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教体局 >> 罗庄教体局师训室
《创新教育》杂志报道临沂第二十三中学教育创新典型经验
《创新教育》杂志2013年底五期以《让精神与学校一起成长》报道宋西君校长的精神能量与临沂二十三中的优质教育。现将全文转发如下:
让精神与学校一起成长
——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三中学创办优质教育学校纪实
本报特约通讯员 苗成彦
“六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临沂第二十三中学能有今天这个样子。当时,学校内杂草丛生,没有像样的操场,师生们挤在狭窄的教室里学习、办公。师资软、生源弱的现实,使教育教学质量总是处于罗庄全区的下游徘徊。”老教师闫德如说。
如今,临沂二十三中成了临沂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星,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低矮的平房变成了高档的实验楼,杂草丛生的操场变成了1400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五年位跃居全区前列。学生由原来的不足800名,达到了现在的1500名……宋西君这位在多处学校担任过校长的沂蒙硬汉子,用了什么力量使学校年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问题的答案是,宋西君善于用精神力量办学,以价值引领方式提升专业领导力,用勇于担当的情怀育人,努力让精神与学校一起成长。家住盛庄社区的学生家长王淑珍说“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宋校长的到来不但改变了学校的命运,而且也彻底改变了盛庄街道每个家庭与孩子的命运。”
培育归属感,唤起师生的尊严与幸福
宋西君至今清晰记得他2006年担任校长后召开****次全体教师会的情景:你讲你的,他做他的。会议缺席的缺席,与会的人员有的接电话,有的大声喧哗,有的进进出出,整个会场秩序一片混乱。
在宋西君担任校长的****年,学校仅有1名区级骨干教师,还打算调走,“师资软、生源弱”是学校办学不争的事实。
宋西君是一位敢于同困难较真的人。压力面前,非但没被困难吓倒,反而把困难作为挑战自我的一种动力,一种机遇和资源。宋西君苦苦寻求出路。
“办学需要教育精神的支撑,再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愿景凝练师生的思想,让每个人每天的生活打起一股子精气神。学校的价值体系必须重建!”宋西君说。
“学校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上,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和自身的发展上,学生的价值体现在科学人生观建立和学科知识的建树上。我们的共同愿景,就是谋求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优质学校,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
2009年4月,在宋西君的主持下,组建成立了以 “幸福课堂”构建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教育发展同盟”。学校围绕名校建设重心,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强校、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基于学校发展的艰难困境,宋西君一开始就带领大家提出了“我能行,我最棒;永争****,永不服输!”的学校文化精神。
接着,在宋西君的主持指导下,学校制定出台了临沂第二十三中发展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三步走”校本发展规划。
为了打通干与群、师与生之间的思想鸿沟,用共同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引领全体师生,宋西君每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总是先推荐有思想含量的文章,开头,用思想引领,热身,虽然对老师们来说,不可能全部吸收,但对每位教师的从教思想、师德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上级开展的各种活动,只要对教师成长有帮助,宋西君总是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今年5月份,区教体局举办特色为课堂评选活动,这不是一次荣誉评选,郭学锋想打“退堂鼓”,放弃这次机会。“贵在参与吗”,宋西君却鼓励每位教师都报名,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把每次活动参与当作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
凡是学校的每一位“新人”,宋西君总是****时间向他们介绍学校,就像介绍自己的家庭一样,不厌其烦地介绍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学校的内外环境,帮助新来的教师尽快熟悉、适应环境,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即使再有多高的追求、多好的理想,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作支撑,一切都将化为乌有。2008年3月,宋西君提出了“三个第二”的工作理念,即:“心情****,工作第二;身体****,工作第二;家庭****,工作第二。”外校的一位校长戏说宋西君:“把工作放****位,都不一定做好,你还将工作放在第二上?”
