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怡 | 共164篇 | 推荐7 | 优秀5 |
姜恩泽 | 共108篇 | 推荐22 | 优秀10 |
刘鼎轩 | 共98篇 | 推荐36 | 优秀24 |
马维霞 | 共80篇 | 推荐0 | 优秀1 |
陈永娟 | 共64篇 | 推荐15 | 优秀9 |
江秋 | 共63篇 | 推荐2 | 优秀2 |
陈乐乐 | 共60篇 | 推荐3 | 优秀0 |
胡豆儿 | 共59篇 | 推荐9 | 优秀7 |
房云玲 | 共57篇 | 推荐47 | 优秀5 |
董千里 | 共55篇 | 推荐30 | 优秀22 |
课题 |
比例的意义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l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
|||||
能力 目标 |
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
||||||
情感 目标 |
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
||||||
重点 |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
||||||
难点 |
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
|||||
合作探究 |
二、新授 (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图案) |
|
|||||
拓展应用 |
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 )打对号。 |
|
|||||
总 结 |
小强3分钟走了180米,小刚1小时走了3.6千米。小强说他们各自所走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小刚说不能组成比例。请问:谁说的对? |
|
|||||
作业布置 |
做一做。 |
|
|||||
板书设计 |
比例的意义 2.4 :1.6= 60 :40= 2.4 :1.6=60 :40 (或)= |
|
|||||
教学札记 |
|
||||||
课题 |
比例的基本性质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
|||||
能力 目标 |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
情感 目标 |
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
||||||
重点 |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
||||||
难点 |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同,二是看他们化成最简比是否相同) 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
|
|||||
合作探究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34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学生回答的同时,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 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3)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样的特点,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特点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4)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教师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5)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名学生改写2.4:1.6=60:40 (=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 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 (6)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相等。以前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
|
|||||
拓展应用 |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能写成几组就写几组) |
|
|||||
总 结 |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通过以上学习,大家一定进一步了解比例了吧? |
|
|||||
作业布置 |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2、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9和9:12 0.5:0.2和: 1.4:2和7:10 |
|
|||||
板书设计 |
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1、2. 4 : 1.6 = 60 : 40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4:1.6=60:40 |
|
|||||
教学札记 |
|
||||||
课题 |
解比例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
能力 目标 |
联系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
情感 目标 |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度、价值观的发展。 |
||||||
重点 |
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
||||||
难点 |
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旧知铺垫 |
|
|||||
合作探究 |
二、探索新知 |
|
|||||
拓展应用 |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向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
|
|||||
总 结 |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
|
|||||
作业布置 |
教材43页5题 |
|
|||||
板书设计 |
解比例 例3、解比例= 解:2.4=1.5×6 =( )×( ) ( ) |
|
|||||
教学札记 |
|
||||||
课题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
|||||||||||||||||||||||||||||||||||||||
能力 目标 |
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 问题。 |
||||||||||||||||||||||||||||||||||||||||
情感 目标 |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
||||||||||||||||||||||||||||||||||||||||
重点 |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
||||||||||||||||||||||||||||||||||||||||
难点 |
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揭示课题 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板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
|
|||||||||||||||||||||||||||||||||||||||
合作探究 |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情境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 例1、一文具店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问:你有什么发现? (2) 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①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 用字母表示:=k 1) 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 (2)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教学例2、 (1) 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4 / 7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 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 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 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2)出示表格。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 用字母表示:xy=k |
|
|||||||||||||||||||||||||||||||||||||||
拓展应用 |
教材49页2题 |
|
|||||||||||||||||||||||||||||||||||||||
