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办有担当的教育
发布时间:2014-04-04 08:22:15 作者:苗成彦 发布者:miaochengyan 浏览次数:3350  类别:我的随笔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罗庄区教体局 >> 罗庄教体局师训室


 

办有担当的教育

     ——临沂二十中校长姜怀顺的教育情怀

本刊特约记者  苗成彦  

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育?每个人都有不同标准。

怎样办好的学校?怎样办好的教育?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

姜怀顺自然也有自己的标准和方法。他以“办有担当的教育”的胆识,带领学校全体师生,将临沂第二十中学办成了一所学校,更办出了一方好教育。

校长的****贡献就是带出一支好的师资队伍”

                                                  ——姜怀顺

1、师资永远是****资源

在二十中,提起学校教师团队的发展,年纪稍大一点的老师怎么也忘不了姜怀顺当时为教师上理论辅导课的情景。

20024月,姜怀顺就任二十中学校长,成了这所学校的“掌舵人”。那时,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虽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可是,学校正遇上教育结构的调整,几十名骨干教师纷纷“高枝别依”,被选拔到高中学校任教。只剩下一些老教师和一大批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可谓“青黄不接”。

师资的流失如同给学校发展釜底抽薪,学校一时难以实现快速的优质发展。加之当时应试教育思潮的盛行,学校发展可谓到了一个“高原期”。面对如此困境,学校要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谈何容易!

如何顺利突破学校发展平台,立足原有基础实现新跨越,使教育保持可持续发展后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教育是生命唤醒生命,以人育人的事业。在姜怀顺看来,提高质量是解决基础教育一切问题的关键,它同时又是基础教育事业改革的核心任务。面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这一新的命题,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就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重点是转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彻底实现由单纯依靠时间投入、强化学习技能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调动师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而教师就是教育质量本身!” 姜怀顺从众多成功的名校发展经验中,深深感受到“教师是教育****资源”的道理。

依靠教师,也只有依靠教师质量的整体提高,才是解决一切关键问题的关键。当时的普遍情况是,****教师不再有专业发展的动力,青年教师一时还找不到提高专业素养的诀窍。

在一次班子会上,班子成员达成了一致共识:“学生真正的课本是教师,没有深刻意义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就谈不上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关怀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再成长’。”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未来,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作为一校之长应当把每位教师培养成为专业发展自觉的人,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姜怀顺对这一群体,从来就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

姜怀顺认为,青年教师在任教的前五年,是其专业成长的重大战略发展期。职业进程中的任何压抑扭曲和引领助推会对他的职业信念、专业精神和教学思想产生不同的重大影响。如果遇到一个非常好的领导,或者有一个好的团队,遇到一个好的师傅,或者有一个好的氛围,这个老师就得到正强化:反之,这个老师就可能向负面强化。

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形成与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促其专业成长?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姜怀顺和他的团队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专业发展路子:前期一定要培养;“对子”一定要结好;上岗五年者一定要帮助其制定发展目标,对其提出个性化要求。“我刚刚起步当教师时,姜校长没有对我与有经验的老师一样要求,给我大开绿灯,有了充足的空间、时间。这样一来,我在教学上没有疲于奔命,也没有引发功利主义,因此我的教学个性和潜力非但没被扼杀掉,反而使我在专业发展路上不断攀新。”刘建宇回忆说。

在姜怀顺看来,教师专业发展内含一条主线,那就是确立教育理念建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习惯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形成方法技巧。为此,姜怀顺带领团队确立了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十二种意识”:每天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和亲近几个学生的意识,课堂存在的意义就是将学习兴趣、方法、责任引向课堂之外的意识,课堂就是“教化场”、“试验场”、“生活场”和生命“发展场”的意识,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生活道德习惯、学习习惯以解决人的一般发展问题等意识。教导主任刘峰说,“就是这十二种意识,为每位教师奠定了构筑个人教学哲学大厦的基础。同时,它也引领着此后‘344’教学策略的构建。”

20025月,姜怀顺和他的团队一起启动了“名师成长”价值引领系列工程。“青蓝工程、理论培训工程、龙头课题带研制度、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机制、自我反思机制、创造引燃机制、风格凝炼机制等,老师们都能如数珍宝地一一列举出来。

