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怡 | 共164篇 | 推荐7 | 优秀5 |
姜恩泽 | 共108篇 | 推荐22 | 优秀10 |
刘鼎轩 | 共98篇 | 推荐36 | 优秀24 |
马维霞 | 共80篇 | 推荐0 | 优秀1 |
陈永娟 | 共64篇 | 推荐15 | 优秀9 |
江秋 | 共63篇 | 推荐2 | 优秀2 |
陈乐乐 | 共60篇 | 推荐3 | 优秀0 |
胡豆儿 | 共59篇 | 推荐9 | 优秀7 |
房云玲 | 共57篇 | 推荐47 | 优秀5 |
董千里 | 共55篇 | 推荐30 | 优秀22 |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数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8-2= 5+5= 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
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课后记: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
2+34=
⑹反馈练习: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课后记: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相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进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6= 20+15= 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⑴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⑴35+5= 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⑵5+35= 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课后记: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课后记:
第五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67页第10题。
2、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课后记: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9-6= 30+2= 8+51= 50-20=
2、口答:
⑴5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4=50+( )
⑵6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68=8+( )
3、摆小棒算一算。
30+(7-2)= 70-40+5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是通过什么办法找出解题方法的?(摆小棒)这节课我们还是利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⑴出示35-2。指到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⑵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
⑶启发学生结合操作过程归纳计算方法。
① 35分成3个十和5个一。
②先算5-2=3(即个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30+3=33(即再把个位上的数与整十数合起来)
⑷反馈练习。
“做一做”第2题。
3、出示“35-20”。
⑴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减整十数,先把整捆和整捆相减,也就是先要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再把整十数相减,然后再加上各位上的数。
⑵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①把35分成30和5
②先算30-20=10(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先相减)
③再算10+5=15(即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⑶学生互相叙述计算过程:先算30-20=10,再算10+5=15,所以35-20=15。
⑷反馈练习:“做一做”,注意叙述计算方法。
4、比较两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方法,请同学们结合例1的两题,试着说一说计算方法。
课后记:
第七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例题小棒图、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2-7= 20+4= 35-3=
2、学生完成口算练习后,师生根据第四组的口算,回顾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强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设疑导入:
引入:刚才同学们回顾了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你们能不能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做一做这道题呢?教师出示例题。
(板书:36-8=)
⑵操作探疑: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位同学拿出两捆小棒表示3个十,再拿出6根小棒,表示6个一,在课桌上摆好。
从这些小棒中要去掉8根小棒,想一想应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同桌同学可以互相议一议,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⑶解疑明理:
指名说说学生的操作过程,然后依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回答。
先摆两捆小棒和6根小棒。单根小棒不够8根,就得把一捆小棒打开,变成10根。
打开的10根小棒和原来的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6根单根小棒。从16根单根小棒中减去8根,还剩8根,和剩下的一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小棒,所以,36减8应该得28。
⑷归纳算法:
①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操作过程议一议:算式中的36应该先怎么办?再干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6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也就是10个一,与个位上的6合起来,然后用16减去8得8,再把8和剩下的2个十加起来。
②学生回答计算过程,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③师生回顾学习过程,强化口算方法。
2、反馈练习。(投影出示,师生共同完成)
3、看教科书:并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全课小结
小结时启发学生找出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以前学的不同之处,教师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板书:退位)
课后记:
第八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72页练习十六的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2、课本第72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72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第九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1题。
2、课本第73页第14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课本第73页第13题。
说说从图上可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是什么。
思考一下,该怎样列式?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73页第12题。
2、课本第73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
课后记:
第十课时 小括号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二)能力训练点
1、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课后记:
第十一课时 小括号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
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二)新知
1、课本第76页第5题。
2、课本第77页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课本第77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
4、课本第77页第8题。
5、课本第77页第9题。
独立完成。
6、课本第77页第10题。
(三)布置作业
课后记:
第十二课时 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他们在做什么呢?
(二)新知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一共折了多少个星星呢?讨论
汇报板书6+6+6=18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加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5、拓展应用 课本第77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课后记:
第十三课时 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看昨天的三个小朋友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好吗?
(二)新知
出示课本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板书。
3、怎样求可以装满几袋呢?是不是能全部装完?
讨论交流。
汇报板书每次都减去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课“用连减解决问题”
4、这道题为什么是用连减的方法来解决呢?
学生发言。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28-9-9-9=1
说明什么呢?
5、验证做法
我想知道这样做对吗,可以怎样验证呢?
小组讨论。9+9+9+1=28
6、拓展应用 课本第78页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第3、4题。
(四)课堂小结:
课后记:
第十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
课本第80页第6题。
(二)新知
1、游戏:课本第79页第5题。
2、课本第80页第7题。
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
3、课本第80页第8题。
够吗?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
4、课本第80页第9题。
5、课本第80页第10题。
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
(三)课堂小结
课后记:
第十五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三)课堂小结
课后记:
第十六课时 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整理复习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4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2、出示课本第83页第7题。
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2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4、6、8题。
(三)课堂小结
课后记:
第十七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课本第83第9。
2、出示课本第84第11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10题。
集体讲评。
2、练习十九第12、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课后记:
李之怡 | 共164篇 | 推荐7 | 优秀5 |
姜恩泽 | 共108篇 | 推荐22 | 优秀10 |
刘鼎轩 | 共98篇 | 推荐36 | 优秀24 |
马维霞 | 共80篇 | 推荐0 | 优秀1 |
陈永娟 | 共64篇 | 推荐15 | 优秀9 |
江秋 | 共63篇 | 推荐2 | 优秀2 |
陈乐乐 | 共60篇 | 推荐3 | 优秀0 |
胡豆儿 | 共59篇 | 推荐9 | 优秀7 |
房云玲 | 共57篇 | 推荐47 | 优秀5 |
董千里 | 共55篇 | 推荐30 | 优秀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