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中的两个世界
朱传广
世人关于“名利”的解释五花八门,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可以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形象的形容。其实无论怎样解释,我们都不得不、不能不面对“名利”的困扰,谁也逃脱不了,除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关键问题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怎样来对待,这才显出做人的艺术和境界的高低。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夕口。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可见最初古人只是以示区别而起的名字而已,后才有名誉、名声等之类的意思。“名”这个字是会意字,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口”者“七嘴八舌”也,“夕”者“人之暮年”也。意思是说,名是众人给一个人一生的评价和口碑,三口为品,古人更注重的是个人的自我修养和品德,这才是名这个字的更深层次的涵义。且古人有盖棺论定之说,古人死后往往有谥号,是老百姓对一个人好恶和评价的集中体现,比如费县名人颜真卿谥号“文忠”,文指其书法文采,忠指其忠君爱国。古人还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传统,所以古人非常重视个人品德的修持,因为这关系到古人几辈子的名声问题。所以古代君子往往把名与德联系起来,古人云:君子有五德,礼义仁智信,处世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即使古代的盗跖也讲究“据乎礼,合乎义,行乎仁”。可见,古代君子始终把个人品德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作为“名”的****境界和追求,往往把德放在才的前面,德才兼备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无德焉能有名?
利,銛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这个字也是会意字。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以刀断禾,收获谷物,引申为得到好处利益。其实,利是一个非常有动感的字,是一个农夫在劳动的场面,富有浓郁的农业文明的气息,寓意劳动创造价值。古人造“利”字之时,态度很明确,要劳而有获,而非不劳而获。《易》曰:利者,义之和也。《论语》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古人所谓的“利”离不开辛勤的劳动且符合社会礼义。
中国如此,西方人了。“名”用英语来说,可翻译成name,其中me为我的意思,可见在西方人眼里名也是个以示区别的个人符号而已,只不过受希腊文明影响,更注重个体意识,注重个人的修养。“利”用英语来说,可翻译成benefit,其中fit可理解为fist省略s,可理解为拳头之意,由于西方是海洋商业文化,争斗靠拳头,利益的争斗主要靠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激烈竞争和努力奋斗来收获。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名利”在最初的造字上,都与劳动和品德息息相关。在两个拥有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文明的世界里,却有着对名利的健康的认识和理智的理解,这决不是一个巧合,恰恰说明可能在对待名利的方式上及内容上有所差异,却有着共同的价值倾向,即名利离不开个人品德的完善和辛勤的劳动。
名利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名利,名利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拥有健全人格的大侠才能配得上这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