姜怀顺认为,不但中老年教师需要价值的引领,青年教师、新教师的成长发展尤其需要价值的引领。在二十中学,每年都聘进一批新教师。学校始终对新教师坚持“少一点关卡,多一点关怀,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帮助,少一点评估,多一点引领”,把表现的机会更多的给予他们,彰显他们的成果,鼓励他们进步,促进他们成为有风格的教师。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离真正的教育近些、再近些!王丽花老师深有感触的说,“刚刚入职任教的我,试图用引导‘莎剧’培养读写兴趣,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的语文教改,没想到刚起步就得到学校的支持、肯定,我的语文学科素养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我的课堂上,学生读‘挡不住’、学生的写也‘止不住’了。”

现行制度下的教师不缺的是技能与方法,而真正缺乏的是理念,是教师个人的话语体系。姜怀顺认为现实的教师专业发展,有些教师总着眼于名师的方法技巧,沿着相反的路径发展,往往止步于设计一个自己满意的教学流程,本应成为名师大师的自己,也就只能长期徘徊于“匠师”这个层面上。

作为从实践层面逐步成长起来的一名齐鲁名校长培养人选,姜怀顺认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是专业的领导,最后才是行政的领导。翻看他撰写的论文,可以看出他这种“校长领导学”的红线贯穿其中。而对于专业领导力的提升,姜怀顺从他担任册山中学校长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如果失去理性的光照,教师专业发展就只能在低层次徘徊复徘徊。”姜怀顺不仅用这话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学校所有的教师,促进着每位教师理论素养的升华。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姜怀顺不只是位一直行走在实践层面的校长,而且还是一位在理论层面积极探索的校长。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时时闪烁出理性的火花,即使与专家直面交流,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他主编的《追求卓越》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他撰写的《给习惯嵌入责任的基因》、《多元异步评价:让师生个性灵动发展》、《促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等50多篇论文在《当代教育科学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教改思想《让教师和学校一同成长》被评为山东省“九五”重大科研成果。同时,姜怀顺本人获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优秀校长”。2009年,姜怀顺被山东省教育厅选拔为“齐鲁名校长培养工程人选”,20119月,又被评选上了“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

姜怀顺认为,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做校长的要多给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机会,将自己朴素、零散的教学经验转化生成为自己个人的教学哲学。”一方面,学校从加强校本培训入手,校长亲自上理论辅导课;另一方面,引导教师自学教育经典,编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多种经典读本,每页留白三分之一,供教师写读书笔记,让教师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反思成果,逐步提炼、升华出基于个性特点的教育理念。

“引智入校”也是学校采取的教师培训策略之一。“与大学联姻,请博士进校,引领教师走进理论殿堂”、“与名人结缘,请专家进校,丰盈教师专业素养”、“与经典为伴,请‘巨人’进校,提升教师境界”,是学校引智策略的三部曲。请进来,让居于教改前沿的领军人物引领教师发展;走出去,选派骨干教师到上海、浙江、江苏、河南等地学习。教师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不断促进着教师对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信念的新感悟、新理解,也促进了教师在个性优质课堂建设中的新发展。

引领需要权威,管理就是服务。 姜怀顺认为,学校如不能为教师的职业生活和专业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管理即是束缚和倒退。

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学校启动五个一工程,让教干率先垂范。每学期坚持当一天学生、听一轮同学科教师的课、上一节示范课、开一次体现自己****水平的讲座、参加一项本学科的课题研究, 教干给教师在各领域、各层面做出了榜样,从而激发出无限的发展动力。

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面对课程意识较为缺乏的师资队伍,如何尽快提升这一核心领导力?在姜怀顺看来,引导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也是一种价值的引领。为让这种意识真正走进教师大脑,机智的二十中人在对课程标准的掌握方面,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不仅让教师研读、背诵原文,也把北师大版、苏教版、华师大版等五套教材购来,让老师通过对各套教材的反复对比、分析、揣摩,强化对课程标准的个性化解读,逐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价值观。教师们将自己的阅历、经验、案例、个人优势、一切教育教学前沿的成果、一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先进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个性化解读教材的过程中,不断生成自己的理念与策略,让老师们真正走上了专业化成长之路。

叶澜教授在《“21世纪,怎样做教师”系列报道》中,发出了“创造,唤起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呼唤。这为教师专业成长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不足而导致职业幸福感缺失找到了根源,找到了解决的方向。

姜怀顺认为,没有“研究”元素注入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为让教师在生命常态下研究,唤醒每位教师的尊严与幸福,姜怀顺和他的班子成员对教师提出了“六真”要求,即做真课题,读真经典,写真日记,有真表现,成真案例,搞真研究。学校协调组织“志趣相投、方向一致、课题相似”的教师组建“研究共同体”,一道走进研究天地。众多“头脑风暴式”的研究活动碰撞出的精彩火花,让老师们的职业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活力,同事关系更加亲切而雅量高致,专业情趣更切近本质而开阔高远。

