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备课(杜宝德)
发布时间:2015-06-03 14:24:44 作者:赵言飞四语 发布者:zhaoyanfei 浏览次数:1591  类别:我的备课   优秀指数:★★★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四年级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简介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强调伟大、著名)

2.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的话:“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质疑: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3. 出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提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感知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

3.引导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     )在青年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大胆进行(   ),以(    )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四、为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讲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分段应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了解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研读课文

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产生疑问。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

1.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这一段最后一句话用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

2.读第三自然段。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

3.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疑问中的

“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4.把两个不同的结论展示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

5.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

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认真求实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默读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以下几个问题:

1.伽利略敢于提出怀疑的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他的话可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因此,试验的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第4自然段中有五个词,突出了试验的态度,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的结果。把它们找出来,标上横线。

2.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3.公开试验时,人们又怎样议论的?

(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可见,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反复”“许多”“都”“的确”“总是”五个词突出了试验态度的严肃、认真,也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一样。

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目的是公布自己试验的结果,也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公开试验时,人们认为伽利略竟敢跟“人类的真理”挑战,是胆大妄为,是固执,会丢尽脸的。)

二、朗读最后一段,再看看插图,想一想,议一议:

1.公开试验成功了。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

2.现在把回答的一句话,跟老师提问的一句话,颠倒顺序,它们中间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变没变,为什么?

(颠倒顺序: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意思一点没变,因为把先说结果的句子跟后说原因的句子,颠倒了顺序。这种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的句子,一般中间要加上“所以”一词。)

3.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里的“原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起初”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发现了不知道的真实情况。你认为是前者,还是后者?(是后者)

这句话最后指出“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不是全都对的”换个意思不变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也会有错的”)

4.这句话还有什么进一层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三、升华感情,体会写法

1.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2.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板书设计:

29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勇敢质疑            博学

认真求证            权威

公开试验            信奉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进行语言积累。

 2.理解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重点语句,体会罗丹对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3.体会课文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习作练笔。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对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体会罗丹对工作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教学难点

 读中学写,体会课文抓住外在表现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想象练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新词

 1、板书课题。

 注意“贯”的笔顺,把其中的长横写开一些。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看看谁做到了全神贯注。

 3、认读字词。

 出示词语并认读:斯蒂芬·茨威格、邀请、挚友、仪态端庄、叽哩咕噜、痴笑、上锁。

 注意“斯蒂芬·茨威格”的读法,外国人名译成中文,就按中文来读,读得连贯一些就行了。

 3、根据课文内容,用上“邀请”说句话。

  二、测查预习,自学重点语段

 1、划出重点语段。

 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从文中找出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把别人划出的句子标记出来,与自己的对照。

 2、自读重点语段。

 把找到的句子都读一读。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到****境界,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文字看到人物的动作,看到了人物脸上的神情,还能听到了人物说话的声音。

 3、找出最好的语段。

 1)标记喜欢星。用两颗星标记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标记细致星。用两颗星标记出把人物描写得最细致的句子。

 认真比较,有没有哪些句子能够获得双星,成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最细致的句子。

  四、研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特点

 1、交流标记重点。

 标记双星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要标记双星。

 2、研读人物语言的描写。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1)这句好在哪里?

 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读一读,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2)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老师的启发下,随课件逐句想象当时的情景,并读出意味来。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

 (启发思考:对于美的追求,罗丹从不满足,面对挚友的热情祝贺,他说——

  “啊,不!还有毛病……

 (可是毛病在哪儿呢?省略号告诉我们,罗丹在观察,在揣摩。他找到毛病了吗?)

 左肩偏了点儿,脸上……

 (省略号告诉我们,罗丹的目光紧紧注视着女像的脸,在观察,在揣摩。他发现问题了吗?)

 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即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省略号表示什么?

 读写提示:这两个省略号,是思索的符号,是揣摩的符号,是罗丹向着完善的艺术苦苦追求的符号。这里的省略号用得妙!

