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方舟老师借《送兄》讲对联
发布时间:2014-06-03 16:02:53 作者:毕爱杰 发布者:biaijie 浏览次数:2736  类别:指导文章  


方舟:
看你贴的那首《送兄》 
我有一个不同的版本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二四两句,韵脚不同
稀,是个形容词
 是一种状态
 正稀
飞,是个动词
****句,云初起
叶正飞
稀,词性都不对
稀是形容词
云初起, 叶正飞
起和飞,都是动词
稀,是一种状态
这相传是一个女孩写的
女孩被征到皇宫
哥哥去送她
然后哥哥回到的时候
妹妹写给哥哥的
不能和哥哥一起回去了
一二句写景
别路对离亭
别与离对
路与亭对 
一二句,你就从对联的角度看
是非常工整的对偶 
上次简单说了
现代还有四个声调
汉语
简单说,****第二声为平,第三第四声为仄
但是事实不是这么简单
要弄清古汉语的声调
古汉语有五个声调
阴阳上去入
第三个字“上”shang读第三声
阴,阴平,阳,阳平,就是平声
上去入,就是仄声
问题的关键是,现代汉语,没有入声
古汉语的入声,都并到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里了
所以你要研究格律,要弄清平仄,难点之一就是要弄清楚,古汉语哪些入声字,都并到 
举个例子
就是仄声
白,按汉代汉语声调,就是平声
古代汉语就是入声
 我建议大家学对联,先从宽对学起,先把词性对准了,把意境弄好了,然后慢慢再琢磨平仄,使平仄对应。而并不是不讲究平仄,因为如果一开始讲究平仄,会让大家望而生畏,因为平仄很复杂。】
  简单说,上下句,平与仄相对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就是平仄使用的一个要求
  有的地方,必须严格按照平仄,有的地方,不一定完全对应,可以不做要求
  比如,上句,平平仄仄平
  那么下句,仄仄平平仄
  这就可以了
  不是必须
  有的位置可以不做要求
  有的位置必须对应
  不对应,就犯了大忌
  比如,这个,仄平仄仄平
  就是犯“孤平”
  大忌
  还有押韵的问题,格律诗哪联必须押韵,哪联可以不押韵,韵脚有哪些。就要按照古代汉语的“韵”来分,而这个“韵”古今是不同的
  语言就三个方面:词汇、语音、语法
  学古汉语,词汇、语法都简单
  最难的是语音
  因为词汇、语法,在那么多古文中都有保留
  我们可以通过那么多典籍来梳理
 押韵相对简单些
  平仄的规律也不难
  关键是古音和现代的音有区别

 可是韵也不简单
  你要学习三十六韵
  要学习《训诂学》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的没有必要
  这个****是个兴趣的问题
  适可而止就好了
  学对联,有个鲁迅对的对子,传为佳话,大家都知道的吧
  寿镜吾老师出:独角兽
  鲁迅对:比目鱼
 独,表示数量,却不是数词
 独,代表一个,比,代表两个,奇偶相对,都表示数量,但都不是数词
  角与目分别是两个器官
  兽与鱼是两类不同生物
  鲁迅对的比他同学对的都好
 你要是按汉代汉语的声调看,这个对子,平仄不是完全对应的
  我再来说一个极好的对子
  陈寅恪,在清华出题
  上联:孙行者
 胡适之
  整体看都是人名
  单字看
  孙,胡,古代都是猴的别称
  宋代就有了
  苏轼《仇池笔记》云:“人言弄胡孙,不知为胡孙所弄。其言颇有理。”
  胡孙,就是猴子
  这里,又都是姓
  行,适都是动词
  适,就是到某地去的意思
  走之底
  行,适,词性相同,意思相近
  者、之,都是文言虚词
  词性相同
  从平仄上看
  孙,胡,都是平声
  这个如果按照平仄相对,就不妥了
  但是,对联有”容许句首一字不顾平仄”的说法
 所以平仄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二声对三四声”的问题
  顺便普及个常识
 刚才提到“陈寅恪”
  大家知道这个人吗
  最后一个字,怎么读? 
恪,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不是多音字,读ke
但是,在陈寅恪,这个名字里,读que 
这是属于“异读”
古汉语常见的语音现象 
这种现象还保留在很多地名人名里面
陈寅恪,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历史学家
文革期间得到国务院副总理陶铸的 保护
一般人读ke ,也无伤大雅
但是对于研究历史的,对于熟悉陈寅恪的人,读ke,人家就笑话了
就像贾平凹,读wa不读ao
瓦窑堡
学历史都知道瓦窑堡会议
最后一个字不读bao
读bu
用现代汉语语法分析,属于地名的异度,其实是保留了古汉语的读音
这个南京“六合”luhe,大家都知道的
山东费(古汉语读bi)县
淮安属于江淮方言
方言有几个大区
现代汉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音
我说的是普通话
有些地方的方言语音是有缺陷的
不经过专业训练,读不出一些音
比如h,f
f,是唇齿音
很多人读不出“h”
灰机
花儿
我同学说“花”就读“fa”
还有把鞋子读孩子的
方言也很有趣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很多方言在逐渐消失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89.3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