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三O 螳螂捕蝉
发布时间:2015-03-26 16:00:37 作者:胡进献 发布者:yuchen1984 浏览次数:1072  类别:我的备课   优秀指数:★★★
上海市 >> 青浦区 >> 华新镇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君主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诸侯”读zhū hóu,“拱”读gǒng,“沾、湿”都读翘舌音。

2.检查对下列词意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针对前面对课题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写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4.分段读熟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

师:先请同学们听写四组词语或短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同桌互相批改,全对的打个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1、指名学生回答

2、同桌间交流

师: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怎么说?

二、理解故事寓意

1、师:螳螂捕蝉这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可是我在文中并没有看到螳螂捕蝉这四个字,你们看到了吗?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段是直接写“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

生浏览第3-11

2、出示第911段文字。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两段文字,思考一下故事中有那几个角色。

生:蝉、螳螂、黄雀、少年

师:在蝉、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谁?处于最前端的是谁?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直接描写蝉的句子。

生读。

3、师: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读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一只什么样的蝉?

生回答

师:如果你是这只蝉,心里会想什么?

(生回答)

师:享受这个词用得好。享受着这一天因为眼前有着甘甜的——露水。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蝉的日子过得多么舒服,但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蝉的身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螳螂。螳螂想去捕食蝉。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师:让我们来个特写,把镜头聚焦于蝉的面部表情,你看到了什么?

生:凶狠。诡异。

师:如果你是蝉的同伴,你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

生:快离开这里吧!亲爱的同伴,赶快逃命吧!它想要吃你!

师:可是这只蝉看到了吗?它眼里看到的只有——甘甜的露水。这时的情景多么危急,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我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焦急,不再像刚才那么悠闲,自由自在。

师:蝉被什么蒙住了双眼?生:露水。眼前的利益。

师: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板书利、祸。

同样被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的还有——螳螂、黄雀。

e.师:明白了这种关系,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出示变换顺序的句子,指名读。

蝉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黄雀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

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出示句子:

师:这张幻灯片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它”换成了“它们都”。

师:真是火眼金睛。它们指的是——蝉、螳螂、黄雀。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齐读红色句子。

三、揣摩文章表达。

师:刚才我们说少年是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那么少年是怎么用这个故事来劝说吴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2节,用心揣摩少年和吴王的一言一行,把感受深刻的词句划下来,可以写写体会。

生: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自己身后正隐伏的祸患。师:吴王是用这个道理来启示吴王。

生: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师:毫不介意什么意思?少年不在乎衣服被露水打湿,他在意的是什么?

生:他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从这里看出少年很有耐心。

师:她很会观察,能从文字表面读到文字背后的意思。

生:我找的是“第二天清晨”。这样就和后面的故事连起来了。因为早晨才有露水。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为故事提供了合适的时间。

生:他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师:明明是吴王发现了少年,怎么是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呢?

齐读这一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吴王终于发现了少年。

师: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样就表明是少年在等吴王。

师:这个被动句看似被动实际是主动。是少年要让吴王发现自己。

我有个问题啊,少年在王宫花园转就转呗,干嘛拿着弹弓?生:弹弓为打鸟做准备,让吴王相信。弹弓是他手中的道具。

师:少年以王宫花园做背景,以弹弓做道具,为吴王上演了一场好戏。于是他们就有了这些对话,请你们同位合作读读,从第四段开始,想象吴王和少年的神情、动作。

生自由练读。

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读旁白的同学给文中加了一些提示语如充满疑惑等。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请一生点评。

四、小结回顾全文。

师:故事到这里也就讲完了,吴王听了什么反应?

师:“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哪个字是明白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意思和恍然大悟接近?

生答:如梦初醒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幡然醒悟

出示,齐读。

师:联系****段,吴王明白了什么?

生:不能去攻打楚国。

师:出示春秋形势图。吴国要去攻打楚国就会经过长途——跋涉,国力空虚,其他诸侯国就会——

口头填空:吴王出兵攻打楚国,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质疑深化人物。

1、师:原来少年说了半天就是这么个意思,大臣们开始不是说过了吗?为什么少年劝说吴王却没被处死?你认为少年劝说成功的秘诀在哪?

:少年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故事委婉地劝说吴王。

师:你说得非常好。如果说大臣的劝是直劝,那少年的劝就是——巧劝,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常常容易被别人接受。

师: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少年为什么选择在花园,只有他和吴王两个人?

生:为下文讲故事创设一种环境。

如果在王宫说,吴王会顾及自己面子而不听少年的话。觉得失了面子。

师:是啊,不光环境重要,时机也很重要。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

2、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生:足智多谋,勇敢,机智,聪明,有一颗爱国心。

六、课外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我们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不能只顾——,不顾————。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强称霸,战争不断,诸侯王的出兵与否往往在一念之间,许多像文中的少年一样有勇有谋的王公大臣甚至平民百姓运用寓言巧妙进谏,阻止了一场场战争,留下了千古佳话,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智慧的宝库。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相关的书籍如《东周列国志》。

板书设计:

30、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点评教师:
  • 点评教师:胡进献
    点评时间:2015/3/26 16:06:45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君主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要注意不能以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诸侯”读zhū hóu,“拱”读gǒng,“沾、湿”都读翘舌音。

    2.检查对下列词意的理解:“不堪设想、乘虚而入、自由自在、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理解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针对前面对课题质疑的几个问题,指名发言,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写这个故事的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写经过、写结果的是哪些自然段。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4.分段读熟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

    师:先请同学们听写四组词语或短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同桌互相批改,全对的打个

    师: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1、指名学生回答

    2、同桌间交流

    师: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怎么说?