 再读读这句话,体会罗丹思考的过程。

 读写提示:写作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重要。从这句话,我们读出了苦苦思索的罗丹,读出了精益求精的罗丹。这是多好的语言描写啊!

  2、体会人物动作、神情的描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1)这段话怎么读,才能把人物读得活灵活现呢?

 指导学生试读。

 老师范读,注意通过神情与动作表演,展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

 体会老师的读法,反复地练读。

 读写提示:边读边想,想象罗丹的动作、表情,想象罗丹会说些什么话。带着想象读,就能够把人物从文字里读活出来。

 2)罗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句子里的问号读懂了吗?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引导学生走进罗丹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痴迷。

 读写提示:读懂了艺术家的心思,我们会更加赞叹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就叫写细具体,就是把人物给写活了。

 3)我们要想进一步地读懂艺术家,还需要去读读他的作品。

 展示罗丹的作品图片,并深情介绍——

 《思想者》:结实的肌肉,健壮的体魄,这样具有伟大力量的人,在苦苦地思索什么呢?对于艺术,罗丹这样说,“所谓大师,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出美来。”

 《沉思》:忧郁的面庞,忧郁的眼睛里似乎能滴落晶莹的泪珠。对于艺术,罗丹这样说,“美到处都有,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丽的女像》:这是永恒的美丽,每一根发丝都点缀着优雅。对于艺术,罗丹这样说,“真正的青春,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

 罗丹作品组图:这就是罗丹的作品,这就是精美的艺术,一尊尊,每一件,都倾注着罗丹全部的情感。对于工作,罗丹这样说,“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热爱艺术,热爱工作的罗丹,每一件作品都是这样雕塑的。

 带着自己的情感,再读读这句精彩的描写吧。

  三、揭示人物四素概念,体会写作方法

 1、揭示概念。

 这两段文字,抓住了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写出了罗丹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做到了写细致,写生动,把人物写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四个方面,老师给它起了个名儿,叫人物四素。

 读写提示:抓住人物四素,才能把人物给写活,这是最重要的写作方法。

 2、如果把罗丹的四素表现完完全全地写下来,能写得很长很长,甚至能写成一本书。但是,课文只进行了概括描写。将近一个小时,罗丹都是怎么工作的呢?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读一读。

 理解罗丹对于艺术的“醉”与“痴”。

 此时的罗丹,他的心中只有活着的女像,只有纯洁的美丽,只有完美的艺术。他如醉如痴。

 四、指导练笔,以写促读

 1、下面是根据课文改写的短文,补写完整。

全神贯注(新写)

 罗丹站在远处静静地揣摩着,一动也不动。他伸出手指轻轻地比划着,像是在计算着什么。他轻轻地摇摇头,嘴角微微地颤动,神情是那么艰难。

 忽然,他变得兴奋起来,热烈的目光注视着女像,说:“  (说什么呢?)  ”渐渐地,他更加激动了,高声叫喊着:“  (喊什么呢?)  

 他快步上前,脚步又急又重,地板被踩得吱吱地响。他抓起抹刀挥舞着,可就在抹刀即将触着女像脸庞的一瞬间,他  (会怎么样呢?)   

     一个小时过去了,他的脸上  (怎么样呢?)  

 请展开想象,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把罗丹如醉如痴的样子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2、交流练笔。

 五、收束全课,升华文理

 1、记住茨威格说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根据提示背诵:“我知道……如果……而且……就……”

 2、教师总结:记住茨威格的话,为成功,我们要全神贯注一事;为理想,我们要全神贯注一生。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如醉如痴

 

《鱼游到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看了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呢?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置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2、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绘画美丽图画

认真地做画

二、整体感悟,质疑问难

1、上节语文课上,我们进行了预习,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主动探究,互动生成

1、谁现在已经明白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是的,这个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仿佛鱼已经游到了他的纸上。

课文的哪一个小节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呢?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小节,画出特别能体现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仿佛鱼已经游到了他的纸上的词语和句子,并且把你的感受写在边上。

3、谁先来交流,谈谈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明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纸上

(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再请你读读这段话,找到能帮助你理解的语句来体会。

(工笔细描时的样子和绣花的姑娘作比较。谁见过姑娘绣花?能给咱们介绍介绍吗?

