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怡 | 共164篇 | 推荐7 | 优秀5 |
姜恩泽 | 共108篇 | 推荐22 | 优秀10 |
刘鼎轩 | 共98篇 | 推荐36 | 优秀24 |
马维霞 | 共80篇 | 推荐0 | 优秀1 |
陈永娟 | 共64篇 | 推荐15 | 优秀9 |
江秋 | 共63篇 | 推荐2 | 优秀2 |
陈乐乐 | 共60篇 | 推荐3 | 优秀0 |
胡豆儿 | 共59篇 | 推荐9 | 优秀7 |
房云玲 | 共57篇 | 推荐47 | 优秀5 |
董千里 | 共55篇 | 推荐30 | 优秀22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目标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高付娜
单元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三、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四、课时安排:
山中访友 2课时
山雨 1课时
草虫的村落 2课时
索溪峪的野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1、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 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蕴(yùn)含 奥(ào)秘 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 吟(yín)咏 恩(ēn)泽(zé) 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 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2*山雨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二、初步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三、自主研读。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个逗号一组读,****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四、知识拓展
1、总结谈话: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写短文)写后读出自己眼中的雨。
(资料)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2、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雨前的声
山雨 雨中的绿 独特感受 时间顺序
雨后的静
3 草虫的村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五、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4*索溪峪的“野”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2、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由“野”存疑,导入教材
1,激趣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字,生答。哪位同学能用这个野字说一句话意思(出示相机解释:A:不是人类饲养的动、植物;B:野外;C:不讲理;不受约束。)归类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索溪峪的“野”》
生解索溪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想“野”和前面的意思比较,在课文中指什么?(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展现了索溪峪的特点?
生汇报:
生:野指的是自然的。
生:野指的是活泼的,无拘无束
生:野是不经雕琢返朴归真
师:理解的非常好。
师:不错,索溪峪就是野的自然、野的不经雕琢,所以,作者在文题中加引号表示特殊强调。
2、交流:生:课文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游人也变野了这四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及时板书)
3、师:总结概括的能力非常强,看得出你用心读了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已的体会,写在旁边,并要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生:索溪峪的山是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师:这是对索溪峪山的总体概括
(2),文中又是如何具体写出山的天然美,野性美的。
生:从三个方面写的,分别是(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你是从哪体会到山的惊险美。
(1)引导重点词语: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看见了就怕)
A:生解意。B、让学生说具体些C、加动作D: 语气要果断
(2)理解的非常到位,相信你也能把这种体会读给同学们听
(3)读的真好
(4)先自已练读,然后指名读
A、你为什么读这么好B、抓住这两个词,C你真会读书,这的确是读书的好方法,你能不能再读一遍。D、这样读更使我们感到了这样的山使人望石而生畏,闻名而胆颤。
(4)再读惊险的美。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语,理解了山的惊险与神奇,你们还有什么体会,我们继续交流。
5、体会山的磅礴的美。
(1)你从哪体会到的
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2)抓住了重点词语,真会学已致用。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山不仅多而且高连绵不断。这就是一种磅礴的美
(3)师范读
过渡:除了抓住重点词语,我们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
(4)指导朗读(全体读)
(5)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令人浩气长舒。让我们领略了它的惊险与磅礴的美那么它的另一种美又体现在哪里呢?
6、体会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1)理解重点词语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图片出示
(3)这种美就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带着这种体会读。谁愿意来读
7、索溪峪的山的确有着与从不同的美,请看投影。
(1)、师:索溪峪风景区是我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是我国****个******森林公园,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全体配乐朗读****部分。看了这么美的索溪峪,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好不好。师引读
小结:作者把山写的如此精美,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使我们不仅了解了索溪峪的山的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的精美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一般的画面。这是我们平时写作时要学习的。索溪峪的山以它未经雕琢的美展示了它的野。还有什么地方让你难忘?
8、 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水野?
(1) 生汇报:拟人化手法
(2)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相机出示句子:索溪像是一个--------将山路拦腰截断。
(4)指导朗读
A:指名读,B教办法,边读边想像C谁能用这种方法再来读,D、你能用心来读书真不错
(5)小结:索溪这个野孩子真是调皮,由着自已的性子,一会儿奔跑,一会拐弯,不过,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索溪峪的水野吧
(6)看水野图片
(7)索溪的确是与从不同,真像个野孩子,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老师读上半句,同学们读下半句。
9、山野、水野,其中的动物更是野.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1) 生汇报举例子的方法
(2) 用举例子来抓住景物特点也是好方法。谁能说具体点
(3)小猴为什么这么大胆啊?
