佛像的珍贵,不仅仅因为它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重要的是信众们认为见到他就跟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一样。多少信徒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一步一个长头磕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一刻啊!我看到很多虔诚的佛教徒,跪在金灿灿的佛像前,磕着响头,久久不愿离去,佛像前那块石板被蹭得跟镜子一样光滑透亮。我驻足在佛像前,仔细地瞻仰这尊珍贵无比的等身像。12岁,在我们凡人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但身为王子的他已经是这般少年老成,已经初显佛相和智慧。

除了释迦牟尼佛堂外,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松赞干布佛堂。这里供奉着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个妻子。居中的松赞干布面容俊秀,两撇胡子向上翘起,头顶上有一佛头。左边的赤尊公主一看就是尼泊尔美女,眼睛大大的,鼻子高高的;右边的文成公主发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两位公主体貌端庄,雍容华贵,红珊瑚、绿松石、玛瑙等多种宝石把三尊塑像装饰得华丽无比。在藏民的心目中,他们三个不仅仅是国王和王后,他们就是观音,就是菩萨。忽明忽暗的酥油灯中,到处是承载了成百上千年历史的人、神、物。参观的人好奇,朝拜的人景仰,大家基本都不说话,各自寻求着自己的需要。

相比起昏暗拥挤的大殿,我更喜欢大昭寺的金顶。金顶在藏传佛教寺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每一片金顶底下都有一尊主要的佛像或者灵塔,它起到了标识地位和遮风挡雨的双重功效。大昭寺的金顶有着无以比拟的辉煌,其他庙宇甚至布达拉宫都无法与之媲美。这些金色的屋顶实际是黄铜铸造的瓦片,外边包着金皮,特别是屋檐柱头的各种装饰,即有汉式也有藏式,造型雄浑美观。抚摩着这些历史的金瓦,聆听着僧人在屋檐下读经,注视着高高的布达拉宫,我心中不由盛开出一朵喜乐平和的花。

长长一排的转经筒,被无数信徒转过,闪耀着金属的光泽;朝圣的石砖又黑又亮,凝聚着千里迢迢朝圣而来的信徒们无数的汗水和泪水。今生不管多苦多累都没有关系,他们永远相信只要有信仰,来生就一定可以幸福。

从大昭寺出来,转经的信徒越来越多了。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八廓街上,按顺时针方向转经的人,潮水一样奔往前方,没有停息更没有中断。手中的转经筒不停地转动,口中念念有词。每转动一次经筒,就等于读了一遍经书。他们无怨无悔,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在经筒转动的瞬间得到寄托。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转了八廓街。商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既有藏族同胞的生活用品、佛事用品,也有大量的绿松石、天珠、藏刀等旅游纪念品。反映出八廓街的三大功能:围绕大昭寺的转经路,藏民的商品集散地,游客的购物中心,当然这里也是欣赏藏区社会文化的****去处。

每到一个旅游胜地,只要有机会,我必然观看当地一台有特色的歌舞演出。我认为,歌舞是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一种最为便捷、重要的方式。而且,歌舞的水平也同时能反映出当地艺术水准和发展状况。
在旅游旺季,西藏藏剧团演出大厅每晚都要上演一场唐卡式歌舞诗《幸福在路上》,吸引着众多进藏观光的游客。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佛教故事。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这种唐卡式歌舞诗是国内也是世界首创。

《幸福在路上》以藏戏说唱叙述剧情贯穿全剧,以绿、黄、白、红、蓝五色对应水(生命之源)、土(母育之恩)、风(爱情之灵)、火(圣洁之光)、空(天人之合)构架全剧,以祈福、寻福、育福、纳福、辩福、创福的递进关系,将全剧凝聚在“幸福”这一主题上,充分表达和谐就是幸福的主题。多彩的舞台、绚丽的灯光、鲜艳的服装、浓郁的民族特色和魅力十足的高原文化,组合成视觉盛宴,让观众目不暇接。

