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一把钥匙
(题目加个标点,语气显得舒缓些,不信你把标点去掉再读试试放心吧,没人跟你抢的。而且有了这个停顿,自然就能将“这”读出重音,读出强调之意,不信加上标点再读一遍标点一加,意境全出,可见有时一个标点都很重要哦。)
夏日的午后,一如往日般闷热。窗外的树叶不顾烈日的阻挠飞舞着(飞舞一词运用不合理,写树叶飞舞,是侧面写风,树叶能够飞舞,说明风力不小,与前面的“闷热”及第二节“静止”的空气相悖。),遮住了(最好把“遮住了”改成“遮不住”,这样可以通过蝉的聒噪进一步表现夏日的“闷热”)蝉的聒噪。远处孩子们清朗的笑声冲进我的耳膜,把我的妒火点燃。
我再次冲到门前,试图打开门,冲出去,呼吸一下哪怕是静止的空气,聆听(聆听,意为集中精力听,认真地听,此处写听让人心烦的蝉鸣,欠妥)一下哪怕是让人心烦的蝉鸣(读到这个地方,看来前面改成“遮不住”还是合理的),我还想加入同学们的队伍,听蚂蚁唱歌,看小草舞蹈,感受大自然的呼吸(听、看、感受三个句子想象奇妙,极为精彩)……可是。(句号改为逗号)门锁着。爸爸在离家时已将门反锁,留下我望着窗外怅惘。(最好把背景交代具体一些,爸爸为什么要将门反锁?从前面的景物描写所渲染的氛围来看,是不是父女之间有什么矛盾?这样景物及人物心情更合理。)
我一屁股坐下,不知要干什么。我与外面的世界是这么近,又是这么远。(近视空间的距离,远是心理的距离,而能缩短这个距离的,恰是这把钥匙。)何人能给我一把钥匙,打开那扇封闭的门?
回答我的,只有我自己的叹息。我无奈。举目四望,忽见一本本张开双翼的书(张开双翼,借喻手法用得极好)。那是我刚才发泄怒气的工具。它们倒趴在桌上,似乎在对我提出抗议(趴、抗议,运用拟人手法)。我没好气地抓过一本,翻了起来。
我本无心阅读,可那一本本书却散发出一种魔力,把我牢牢吸引,使我不由得沉浸其中了。不知不觉中,我似乎来到了长勺古战场,看到双方迎风飘展的旌旗,蓄势待发的战车;我似乎来到了英格兰呼啸山庄,听到希刺克里夫热烈而矛盾的心跳;我似乎来到了易安的童年,看到那个袜铲金钗溜,却把青梅嗅的少女……我看到辛弃疾横枪跃马独闯敌营,我看到居里夫人深邃的目光,我听到荷马在低吟,大军在呐喊(通过长勺之战、呼啸山庄、李清照、辛弃疾、居里夫人、荷马……,不难看出作者阅读的广泛,一系列作品和人物,吸引着作者,为作者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这,是何等珍贵的一把钥匙啊。“来到……看到……”的排比句式,自然地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连在一起,语言跌宕生姿。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内容的顺序可以适当调整一下)……一个个广阔的世界展现在我怕眼前,它们是那么真实,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我眼前,让我的心时而疾跳,时而战栗,时而舒缓(三个“时而”,足见书籍的魅力),它们滋润着我,感染着我(滋润与感染调一下位置),震撼着我……这些世界又是那么细腻,它们如阳光,直射我心底最柔软的一角;它们如甘霖,滋养我焦渴的心田。它们是一首动人的歌,即使无声,我也听得见;它们是一幅优美的画,即使无色,我也看得见;它们是一座坚固的桥,即使无形,我也走得过。(一组排比很有气势,“如阳光”“如甘霖”用明喻,“是一首动人的歌”“是一幅优美的画”“是一座坚固的桥”用暗喻。既整齐对称,又富有变化。)
冲一杯香茗,让茶香伴着书香在屋里萦绕。我蓦然发现,那扇门已不再可恶,我的心也已不再烦躁。我的心早已飞出去,飞向更广阔的蓝天。
我并没有房门的钥匙,但我已拥有另一把更珍贵的钥匙,不是吗?(一个转折,巧妙点题,用反问,增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