如今,“教学问题化,问题科研化”成了二十中人专业生活的基本逻辑。“如果在校长的周围有一定数量具备教师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又团结在校长旗帜下的人,过有自己职业精神的生活,那么这些非行政组织的雨后春笋,就会是研究型校园、学习型校园、人文型校园的摇篮,也将是现代校园的内涵所在。” 教科处主任徐铎厚如是说。

名师、骨干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继承、利用好这些优秀教师的经验,是教育智者的****智慧。二十中人善于给骨干教师“压担子,定责任”,促其自身向更高处攀登,同时注重发挥骨干教师“种子教师”的作用。2005年,学校启动了教师“多元异步成长工程”,制定了教师“年度人物”评选方案等,到现在成为有效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难题的重要引擎。如今,学校推选出的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模范教师、功勋教师、首席教师按照专业规划的阶段目标与长期目标,以各种方式向不同层次名师勇于攀登。每位教师,无论是新教师、青年教师,还是老年教师在外环境内环境良性互动家园里,自我激励,自主进步,自我完善,团队中的每一分子主动而乐观、幸福而尊严地行进在通往更高层次名师的大道上。

2、让教师有个性地发展

没有师生的个性优质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创新;没有教育的创新,就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创新人才的成长。

为了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优质发展,实现师生和学校发展的同频共振,姜怀顺带领他的团队想到了“个性优质课堂”的构建。

当时,有人曾反问姜怀顺,“古今中外的名师大家已为我们创造了所有教育需要的东西,我们理解把握、运用运用,不就可以了吗”姜怀顺郑重地说,教育不是面对现实,而是在开辟未来!平庸的教育只能造就平庸的人才,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拔尖人才。如果我们的教师不会创造,只能沦为平庸。”

提到“个性优质课堂”,姜怀顺对刘建宇老师赞赏有加。

19979月,从临沂电大毕业的刘建宇被分配到罗庄区册山中学任教。当时,学校的校长就是姜怀顺。

在刘建宇的课堂上,每节课没有固定的程式,有时讲15分钟,有时先讲后学,有时先学后讲,有时也满堂灌,有时几天不讲。但他总是讲“关键处”,讲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后仍然不能很好掌握的内容,讲知识之间的联系,讲题目背后的学习方法,讲数学学科的思想,讲激励学生学习的相关故事,等等。由于教学的“反常”,打乱了“常规”教学进度,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考试时间、统一教学进度发生了冲突。

“刘建宇不会教课”,“刘建宇的课堂乱”……一时间,议论纷起。有的甚至写信或直接到校长那里反映,“刘建宇的教学有问题”。

“把刘建宇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考察周期拉长,二年,三年都可以!”

面对这种情况,姜怀顺顶住了来自世俗的种种压力。通过多种方式做学生家长的工作,并在教师会议上一次又一次地肯定刘建宇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同时,在迎接上级教学常规检查等方面为刘建宇大开“绿灯”,以让其有更多的自主时间和更足的自信去探寻“有规律”的东西。

“同中存异,异中存同;八方联系,浑然一体,让学生从哲学层面去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教材的固有体例,将函数整合起来教学,进行大单元主题教学,……”刘建宇的课堂教学改革在继续进行着。

1997年****学期结束,刘建宇接手的班级考试首次“亮相”。因学习进度与常规不一致,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受了较大影响。

“他不是搞教学改革吗?那就让他考考看,分数面前见高低!”有的个别老师不服气。

事实上,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习惯了老师手把手的教,开始接触这种“新玩艺儿”很不适应。而刘建宇老师信心十足:“学生在学习初期用了更多的时间去改进学习方法,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在这个阶段用同一试卷考试,这些学生的成绩肯定要差一些;再说,通常流行的考试题目也不可能全面考查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参加统一的考试,学生成绩肯定不如平行班级,但我相信会在下次考试时赶上,升入初二后会全面超过。”

“磨刀不误砍柴工。”刘建宇这一坚定的信念在后来的所有学校调查和考试成绩等各种数据,有力地验证了刘建宇的大胆预言。他所教的学生,90%的喜欢数学,80%的认为数学简单,45%以上的在初二下学期开始不久便自学完了初三的全部课程,而且有的学生还学完了物理和化学课程。