结合前后句子,体会一丝不苟)

4、是啊,这位青年画的鱼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难怪一个看画的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

1)谁来读?谁再来读?齐读。

2)体会句中好词妙用: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直接体现出金鱼画得好?

师:这个词好在哪里呢?咱们来用一用就知道了。

如果说一个画家鸟儿画得好,你怎么说呢?小猫画得好呢?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即学即用。这里“游”“飞”“跳”等动词把画画得好表现得很生动、形象。

5、四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发出了赞叹……

练说:可以任意挑选一句来说……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连连点头赞叹道:“()。”

一位漂亮的姑娘()赞叹道:“()。”

6、小女孩的惊呼也好,围观人们的称赞也罢,这都表现了青年的鱼已经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让我们再一次好好品位鱼游到了纸上那一幕。一起读。

四.研读文本,深化认识

1、读到这里,老师心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青年画鱼能这么传神,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纸上?别急着回答,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青年看鱼专心,鱼已经游到了他心里的语句。

2、你找到了哪些句子,能和我们一起来交流吗?

句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读出他的专心?老是(特别)、呆呆(入迷)、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认真)

读出来

2)、青年这样安静,这样认真。他出神地望着水面,看到了什么呢?……青年看鱼真是专心呐!

3)、读出青年的这份专心。谁能将青年忘我的那种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句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忘我的境界是怎样的?

1)、任何反应

老师有个问题,青年没有任何反应是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不能说话吗?看来,青年看鱼画鱼这样认真投入,才是他没有任何反应的原因。

2)、融为一体仿佛游鱼就是那个青年,青年就是那条在水里游动的鱼

3)、能把青年和游鱼融为一体的感觉读出来吗?

句三: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太阳快下山整整一天

2)、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这段话,请你们顺着老师的话读下去。

句四: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每个星期天、一整天、忘了……忘了……

2)、春雨绵绵、夏日炎炎、冬雪纷飞的日子里,青年忘记了(),忘记了()。

3)、是的,正如课文所写的,青年看鱼画鱼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从你们抓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知道,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也一齐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忘我的境界吧

五、把握中心、揭示写作特点

1、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当作者把小女孩说的话写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a他心里老想着鱼。

b他很喜欢鱼。

c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准确的形象。

2、运用:同学们听说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它讲的是宋朝画家文与可画竹的故事,谁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它的意思?

3、___鱼游到了心里,___鱼到了纸上

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呢?(课件出示)老师找到了一些词语,请你们选择一组,用它们将句子连起来,可以加上一些字,使句子更加通顺。。

因为……所以……只有……才……先……然后……

4、我们对这位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青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位----------的青年

师小结:这位青年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的心灵并不残疾!这种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精神难道不也值得我们敬佩吗?

5、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6、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7、揭示写作特点

文中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人,你能把他找出来吗?(作者)

师小结:我们应该像文中的青年和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注意积累,这样作文水平才会大大提高。

六、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板书:

鱼游到心里(因为)细致地观察

鱼游到纸上(所以)绘画美丽图画

《父亲的菜园》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主动朗读。 

2、从重点句子(分析父亲言行)入手。朗读和交流融为一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父亲勤劳、执著的品质,感受父爱如山的真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父样的菜园”来之不易,感悟父亲勤劳、执著的品质,感受父爱如山的真谛。 

三、教学模式:开放教学、以学导教、三精两清。 

四、课时:一课时。 

五、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勾画出父亲言行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六、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看过菜园吗?知道菜园是干什么用的吗?今天我们就去一个菜园看看,这是谁的菜园呢?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

2、质疑:为什么说菜园是父亲的?父亲的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 

2、说一说父亲的菜园里都有什么? 

