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为你写诗
发布时间:2014-11-09 21:24:02 作者:高中大学作文评奖委员会 发布者:haowenyue3 浏览次数:3105  类别:指导文章  


      又到了济南的冬天。

想起去年冬季,在中心校区闲逛,路过臧克家的雕塑。诗人手握书卷,安静地坐在长椅上,树叶落在他的肩头,风又把它轻轻吹落。

诗留在这里,诗情留在这里。

(一)青岛五年

    诸城乡间和前辈抱草,煮茶,谈诗;济南大明湖上荡小船;青岛“无窗室”里破命地写诗、追诗;临清中学里洒下诗的种子;台儿庄战场上穿过炮弹的缝隙……臧克家的生命中,没有离开过写诗二字。

作为一名山大学生,我最想了解的,是臧克家在山东大学的五年。这本《臧克家回忆录》恰好给了这个机会。

    在《我的诗生活》第五节里,臧克家说:“我把从死神和病魔手中挣脱出来的身子安放在桃源似的青岛了。这里有海,有山,有清静。我们的学校——青岛大学,把身子一半托在青山上,坐在石头楼的窗前,远处近处的红瓦绿树云影一样地浮到人的眼前。海的波动的影子,海的健壮的呼吸,从一层层的绿色的树影中透出来,传过来。傍着校舍的一条条白线似的小径,可以引你到幽僻的山中,可以引你到‘****公园’——花鸟的世界,自然的家。青岛是诗的。”

这一段真是美不胜收。

    在这所美丽的大学,臧克家与闻一多相识相知。闻一多曾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二人情深可见一斑。读回忆录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在闻一多的书斋里,臧克家拿着自己的新作兴高采烈地跑去找老师,闻一多一边吸着纸烟,一边指点着这个比喻的形象,那个用词的稚嫩,看到一个好句子,他心潮澎湃,眉飞色舞地读起来,读罢和臧克家相视一笑,“我们的眼睛和心全叫诗连在一起了”。

不止闻一多,在山大,臧克家结识了很多作家。和陈梦家谈诗,臧克家更知道了怎样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同乡王统照不遗余力地帮助臧克家出版了《烙印》;还有孙大雨、吴伯萧……

此时,成立不久的山大汇集了众多的学者,这些大家的授课更是让臧克家受益匪浅:校长杨振声,教英文的赵太侔、梁实秋,教小说史的沈从文,教《楚辞》的游国恩,教中文的张怡荪,教古文字学和词学的丁山、萧涤非……

    这样看来,臧克家的求学生活应该是幸福快乐的。然而,读《臧克家回忆录》,我却发现,在青岛的将近五年,他的心中常含落寞与悲愤。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青岛,国民政府正在“反共”,日本人、美国人耀武扬威,达官贵人们纸醉金迷。纵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诗”,臧克家又怎会欢欣?

“青岛是清幽的,轻柔的,美好的,生活在她的怀抱中的我,却忧心忡忡,呻吟痛楚。”这种痛楚在字里行间体现着:从《罪恶的黑手》到《民谣》、《忧患》。读了这些诗,我倍感悲凉。一会儿是贫苦的中国工人在为美国人修建天主教堂,一会儿是外国水兵在发了疯似的打中国百姓,一会是日本学生气势汹汹在追赶中国学生……好多画面在我的眼前回放,沉重又压抑。

这时候,臧克家住在海边宽敞明亮的石头楼上,夜晚听着海风和波浪的声音,伤感难眠,常常半夜里亮起灯来写诗。白天更是无时不沉溺在诗歌中,可谓是废寝忘食。后来和一个小工友挤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小屋子里,终是得到一夜安睡。住在“无窗室”期间,臧克家写了一些杂文,命名为《无窗室随笔》。这些杂文无一不透露着他的苦楚。

再后,臧克家毕业,来到临清中学,继续他的“诗业”。

回看臧克家在青岛的五年,我感慨颇深。

大背景下,正是中国漫漫长夜中的子夜。臧克家耳闻目睹侵略者对青岛的欺凌,却苦不能言,他不停地写诗,为艰难求生的工人写诗,为贫苦的破产农民写诗,求得心灵上的一丝安慰。

小背景下,山大的到来,使青岛这个“文化上的荒岛”成为“当代文苑的一角”。众多名人大家的教学,使臧克家在此期间终是形成了自己的文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诗人,并在师友的帮助下,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被世人知晓。在《回忆录》中,臧克家用了很多文字来写对青岛、对山大深沉的爱。

时间拉回现在,在山大待了一年,我对这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处于自由平和大背景下,加之丰富的学习资源,这种幸福我倍感珍惜。

(二)故地重游

1956年,臧克家再临青岛,在《青岛解放我重来》一文中他写道,“我在山东大学读了将近五年的书,母校对我是亲切的。故人陪我故地重游,脚步轻移,一一印证。石头楼背后一条小道,向前走,樱花树树,山野曲幽……”

时隔二十多年,臧克家的心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午盼着浪花的欢笑小憩,有时下水游泳,有时拾一枚贝壳,夜晚和老友在月下散步谈天,“心胸如万里晴空”。

愿我也可以一直保有这样的心胸。

    臧克家说过:“青岛,是一个美丽无双的圣地……人们把光临一次,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望。”今年春天,我和朋友一起,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诗人笔下的绿树红楼,一尘不染的柏油马路,栈桥的风光,公园的樱花,点点的白鸥,片片的帆影,全都来到我们的身边。

我们在海边的酒店睡下,深夜醒来,大海的呼吸就在耳边。伴着海的声音,心中好多的憧憬:去年8月11号收到山大的录取通知书,9月6号来到南新校区,一开始新奇不已,后来了解渐深,深深的爱上这里。听闻法学院2016年即将搬至青岛校区,想着在青岛校区的宿舍里,依然可以听到这样的海声;想着可以坐在新校区的长椅上,看云,看海,看墙壁上的绿萝;想着可以和几个好朋友,在活动室讨论这几天的新闻;甚至像闻一多和臧克家那样,带上新作去教师公寓拜访老师……

第二天看过了栈桥的潮水,听过了教堂的钟声,在沙滩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每到一处,见到美好的景色,总觉得有些感情是照片记录不了的。直到我读到《海滨杂诗》,被这些漂亮的文字深深折服。照片中的海在臧克家的笔下是“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再次读到,仿佛大海还在我的眼前。

(三)为你写诗

     后人称臧克家为“泥土诗人”,他自己也曾对陈梦家说过,“你的心在天上,我的心在地下”;他喜欢徐志摩的才气、超脱,却说过“他云游在天上,我的生命却扎根在泥土里”。从《烙印》、《罪恶的黑手》这些名篇中都可以看出,臧克家的诗写的是艰苦的工人,是贫穷的农民,是那些底层的劳动者。在别人歌颂爱情,赞美风景的时候,臧克家的诗让我们静心思考历史。

这是诗歌的意义。

那些多年前的画面,那些刻骨铭心的感情,力透纸背,展现在我的面前。

写在最后:

读完这本回忆录,如同重温了作者的人生历程,从民国一路走到新世纪。好多的感慨,最后写了这些文字。

诗一直在。

评语:文章已脱去学生腔,显出成熟的色彩。在写臧克家,亦是在写自己。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240.2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