总 结 |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
|
|||||||||||||||||||||||||||||||||||||||
作业布置 |
做一做 |
|
|||||||||||||||||||||||||||||||||||||||
板书设计 |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例1、一文具店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0.5 |
|
|||||||||||||||||||||||||||||||||||||||
教学札记 |
|
||||||||||||||||||||||||||||||||||||||||
课题 |
比例尺的认识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
|||||
能力 目标 |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
||||||
情感 目标 |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
||||||
重点 |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
||||||
难点 |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
|
|||||
合作探究 |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
|
|||||
拓展应用 |
教材56页1、2题 |
|
|||||
总 结 |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 |
|
|||||
作业布置 |
教材56页3、4题 |
|
|||||
板书设计 |
比例尺的意义 例1、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 答:(略) |
|
|||||
教学札记 |
|
||||||
课题 |
比例尺的应用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
|||||
能力 目标 |
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
||||||
情感 目标 |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
||||||
重点 |
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 |
||||||
难点 |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
|
|||||
合作探究 |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
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右面是北京轨道交通示意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 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 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km。 = =7.8×400000 =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略) (2)出示例3 (指名板演) 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20000×=2(cm) (40000-20000)×=2(cm) 25000×=2.5(cm) |
|
|||||
拓展应用 |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
|
|||||
总 结 |
这节课即将结束,你有哪些收获呢? |
|
|||||
作业布置 |
教材58页10、11题 |
|
|||||
板书设计 |
比例尺的应用 例2、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km。 = =7.8×400000 =3120000 3120000cm=31.2km 答:(略) 例3 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20000×=2(cm) (40000-20000)×=2(cm) 25000×=2.5(cm) |
|
|||||
教学札记 |
|
||||||
课题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
|||||
能力 目标 |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
||||||
情感 目标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
||||||
重点 |
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
||||||
难点 |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
师: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可以联系人物的活动来谈。 |
|
|||||
合作探究 |
二、探究新知。
形) 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 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
信息?学生自由谈。 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谁能以这个正方形为例来具 体说一说怎样画出它按2:1放大后的图形。学生试说。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 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
自己的方法。 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画的过程。
的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的。学生展示画法。
媒体课件随机演示验证的过程。
放大,它的每条边都按相同的比放大。) 放大后图形的一些特点。如果把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该怎
么画,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之后会不会也有什么特点呢?
小后画出的图形。 |
|
|||||
拓展应用 |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组合图形,自己设定一个放大或者缩小的比,然后在方格纸上画出按这个比放大或者缩小后的图形。 |
|
|||||
总 结 |
学生试总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特点。 |
|
|||||
作业布置 |
教材60页做一做 |
|
|||||
板书设计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例4、 每条边都按一定比例放大 每条边都按一定比例缩小
|
|
|||||
教学札记 |
|
||||||
课题 |
用比例解决问题 |
||||||
课型 |
新授课 |
备课人 |
刘金云 |
执教时间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目标 |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
|||||
能力 目标 |
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
||||||
情感 目标 |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
||||||
重点 |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
||||||
难点 |
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
||||||
教学过程 |
教 学 预 设 |
个 性 修 改 |
|||||
目标导学 |
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
|
|||||
创境激疑 |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间. |
|
|||||
合作探究 |
二、探究新知。
题: 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
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 8=28×10 = =35
3、教学例6 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
|
|||||
拓展应用 |
教材64页6、7题 |
|
总 结 |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
|
作业布置 |
教材64页8题、9题 |
|
板书设计 |
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5、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元。 = 8=28×10 = =35 |
|
教学札记 |
|
李之怡 | 共164篇 | 推荐7 | 优秀5 |
姜恩泽 | 共108篇 | 推荐22 | 优秀10 |
刘鼎轩 | 共98篇 | 推荐36 | 优秀24 |
马维霞 | 共80篇 | 推荐0 | 优秀1 |
陈永娟 | 共64篇 | 推荐15 | 优秀9 |
江秋 | 共63篇 | 推荐2 | 优秀2 |
陈乐乐 | 共60篇 | 推荐3 | 优秀0 |
胡豆儿 | 共59篇 | 推荐9 | 优秀7 |
房云玲 | 共57篇 | 推荐47 | 优秀5 |
董千里 | 共55篇 | 推荐30 | 优秀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