为强健老师们的体魄、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从2007年3月起,学校相继开展了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卡拉OK比赛、教师集体舞活动、太极拳训练、庆新年晚会等系列活动。为了让教师安心工作,宋西君还把家庭关系的处理纳入了学校办学的内在体系中,积极倡导幸福教育的“后院”理论,“后院“和谐,“前院”(教学一线)工作才锦上添花。
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与和谐的家庭支持,每位教师精神饱满、信心倍增,内心渐渐拥有了更多的归属感,迸发出无穷无尽的教育正能量。
看到学校由原来发展到现在这样子,确实来之不易。老师们从内心里升腾起一股股认同感,每个人归属感越来越强烈,工作起来也很开心,也很荣耀。“我骄傲,我是二十三中人!”每个人都劲往一处使,努力维护着学校已得到的荣誉,全身心将自己的智慧无私奉献出来,自觉守护学校及个人的尊严和幸福。
民主与科学,是催生师生创造智慧的通道
“以人为本,不能是漂亮的口号。改造学校,教师和学生决不能缺席”。宋西君从教30年,他深知,民主科学在人的发展与事业发展中将会意味着什么。
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诺丁斯对1958年以来美国教育改革总是不成功,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教育改革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每一次改革最后都忽视校长和教师的主体性,都把他们当做改革的对象,而不是改革可以依靠的力量。
对于学校发展也是如此,它不是校长一人唱“独角戏”,而是全体师生的“集体舞蹈”。“学校变革、改造学校,教师和学生心中最有数,他们最有发言权。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参与管理的权力,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处于‘缺席’状态。只有调动每个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让学校发展成为师生自己的事情,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发挥出来。”宋西君说。
“办优质学校,就是把学校打造成师生向往的乐土,为他们创设最适宜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健康发展,让教师幸福成长。”宋西君改造学校的主张赢得了多数人的认同。
“我从不搞‘一言堂’,班子会议各抒己见,民主生活会畅所欲言,教代会百家争鸣,所有的制度、报告和决议皆在教代会民主决议的基础上产生。”宋西君娓娓道来。
“学校所有重大事项,从管理制度的制订、评先树优方案的出台、大宗教育物品的采购计划,到课堂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都是‘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学校管理人员带着问题,到年级、班组向教师‘问计’,提出相关草案,印发给每一名教职工,由其进行全面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再根据群众的‘声音’对草案进行修改,最后提交教代会表决通过,付诸实施。”说到学校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决策的出台,宋西君一口气介绍了学校民主治校的整个过程。
在二十三中,有个“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倡导“校委会提议、教职工评议、教代会决议、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的“三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流程。
“‘三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以来,学校教代会成了教师们的‘议事堂’,学校的大事小情都是大伙儿商量决定,迄今为止没有比这办法更好的了。教师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等,执行起来自然力度大、效果好。教师们心齐、气顺,干劲更足了。”宋西君饶有兴致地说。
学校教育的发展科学不科学,关键要有一个决策最优机制。“大家不认可的制度不如不颁发,执行不下去的制度不如不制定,制定了的制度则必须严格执行。”
在二十三中,有一个“四轮完善”的制度修订法:由职能科室根据教师意见拿出规章制度的基本思路,然后校委会集体提出修改意见,提交全体教职工讨论;全体教职工提出意见后,校委会成员再次讨论,拿出意见,然后第二次交给全体教职工讨论;老师们再次拿出意见后,校委会第三次讨论,拿出制度文本;最后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经过大家集体商议讨论制定的制度,就等于自己和学校定下了承诺、签署了协议,每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就与学校的发展接轨,制度的约束力和个人的执行力就自然强化。
“每一次教代会的召开,都会有一些新制度成果诞生。如今,二十三中已形成了以教代会制度为核心的学校民主化最优决策机制。学校的课改制度、评价制度等一系列新制度都是通过最优决策机制出台的。以人为本、民主管理,让全体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到学校发展中来,凝聚了人心,强化了合力。”宋西君介绍说。
“最好的管理是自主管理,最好的教育是自主教育。育人工作不需要管理者事必躬亲,我们的责任大多应为教师提供一种指导、一个机制而已,放开手脚让师生自主发挥潜能。”
为了进一步发挥校外、校内每个人在参与学校管理的智慧,宋西君每年坚持把从罗庄区成长起来的“本土专家”姜怀顺、刘建宇、王立华等请进学校,为教师送来“精神食粮”,时间久了,学校的教干、教师们就有了正确思想的引领,从此也就有了自觉行动的先导。
为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广泛吸纳民智,聚焦教育发展正能量,2013年3月,学校又启动实施了教育教学咨询制度,把民主管理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临沂第二十三中学,“基层创新”成了教育变革的生长点。
“自我完善是教师追求卓越的****法则”
2011年10月的一天,宋西君收到一封教师来信。“宋校长,我觉得自己当老师到头了……”打开信封,宋西君读到的****句话,便让他“心里一沉”。“校长,我虽然上课也是行云流水一般,班里教学成绩也很不错。前些年,自己也得了省物理讲课比赛二等奖。有时,工作起来总觉得不带劲。”写这信的人是初中物理教师时菲,一位大学毕业不到五年的年轻教师。
当时,学校有不少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时菲的这种专业发展情况具有很大的典型性。这使宋西君迅速意识到青年教师发展方向定位的普遍问题。当天,宋西君便把时菲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和蔼地说,“不是你教不好,关键是要把自己定好位,将本身发展的那块短缺想法给补上,不就带劲了吗!”