    二、理解故事寓意

    1、师:螳螂捕蝉这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可是我在文中并没有看到螳螂捕蝉这四个字,你们看到了吗?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段是直接写“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

    生浏览第3-11

    2、出示第911段文字。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两段文字,思考一下故事中有那几个角色。

    生:蝉、螳螂、黄雀、少年

    师:在蝉、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谁?处于最前端的是谁?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直接描写蝉的句子。

    生读。

    3、师: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读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一只什么样的蝉?

    生回答

    师:如果你是这只蝉,心里会想什么?

    (生回答)

    师:享受这个词用得好。享受着这一天因为眼前有着甘甜的——露水。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蝉的日子过得多么舒服,但是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蝉的身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螳螂。螳螂想去捕食蝉。它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师:让我们来个特写,把镜头聚焦于蝉的面部表情,你看到了什么?

    生:凶狠。诡异。

    师:如果你是蝉的同伴,你看到这种情景会怎样?

    生:快离开这里吧!亲爱的同伴,赶快逃命吧!它想要吃你!

    师:可是这只蝉看到了吗?它眼里看到的只有——甘甜的露水。这时的情景多么危急,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我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焦急,不再像刚才那么悠闲,自由自在。

    师:蝉被什么蒙住了双眼?生:露水。眼前的利益。

    师: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却没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板书利、祸。

    同样被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的还有——螳螂、黄雀。

    e.师:明白了这种关系,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出示变换顺序的句子,指名读。

    蝉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黄雀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少年拿着弹弓在瞄准它。

    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出示句子:

    师:这张幻灯片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它”换成了“它们都”。

    师:真是火眼金睛。它们指的是——蝉、螳螂、黄雀。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齐读红色句子。

    三、揣摩文章表达。

    师:刚才我们说少年是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那么少年是怎么用这个故事来劝说吴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12节,用心揣摩少年和吴王的一言一行,把感受深刻的词句划下来,可以写写体会。

    生: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自己身后正隐伏的祸患。师:吴王是用这个道理来启示吴王。

    生: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师:毫不介意什么意思?少年不在乎衣服被露水打湿,他在意的是什么?

    生:他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从这里看出少年很有耐心。

    师:她很会观察,能从文字表面读到文字背后的意思。

    生:我找的是“第二天清晨”。这样就和后面的故事连起来了。因为早晨才有露水。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为故事提供了合适的时间。

    生:他一连转了三个早晨,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师:明明是吴王发现了少年,怎么是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呢?

    齐读这一句。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生:吴王终于发现了少年。

    师: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样就表明是少年在等吴王。

    师:这个被动句看似被动实际是主动。是少年要让吴王发现自己。

    我有个问题啊,少年在王宫花园转就转呗,干嘛拿着弹弓?生:弹弓为打鸟做准备,让吴王相信。弹弓是他手中的道具。

    师:少年以王宫花园做背景,以弹弓做道具,为吴王上演了一场好戏。于是他们就有了这些对话,请你们同位合作读读,从第四段开始,想象吴王和少年的神情、动作。

    生自由练读。

    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读旁白的同学给文中加了一些提示语如充满疑惑等。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请一生点评。

    四、小结回顾全文。

    师:故事到这里也就讲完了,吴王听了什么反应?

    师:“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哪个字是明白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意思和恍然大悟接近?

    生答:如梦初醒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幡然醒悟

    出示,齐读。

    师:联系****段,吴王明白了什么?

    生:不能去攻打楚国。

    师:出示春秋形势图。吴国要去攻打楚国就会经过长途——跋涉,国力空虚,其他诸侯国就会——

    口头填空:吴王出兵攻打楚国,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质疑深化人物。

    1、师:原来少年说了半天就是这么个意思,大臣们开始不是说过了吗?为什么少年劝说吴王却没被处死?你认为少年劝说成功的秘诀在哪?

    :少年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故事委婉地劝说吴王。

    师:你说得非常好。如果说大臣的劝是直劝,那少年的劝就是——巧劝,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常常容易被别人接受。

    师: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少年为什么选择在花园,只有他和吴王两个人?

    生:为下文讲故事创设一种环境。

    如果在王宫说,吴王会顾及自己面子而不听少年的话。觉得失了面子。

    师:是啊,不光环境重要,时机也很重要。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

    2、师: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生:足智多谋,勇敢,机智,聪明,有一颗爱国心。

    六、课外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我们知道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不能只顾——,不顾————。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强称霸,战争不断,诸侯王的出兵与否往往在一念之间,许多像文中的少年一样有勇有谋的王公大臣甚至平民百姓运用寓言巧妙进谏,阻止了一场场战争,留下了千古佳话,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智慧的宝库。课后同学们可以读读相关的书籍如《东周列国志》。

    板书设计:

    30、螳螂捕蝉

    吴王——楚国   (赵国在后)

    螳螂——蝉     (黄雀在后)

    只顾眼前利益    身后隐伏祸患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32.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