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14-10-17 15:43:25 作者:杜宝德三语 发布者:dubaode 浏览次数:4912  类别:我的备课   优秀指数:★★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三年级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  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 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 3 -5课时

 

 

                               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    课文插图。

2.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               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               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               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               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               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               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

2.               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               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               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               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               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               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               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               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               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               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  有感情朗读。

5.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               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               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               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               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孤独   寂寞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10.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 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学情分析

要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同时在读文、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会通过品析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等的句子,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 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 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 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六、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

概括———————————****的快乐

做风筝  充满憧憬  怀着希望  高兴

放风筝  自由自在  充满快乐  快活

线断了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着急

找房子  没有踪影  垂头丧气  伤心

 

                   11课《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y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苹果像(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课件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点评教师:
  • 点评教师:杜德新三语
    点评时间:2014/10/11 9:20:38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 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 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 3 -5课时

    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 课文插图。

    2.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 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 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 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 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 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 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

    2. 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 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 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 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 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 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 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 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 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 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 有感情朗读。

    5.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 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 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 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 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孤独 寂寞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10.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 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学情分析

    要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同时在读文、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会通过品析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等的句子,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 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 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 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六、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

    概括———————————****的快乐

    做风筝 充满憧憬 怀着希望 高兴

    放风筝 自由自在 充满快乐 快活

    线断了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着急

    找房子 没有踪影 垂头丧气 伤心

    11课《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y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苹果像(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课件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 点评教师:颜培娟
    点评时间:2014/10/12 20:08:36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丰收的快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心中的秋天。本组由四篇课文组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

    一本组教材的的特点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本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揭示了本单元学习的  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

    2、联系单元专题,加强了精度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本组单元围绕“心中的秋天”这一专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本组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二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三是,教材之后列出词语表,体现对积累词语的重视。

    4 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适时安排“小练笔”。

    二、 教学目标:

      认识12个生字,掌握34个生字和29个词语;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和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⒊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⒌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⒍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教学重点:

             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五、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六、课时的划分: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 3 -5课时

     

     

                                   9.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    课文插图。

    2.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               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               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               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               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               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               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               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               出示要写的字。

    2.               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               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               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               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               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               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               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               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               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

    3.               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               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  有感情朗读。

    5.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               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               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               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               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孤独   寂寞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10.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 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难点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学情分析

    要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同时在读文、悟理的同时,引导学生会通过品析描写人物心情神态等的句子,体会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 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 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 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 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六、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

    概括———————————****的快乐

    做风筝  充满憧憬  怀着希望  高兴

    放风筝  自由自在  充满快乐  快活

    线断了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着急

    找房子  没有踪影  垂头丧气  伤心

     

                       11课《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认识“钥、匙”等12个学习课文生字新词。会写“扇、枚”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激发情感,谈话导入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激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全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11.秋天的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      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1    翘舌音:扇(shàn)爽(shuǎng (shì)

    2    后鼻韵母:粮(liáng)    (yáng)

    3.      让学生说说是如何记这些生字的?

    4.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生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写法。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用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指导学生如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学生的读,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如何将句子写生动、具体。1

    8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春天的雨润物无声,夏日的雨给人带来一阵清凉,而秋天的雨则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

    2)指导写“爽”字,读准多音字扇,和三个轻声。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指名说)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小诗))看!这几句话连起来像一首美丽的小诗,谁来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指一生读&

    这首诗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秋天的雨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整体感知- _

    1、生读。

    2、反馈秋天的雨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指名学生说。

     在我们的课文中,小作者也写了自己对秋雨的印象,请同学自读全文,把印象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

    4、指名读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并说说为什么?

    三、重点感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

    2、指名说。

    3、第二节中这些漂亮的词语分别给了谁呢?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二小节,注意要把什么颜色给了谁读清楚,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4、学习第二句  \

    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同学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A1)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结合图画,反复读这句话。

    (2)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树的叶子,把句子读活了,谁能结合想象读下面的句子,自己练一下。

    3)生练读。(4)指名读。(5)为什么把“飘哇飘哇”读这么慢?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想象画面,齐读这句话。(6)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7)读关于田野、果树、菊花仙子的句子。 

    6、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课文用一个成语进行了概括。它是?请找出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我们把能概括整段文字的句子叫作中心句。

    7、刚才我们随着蒙蒙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都变得分外美丽。现在请一个同学跟配乐朗读,同学欣赏。

    8、秋雨给秋天带来的颜色可不止这几种,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吧,瞧

         )苹果像(       ),(       ),(          

         )像(     ),(        )。 同学们真能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秋天变得更美丽了。秋天的雨不愧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除了好看的颜色,秋天的雨还有好闻的气味和好听的声音呢!选择你喜欢的一节,读一读,并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2、生回答。.

    师:秋天的雨藏着哪些气味?(生答)这么香甜的气味,难怪小朋友的脚会被勾住。

     3、齐读。

    4、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除了好闻的气味,还有好听的声音呢!它们好象在告诉人们——冬天来了(生答)

    小喜鹊,你在干什么——

    小松鼠?—— 

    大肚皮的小青蛙—

    松柏爷爷——

    连杨树、柳树也赶紧躲进树妈脚下。他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过渡:秋天的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色,闻到了那香甜诱人的气味,还听到了充满关爱的声音。也难怪课文****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钥匙)

    5、让我们把这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着秋雨的脚步走进了美丽、神奇、又充满活力的秋天,秋天的雨——(课件出示每段开头一句组成的诗)同学们真会读书。在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快乐,体验到了秋天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秋天的山、秋天的水、秋天的树等很多自然景色都很美,选择你喜欢的景物,仿照课文的方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秋天的雨

    颜色   气味   声音_

                   钥匙     丰收    欢乐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

    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自学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课前准备

    1.各种音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叫声)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五、            5.自由诵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配上音乐。

    六、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七、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修改自己写的诗,然后再朗诵。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大树

       12    听听,秋的声音          蟋蟀

                                     大雁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242.1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