小结过渡:所有菜园里的蔬菜,父亲的菜园里应有尽有。难怪作者说“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板书:翠绿、诱人)这样的菜园,同学们喜欢吗?然而,这片菜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品味菜园,启发愤悱。 

1、自读课文,思考:菜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2、再读课文,思考: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菜园如今变得怎样了? 

4、小结过渡:一片泥土很薄,曾经杂草丛生,贫瘠荒凉的坡地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竟变成了一块肥沃、碧绿,蔬菜飘香的菜园,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父亲到底是怎样精心伺候这片坡地的呢? 

(四)品读“伺候”,感悟品质。 

1、细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精心伺候菜园的?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的言行的句子,品读。 

1)启发想像:每天天还没亮,父样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到山上去,他会干些什么?坡地上的草很厚,很杂,他会怎样做呢?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劳作一天的父样怎样?这句话怎么读? 

指名学生读句子。师相机点评。 

2)父亲没有气馁,引导品读:“气馁”是什么意思?(失掉勇气)父亲没有失掉什么勇气?(重建菜园的勇气)为什么说岩石很“可怖”?“没有气馁”的父亲是怎样做的?怎样给这段话取个小标题?砌墙垒土)读着这段话,你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勤劳、执著)读着“父亲笑了”, 你又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乐观、朴实)这段话你怎么读? 

3)引导品读:为什么说这片豌豆是荒地拼了命才养出来的?(极言土地贫瘠。)在一个普通农家饭桌上没有新鲜蔬菜的日子里,在“我”家饭桌上的菜碗总也盛不满新鲜蔬菜的日子里,在“我”正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的时候,父亲却把一片新鲜的豌豆翻到了泥土里,你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吗?从中,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不计得失,考虑问题长远。)这段话,你打算怎么读? 

3、梳理思路:把“贫瘠荒凉的坡地”伺候成“碧绿诱人的菜园”,父亲做了哪些事?我能按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排列 

①决定开垦    ②开垦荒地  ③菜园丰收   ④失去菜园 

⑤豆苗肥田    ⑥拾粪肥田  ⑦垒上石墙   ⑧种上豌豆 

(④              

4、小结:父亲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什么?精心伺候,是为了让“我”家能有一个一年四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菜园,是为了让饭桌上的菜碗里能有新鲜的蔬菜,更为了让全家人能有新鲜蔬菜的滋养。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里,父亲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啊!这就是父爱。这是怎样的父爱?(深沉的、不计酬劳的、默默耕耘的……) 

(五)感悟交流。 

望着荒凉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绿的翡翠”你此刻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六)堂清练习。小练笔《爸爸,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赞美父亲。 

(七)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八)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勤劳、执著 

         荒凉、贫瘠                      翠绿、诱人 

父爱如山 

 

 

《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儿歌、插图、朗读、练习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理解、运用引号的不同作用,朗读、积累、运用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2、通过版画助学,自主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联系生活明白成语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园地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启迪学生从小养成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

教学难点:情感目标的达成。

教学方法:情情境教学法、版画助学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贴图;学生借助工具书等预习园地七,收集描写人物精神、意志品质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借助学习伙伴,走进语文园地

同学们,看!我们的学习伙伴小林和小东又来和我们一起在语文王国里遨游,今天,我们将学到哪些语言文字新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七吧!

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七 (生齐读)

二、探讨引号作用,感受标点魅力

1、师生对读《标点符号儿歌》,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步入语文王国,一群可爱的标点符号就来欢迎我们啦!小林问:谁还记得标点符号的用法呢?我们一起读读《标点符号儿歌》吧!

