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五年级语文一二单元备课
发布时间:2014-10-17 15:52:53 作者:杜青春五语 发布者:duqingchun 浏览次数:1683  类别:我的备课   优秀指数:★★★★★★★★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五年级


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中心小学  孙守蓉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作者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等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6.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

7.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8.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9.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2.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的心情;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4.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窃读记》3课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我的长生果》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

《回顾.拓展》1课时

1窃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7个生字,会写窃、炒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时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快乐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后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 、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 、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 、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教后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4个生字,会写侣、娱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读****声,水浒的不读许,过瘾的是前鼻音,馈赠的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长生果是什么?(书是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新 课标第 一网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5.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重难点:

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梅花魂》                              3课时

《桂花雨》                              2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4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泊船瓜洲》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师:刚刚同学说的****的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诗人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

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9、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背诵、背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远望钟山

泊船瓜洲           春绿江面           思乡浓

见月思归

第二课时《秋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

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检测阅读、理解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㈡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㈢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六、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七、板书设计

                  秋思      见秋风     意万重

                 

                      思乡浓    说不尽     又开封

 

第三课时《长相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板书:《长相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情

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4、初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5、领悟词意

⑴、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⑵、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者的“身”在那里?

作者的“心”在那里?

⑶、学生再谈体会。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背诵本首词。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山水--身已远

                      风雪--梦不成

                     (思乡浓)

课后反思: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八、板书设计: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6、梅花魂      不能回国    中国心     赠送梅图

 

 课后反思: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课后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 抓鱼、虾、蟹

⑵ 丢野花

⑶ 摘茶叶

⑷ 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小桥流水人家

溪中捉鱼虾                                  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事 --    桥上丢野花     (趣)

茶山摘茶叶

教后反思 :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浓浓的乡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课时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

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⒈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⒉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⒊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⒈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⒉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⒊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⒋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⒌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⒈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⒉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⒈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⒊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⒋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当堂训练:

1、背诵诗句。

2、背写诗句。

 



点评教师:
  • 点评教师:徐勤洗五语
    点评时间:2014/9/26 11:58:57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中心小学  孙守蓉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作者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等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6.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

    7.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8.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9.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2.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的心情;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4.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窃读记》3课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我的长生果》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

    《回顾.拓展》1课时

    1窃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7个生字,会写窃、炒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时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快乐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后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 、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小苗:苗苗  代表成长  大树:季羡林(林:森林,大树。代表成功)  着重体会寓意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 、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 、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教后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4个生字,会写侣、娱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读****声,水浒的不读许,过瘾的是前鼻音,馈赠的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长生果是什么?(书是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新 课标第 一网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5.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重难点:

    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梅花魂》                              3课时

    《桂花雨》                              2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4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师:刚刚同学说的****的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诗人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

    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9、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背诵、背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远望钟山

    泊船瓜洲           春绿江面           思乡浓

    见月思归

    第二课时《秋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

    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检测阅读、理解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㈡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㈢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六、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七、板书设计

                      秋思      见秋风     意万重

                     

                          思乡浓    说不尽     又开封

     

    第三课时《长相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板书:《长相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情

    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4、初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5、领悟词意

    ⑴、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⑵、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者的“身”在那里?

    作者的“心”在那里?

    ⑶、学生再谈体会。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背诵本首词。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山水--身已远

                          风雪--梦不成

                         (思乡浓)

    课后反思: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八、板书设计: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6、梅花魂      不能回国    中国心     赠送梅图

     

     课后反思: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课后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 抓鱼、虾、蟹

    ⑵ 丢野花

    ⑶ 摘茶叶

    ⑷ 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小桥流水人家

    溪中捉鱼虾                                  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事 --    桥上丢野花     (趣)

    茶山摘茶叶

    教后反思 :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浓浓的乡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课时按排: 3课时

     

    ****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

    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⒈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⒉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⒊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⒈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⒉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⒊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⒋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⒌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⒈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⒉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⒈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⒊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⒋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当堂训练:

    1、背诵诗句。

    2、背写诗句。

     



  • 点评教师:杜玉芝
    点评时间:2014/9/29 11:00:33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点评:

       很好,不过再加点师生互动环节才会更好。

  • 点评教师:柴文娜五语
    点评时间:2014/9/29 12:22:48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中心小学  孙守蓉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作者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本组教材将我爱阅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学会一些读书的方法,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生命内在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等词语。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6.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

    7.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8.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9.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

    三、教学重、难点:

    1. 学会梳理叙事类文章的脉络;通过描写,体会作者窃读时的心情;激励学生珍爱读书,奋发向上

    2.通过学习记叙与描写的语句,体会文中的心情;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4.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窃读记》3课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课时

    《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我的长生果》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3课时

    《回顾.拓展》1课时

    1窃    

    学习目标:
    a.认识窃、腋7个生字,会写窃、炒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b.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c.重点感悟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时
        一、课题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快乐惧怕”.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后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生字.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