如何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生态共同体的同步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的“幸福教育品牌”,让教师教得幸福,让学生学得快乐,把学校办成师生幸福人生起航的地方?
“现在的教师,不缺的是教学技术技能,而最缺的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专业理论素养。有的老师教了一辈子的学,而且教学成绩也不错,回头想想自己这些年是怎么教过来,用得什么好法子时,自己却一概不知。”宋西君谈起教师专业发展“短板”问题说。
“教师的‘短板’,就是学校发展的‘短板’,也是教育的‘短板’。如果不能提早发现并加以解决,久之,将会成为制约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单纯靠某项技能的发展,远远不能激发教师的内生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如不创新机制,硬是希望教师做最好的“自我”,谈何容易?
这时,学校引入了“研训教一体化”机制,让教师在“研”中丰厚理论素养,提升专业领导力;在“训”中锻造育人技能,提升育人质量;在“教”中提升实践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为了实现对学校思想的领导,宋西君除每周、每学期开学给教干教师“上课”之外,他还十分注意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以随笔和论文形式写成文本,登录在学校网站等各种载体上,让师生们共同分享。
为了打开老师们的学术视野,宋西君每周坚持把对工作的解读、生活的诠释,通过笔尖加以传播,用先进思想润泽师生的心灵,引领他们的思想成长。每周校委会例会、学校班子成员都以宋校长的文章通思想、树正气,引领正确的方向,探寻正确的管理方法。几年来,宋西君把自己的感悟与见解汇编成册,形成了临沂第二十三中学的《轨迹》、《二十三中教育》等理论读物,他的个人专著《做自己希望的那种老师》即将付梓出版。
为让老师们在专业道路上快速成长,学校针对学科老师专业发展的“短板”,相继开展了“补短板,升华自我”系列培训活动:“随堂学艺,多次磨课”,让许多青年教师迅速壮大起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各级骨干教师;“引智工程、头脑风暴”,让许多教师补上了“理论短板”,使自己能“站起来”教学,所有这些都悄然改变着老师们的成长的方式,助推着教师的快速成长。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五子登科’的说法,即搭台子、压担子、结对子,铺路子、树梯子。为教师创造各种机遇,不断促进他们向高处攀登,让他们收获着专业成长的自信与幸福。”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宋西君可谓不遗余力,给每位教师的发展带来一个又一个充满朝气的春天。
随着幸福教育理念的引入,时菲老师的专业成长有了转折性的契机,让她找到了专业发展的自信。市、区的物理教研员、专家经常走进时菲的课堂,给她的课堂教学“把脉”、掌握方向。逐渐地,时菲对自己的物理课堂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她还把自己的课堂命名为“诱思探究”幸福课堂,初步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一种风格。“她的课堂很有个性,师生关系特融洽,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率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由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追求。”宋西君说。
用良知与公平为每个人奠基成功人生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从跟随其父母进城就学的农村孩子,来到城镇学校上学,表现出农村学生的一些特点,如有的胆怯缺乏自信;有的规则意识差、散漫,没有较好的习惯等。对这部分学生,老师教育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在宋西君眼里,每位师生都是一个独特有重要意义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自己的智能优势。
宋西君清楚记得,他刚来学校时,班里的后进生特多,大多数都是在小学里“垫底”的学生。“一位老师能把一名后进生转化为优秀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宋西君认为,“在班级、在课堂,注重涵养学生的成功心态,为他们一生的成功锻造高贵的精神品质,要很好地发展学生。”
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为他们的成功人生奠基?