出示儿歌,师生对读:老师读黑色部分,女生读蓝色部分,男生读红色部分,最后一句齐读。

师重复并出示:对话引用加引号

2、学生自读自悟引号的作用。

引号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36页,看看我的发现,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这四句话,想想句中引号的作用。

3、汇报、交流引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指名读,这句话出自哪篇课文?句中的这个辩论家指的是谁?为什么给辩论家加上双引号?(因为伽利略并不是真的辩论家,但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他像辩论家一样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们送给他的雅号。)那谁能抓住“辩论家”一词,读出对伽利略勤思善辩的品质。

这个辩论家具有特殊的含义,我们给它加上双引号。因此,我们可以编出一句儿歌:特殊含义加引号(齐读)

4、小结学法:读读,联系课文说说引号的作用。运用学法,小组讨论其余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5、学生汇报其余三句中引号的作用。

句一: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

出示儿歌:特定称谓加引号

句二: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指聋哑青年与其他观鱼人不同,爱鱼画鱼到痴迷的地步。

句三:。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这里的引号有特殊的含义。意思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不是指“摇篮”的一般意义,即养育婴儿之处。

6、运用引号的练习,发展学生技能。

出示:请你帮小东把句子加上恰当的引号吧!

1)。看,一群可爱的红领巾来到了我们身边。

2)。他是我们班出名的小作家 。

3)。 妈妈笑着说: 孩子,遇到不懂的成语,你就去请教 无声老师 吧 !

7、齐读《引号歌》,小结:在语文王国里,我们懂得了引号的作用可真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用好它!

三、积累运用成语,丰富学生词汇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简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王国的成语天地。看谁能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出示成语和学习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1)出示难读的成语,指名读,正音,齐读。

2)出示四组成语,开火车读。

3)说特点,找规律。这些成语全是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组和第二组的成语是形容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第三组的前两个和后两个是相对应的意义相反的成语,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第四组的成语批评了缺少恒心和毅力的行为。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执着追求,不懈努力的成语呢?

4)出示两种颜色的成语,引导学生感情表情读词。(竖拇指—摆摆手的动作辅助)

5)一分钟记忆成语,看谁背得快,记得多。

6)出示提示词,学生背诵。

7)运用成语填空:

⑴在学习上,我们要( ),不要( ),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⑵( )的李娜在网球场上( ),终于成为了世界冠军!

8)小结:一个成语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李娜在网球事业上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中国的语言文字真奇妙。

下面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看看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探究成语故事,启迪人文素养

1、教师边讲《鹏程万里》的故事边板画、贴图:海水、太阳、鱼、大鹏鸟、云朵、小雀)

2、结合板画,引导学生讲讲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短文,小组交流:大鹏鸟和小鷃雀各有什么特点?鹏程万里的含义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汇报、交流。

大鹏鸟和小鷃雀各有什么特点?谁能用上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来夸夸大鹏鸟?来劝劝鷃雀?

从古今中外和身边人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有谁像大鹏鸟?谁像小鷃雀?

鹏程万里的含义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感悟:“鹏”指传说中的( 大鸟),相传能飞万里路程。后来用“鹏程万里”来比喻(前程远大 )。我明白了( 只要确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大展宏图,鹏程万里)的道理。

5、与鹏程万里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6、出示古文:推荐有兴趣阅读的学生感知《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与小林、小东交流本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中华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从引号的用法、成语的积累和运用,以及成语故事给人的启发,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懂得了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以事表人的写作方法,受到了树立远大目标,不懈努力,才能鹏程万里的教育。板书:鹏程万里

2、家庭作业:(选一题完成)

A、在书中或自己的习作中找找带引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的作用。

B、讲《鹏程万里》的故事给邻居小伙伴听。

C、背诵“日积月累”的成语,阅读课外的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点评教师:
  • 点评教师:陈一珏四语
    点评时间:2015/6/4 13:31:35
    点评指数:★★★
    点评内容: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简介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强调伟大、著名)

    2.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的话:“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质疑: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3. 出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提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感知

    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

    3.引导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意大利伟大科学家( )在青年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大胆进行( ),以( )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四、为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讲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故事。分段应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了解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研读课文

    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产生疑问。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

    1.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肯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这一段最后一句话用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背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伽利略居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态度。)

    2.读第三自然段。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

    3.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疑问中的

    “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4.把两个不同的结论展示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

    5.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用试验的办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者不对。)

    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认真求实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默读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以下几个问题:

    1.伽利略敢于提出怀疑的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他的话可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因此,试验的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第4自然段中有五个词,突出了试验的态度,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的结果。把它们找出来,标上横线。

    2.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3.公开试验时,人们又怎样议论的?

