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教体局 >> 罗庄教体局师训室
区域教育地理山东沂水县
三个引领:唤醒教育发展内力
——山东省沂水县提振县域教育办学活力解读
本报记者 韩世文 特约记者 苗成彦
在山东沂水,有这样5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进城上学的孩子向农村“回流”,学生们忙着搞“研究”,校长忙着搞“规划”、教师忙着当“专家”,“城里人”与“乡下人”上学“待遇”一个样。
学生家长们说:“孩子上学我们不用托关系、跑门子了,在家门口照样上好学。”学校办学的喜人景象,来自于行政引领、专业引领和文化引领的点燃和唤醒,使学校教育的办学活力和内在力量得以焕发出来。
顶层设计与节点推进结合
行政引领唤醒教育管理创新力
5月17日,一部引领县域教育未来发展的《沂水县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新鲜出炉。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好每一门课程,让沂水每一名学生都接受良好教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期待高、人民群众更加关切的民生热点问题。”沂水县县长杨原田强调,“要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沂水的重要战略和紧迫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重点研究,系统设计。”
视教育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沂水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2011年,沂水县把教育优先发展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安排。2月 20日,《沂水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探索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3项基础教育改革任务。
2010年7月,国家颁布教育规划纲要,再次明确“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落实这个素质教育重点,沂水县将“师资队伍建设、高效课堂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学前教育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创建”等确立为2011年全县教育发展的重点工程。
注重顶层设计、整体安排是该县制定各项教育政策与决策的一大特色。“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推进,任何一项决策、政策措施的出台,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围绕重点通盘考虑,稳步推进,****限度地保证县域教育科学发展。”沂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夏同波表示,“在教育改革上要做到远近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左右结合、软硬结合这样‘五个结合’。”
打破体制机制瓶颈,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沂水县从创建三型机关入手,采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校务公开,对教育用品采购和重点工程项目采取招投标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教育发展环境。
去年9月,对机关科室资源实行重组整合,成立“教师教育科”和“机关事务管理科”,全面提升机关管理与服务效能,为创建学习型、管理型、服务型“三型机关”打下了坚实基础。
抓重点求突破,抓关键带全局,沂水教育向着改革的核心地带挺进,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了突出‘全面性’,忽略重点、核心的误区。“教育发展每一时期,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要突破的重点,要抓住那些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社会充满期待的热点问题,集中突破,不能全面铺开、平均用力气。”
教育目标和思路确定之后,如何将重点工作有效转化成整个系统的工作抓手?“要发挥行政统领的作用,实施专业发展,节点推进,唤醒学校办学的内在潜力;要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体两轮’运作机制,将落实进行到底。”2011年,该县以两项龙头课题为统领,以山东省国家重点改革项目“改善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研究”和教育部重点课题“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为抓手,形成几十个二级课题、上百个三级课题项目、上千位骨干教师参与的“千军万马”开展实践研究的格局,形成了适合每位师生发展的教育之路。
“教体局实行教育工作节点计划,将每项重点分解到发展的各个阶段,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层层落实。每隔一段时间,对学校办学或学校管理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召集专家‘会诊会’进行会诊。针对诊断出来的‘毛病’,及时纠正,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各单位则按照节点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可行、高效的节点工作落实措施,力戒被动、争取主动,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马站镇中心校校长王纪伟说。
教师教育管理归位
专业引领提振教师成长内力
“我要当名师,我要成为模范教师”,在沂水,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共同愿望和普遍追求。****的教育需要****的教师。教育的科学发展除了有“顶层设计,行政引领”之外,关键还要有一个专业化引领的教师教育工作的“母机”。今年以来,沂水县将2011年列为“师资队伍建设年”,从启动“十百千”名优教师梯级培养工程,培育、打造名师入手,采取创新教师教育“母机”、铺设“绿色通道”、废除“荣誉终身制”等保障措施,为县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了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师资瓶颈。
