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三年级
《矛和盾的集合》作为一名老师,要随时发现新的生成,并化被动于主动。在今天的词语教学中,有几处生成。我觉得自己在这一环节中的处理是比较妥当也比较人文的。比如男女生分开读,男生读得很起劲,有点声嘶力竭,于是抓住他们朗读的最后一个词语“乱作一团”,引导他们读词语不要喊。学生把“戳”字念成平舌音,及时纠正,并告诉学生可以从部首去理解词义,同时渗透行为教育——不能拿东西去戳。从我对本班学生半个学期的接触来看,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比较弱,表现在作业本上是题目给了意思,在课文中找相应的词语,错误率却不低。所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怎样理解词语。比如今天的现场造句。学生读到“长处”,引出引出前面学过的词语——长进,“老师希望每个学生在这堂课里都有长进”,既复习了多音字,也给了学生充分的鼓励。学生把“大显神威”误读成“大显身手”,“老师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堂课里大显身手,我们三(1)班大显神威”,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
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设置了学习检测题。 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