    (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可见,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反复”“许多”“都”“的确”“总是”五个词突出了试验态度的严肃、认真,也有力地证实了试验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一样。

    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目的是公布自己试验的结果,也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公开试验时,人们认为伽利略竟敢跟“人类的真理”挑战,是胆大妄为,是固执,会丢尽脸的。)

    二、朗读最后一段,再看看插图,想一想,议一议:

    1.公开试验成功了。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

    2.现在把回答的一句话,跟老师提问的一句话,颠倒顺序,它们中间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变没变,为什么?

    (颠倒顺序: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意思一点没变,因为把先说结果的句子跟后说原因的句子,颠倒了顺序。这种先说原因后说结果的句子,一般中间要加上“所以”一词。)

    3.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里的“原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起初”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表示发现了不知道的真实情况。你认为是前者,还是后者?(是后者)

    这句话最后指出“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不是全都对的”换个意思不变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也会有错的”)

    4.这句话还有什么进一层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三、升华感情,体会写法

    1.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看课文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伽利略的精神的。(学生默读勾画)

    2.交流。如对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等的描写。

    板书设计:

    29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勇敢质疑 博学

    认真求证 权威

    公开试验 信奉

    《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进行语言积累。

    2.理解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重点语句,体会罗丹对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3.体会课文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习作练笔。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对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体会罗丹对工作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教学难点

    读中学写,体会课文抓住外在表现把人物写具体的方法,进行想象练笔。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新词

    1、板书课题。

    注意“贯”的笔顺,把其中的长横写开一些。

    2、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

    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看看谁做到了全神贯注。

    3、认读字词。

    出示词语并认读:斯蒂芬·茨威格、邀请、挚友、仪态端庄、叽哩咕噜、痴笑、上锁。

    注意“斯蒂芬·茨威格”的读法,外国人名译成中文,就按中文来读,读得连贯一些就行了。

    3、根据课文内容,用上“邀请”说句话。

    二、测查预习,自学重点语段

    1、划出重点语段。

    课前预习的时候,要求从文中找出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句子,把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把别人划出的句子标记出来,与自己的对照。

    2、自读重点语段。

    把找到的句子都读一读。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到****境界,我们能够通过这些文字看到人物的动作,看到了人物脸上的神情,还能听到了人物说话的声音。

    3、找出最好的语段。

    1)标记喜欢星。用两颗星标记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标记细致星。用两颗星标记出把人物描写得最细致的句子。

    认真比较,有没有哪些句子能够获得双星,成为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最细致的句子。

    四、研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特点

    1、交流标记重点。

    标记双星的句子是哪些?为什么要标记双星。

    2、研读人物语言的描写。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1)这句好在哪里?

    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读一读,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2)想象当时的情景。

    在老师的启发下,随课件逐句想象当时的情景,并读出意味来。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

    (启发思考:对于美的追求,罗丹从不满足,面对挚友的热情祝贺,他说——

    “啊,不!还有毛病……

    (可是毛病在哪儿呢?省略号告诉我们,罗丹在观察,在揣摩。他找到毛病了吗?)

    左肩偏了点儿,脸上……

    (省略号告诉我们,罗丹的目光紧紧注视着女像的脸,在观察,在揣摩。他发现问题了吗?)

    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即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省略号表示什么?

    读写提示:这两个省略号,是思索的符号,是揣摩的符号,是罗丹向着完善的艺术苦苦追求的符号。这里的省略号用得妙!

    再读读这句话,体会罗丹思考的过程。

    读写提示:写作中,人物的语言描写非常重要。从这句话,我们读出了苦苦思索的罗丹,读出了精益求精的罗丹。这是多好的语言描写啊!

