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教研室
语文老师的责任:
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的“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里,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语文老师的责任。
语文老师的幸福
爱学生就是有本事把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变成和谐的乐章,当老师有本事指挥童声大合唱时便获得了自己的职业幸福,安身立命的职场就变成了充满乐趣的兴趣之旅。
语文课堂核心
其实韩老师的课堂并无多少高深之处,但她却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语文教学的规律,那就是-----读。语文教学读才是硬道理。这应该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让“读”占鳌头,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轻松。
教语文的基本理念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老师讲解学生讨论的时间远远少于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学习语言应该在“巨大数量”语言的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形成。语文学习不是“日日清”,而是“日后通”不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不是打一口井,而是挖一片坑。书面语言的学习如同口语的学习一样,让学生的眼睛浸润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润在书声中。
语文教学成为幸福之旅
没有了家庭作业,考试成绩优秀,没有一个学困生,孩子有了美好甘甜的幸福童年,老师有了愉快轻松的心态。海量阅读让孩子知识丰厚,融汇百科,贯古通今,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幸福之旅。陶继新老师说的好,我们给学生的不是今天的精彩而是未来的精彩,给孩子更多的是心灵的沉淀。
教育和阅读的目的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幸福感,而不是考一所好大学。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孩子面对一本好书有沉醉感,而不是为了分数
韩老师海量阅读教学精华解读: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拼音报》《日有所诵》《弟子规》《增广贤文》都是语文课堂上的教材。一年级结束时,中等水平的学生能认识2000多汉字。他们小小年纪已经能够独立做一件事情-----阅读。
二年级
淡化理解,强化朗读,“归类诵读,学以致用”是学习语言的妙招。(听韩老师的课,看韩老师的书你会发现她擅长运用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二年级的学生一周之内全部能背诵20首古诗
(把海量阅读误认为快餐文化的老师是因为没有行动,只有亲自领着孩子们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过,才能真正体味师生共同畅游书海的自在悠闲和酣畅淋漓。)
中年级两周教完一本教材。读完所有的小学教材。读完《中华上下五千年》
学习的速度之所以快的方法是:略读教材的部分文章,学生自己默读一遍就好了。精读的也不去条分缕析。精读的文章或者是美文佳作或是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一个课时学两到四篇,就是不同形式的读书,老师直奔中心的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要能涵盖全文,帮助学生理解、朗读课文。最后设计一些练习,这些练习内容包括字词、标点、句子,有的是为了强化生字新词,有的是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还有的是为了渗透写作方法。
至于杂志报刊、文选之类的读物,采取略读、浏览的方式。主要方法是给学生一定的期限让他们自己阅读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找老师抽查。老师抽查两方面的内容:1、是否有恰当的圈画批注2、是否了解文章大意。
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这样做训练了学生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略读和浏览的文章同样需要积累,教师需要把积累字词句段呈现在屏幕上。学生渐渐养成了认真阅读的习惯:拿到一本书,学生马上拿起笔边拿起笔边圈画批注,有时查字典有时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
高年级重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道德经》《论语》,与经典同步,与圣贤为伍,给学生学习高层次文化的机会和权力。
《论语》的学习:反复通读《论语》,理清其中的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孔子的生平事迹。****遍学习是通读、背诵。第二遍学习《论语》,重点是前后联系。第三遍学习《论语》以归类总结为主要内容。六年级下学期的《老子》边背诵边讨论。《论语》《老子》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读读背背、查阅资料,再集体交流。课堂上学生旁征博引,各抒己见。有的老师不相信公开课上学生丰富的内涵,殊不知学生六年的大量阅读理应如此,公道自然成。
六年级下学期学完《老子》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习50万字的《世界上下五千年》
考试改革推动海量阅读的普及
(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我们的领导会有何感受?)
北海学校的校长汤善香老师提到他们的语文教学称得上是颠覆性的变革,学习内容的变革,学习方式的变革,最重要的就是考试方式、内容的变革。一至六年级都不安排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教研室只提供试题,让大家放心大胆的开展海量阅读,为的是提高老师和学生的幸福指数。其实高素质的孩子不怕考。尽管不怕考试,担心一些没有亲眼看到考试成绩与大量阅读关系的年轻老师,怕他们会陷入在一本教材上深挖细钻的窠臼之中。即使在课本这块土地上挖出火星子来,课本那点泥土过于贫瘠,在花盆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比如二年级的考试试题共三个题。1、看拼音写词语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连线。连线题从课外读本和《国学启蒙》中出。
思考
“教什么”比“怎么教”谁更重要?
课外阅读如何在课内读?海量阅读的“量”如何把握?
海量阅读的课程内容如何定位?会不会让阅读变成快餐?
学习形式必须要变革,如何做到让学生主动的阅读,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韩兴娥老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大胆尝试语文教学颠覆性的变革这份智慧这种勇气,同样是语文老师的我们应该思考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