刘建宇教改成功的事实,成为学校教育创新的一个“信心增长点”,同时也给了姜怀顺及其整个团队一个巨大的“信号”:学校的每一步决策科学,当初的“优化教师个性策略”的正确,更加鼓足了姜怀顺带领老师们继续推进个性优质教育的信念和勇气。

刘建宇是个极具个性化专业成长的典型人物。他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关键是他善于将自己“善思考”的个性特长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在实践自己个性追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个性鲜明的课堂特色。由此启示我们: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理念、追求、个性。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不是亦步亦趋的“花拳绣腿”,教出来的学生才有自己的个性,学校才能成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生命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诉求扎根于实践沃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喜人局面,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学生。

20049月,山东教育社总编陶继新以《数学教育智慧生成之旅》为题,在《山东教育》大篇幅对刘建宇老师的诗意教学与哲学思考作了整体报道。刘建宇的教学成功给了所有担心他、关心他的人的一个信服的力量,激发他向更高领域探索。

提起刘建宇的成功,姜怀顺说,“总是忘不了刘建宇给我的****印象。起初,我很为他捏一把汗。”从报到时的初识,到后来的听课探秘,到促膝漫谈,再到学校人工湖畔散步中的长谈,再到后来的专题调研,姜怀顺校长总是投以兄长式的个性关怀、学术观照、伯乐的识拔与培养,给他以鼓励,给他以理解,给他以信心,给他以指导,助其成长,促其成功。

为进一步促使刘建宇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姜怀顺协调市教研室还专门为他组织筹办了一次“临沂市刘建宇教育教学研讨会”,并委任他为学校教科室主任,以让他拥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学习。刘建宇老师因此视野更加开阔,借力提升,优化着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渐形成引领学科特点的独特教学风格。

就这样,刘建宇老师如虎添翼。“框架构建,整体推进,全局着眼,局部完善”16字教学方略逐渐完善、构建起来。这一方略克服“一点一滴学”带来的弊端,以体现数学的学科价值为发展趋向,以问题简单化为施教原则,以学生科研意识为切入点,通过对知识快速、高效的“框架跨越式”学习,使学生得以站在整体高度领会知识、生成结构、养成品德。“学习进度不再统一,计划由自己制定,练习题目自主确立,自己出题考查学习水平”,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刘建宇老师说。

教育需要发现,教育需要宽容,教育更需要解放!

发现教师的个性,引领教师发展自己的个性,帮助指导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无论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还是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抑或是学校整体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对于整个教育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在刘建宇的教学改革之初,学校不做调查研究,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其教改思想扼杀在摇篮里,****造就一个无棱无角数学教师,而不会有迅速成长起来的特色鲜明、业绩突出的齐鲁名师。

当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具有鲜明的教学个性时,那么整个教师群体就会涌现出旺盛的教育生命力,学校自然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刘建宇老师的辐射带动之下,一大批优秀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有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有的到教研室当教研员,还有一大批教学骨干被提拔为各校的领导。学校也逐渐发展成了名冠一方的强校,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好评,成为全市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如何将具体的、单一的教师的教学个性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共性,进而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学校特色,形成为学校的文化,是对管理者水平和能力的****挑战。

姜怀顺说,“我不信只言片语,喜欢调查后再发言的做法,极尽所能地为教师的最初成长提供保护。没有哪一位校长不想把学校办好,但如何找到办好学校的‘支点’,是其中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责任,就是去发现这些不同个性的相通之处,探寻所体现的规律,分析产生的原因,辨明这些个性化的成果是管理制度要求下的合理产物,还是与制度要求有相悖之处,以便不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保障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性化表现发扬光大。”

 “现行教育体制给了教师太多的束缚,很多颇有才华的教师被捆住了手脚。”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解放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却很少关注教师。教师更需要解放,更应该给教师教学改革以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没有教师的个性解放,何谈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用说用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公民了。” 姜怀顺感慨地说。

记者发现,在临沂第二十中学有一个“星星之火的现象:先容有个别教师的一点幼稚想法,再到实验方案的提出和在教学实践中的大胆尝试,再到在学校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教师的教学个性固化形成,单一教师的教学个性转化为学校的教学共性,进而形成学校相对稳定的办学特色,形成为学校的文化。

如今,在二十中,一个个符合学科特点、凸显个性风格的“课型风暴”风起云涌,正酝酿着、提炼着,逐渐地成熟起来。刘建宇“框架构建,整体推进,全局着眼,局部完善”的16字教学方略;徐铎厚“穷极一点,点拨其余”的生长点策略;朱金欣“让每一朵花儿都绽放”潜能开发艺术;王丽花“我领学生读莎剧”的原生态语文教学……教师多彩的教学个性,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一起构成为一派春色满园的盛景。