(4)生答
(5) 师:是啊,正是因为我们用心的保护了自然界的这份野,动物们才野的这般可爱,希望我们今后能用实际行动让这份野永存。珍惜大自然的一切
10、在如此无拘无束的氛围下谁都会忘情,谁都会无拘无束,都会变野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
A、 投影出示
• ( )姑娘,一边 ( ),一边( );
• ( )老人,在石块间( )温习着( )
B、哪位同学来填一填。
1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让人留连忘返的索溪峪,行走在这样的山水间,人们有的只是快慰,清爽。索溪峪的野,让人们返璞归真了。
四、深化主题,感悟升华
今天,通过大家共同学习,我们领略了索溪峪神奇的自然风光,尤其是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好词,
1,积累本课和黑板上的好词。
拔地而起 望而生畏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 返璞归真
2、请同学们先读一遍。然后写在积累本上
五、作业
1、本来老师还准备了一篇文章,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回家自学,把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下节读书汇报会我们一起再交流。
2、为索溪峪设计一段广告词。
六、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
“野” 水
动物
人
语文园地 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回顾•拓展一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教学反思: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经历简单,加之对祖国的历史了解甚少,教材所选的事离现在久远,因此很难体会到修铁路的难处,更难体会在异国他乡的念国情结,理解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状况,我在教学这组教材前,必须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人物的爱国情,进而感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课后,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自主查阅爱国主义方面的歌曲、诗歌、故事、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谈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深化情感,从而积淀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五、课时安排
5、 詹天佑 2课时
6 怀念母亲 2课时
7、 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 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展示二 共5课时 合计11课时
5、詹天佑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简笔画出“人”铁路线图。
4、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
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2、开凿隧道的方法,并画出简图。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预习课文。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激情
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吗?
件事的?
三、小结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2、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
3、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一、导入激情 开往张家口的列车,去看一看那一伟大的创举。
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4)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聪明有才干杰出爱国) 2、渗透表达方法。浏览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并克服 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第四、五、六这三个自然段的
内容?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中部凿井法” 杰出 “人”字形线路 大胆创新
|
|
教学反思:
|
6 怀念母亲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教学准备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提问导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考考你们:哪位同学知道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 母亲节,是呀,在这一天,广大母亲都能够收到儿女们的祝福。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都沐浴着母爱长大。 你脑海中浮现的母亲形象是什么样的?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一分独特的爱。所以许多国家设立母亲节——感谢母亲的节日。著名的学者季羡林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小组讨论哪些字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产生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研读“生身母亲” 1、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再读整段话。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生身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亲生母亲的爱。 二、细读课文,研读“祖国母亲”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随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带感情的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来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会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什么样的? 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 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2)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3)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 三、首尾呼应,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大家互相讨论交流。 四、作业 摘录文中佳句,尤其是对祖国母亲魂牵梦绕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 (学生板书)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 教学反思:
|
7*彩色的翅膀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三、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除了大片陆地外,还分布着许多小岛,他们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为了保卫祖国,解放军战士就驻守在那些远离大陆、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海岛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彩色的翅膀》,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岛屿——宝石岛。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课件出示词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三、品读体验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4、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四、巩固延伸 1、播放《军港之夜》,让学生在歌声中思考,在歌声中得到领悟。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昆虫 战士 授粉 心系海岛 收获 建设海岛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
8*中华少年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真情美。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有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二、读通诗歌:不掉字、不加字、不减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下列词语。 巍峨峻拔、碧波环抱、苍苍茫茫、七沟八梁、刚劲端庄 蹒跚学步、千灾百难、长风破浪、比翼联翩、竞相开放 2、学生认读这些词,然后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真情美”。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全诗,初步从声音节奏上感受诗歌的真情。 3、学生展示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全文。 4、学生再读全诗,并试着捕捉内心的情感。
四,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带领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教师指导学生画出课文三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读读,并联系全诗说说这三句话对跟诗内容去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句1: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句2: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句3: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2、带领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歌常用修辞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在赏析修辞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有声读****部分(****小节),感受句1的总结全节的作用,同时带领学生品味比喻的内涵和排比所增强的情感。 2轻声读第二部分(2——5小节),质疑问难。然后再说说中华母亲的功德在哪里?灾难又是什么?说说是从那些句中体会到的,教师指导赏析。最后学习体会句2在此部分中的表达作用。 3围绕句3中“更璀璨”的更读诗歌第三部分(6——8小节),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中华更璀璨。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诗内容后齐读诗歌第7小节。 六、分角色练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1、完成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练习册》。 3、预习准备《口语交际与习作二》。 4、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5、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下列括号里 ()的高原 ()的宝岛 ()的草原 ()的方块字 ()的祝愿 ()的笑脸 ()的画卷 ()的黄土坡 6、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下列句子都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1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 ) 2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教我热情的是南疆的红棉。 ( ) 3“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 ) 4五十六朵鲜花竞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 ) 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神州的希望 中华少年 功德与灾难 更璀璨 谱写新篇章