为****限度地调动起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该县将名师培育纳入师资队伍建设“重中之重”,实施教师专业成长的“攀登机制”,启动了“十百千梯级名优教师评选工程”。这一工程根据每位教师成长中层级发展不同目标,集中用3年时间分别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评选30名模范教师、300名沂水名师和1000名教学能手。规定中小学教师要想获得高一级荣誉,只有被评为一定层级的名师才有资格参加上一级名师的评选。梯级名优教师的评选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起攀登的‘梯子’,每位教师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攀到某一层级的顶端。“局里启动的‘十百千工程’给教师专业发展安装了一台‘永动机’,教师在‘爬梯子’过程中专业发展的动力不断得到提升。”沂水一中教师蔡金生说。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与根本。该县过程将师德建设贯穿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始终,各类和各个层级名师的评选都以师德作为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为了不断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该县相继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捆绑式考核评价机制和教师“他律和自律”结合机制。一方面,将师德考核结果与学校考核、教师职务评聘、评选树优和教师职务任用相挂钩。另一方面,制定出台了“双十条”规定,并建立健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登记制度,每学期实行教师与学校签订《教师职业道德承诺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另外,还要求学校每学期分别开展一次师德调查问卷、师德论坛、“百名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等师德建设“五个一”活动,激励每位教师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给名优教师“压担子,定职责”,是该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凡被评选出的模范教师、沂水名师、教学能手,除了在职称评聘、干部选拔任用、绩效工资等享受优先待遇外,还为这些名师在任期内下达了任期目标任务,要求“每年至少选拔2名青年教师作为名师对象进行培养”,并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以上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同学科领先水平。”同时,还鼓励名师办讲座、创办名师工作室带“徒弟”等,以不断发挥名师的“种子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为防止教师过早出现“职业倦怠”和“高原现象”,使教师永葆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该县对教师参加工作以来取得的荣誉实行动态管理,打破了教师“荣誉终身制”带来的弊端。规定“凡教师获得的任何荣誉都有一个任期,期限为3年;任期到期后,要想获得同类荣誉称号,须按照评选标准重新参评。“教师荣誉终身制”的被打破,极大地激发了每位教师教书育人和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十百千”工程的实施,打通了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和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绿色通道”,促进了人才流动新机制的形成。一方面,让有德有才之人到局机关当“官”。去年9月,从乡镇、基层学校选拔有经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干到机关任要职,促进了“顶层”管理与基层学校发展的有效对接。另一方面,让优秀教师到薄弱校支教。
截止目前,全县共有252名优秀教师和中小学校长进行了合理流动。同时,在局机关和各学校设立“能人岗位”、专家岗位和“明师”岗位,不拘一格启用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和“能人”。
为确保“十百千”工程的顺利实施,发挥教师教育的统筹管理和专业引领作用,2010年9月,该县率先组建成立了“沂水县教师教育科”和“沂水县教育学术委员会”,让教师的培训与教育管理归位,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找到了“娘家”。同时,2011年1月以来,该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师资配备优化机制,使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和全县教师整体缺编的难题得到了有效化解,进一步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
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绿色通道”的铺设、教师成长“攀登机制”和荣誉终身制的打破以及“青蓝工程”的建立,全面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力。
校长作业展评
文化引领唤醒学校自主办学创新力
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沂水县,山高丘多地形复杂,人口有112万,是一个山区大县,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大县。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建筑多以平房为主,校园管理比较粗放,学校环境缺少育人氛围,办学品位不高。如何把学校办成学校,把学校办得更像学校?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沂水每一位教育有识之士。
如果说顶层设计给学校办学提供了方向指南,那么,学校文化管理工作“展评”则为校长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提升文化品位,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1月8日,全县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论坛成功举办,拉开了以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管理从粗放式向内涵式发展的序幕。
“要做有思想、有思考、有思路的实干型校长,校长要将整个身心全部用于学校办学和文化品位提升上,把学校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夏同波局长在文化论坛会议上给每位校长提出了“如何办学、要做什么样的校长”的要求,为每位校长布置了一道高智慧含量的“作业”。
4月27日,县教体局在前期学校工作创新基础上,在全县启动了中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展评活动,进行集中展示、互评、点评。重点从课堂教学到学校管理、环境文化建设,对51处中小学展评采取校长讲解、集中展示、校长互评、评委打分、局长点评的方式进行。