如果你到过西藏,《幸福在路上》一定能勾起你无数美好的回忆;如果你没有到过西藏,这台美轮美奂、激情四溢的演出一定能让西藏成为你最想去的地方。

偌大的剧场,布置得颇具特色,从座椅的颜色,到墙壁悬挂的藏戏面具,以及波浪状的天花板。我们入座时人并不多,渐渐大批的旅游团队来了,整个剧场差不多都坐满了。

大幕徐徐拉开,在藏戏说唱者的叙述中,在充满视觉冲击的舞台美术和极具民族特色乐曲营造的氛围里,观众被带入了雪域高原。身着盛装的民族演员手拿转经筒,举着经幡飘过你身边……他们从剧场门口,经过观众席,缓缓步向舞台。不仅如此,在剧场的各个角落,甚至楼上的包厢中都展现着一幅幅西藏人民生活劳动的景象:阿妈摇动纺车,小伙子划着牛皮船,姑娘们缓缓走向湖水,接受圣洁的源泉……你既是观众,也是参与者,在浪漫的情景中游历着西藏。演员们会带你参加《婚礼仪式》,在盛典上和新郎新娘的亲朋好友们一起祈福;你能在《打墙》的筑建中、《踏土》的耕种里亲身体会劳动的欢愉;也能在《黄帽子麦穗》、《醉秋》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和对酒欢歌的舒畅。当然,西藏神秘的宗教也能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一扫都市的浮躁,获得圣洁的安宁。在佛光四溢、色彩艳丽的唐卡艺术中,你会被深深感动,你的心会和着《护佑神》的节拍、《祈福鼓》的律动一起跳动。而美丽的姑娘们把青稞酒端到面前,你也会入乡随俗地蘸上几滴,敬天敬地……当天幕上祥云飘荡,洁白的哈达水波一样涌来,整个剧场、整个观众席都被这份吉祥笼罩着,每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臂去触摸那洁白如雪的祝福,切身感受到人心向善、向往幸福的原始力量,唤起内心回归自然的渴望。

当五星红旗映红整个舞台,剧情达到了高潮。音乐是那么激昂,舞蹈是那么阳刚,每一个演员的目光中都透着坚定和自信。寻找幸福的长路伸向远方,赞美幸福的歌声永远飞扬,因为幸福在路上,幸福就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自从踏上幸福路啊,子子孙孙幸福地走。幸福跟着幸福走,幸福在路上,幸福在路上……”在天籁之音中,观众们带着微笑,带着愉悦,带着幸福,踏上了各自的幸福之路。

短, 暂的西藏之行就要结束了。我独自一人,背起简单的行囊再次回到了拉萨火车站。在西藏不过四五天,却仿佛过了一生。在这里,我见到了真正的蓝天和白云,我明白了什么是天堂,何处是归宿;我懂得了什么是肃穆与圣洁、神圣与执著、祥和与宁静。有的地方就是这样,来过之后,便找到了前世与今生,哪怕只是短暂的相逢,却难以忘怀。就像遇到一见钟情的另一半,就像遇到一见如故的有缘人。

遥望着布达拉宫,我的眼睛有些微微地湿润。

所以,当火车启动的那一刻,我答应自己:我还会再来的,带着最简单的行囊,带着最简单的心。

我踏上了回乡的路。幸福就在前方,幸福就在路上。

 

目录
 
北国风光
 

吕金梁作家简介  ------------------------------------------

目录  -----------------------------------------------------

印象平遥  ------------------------------------------------

云台仙境  ------------------------------------------------

五台山朝圣  ----------------------------------------------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

品读少林寺  ----------------------------------------------

古都开封掠影  --------------------------------------------

仰望龙门石窟  --------------------------------------------

千里白马驮经来  ------------------------------------------

七彩西南

行走在彩云之南  ------------------------------------------

九寨沟的水  ----------------------------------------------

桂林放歌  ------------------------------------------------

西北风情

敦煌敦煌  ------------------------------------------------

北疆纪行  ------------------------------------------------

西藏的心灵之旅  ------------------------------------------

在那遥远的地方:大美青海  --------------------------------

从西安到延安  --------------------------------------------

华东山水

皖东名胜琅琊山  ------------------------------------------

说凤阳道凤阳  --------------------------------------------

江西看山  ------------------------------------------------

东海名胜花果山  ------------------------------------------

梦里水乡看古镇  ------------------------------------------

杭州西湖与扬州瘦西湖  ------------------------------------

南国锦绣

江南三大名楼  --------------------------------------------

峨眉天下秀  ----------------------------------------------

畅游三峡  ------------------------------------------------

人间仙境张家界  ------------------------------------------

韶山冲与溪口镇  ------------------------------------------

雁荡三绝  ------------------------------------------------

海上佛国普陀山  ------------------------------------------

齐鲁风采

夏日畅游微山湖  ------------------------------------------

走马观花逛威海  ------------------------------------------

从景阳冈到狮子楼  ----------------------------------------

梁山怀古  ------------------------------------------------

东镇沂山春日行  ------------------------------------------

用心和脚丈量文明的距离  -----------------------------------

后记  ----------------------------------------------------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87.5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