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4-8课时
发布时间:2014-11-12 08:48:39 作者:韦玉慧二数 发布者:weiyuhui 浏览次数:1187  类别:我的备课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数学备课组 >> 二年级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二) 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榜”情境图。

代表团

****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3

3.比较5136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例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 口答检验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

34

22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http://www.pep.com.cn/xxsx/jszx/tbjxzy/xs2ajxzy/wenzi/201408/W020140829701522380341.jpg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http://www.pep.com.cn/xxsx/jszx/tbjxzy/xs2ajxzy/wenzi/201408/W020140829701522544300.jpg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个问题,再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三、练习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点评教师:
  • 点评教师:韦玉慧二数
    点评时间:2015/1/16 10:05:03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目标解析:

    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亲身经历个位上不够减时应该从十位退“1”当“10”来减,同时在交流、计算中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的算法。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并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口算。

    15-7=     208=     179=      137=

    指定某名学生说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提示:利用小棒来说明理由。

    (二) 课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三名****榜”情境图。

    代表团

    ****数

    中国

    51

    美国

    36

    俄罗斯

    23

    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减法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3.学生汇报有关减法的数学问题,收集如下:

    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

    2)中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枚****?)

    3)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俄罗斯比美国少多少枚****?)

    4.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全班交流,笔算时应该注意到什么?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5.学生根据问题一、问题二列出算式:5136=5123=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尝试练习,制造冲突。

    1.学生试着口算5136=

    2.尝试列竖式计算,同桌交流遇到的困难。

    3.指定某名学生汇报,引发冲突:个位上的数不够减。

    (二)动手操作,建立表象。

    1.小组内借助小棒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2.汇报交流,理解算理。

    预设:①116=54030=10510=15

    106=441=54030=10510=15

    问:为什么都要拆开一捆啊?

    3.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掌握算法。

    1)个位:当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该怎么办呢?当被减数的十位上退1后被减数的个位上就是多少?个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2)十位:现在被减数的十位上是多少?十位上减得的差是多少?这时减得的差表什么意思?(提示:几个几)

    3)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列竖式计算。

    4)学生交流:个位和十位分别怎样算?并形成如下板书:


    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退位点记住点。

    3.练习巩固。

    列竖式计算问题(2):5123,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

    (四)运用知识,拓展提高。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小明到书店买了一本24元的书,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给小明多少元?

    2.学生列式,并列竖式计算,指定某名学生板演,然后全班反馈,强调:从十位上退“1”后,个位上要算103

    3.比较51365024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五)观察比较,全面认识。

    今天学的列竖式计算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教材第19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同时指定某名学生板演,强调:退位点要点。

    (二)教材第20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着重强调:十位上应该怎样算。

    (三)教材第21页的第6题。

    课件逐题出示,学生抢答,说明错误的理由,然后强调计算时注意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学得如何?

    五、课后小练笔

    教材第20页第4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经历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借助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共6个。

    1.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摆放时指导学生上下行对齐,一一对应。)

    2.如果要使△比○多2个,该怎么摆?(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3.圈出△和○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比○多的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4.怎样计算△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

    (2)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名?你还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出示例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怎样求出二班得到的小红旗的面数?

    1)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

    2)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

    3.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2)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学生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直接分析出数量关系,也可能运用线段图分析。)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二、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24页第2小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三班和一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汇报解法及解题思路,课件同时演示解答过程。

    4. 口答检验方法。

    三、应用提升

    (一)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1题。

    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句,再列式计算。

    (二)教材第25页练习四的第2题。

    (三)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课件出示图示,生独立解答 。

    2.比较这两个问,有何不同?(学生自主交流)

    3.教师小结: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哪个数量较大,哪个数量较小。

    四、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

    2.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构出连加、连减的模型。

    3.在对比练习中,优化出算法,同时感受到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美。

    4.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解析:

    《连加、连减》在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了解“再增加”“再减少”的意义,并运用前面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重点教学笔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在对比等活动中,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树立认真书写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加、减法笔算。

    1.出示计算题。

    28+15=   94-44=

    2.学生独立计算。

    3.全班交流。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谈话引入:秋天到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小玲和同学们正热火朝天在农家乐参加劳动呢。你们看他们正在那里干什么呢?(帮李大爷家采摘南瓜)

    2.出示表格,收集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

    34

    22

    3.提取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

    (二)连加计算。

    1.列式:28+34+22=

    2.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交流算法。(课件演示)

    http://www.pep.com.cn/xxsx/jszx/tbjxzy/xs2ajxzy/wenzi/201408/W020140829701522380341.jpg

    4.比较以上三种方法,优化竖式的简便写法。

    5. 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题。

    (一)学生在黑板上算和作业本上算同时进行。

    (二)集体讲评。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连减计算。

    1.课件出示例2中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

    4.全班汇报,优化连减的竖式。(课件演示)

    http://www.pep.com.cn/xxsx/jszx/tbjxzy/xs2ajxzy/wenzi/201408/W020140829701522544300.jpg

    5.练习:教材第28页“做一做”第二题。

    6.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运用知识,提高巩固

    (一)比比我最棒!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4题。

    2.采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讲评。

    (二)小小运动健儿!

    1.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3题。

    2.理解题目意思。列式计算,并口答。

    3.同桌互改.夸夸自己的同桌。

    (三)课堂练习。

    教材第29页练习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3.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      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6725+28      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目标分析:

    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

    1.课件出示题目

    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

    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

    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

    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

    (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

    二、探究新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自主理解题意。

    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

    2.尝试提出问题

    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

    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

    2)补充问题。

    ①男生有多少人?

    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

    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

    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

    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

    2.解决问题

    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

    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

    列式计算:9+14=23(人)

    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3.检验结果

    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

    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

    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

    4.归纳小结

    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个问题,再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

    三、练习提升

    (一)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

    列式计算:33+37=70(人)

    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5.学生口答问题。

    (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先解决****个问题,列式计算。

    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

    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7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