|
语文园地 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 达真情实感。
4.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5.积累爱国格言;
5.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三、教学准备
1.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2.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
****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目标和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高付娜
单元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和鉴赏。我们要带领学生领略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欣赏青松迎客、寒梅报春的自然情怀。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雨》用优美的抒情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万般神奇,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草虫的村落》展开丰富的想象,追随者一只爬行得小虫,对草虫的村落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索溪峪的“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奇丽的美景,抒发了畅游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口语交际·习作”让学生或化身大自然中的一员感受世界;或根据音响展开想象;或分享分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先说一说,再写一写。“回顾·拓展”让学生交流课内外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文章及自己的感悟,另外再积累体现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些古诗词,深化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爱恋之情及独特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2、体会作者是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的,用以指导自己的观察行动。
3、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大自然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4、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与他人讨论交流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5、摘录好词好句,并学会用在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
三、教学重难点:
1、养成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学会理解和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四、课时安排:
山中访友 2课时
山雨 1课时
草虫的村落 2课时
索溪峪的野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1、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 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蕴(yùn)含 奥(ào)秘 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 吟(yín)咏 恩(ēn)泽(zé) 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 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2*山雨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看看窗外,地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那你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欣赏了这场雨,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点课件)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二、初步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三、自主研读。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语句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词、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说)说到神奇,问,他会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的歌谣读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捷柔软的手指。****个逗号一组读,****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后面的四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谈感受)
1)(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所有的色彩都——绿得——,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眼里、流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桌互相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什么呢?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四、知识拓展
1、总结谈话: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写短文)写后读出自己眼中的雨。
(资料)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2、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板书设计
雨前的声
山雨 雨中的绿 独特感受 时间顺序
雨后的静
3 草虫的村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⑶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⑴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
⑵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五、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对视、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带来的情趣。
2.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4*索溪峪的“野”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2、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由“野”存疑,导入教材
1,激趣导入:同学们,这是什么字,生答。哪位同学能用这个野字说一句话意思(出示相机解释:A:不是人类饲养的动、植物;B:野外;C:不讲理;不受约束。)归类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索溪峪的“野”》
生解索溪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想想“野”和前面的意思比较,在课文中指什么?(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展现了索溪峪的特点?
生汇报:
生:野指的是自然的。
生:野指的是活泼的,无拘无束
生:野是不经雕琢返朴归真
师:理解的非常好。
师:不错,索溪峪就是野的自然、野的不经雕琢,所以,作者在文题中加引号表示特殊强调。
2、交流:生:课文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游人也变野了这四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及时板书)
3、师:总结概括的能力非常强,看得出你用心读了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已的体会,写在旁边,并要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生:索溪峪的山是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师:这是对索溪峪山的总体概括
(2),文中又是如何具体写出山的天然美,野性美的。
生:从三个方面写的,分别是(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你是从哪体会到山的惊险美。
(1)引导重点词语: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看见了就怕)
A:生解意。B、让学生说具体些C、加动作D: 语气要果断
(2)理解的非常到位,相信你也能把这种体会读给同学们听
(3)读的真好
(4)先自已练读,然后指名读
A、你为什么读这么好B、抓住这两个词,C你真会读书,这的确是读书的好方法,你能不能再读一遍。D、这样读更使我们感到了这样的山使人望石而生畏,闻名而胆颤。
(4)再读惊险的美。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语,理解了山的惊险与神奇,你们还有什么体会,我们继续交流。
5、体会山的磅礴的美。
(1)你从哪体会到的
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2)抓住了重点词语,真会学已致用。你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
山不仅多而且高连绵不断。这就是一种磅礴的美
(3)师范读
过渡:除了抓住重点词语,我们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
(4)指导朗读(全体读)
(5)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令人浩气长舒。让我们领略了它的惊险与磅礴的美那么它的另一种美又体现在哪里呢?