教育者的担当是为学生的幸福着想

——姜怀顺

21世纪的今天,二十中人已经感到“个性多元”急促而至的脚步声。在一个教育优先发展的新兴城区,“教育创新行动”命题水到渠成地摆在了二十中人面前。“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终生幸福着想。”内涵如此丰富的“个性优质教育”,其实现方式到底是什么?二十中人踏上了上下求索的寻路之旅。

1、整体育人,让教育回归本真

姜怀顺认为,没有教的方式的根本改变,就没有学的方式的改变。同样,没有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教的方式也不可能在课堂里实现真正的转变,最终也就达不到学的方式的真正转型。而最终,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就会成为一句空谈。我们必须尽快扭转被动的局面,实现由‘大一统’向‘个性化’方向转型,以构建真正的生态高效课堂。

姜怀顺介绍说,“学校现在正用‘一体四轮’机制统筹整个教育实践。”“一体”是学校教育品牌化打造;“四轮”是,整体启动“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个性优质课堂建设研究”、“基于学生差异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多元异步评价改革研究”和“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研究”四项滚动课题。“四轮定位”,不断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打开二十中学的学校发展规划蓝图,看到教育创新发展一脉相承的线索。

2002年,姜怀顺与团队一起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立了三个“三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个为特色发展阶段,即“从2002年至2005年,使学校成为临沂市教学示范学校、临沂市教育教学改革窗口学校,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

第二个为教育内涵发展阶段,即“从2005年至2008年,以培养‘志趣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学生作为行动纲领,将学校创办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和特色鲜明的临沂市窗口学校,使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为品牌学校形成、本真教育探索阶段,即“从2008年至2011年,使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生活道德习惯养成、学生自主特色发展、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特色形成与文固化等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成为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居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齐鲁名校。”

2009年姜怀顺正式提出了“个性优质高效课堂”建设总纲领,并规划了具体路径,即“二十字”方针:理论培训,自我反思,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成果展示。

两年的创新探索,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在二十中学校史展室里,工作人员和盘端出了学校关于“基于教师专业背景下个性优质课堂建设”的方案、过程和成果资料,让我们目睹了创新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一个个反复调研、验证、筛选、打磨、提炼的硬功夫。一个代表二十中人教育创新的顶尖级成果——“344”教学策略展示在我们面前: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认知规律和学科规律三大规律,依据以学定教、独立思考、多维互动、展示评价四项原则,把握情感孕育、方法生成、知识建构、习惯培养四个标准,这“三大规律、四项原则、四个标准”构成为个性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体系。

对于二十中的发展,区教育局周广军局长没少动过脑筋,也没少操过心。记得在姜怀顺刚刚就任校长的当初,周广军局长高瞻远瞩,从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的高度,从立足为一方百姓提供优质教育的朴素情怀出发,靠前指挥,协调投资1800万元,支持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与建设,才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面对这项标志罗庄教育的****创新成果,周广军局长欣喜地说,“二十中在怀顺校长的团结带领下,以求变求新的执着和勇气,以教育的哲学视野,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使学校办学不断接近教育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找准了正确的办学诀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

 2为学生的德智和谐发展担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申了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面,又增加了社会责任感这一条,对人才质量标准作了调整。这为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增强每个学生内心深处学习、做人、做事的责任感,二十中人在学生学习、做人和做事总结提炼了“十种学习习惯”、“十种生活道德习惯”,并给这些习惯嵌入责任的基因。姜怀顺说,“实施‘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课题研究,为的是让学生在其心灵深处播下“责任”的种子,使习惯更加牢固,用培育责任远远要比单纯追求成绩有意义的多。”

姜怀顺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刚入校的一位初一学生,早早到校去卫生区打扫卫生,就在他即将把垃圾堆成一堆的时候,组长来了,问他:你怎么打扫了别人的卫生区?听到这话,他随即用大扫帚将垃圾用力一扫,刚打扫好的地面又是一片狼藉。

打扫卫生这一“个例”,引起了姜怀顺对教育深深的思考。他由此联想到当今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历程及其未来的发展,姜怀顺说,“在学生的大脑深处,有类似想法的学生远非个别。德育、智育‘两张皮’和德育低效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束缚住我们的大脑,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使我们的教育老是走不出低效的‘漩涡’。

如何根据目前初中学生特点,创新德育方式,找到一条统整德育与智育使学校教育走上一条“省时,低耗,高效”的育人轨道?