    2、体会人物动作、神情的描写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1)这段话怎么读,才能把人物读得活灵活现呢?

    指导学生试读。

    老师范读,注意通过神情与动作表演,展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

    体会老师的读法,反复地练读。

    读写提示:边读边想,想象罗丹的动作、表情,想象罗丹会说些什么话。带着想象读,就能够把人物从文字里读活出来。

    2)罗丹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现?句子里的问号读懂了吗?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引导学生走进罗丹的内心世界,体会他的痴迷。

    读写提示:读懂了艺术家的心思,我们会更加赞叹这样写的好处。这样写就叫写细具体,就是把人物给写活了。

    3)我们要想进一步地读懂艺术家,还需要去读读他的作品。

    展示罗丹的作品图片,并深情介绍——

    《思想者》:结实的肌肉,健壮的体魄,这样具有伟大力量的人,在苦苦地思索什么呢?对于艺术,罗丹这样说,“所谓大师,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出美来。”

    《沉思》:忧郁的面庞,忧郁的眼睛里似乎能滴落晶莹的泪珠。对于艺术,罗丹这样说,“美到处都有,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丽的女像》:这是永恒的美丽,每一根发丝都点缀着优雅。对于艺术,罗丹这样说,“真正的青春,全身充满了新鲜的血液。”

    罗丹作品组图:这就是罗丹的作品,这就是精美的艺术,一尊尊,每一件,都倾注着罗丹全部的情感。对于工作,罗丹这样说,“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热爱艺术,热爱工作的罗丹,每一件作品都是这样雕塑的。

    带着自己的情感,再读读这句精彩的描写吧。

    三、揭示人物四素概念,体会写作方法

    1、揭示概念。

    这两段文字,抓住了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写,写出了罗丹的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做到了写细致,写生动,把人物写活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这四个方面,老师给它起了个名儿,叫人物四素。

    读写提示:抓住人物四素,才能把人物给写活,这是最重要的写作方法。

    2、如果把罗丹的四素表现完完全全地写下来,能写得很长很长,甚至能写成一本书。但是,课文只进行了概括描写。将近一个小时,罗丹都是怎么工作的呢?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读一读。

    理解罗丹对于艺术的“醉”与“痴”。

    此时的罗丹,他的心中只有活着的女像,只有纯洁的美丽,只有完美的艺术。他如醉如痴。

    四、指导练笔,以写促读

    1、下面是根据课文改写的短文,补写完整。

    全神贯注(新写)

    罗丹站在远处静静地揣摩着,一动也不动。他伸出手指轻轻地比划着,像是在计算着什么。他轻轻地摇摇头,嘴角微微地颤动,神情是那么艰难。

    忽然,他变得兴奋起来,热烈的目光注视着女像,说:“ (说什么呢?) ”渐渐地,他更加激动了,高声叫喊着:“ (喊什么呢?)

    他快步上前,脚步又急又重,地板被踩得吱吱地响。他抓起抹刀挥舞着,可就在抹刀即将触着女像脸庞的一瞬间,他 (会怎么样呢?)

    一个小时过去了,他的脸上 (怎么样呢?)

    请展开想象,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把罗丹如醉如痴的样子写具体,把人物写活。

    2、交流练笔。

    五、收束全课,升华文理

    1、记住茨威格说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根据提示背诵:“我知道……如果……而且……就……”

    2、教师总结:记住茨威格的话,为成功,我们要全神贯注一事;为理想,我们要全神贯注一生。

    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如醉如痴

    《鱼游到纸上》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胸有成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看了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呢?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5、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一、置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

    画家用娴熟的技法将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在画纸上,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美丽图画是如何被画家用美的眼神捕捉,并用生动的画笔画在纸上的吗?