    教学过程
      一 、 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 、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四 、 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

    教后反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4个生字,会写侣、娱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

    教后反思: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认识扉、瘾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读****声,水浒的不读许,过瘾的是前鼻音,馈赠的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长生果是什么?(书是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四、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
    教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2.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
    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新 课标第 一网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写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了交流表达方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二、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等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 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5.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三、重难点:

    1.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2.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3.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课时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梅花魂》                              3课时

    《桂花雨》                              2课时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4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泊船瓜洲》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生通过注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体会诗人情感的表达方法。

    师:刚刚同学说的****的就是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

    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诗人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

    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9、小结:

    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六、当堂训练

    背诵、背写古诗。

    七、板书设计

    远望钟山

    泊船瓜洲           春绿江面           思乡浓

    见月思归

    第二课时《秋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

    2、板书:《秋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检测阅读、理解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指名试读,指名评价,全班齐读。

    3、再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把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4、班级交流: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地方?

    ㈡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抓住重点词句导读:

    体会“见”、“意万重”、“恐”、“又开封”等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和蕴含的故事,体味诗中的情感:

    诗人这样做是因为什么?从他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读完此诗,你被什么感动了?你最感动的是哪些词句?

    4、感情朗读。

    ㈢总结: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六、当堂训练

    1、把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2、课外搜集、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七、板书设计

                      秋思      见秋风     意万重

                     

                          思乡浓    说不尽     又开封

     

    第三课时《长相思》

    一、导入、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2、板书:《长相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词的生字词。

    2、理解诗词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词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情

    1、检测读词情况

    要求:

    ⑴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

    ⑵ 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2、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词句:

    注意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3、学生反复读,边读教师边指导停顿。

    4、初读后想象

    ⑴让学生说说词给自己什么印象?

    ⑵要求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长相思》,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5、领悟词意

    ⑴、分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体会词意。

    ⑵、教师提两个关键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者的“身”在那里?

    作者的“心”在那里?

    ⑶、学生再谈体会。

    ⑷、练习有感情朗读,读出作者“身”与“心”分离的感受。

    六、当堂训练

    背诵本首词。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山水--身已远

                          风雪--梦不成

                         (思乡浓)

    课后反思:

     

                                    6、梅花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 、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八、板书设计:

    读诗落泪

    珍爱梅图

    6、梅花魂      不能回国    中国心     赠送梅图

     

     课后反思:

     

                                  7、桂花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3、介绍桂花:

    二、出示自学指导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2、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 默读2~6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出有关的词句。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讨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

    (1)   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 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 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为什么?

    ②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四、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五、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课后反思:

     

     

                                 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通过反复品读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配乐磁带、课文插图、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全班齐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以曲中的句子为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的家乡真的如题目这么富有诗情画意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桥流水人家"吧!

    二、出示自己指导,感悟文章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然后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小桥流水”,哪几个自然段着重写“人家”?

    4、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学习效果,强调重点。

    作者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他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通过对故乡的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的。)

    再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1、直接描写“流水”(****自然段):

    ⑴ 小溪潺潺 柳枝婀娜 波光粼粼(描写景物)

    ⑵ 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拟人)

    2、直接描写“人家”(第五、六自然段):

    ⑴ 我的家→(舒适 温馨)描写、介绍

    ⑵ 村民生活→(恬淡 闲适)概括介绍

    3、间接描写有趣的往事:

    ⑴ 抓鱼、虾、蟹

    ⑵ 丢野花

    ⑶ 摘茶叶

    ⑷ 赏野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不空洞,更真实,更感人。)

    教师点拨:希望同学们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积累延伸

    1、积累语言:

    ⑴ 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潮湿”等词语。

    ⑵ 摘录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并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2、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家乡曲”、学跳“家乡舞”、学烧“家乡菜”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五、整体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课文:

    1、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当堂训练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2、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3、运用直接抒情和间接表达的写作方法,自由拟题,练写片段。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景 --小溪  垂柳  水鸟    老家  村庄  (美)

    小桥流水人家

    溪中捉鱼虾                                  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事 --    桥上丢野花     (趣)

    茶山摘茶叶

    教后反思 :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讨论,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交流中感受浓浓的乡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才能把一次活动搞成功,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课时按排: 3课时

     

    ****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因为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人就用诗句“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

    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既然大家都这么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1.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投影)。

    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3.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4.根据讨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5.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1.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2.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3.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的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在活动中我们有同学立志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让我们的家乡变的更美好。那今天就让我们先来大胆的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2.想象家乡的新面貌。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及内容。

    2.投影出示,让学生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小组评议,互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根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佳作赏评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⒈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⒉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⒊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⒈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⒉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⒊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⒋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⒌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⒈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⒉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⒈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⒊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⒋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当堂训练:

    1、背诵诗句。

    2、背写诗句。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20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