“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这种“事务承包”式的管理方式,是安排好任务后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没有选择的余地,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一大批没有主见、不愿担当却又挑剔的人。

姜怀顺认为,让学生“在担当中生活,在做事中成长”,激发学生生命内在的情感需求,让孩子在对平凡小事的担当中从心里埋下“责任的种子”,是真正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

2009年春季开学,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长王现平带着集体研究的“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研究”规划设计路径,和姜怀顺等学校领导先是走进了班级,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校园,后又走进了家庭和社区,开始了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的探索。

学校从培养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担当意识入手,取消了班干部制度,规定班干部完全改用担当选择来替代,让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让人人都得到最好的成长。

评价以自主评价、小组评价为主,以班级事务主管评价、学校抽测作辅助。评价结果计入学生的发展手册和学业鉴定。同时,学校、班级定时发布评价结果,对有突出成绩的学生,还会以喜报等方式通知家长。

在“担当”实施中,要求事先商定,在选择时要对标准一清二楚。任务自己认领,也可以几位同学自由组合认领,认领后不满意还可以调换,还可以自己寻求互助伙伴。学校、班级对担当实施同伴互助、教师引领、家庭配合、民主评价的行动策略,从根本上实现了由“他主”到“自主”的转化。

担当的范围,从班级到校内、从校内到家庭,从校内到社区。校内的担当从班级主管到学习主管,从卫生到维护团结,甚至可以小到一块玻璃的管理等;家庭中的担当,可以从帮助父母买菜到洗衣,也可以小到刷碗、叠被子等。学生从做好一件小事开始,从内化开始,从自悟开始,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开始,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等日常生活,每位学生在做事担当中成长,精神也在担当中升华,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多了一份对责任的理解和感悟。

这期间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姜怀顺举了一个例子:当学生未能完成清理痰盂的任务,教师要思考:孩子是因为工具的问题?技术的问题?时间问题?策略问题?还是更深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是工具问题,可以引导孩子购买清洗工具如刷子、橡胶手套、洗涤用品等;是技术问题,****次教师可以做“演示”;是策略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把劳动程序设计到最好。如果是因为厌恶干脏活、鄙视劳动、不屑于干这样的“低贱”的活,那就需要进行思想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何时做”、“为什么做”,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担当教育从校内延伸到家庭,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从回答问题到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学生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逐步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从小学会了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的担当。在二十中,学生的自我担当已在其灵魂深处扎下了根,也必将在其发展过程中发芽、开花,结出了丰硕成果。一名学生在他的关于责任的感言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以前觉得许多事情不用自己操心,所以做得少,想得也少。可接受了担当教育后,才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做儿子,要孝顺父母、回报父母、帮助父母,哪怕只是做一点家务活;做学生,有责任好好学习……”

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多项担当事务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家长也在督促孩子担当家庭事务中,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社区在为学生提供担当社会性事务中,也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有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有的成人和孩子都在责任的担当中共同成长,在育人中实现“自育”,共同担当起培育文明公民的重任。

如今, “担当”已成了一门师生全员参与建设的课程,二十中人共同赋予这门课程以完整的育人内涵。二十中人抓住了办学的核心要素与根本, 用“担当”统整教书与育人、课外活动与课堂学习、做事与做人、学习与工作等各种资源,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着学校德育与智育割裂,教育一直低效的难题,为基础教育交出了一份“抓德育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的答卷。德育在这里不再成为教育的附加和负担,而成为催生教育快速、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担当的****意义是实现人人都成长

                            ——姜怀顺

没有任何一种职业能与教育相比,更利于创造,也更需要创造的。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使教育在很大程度缺失了创造,教育因此而低效,教师的幸福感因此而缺位。基础学校如何唤起与培养教育的创造精神,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拔尖创新人才打基础?二十中人以创造唤醒创造,以自觉唤醒自觉,让师生在学校变革的参与中,实现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1、引燃创造激情,让师生潜能充分涌流

一个出色的教师,是他的个性在某种意义上被张扬到了****。姜怀顺带领团队坚持“理性自由”的管理理念,一起致力于“管理机制活化”研究与创新,构建完善了“问题破解招标制、重大项目攻关制、亮点展示制、全程负责制”等八大机制,并大力倡行“关怀人、肯定人、发展人、完善人”人文精神,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合理张扬,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共享的精神家园,不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基、助推。