6、体会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1)理解重点词语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图片出示
(3)这种美就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带着这种体会读。谁愿意来读
7、索溪峪的山的确有着与从不同的美,请看投影。
(1)、师:索溪峪风景区是我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是我国****个******森林公园,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全体配乐朗读****部分。看了这么美的索溪峪,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好不好。师引读
小结:作者把山写的如此精美,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使我们不仅了解了索溪峪的山的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的精美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一般的画面。这是我们平时写作时要学习的。索溪峪的山以它未经雕琢的美展示了它的野。还有什么地方让你难忘?
8、 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水野?
(1) 生汇报:拟人化手法
(2)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相机出示句子:索溪像是一个--------将山路拦腰截断。
(4)指导朗读
A:指名读,B教办法,边读边想像C谁能用这种方法再来读,D、你能用心来读书真不错
(5)小结:索溪这个野孩子真是调皮,由着自已的性子,一会儿奔跑,一会拐弯,不过,百闻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索溪峪的水野吧
(6)看水野图片
(7)索溪的确是与从不同,真像个野孩子,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读,老师读上半句,同学们读下半句。
9、山野、水野,其中的动物更是野.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1) 生汇报举例子的方法
(2) 用举例子来抓住景物特点也是好方法。谁能说具体点
(3)小猴为什么这么大胆啊?
(4)生答
(5) 师:是啊,正是因为我们用心的保护了自然界的这份野,动物们才野的这般可爱,希望我们今后能用实际行动让这份野永存。珍惜大自然的一切
10、在如此无拘无束的氛围下谁都会忘情,谁都会无拘无束,都会变野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
A、 投影出示
• ( )姑娘,一边 ( ),一边( );
• ( )老人,在石块间( )温习着( )
B、哪位同学来填一填。
1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让人留连忘返的索溪峪,行走在这样的山水间,人们有的只是快慰,清爽。索溪峪的野,让人们返璞归真了。
四、深化主题,感悟升华
今天,通过大家共同学习,我们领略了索溪峪神奇的自然风光,尤其是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好词,
1,积累本课和黑板上的好词。
拔地而起 望而生畏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 返璞归真
2、请同学们先读一遍。然后写在积累本上
五、作业
1、本来老师还准备了一篇文章,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回家自学,把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下节读书汇报会我们一起再交流。
2、为索溪峪设计一段广告词。
六、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
“野” 水
动物
人
语文园地 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回顾•拓展一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教学反思: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经历简单,加之对祖国的历史了解甚少,教材所选的事离现在久远,因此很难体会到修铁路的难处,更难体会在异国他乡的念国情结,理解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状况,我在教学这组教材前,必须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人物的爱国情,进而感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课后,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自主查阅爱国主义方面的歌曲、诗歌、故事、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谈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深化情感,从而积淀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熟悉本单元生字生词,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打意方面的作用。
2.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运用搜集到的资料,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4、通过交流平台,相互谈一谈,评一评,以便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生字词,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并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写一篇,写一篇演讲稿。
五、课时安排
5、 詹天佑 2课时
6 怀念母亲 2课时
7、 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 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展示二 共5课时 合计11课时
5、詹天佑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及14个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简笔画出“人”铁路线图。
4、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产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
贡献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这一中心。
2、开凿隧道的方法,并画出简图。
三、教学准备: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时代背景。预习课文。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激情
你能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吗?
件事的?
三、小结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2、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难,
3、了解课文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一、导入激情 开往张家口的列车,去看一看那一伟大的创举。
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抓重点词理解詹天佑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
(4)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老师随机补充“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课件。
说一说你从这些方法的设计中体会到了什么?(聪明有才干杰出爱国) 2、渗透表达方法。浏览全文,思考: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并克服 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第四、五、六这三个自然段的
内容? “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中部凿井法” 杰出 “人”字形线路 大胆创新
|
|
教学反思:
|
6 怀念母亲
一、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教学准备
季羡林生平简介和他的相关作品。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提问导入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考考你们:哪位同学知道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 母亲节,是呀,在这一天,广大母亲都能够收到儿女们的祝福。 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都沐浴着母爱长大。 你脑海中浮现的母亲形象是什么样的?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都对自己的母亲有一分独特的爱。所以许多国家设立母亲节——感谢母亲的节日。著名的学者季羡林文章里,对母亲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解释。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中母亲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小组讨论哪些字比较难读或者难懂,引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环境理解。 3、选择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语句再读一读,请部分同学进行交流。 4、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有两个母亲,对这两个母亲有着同样的敬意和爱慕。 你是从哪些自然段产生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研读“生身母亲” 1、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1)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1)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交流自己的理解。 (2)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3)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再读整段话。 