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 >> 青浦区 >> 华新镇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内容并背诵。
2、理解诗中用典的含义。
3、体会诗人所表现出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诗歌内容并背诵。
2、理解诗中用典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酒》
1、介绍作者:
秋瑾,清末女革命家。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她出生在富裕家庭,家人希望她成为“贤妻良母”。但她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巾帼英雄,她不但会写诗,还能骑马击剑、使棒舞枪。她的号“竞雄”意欲要与男子一争高下。她自费留学日本,后来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入推翻清朝的革命事业中。1907年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年仅33岁。
2、散读,初步理解诗歌内容,交流所得。
【注释】:
①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当写于此时。这首诗表现了秋瑾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②貂裘换酒:以貂皮制成的衣裘换酒喝。多用来形容名士或富贵者的风流放诞和豪爽。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③“一腔”二句:要多珍惜自己的满腔热血,将来献出它的时,一定可以化成碧绿的波涛(意即掀起革命的风暴)。勤,常常,多。碧涛,用《庄子·外物》典:“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
不吝惜花很多钱买一把好刀,
貂皮大衣换酒喝也算是豪迈了。
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啊,
为了伟大的理想,值得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3、简析:
秋瑾生活的时代,人们已经痛感到整个中国的极度女性化,因此涌现出一批豪侠刚烈之士,以夸张的男性化生活姿态向传统社会挑战。秋瑾身为女性,但她时时反抗命运加给自己的性别身份。她恨苍天“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她宣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她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前两句:不惜用千金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宝刀,即使用貂皮大衣来换酒喝也值得称豪。
——表现诗人非凡的豪情。
后两句: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正义的事业上,但还必须珍重,要牺牲的值得。
——面对一批批仁人志士倒在满清政府的屠刀下,表现了她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但又十分理智。
这里的“碧涛”是一个典故,借用典故,意为像先辈那样,让自己的鲜血化作碧玉,长留人间。
4、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古诗。
二、《狱中题壁》
1、介绍作者:
谭嗣同: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谭嗣同打算做中国变法牺牲的****人,在家等人抓捕。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
2、齐声朗读这首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歌
【注释】: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
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这一句引用一则典故,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救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还是一则典故。
东汉安帝时做郎中,因上书要求临朝摄政的邓太后归政给皇帝,触怒太后,被命装入袋中,摔死殿上。幸而执法人敬慕杜根,手下留情,运出宫殿,待其苏醒。太后派人检查时,他装死三日,直至目生蛆,待太后信其已死,不再探视,方才逃亡,隐身酒店当酒保。邓氏被诛后,杜根复官为侍御史。
这里诗人告诫自己的变法同伴要像杜根那样忍受暂时的创伤,等待时机再东山再起。
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对流亡的战友寄予厚望,表达变法事业终会成功的信念和对战友的关心。
去留肝胆两昆仑: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去:出奔。指康、梁;留:指自己。抒发笑对死亡的满腔豪情,同时为维新人士的崇高志向而感骄傲。展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4、再次朗读,把英雄就义时的大义凛然、从容不迫的气概表现出来。
5、完成练习。
三、作业:
背诵并默写
板书:
不惜
《对酒》 也堪豪 豪侠、杀身成仁
热血
化碧涛
张俭:受庇护
《狱中题壁》 杜根:忍辱负重,等待时机 大义凛然、从容不迫
去留 昆仑:光明磊落、肝胆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