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二年级上册二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14-10-21 06:14:39 作者:腾学锋二数 发布者:tengxuefeng 浏览次数:1030  类别:我的备课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数学备课组 >> 二年级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教学重点: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例一中问题: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引导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联系摆小棒理解,多让学生说52 表示的意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32,其次正确地将512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3对齐,5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数表示的意义。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那些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7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师引导学习进一如何表示。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1”……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5---P16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4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9、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1题。

1)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说说题意,该怎么买?有几种买法?独立列式。

3)独立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复习加法笔算方法

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二)课件演示“奥运****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呢?

2)谁获得的****数****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三)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 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榜”情境图。

代表团

****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让学生说拆开一捆减的想法思路进而理解退位减的道理。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3

3.比较5136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124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6、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注重多练习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 口答检验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5---P26,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练习四第3题。观察题目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独立列式。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7题。观察图中的信息。说说优惠的意思,和同桌交流问题。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少得几票?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6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加法、减法计算时个需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

34

22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学生板演)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学生板演)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汇报交流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五(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0-3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0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五第9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独立列式,反馈。

4、完成P31练习五第1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0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11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5、完成第12题。说说题意,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6、完成第14题。讨论思考方法,交流算法。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个问题,再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三、练习提升

()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练习六(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3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3练习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六第5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4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第7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2、完成P376题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问题独立列式,交流反馈,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14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7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5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79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点评教师:
  • 点评教师:葛从柱二数
    点评时间:2014/10/27 16:35:56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教学重点: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例一中问题: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引导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联系摆小棒理解,多让学生说52 表示的意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32,其次正确地将512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3对齐,5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数表示的意义。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那些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7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师引导学习进一如何表示。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1”……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5---P16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4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9、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1题。

    1)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说说题意,该怎么买?有几种买法?独立列式。

    3)独立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复习加法笔算方法

    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二)课件演示“奥运****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呢?

    2)谁获得的****数****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三)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 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榜”情境图。

    代表团

    ****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让学生说拆开一捆减的想法思路进而理解退位减的道理。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3

    3.比较5136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124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6、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注重多练习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 口答检验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5---P26,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练习四第3题。观察题目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独立列式。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7题。观察图中的信息。说说优惠的意思,和同桌交流问题。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少得几票?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6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加法、减法计算时个需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

    34

    22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学生板演)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学生板演)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汇报交流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五(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0-3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0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五第9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独立列式,反馈。

    4、完成P31练习五第1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0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11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5、完成第12题。说说题意,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6、完成第14题。讨论思考方法,交流算法。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个问题,再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三、练习提升

    ()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练习六(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3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3练习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六第5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4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第7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2、完成P376题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问题独立列式,交流反馈,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14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7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5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79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 点评教师:韦玉慧二数
    点评时间:2015/1/16 10:05:56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单元教学重点:在熟练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提出例一中问题: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引导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联系摆小棒理解,多让学生说52 表示的意义。(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32,其次正确地将512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3)教师追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33对齐,52对齐?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说数表示的意义。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加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理的能力。

    4.体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联系密切,感受数学的统一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加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一)复习口算

      5+34=         63+7=         9+84=         38+50=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

    (二)复习笔算

    32+6=         5+43=         24+61=         43+37=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交流,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关键把哪个数位对齐?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进位)。(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那些信息?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学生汇报,提炼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4.列出算式:35+37=   

    (二)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你想用什么办法算出得数?小组合作来试一试吧!

    (三)汇报交流,明确算理

    预设一:用小棒摆

    1.学生汇报演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重点交流5根加7根得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6捆相加。

    预设二:列竖式计算

    1.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你在列竖式计算时,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为什么要从个位算起?

    3.讨论:5710后怎么办?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师引导学习进一如何表示。

    (四)归纳总结,理解算理

    1.我们今天学的加法与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2.进位加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

    3.课堂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算法。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2.教材第15页第5题。

    判断改错,进一步理解算理。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3.教材第15页第3题。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汇报时注重让学生说方法,特别是如何进位。

    四、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笔算加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1”……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15---P16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

    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4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指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6页练习二第7题。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

    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9、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1题。

    1)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说说题意,该怎么买?有几种买法?独立列式。

    3)独立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圆片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3.在情境中体验减法计算的价值,在探究中培养迁移类比推的能力,同时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一年级下册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前一课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之上的。通过在学生熟知的情境中展开探索,在动手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知识迁移中体会笔算减法的算法。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复习加法笔算方法

    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二)课件演示“奥运****榜”情境图。

    1.读懂情境图。

    12008年北京奥运会****榜前5名的国家分别是谁呀?分别获得多少块****呢?

    2)谁获得的****数****啊?(中国)

    2.交流情境图。

    (三)根据图中信息揭示课题。

    1.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减法问题)

    2.提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其中的三个不退位减法问题: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美国比德国多多少枚****?德国比英国少多少枚****?

    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

    (一)自选问题,分组探究

    1.各组选题,尝试列式。(选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3623=     3616=      1916=   

    2.回顾加法,列出竖式

    1)回忆加法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尝试列出竖式。

    3.利用圆片,探究算理

    1)理解圆片在不同数位上的含义.

    例如:在个位和十位各摆放四个圆片,说说这个数是几?这两个圆片代表的含义是否一样?如果老师现在在个位划去一个圆片、十位划去两个圆片,一共划去的数是多少?剩下的数是几?

    2)利用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4.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1)各组摆好后,组内分别说一说。

    2)上台板演,交流做法。

    5.竖式计算,交流发现

    1)列竖式计算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2)遇到结果的个位是0时要占位。

    3)遇到结果的十位是0时不用写。

    (二)尝试练习,分组比赛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题,根据数位上的圆片计算。

    2.“做一做”第二题,计算结果中的个位和十位有0时的处理。

    三、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理解减法竖式的注意事项。

    (二)练习三的第2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减法,进一步巩固新知。

    (三)练习三的第3题。

    图文并茂,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全课总结,个人评价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表现有什么评价?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 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榜”情境图。

    代表团

    ****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让学生说拆开一捆减的想法思路进而理解退位减的道理。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3

    3.比较5136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第6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0---P21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

    教学过程:

    一、总结引入

    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

    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124题。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 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

    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 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

    6、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

    三、强化练习

    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

    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

    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注重多练习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 口答检验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力求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第8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P25---P26,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

    二、合作探索

    1、              完成练习四第3题。观察题目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信息?独立列式。

    2、              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

    3、完成练习四第7题。观察图中的信息。说说优惠的意思,和同桌交流问题。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少得几票?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6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加法、减法计算时个需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

    34

    22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学生板演)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学生板演)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汇报交流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练习五(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0-3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0练习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五第9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独立列式,反馈。

    4、完成P31练习五第13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0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P30练习五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11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5、完成第12题。说说题意,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6、完成第14题。讨论思考方法,交流算法。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1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个问题,再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三、练习提升

    ()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练习六(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3练习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3练习七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六第5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六第4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第7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2、完成P376题读题理解题意。根据问题独立列式,交流反馈,说说解题思路。

    3、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第14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7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5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79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742.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