一要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宋西君发现,只有课程与教学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要为学生设置“底线目标”,又要为学生设计****发展的“上线目标”,这样才能抵达高效学习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带来的幸福感。
二要培植学生的****发展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优势优势,在教育培养学生时,要避免“取长补短”的做法,注重“扬长避短”,极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自信成为撬起学生更大成功的支点。
良好的信任关系,是教育一笔重要的资源。在宋西君担任校长的****年,一次班子会刚结束,一位教师听说校长提出了“看人看工作,工作看成绩,成绩看大小,大小大家看”的评价规则。这位老师找到宋西君,用质问的口气说,“你当校长的,说话能算数吧?”
“我说话绝对算数!”
宋西君说话不但算数,而且还敢于把手中的权力主动授权于人,教干自己能作主的事,让教干自主管理;教师自己能办到的事,让教师自己做主去办。
“充分授权于每个人,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主发展,是给予每个人的****福利。只要学校制度和上级文件规定好的,分管某领域的副校长和教干,都可自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所管辖范围内事情做到精致。我们推行的首位负责制,让每位责任人不仅有业务管理权,而且还有评价考核的权力。在学校,只有两种情况下,才能找校长:一是制度上没有规定的新情况,一是觉得没能力解决面对的问题。”宋西君说。
“当校长要有良知,如果办学不好,对不住千万个家庭对教育的厚望。因此要办好学必须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科教学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办事,把学校办出特色和高质量。”宋西君接任校长以来,始终把育人放在****位,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工作如同黑暗,每个人工作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谁在干什么;名利如同白昼,上边来了优秀教师的名额,人人瞪大圆圆的眼睛,趋之若鹜;评价如同月亮,每个人对别人的评价如同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公平是凝聚人心的基础,而工作安排公平、评价考核的公平是学校公平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所学校公平机制和干群、师生良好的信任关系一旦建立起来,他就会自觉地把心思全部聚焦在育人上。
为保证教师实现****限度的专业成长,学校为各类教师的成长设立了不同目标梯级序列:“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优秀年级主任、 校级劳模、十佳功勋教师”。
紧接着,学校教代会一致通过了“目标引领、个体定位、集体创优、上不封顶”的多元激励性评价体系,对各具特色的教师实施分层评价。
每个人某一阶段的成长,一定对应着工作发展目标。要完成某一时期总的目标任务,需要团队合作方能达成目的。为此,学校结合总体发展规划为每个团队、每位教师制定出具体的发展目标,规定“完不成任务则不奖、达到则授奖、超过则重奖”。这种分层次、分系列、无限额的奖励机制,摒弃了教师评价中“表扬某几个,打击一大片”的传统做法,使每位教师“做最好的自己”成为可能。
为了重奖那些在教学创新、教科研和讲课比赛中获奖的老师,学校每学期拿出数万元设立教科研奖励基金。在2012年度的教师节表彰中(区、街道没有表彰的情况下),学校98名一线教师中有87人受到学校不同层级的表彰和奖励。“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的尊严和荣耀,从此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幸福极了!”王世昌老师在获奖感言中这样说。
一所学校硬件可以短缺,但永远不能缺少精神。如果没有了精神作支撑,学校的发展就如沉茫茫大海,任凭如何挣扎都将离理想的彼岸越远。临沂第二十三中学以“做最好的我”为根本目标,以“追求卓越、民主、科学、公平公正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内驱力,使学校由弱变强,不断推进学校向更加优质的学校发展,办出了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