四、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生身母亲”,感受敬慕 1、听写词语:真挚、寝不安席、思潮起伏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我对亲生母亲的爱。 二、细读课文,研读“祖国母亲” 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24岁那年,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1、自由朗读文章,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心中的怀念。 2、说说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了什么? 对祖国的怀念 3、再读课文,思考: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刻伴随着随对祖国母亲的怀念?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你知道“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作者旅居在外,对生身母亲、对祖国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两位母亲不断出现在作者的梦中。 (3)带感情的朗读 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来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甜蜜”和“凄凉”是不是有矛盾?你怎么理解? 因为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回忆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会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仿佛就在身边,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少了一些凄凉、孤独。 (2)感情朗读 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什么样的? 关爱孩子、思念孩子 (2)作者为什么要写 房东太太的事情? (3)感情朗读 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 (2)在作者脑海里,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 (3)在泪光里,作者模糊地看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 三、首尾呼应,适度拓展 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两位母亲在作者的心目中是如此伟大,地位是如此重要。因为——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自然段。 这样的体验,我们能理解吗?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大家互相讨论交流。 四、作业 摘录文中佳句,尤其是对祖国母亲魂牵梦绕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 (学生板书)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 教学反思:
|
7*彩色的翅膀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边防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三、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除了大片陆地外,还分布着许多小岛,他们都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为了保卫祖国,解放军战士就驻守在那些远离大陆、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海岛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彩色的翅膀》,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岛屿——宝石岛。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课件出示词语)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三、品读体验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 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 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4、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四、巩固延伸 1、播放《军港之夜》,让学生在歌声中思考,在歌声中得到领悟。 板书设计: 彩色的翅膀 昆虫 战士 授粉 心系海岛 收获 建设海岛 安居乐业 扎根海岛
|
8*中华少年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能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通过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加深对这首诗的体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真情美。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有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二、读通诗歌:不掉字、不加字、不减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板书下列词语。 巍峨峻拔、碧波环抱、苍苍茫茫、七沟八梁、刚劲端庄 蹒跚学步、千灾百难、长风破浪、比翼联翩、竞相开放 2、学生认读这些词,然后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全文,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真情美”。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全诗,初步从声音节奏上感受诗歌的真情。 3、学生展示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全文。 4、学生再读全诗,并试着捕捉内心的情感。
四,指导学生理解诗歌,带领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教师指导学生画出课文三个重点句子,让学生读读,并联系全诗说说这三句话对跟诗内容去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把全诗分成三个部分。 句1:啊!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句2: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句3:少年要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 2、带领学生在读中感受诗歌常用修辞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在赏析修辞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1有声读****部分(****小节),感受句1的总结全节的作用,同时带领学生品味比喻的内涵和排比所增强的情感。 2轻声读第二部分(2——5小节),质疑问难。然后再说说中华母亲的功德在哪里?灾难又是什么?说说是从那些句中体会到的,教师指导赏析。最后学习体会句2在此部分中的表达作用。 3围绕句3中“更璀璨”的更读诗歌第三部分(6——8小节),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中华更璀璨。
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诗内容后齐读诗歌第7小节。 六、分角色练读全诗。试着背诵全诗。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 1、完成生字词书写训练。 2、完成《练习册》。 3、预习准备《口语交际与习作二》。 4、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5、读课文,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在下列括号里 ()的高原 ()的宝岛 ()的草原 ()的方块字 ()的祝愿 ()的笑脸 ()的画卷 ()的黄土坡 6、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下列句子都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1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从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从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 ) 2教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教我热情的是南疆的红棉。 ( ) 3“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 ) 4五十六朵鲜花竞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 ) 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神州的希望 中华少年 功德与灾难 更璀璨 谱写新篇章
|
语文园地 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 达真情实感。
4.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5.积累爱国格言;
5.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三、教学准备
1.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2.课前让学生搜集爱国格言、准备好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
****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
一、交流平台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爱国的格言)
三、展示台(可结合口语交际中的“综合性学习”展示一并进行)
|
李之怡 | 共164篇 | 推荐7 | 优秀5 |
姜恩泽 | 共108篇 | 推荐22 | 优秀10 |
刘鼎轩 | 共98篇 | 推荐36 | 优秀24 |
马维霞 | 共80篇 | 推荐0 | 优秀1 |
陈永娟 | 共64篇 | 推荐15 | 优秀9 |
江秋 | 共63篇 | 推荐2 | 优秀2 |
陈乐乐 | 共60篇 | 推荐3 | 优秀0 |
胡豆儿 | 共59篇 | 推荐9 | 优秀7 |
房云玲 | 共57篇 | 推荐47 | 优秀5 |
董千里 | 共55篇 | 推荐30 | 优秀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