“作业展评”展出了特色,展出了个性,展出了办学的潜力。全县51处中小学各唱各的“拿手戏”,各打各的“特色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把办学思想融入视觉形象,将文化理念、办学思想、育人氛围渗透到学校的角角落落,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园文化和办学品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泉庄镇中学“三个板块、四个主题、十个系列”的学校办学管理策划与展示,体现了学校整体办学的育人思路。黄山铺镇以“一校一品,成就每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用特色办学策略,使全镇9处中小学全部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办学水平。姚店子镇、高桥镇以精细化管理、“问题管理模式”统筹中小学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管理全过程,在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上下了大功夫。杨庄镇中心小学将责任感教育贯穿于学生九年发展的一贯历程,成为落实素质教育的一大亮点。圈里镇中学的“红歌演唱主题设计”、“体育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展示了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潜力。沂蒙中学以构建特色个性课堂展示了独有的教育创新视角……全县中小学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局面。
“从今年1月8日到现在5个月的时间里,全县中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各学校因校制宜创特色、强内涵、狠抓办学质量,为教育优质均衡与内涵提升打下了扎实基础。各学校蕴含着无限的办学潜力,关键要靠我们去点燃,去引领,去唤醒。学校的办学内在潜能一经焕发出来,就可凝聚为一发而不可收的办学活力。”夏同波局长在总结讲话中如是说。
作业展评制展出了办学方向,评出了干劲。“自从局里制订了《教育重点工作推进节点计划》以来,使我们学校办学有了方向,发展有了目标。从此,学校也有了校本规划意识,学着制订学校办学节点推进计划,师生在哪一阶段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措施都有明确的方向,不致茫无头绪。”圈里镇中学冯金良校长说。
“文化展评制为校长培训搭建了好平台,创新了校长培训方式,使校长培训工作从书斋走向了现实,从知识灌输走向了专业领悟。同时,也给了学校办学进行了一次文化引领。”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县基础教育科科长张照升在教育随笔中这样写道。
对于这次展评制,泉庄镇中学校长李洪春说得好,“展评制,既展,也评;既思,也改;既比,也学。展评制为我们每位校长搭建了培训的平台,通过现场观摩,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更加理清了今后科学办学的思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沂水县教育决策者们以行政引领唤醒教育管理的活力,以专业引领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力,以文化引领唤醒校长办学的文化自觉。推行“顶层设计和节点计划相结合”,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转变教育管理与发展方式,把县域教育不断引向科学发展的前沿,给教育注入了汩汩滔滔的不竭之水。沂水素质教育必将绽放出璀璨夺目的花朵,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办学局面。
后记: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起步之年。沂水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好每一门课程,教好沂水每一名学生”为统领,把人民满意教育落到实处。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行政引领、专业引领、文化引领的唤醒作用,冲破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用引领唤醒教育发展和教育整体办学的内在力量,从根本上激活了办学活力。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善于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系统设计、整体安排,将“师资队伍建设、高效课堂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学前教育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创建”等确立为年度教育工作六个重点,实施“节点推进,精细管理”,使沂水教育不断朝着科学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只有回归本原的变革,才最具生命力。对教育而言,唤醒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依靠唤醒,才能唤起学校、教师发展的内在生命力,提升学校自主办学的文化自觉。学校教育才可由无序走向规范,由粗放式管理走向内涵提升转变。沂水教育“顶天立地”的变革探索为县域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链接·新闻
数字故事:校本培训新元素
本报讯 7月10日至12日,山东省沂水县道托镇中心校组织各学校信息化指导教师,进行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PPT数字故事”作为新的培训元素,首次出现。培训活动分5个模块,采用面授和小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学校校长、业务主任、信息化指导教师40余人参加了学习。
本次培训分为学习县教体局《关于信息化管理办法》、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维护使用、教务通的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维护、PPT数字故事的制作等5个方面。“PPT数字故事”是在教学活动中编写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在专业教师面授、观看数字故事的基础上,还组织了数字故事作品比赛。比赛中,精彩感人的故事不断出现。数字故事让教师掌握了一种记录教育生活,提炼展示经典案例,趣味性的呈现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氛围的技能。
本次培训学习通过参与式、互动式、做中学、同伴互助等方式,更新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促进了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必将对信息化示范学校和数字化校园创建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王彦安 景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