姜怀顺认为,没有机制的教育产生“一盘散沙”的师生,缺乏激励的学校孕育不出“进取”的集体。与单纯指责和口头呼吁相比,通过制度的改造和创新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无疑更加明智、可行。制度与机制的创新,为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土壤和氛围,每位师生都成为学校变革的主体力量。

“问题破解招标制”,为师生提供一展才思的机会。凡是关系学生全面个性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创新的疑难问题,都由学校征集、筛选、归纳并公开发布,由教师个人、教师团队,学生、学生团队招标“认领”,按照合约方式研究解决。合约规定了‘问题名称、难度系数、任务目标、评价方式、解决时限、研究经费等内容。“招标制使各个层面的呢喃问题公开化,也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们提供了一展才思的机会。”姜怀顺说。

“重大项目攻关制”,为解决重大难题寻求****策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其他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拟定计划,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研究。这些问题往往关系全局,需要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一般由学校相应领导牵头成立攻关组织,通过寻求解决策略,探求解决途径,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

 “全程负责制”,使管理留出“空白”而不留“缺憾”。学校按照相应任务组建各个‘全程负责项目部”,实行项目管理、合约管理,建立以班主任为项目负责人的班级发展项目部,以学科(备课)组长为负责人的学科发展项目部、以年级主任为负责人的年级发展项目部、以教务处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部、以政教处为主的学生道德习惯培养项目部,等等,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下移管理重心,调整管理制度,促进学校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班级发展项目部的建立以班主任为总负责人,大到班级发展目标的制订,小到每一天的各科作业量的审核,都由班主任负责。各个任课教师相互不再强调自己任教科目重要性,也不再各自为政,相互扯皮。全程负责既杜绝了整个工作某个环节的疏漏,又使人人有了自己的责任。

“亮点展示制”,让师生有“点”可展。任何一位管理者、教师、学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亮点展示就是为这些人展示独到之处提供的平台。这项工作由个人或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书面方式申报,说明亮点的名称、展示的时间、展示需要的物质条件。由学校相关组织通过分析书面申请决定是否展示,在哪个范围内展示,展示时有关人员到场认定等次,集中进行奖励。

 “协同创新机制”,为学校教育注入创新活水。任何一项创新越来越崇尚协作,“单打独斗”是无法完成一项复杂创新任务的。教育创新也不例外。2008年春季,一项旨在鼓励集体创新的“智慧行动”开始了。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立足本职岗位制定管理创新方案,经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只要在实践中有成效,工作中有创新,经一定的认定程序确认效果明显就会受到表彰奖励。当然,在落实这项工作时,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避免了部门本位主义,不能为创新而忽略了全局事业。

   “‘ 金点子’认证制”,焕发师生巨大的内在力量。为让大家集思广益,对提出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意见建议的教师、学生等个人和组织进行表彰奖励,并在相关方面进行加分。奖励的等次关键在于“意见建议”的实际价值,具体由学校相应组织进行认证。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学校师生踊跃献计献策,人人成了学校的主人。

 “年度感动校园人物推选制”,让“平民”英雄登台亮相。为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一些“小人物”脱颖,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年度(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活动有教职工和学生两个不同的系列。评选方式是自下而上,自荐与他荐结合,目的在于聚焦那些默默无闻的“平民”英雄。这些“小人物”的感人的事迹,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其高尚的品德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育人资源。

2、多元异步评价,让人人焕发出最亮丽的光彩

走进二十中学,在光荣榜展栏里,你会惊奇地发现有这样两组极具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张灿,一个来自八年级六班的活泼女孩,课上,积极思考,大胆发问,踊跃发言,精彩的言论常常令同学们刮目相看……”在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上,学校评出的校园之星都会披挂着绶带,伴着音乐的旋律,在主持人宣读的颁奖词中获奖学生走上主席台,接受校长颁发的荣誉证书。这是一组关于学生评价的展栏。

对老师的评价更是引人注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众多质疑,种瓜不得瓜,通电产生磁。初看疑难纷扰学生求知,细瞅过程才明了是为了激发兴趣。耐心的等待让学生刨根问底有了充足的时间,恰当的激励让学生精彩展示有了自信的开端。导线正反绕,磁极来回倒,奥斯特的发明故事,奠基了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像导体通上电,即刻产生磁。须晴日,红妆素裹,定会成为爱迪生的粉丝!”在每一次的“个性优质课堂展示评比活动”颁奖仪式上,获奖教师都会在赞誉自己课堂教学的颁奖词中,和着优美的音乐声,走过红地毯,来到主席台,高举鲜花和证书,向全体教职工挥手致意。

可以想见,贴有照片的获奖者、颁奖词、隆重的颁奖仪式,以及伴有音乐、手持鲜花的场面构成为一道激荡人心的风景线,也构成了一个令人无比荣光、无比催人奋进的育人“磁力场”。

打开“班级责任记录卡”发现,在对学生的评语中,都有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的签名。在落实“有担当的新生活教育”过程中,“记录卡”记录了每个学生的进步与收获,记录了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每一个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能够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某项品质或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家长、教师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据分管德育工作的王现平副校长介绍,多元异步评价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从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课业发展、特色发展等方面,制定星级学生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发展学生各种潜质,激励学生各种优异表现,整体构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近年来,二十中人坚持评价创新,淡化综合评价,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多元异步评价重在发展学生各种潜质,激励学生各种优异表现,使校园里每一朵花儿都灿烂。学校设立的十大“星级学生”评选系列,如“艺术之星”、“体育之星”、“学习之星”、“演讲之星”、“管理之星”、“礼仪之星”、“阳光(心态)之星”、“担当之星”等,每位学生都可根据兴趣和条件确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和荣誉追求,不断超越自我,不断优化、设计个性化的阶发展段目标,每个学生都在经历更多历练过程中拥有更多的感悟、感动,享受着更大的成长快乐。

 “初中三年无分数”,让多种多样的内容进入评价视野,让多种方式进入到评价学生的过程。分管教学的刘建宇副校长介绍说,学校改变了过分倚重学科知识的现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评价方式上,将动口、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为学生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智力水平发展较快的学生提供了“挑战”与“冒尖”的机会。

民主自由是创造发生的最好条件。只有给师生创设自由创造的空间,教师才能更充分的把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基础、强势智能、教学智慧等打上生命个性的烙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个性成长带来独具特色的课堂盛宴。

在多元异步评价中,学校除了设置在个性优质课堂的精彩课堂、精品课例等“综合奖”之外,还设置了“****教学设计奖、****教态语言奖、****学生参与奖、****教学创意奖、****板书创意奖、****激情投入奖、****教具创新奖等众多的单项奖,让每位教师都能把自己最精彩的方面展现出来。“个性优质课堂教学”展评活动自从20095月起,每年两届,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每当在这个时候,二十中校园的每个学生、每个教师都洋溢在幸福的海洋里。

老师拿到“综合奖”,除了领到一份厚重的奖品之外,还要拿到一个重大的“精神奖品”——这就是为每一位教师撰写独具特色的颁奖词。

对于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张夫玲,学校对其不懈探索和精彩展示,用如下颁奖词给予充分肯定:“新颖的学案来源于长年累月的思考,巧妙的变换得益于孜孜不倦的创造。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大胆探究,迥异的思维让学生问学求道。从多变中寻求不变的道理,从复杂中探索归一的妙招。饱满的热情带来万千启迪,绚丽的夕阳绽放骄人魅力。”

英语教师朱金欣一直坚信“每一朵花儿都有绽放的理由”,努力开发课程资源,精彩的课堂智慧无限。学校肯定她的颁奖词是:“‘我的一天’不平凡,同伴互助渡难关。夯实表达基础,预设考虑周全。引进‘艺术人生’,催生精彩片段。朱军的巧问,成龙的妙答,成功人士的酸甜苦辣,全部化为学习资源。形成表达技能,感悟名人辛酸。教材转为学材,课堂反映世界。简约的过程省却了无谓的华丽,缤纷的生成叙说着智者的豪迈!”

 “多元异步评价”唤起了教师们主动进取的积极热情,二十中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时期的老师们,个个卯足了发展的劲头,没有了职业的“倦怠”,也看不到因竞争而带来的什么负面影响。带给老师们的,只是教师们强烈的、自发的、主动的积极进取。

结语

什么是“有担当”的教育,怎样办“有担当”的教育?

临沂第二十中学以自己的办学实践对此做了诠释:“有担当”的教育,就是有担当的教育人培养了“有担当”的学生和成就“有担当”教师的教育。办“有担当”的教育,关键要坚守本真的教育理想,主要通过“有担当”的教师来实施。校长作为有专业领导力的管理者要有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担当责任,和老师们一道唤醒生命自觉,共同担当起为民族未来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担当起为师生共同幸福着想,担当起教师的个性优质发展和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优质发展负责的重任,担当起教育创新的光荣使命与责任。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80.6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