    2、学生讨论,进行简单归纳

    细致地观察

    →绘画美丽图画

    认真地做画

    二、整体感悟,质疑问难

    1、上节语文课上,我们进行了预习,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课题。

    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为题,而不是《鱼画在了纸上》,并想一想为什么说“鱼游在纸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意有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以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三、主动探究,互动生成

    1、谁现在已经明白课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是的,这个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仿佛鱼已经游到了他的纸上。

    课文的哪一个小节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呢?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七小节,画出特别能体现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仿佛鱼已经游到了他的纸上的词语和句子,并且把你的感受写在边上。

    3、谁先来交流,谈谈你找到了哪些语句说明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纸上

    (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再请你读读这段话,找到能帮助你理解的语句来体会。

    (工笔细描时的样子和绣花的姑娘作比较。谁见过姑娘绣花?能给咱们介绍介绍吗?

    结合前后句子,体会一丝不苟)

    4、是啊,这位青年画的鱼真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难怪一个看画的女孩惊奇地叫了起来。

    1)谁来读?谁再来读?齐读。

    2)体会句中好词妙用: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直接体现出金鱼画得好?

    师:这个词好在哪里呢?咱们来用一用就知道了。

    如果说一个画家鸟儿画得好,你怎么说呢?小猫画得好呢?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即学即用。这里“游”“飞”“跳”等动词把画画得好表现得很生动、形象。

    5、四周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发出了赞叹……

    练说:可以任意挑选一句来说……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连连点头赞叹道:“()。”

    一位漂亮的姑娘()赞叹道:“()。”

    6、小女孩的惊呼也好,围观人们的称赞也罢,这都表现了青年的鱼已经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让我们再一次好好品位鱼游到了纸上那一幕。一起读。

    四.研读文本,深化认识

    1、读到这里,老师心里不禁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青年画鱼能这么传神,鱼为什么会游到他的纸上?别急着回答,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青年看鱼专心,鱼已经游到了他心里的语句。

    2、你找到了哪些句子,能和我们一起来交流吗?

    句一: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读出他的专心?老是(特别)、呆呆(入迷)、静静从来不说一句话。(认真)

    读出来

    2)、青年这样安静,这样认真。他出神地望着水面,看到了什么呢?……青年看鱼真是专心呐!

    3)、读出青年的这份专心。谁能将青年忘我的那种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句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忘我的境界是怎样的?

    1)、任何反应

    老师有个问题,青年没有任何反应是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不能说话吗?看来,青年看鱼画鱼这样认真投入,才是他没有任何反应的原因。

    2)、融为一体仿佛游鱼就是那个青年,青年就是那条在水里游动的鱼

    3)、能把青年和游鱼融为一体的感觉读出来吗?

    句三: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太阳快下山整整一天

    2)、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这段话,请你们顺着老师的话读下去。

    句四: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每个星期天、一整天、忘了……忘了……

    2)、春雨绵绵、夏日炎炎、冬雪纷飞的日子里,青年忘记了(),忘记了()。

    3)、是的,正如课文所写的,青年看鱼画鱼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从你们抓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知道,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让我们也一齐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忘我的境界吧

    五、把握中心、揭示写作特点

    1、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当作者把小女孩说的话写给他时,他是怎么“回答”的?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a他心里老想着鱼。

    b他很喜欢鱼。

    c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清晰、准确的形象。

    2、运用:同学们听说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它讲的是宋朝画家文与可画竹的故事,谁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说说它的意思?

    3、___鱼游到了心里,___鱼到了纸上

    这两句话有什么联系呢?(课件出示)老师找到了一些词语,请你们选择一组,用它们将句子连起来,可以加上一些字,使句子更加通顺。。

    因为……所以……只有……才……先……然后……

    4、我们对这位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青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位----------的青年

    师小结:这位青年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是他的心灵并不残疾!这种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精神难道不也值得我们敬佩吗?

    5、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6、在我们身边你所了解的人物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学习了他们的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7、揭示写作特点

    文中还有一个举止特别的人,你能把他找出来吗?(作者)

    师小结:我们应该像文中的青年和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注意积累,这样作文水平才会大大提高。

    六、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板书:

    鱼游到心里(因为)细致地观察

    鱼游到纸上(所以)绘画美丽图画

    《父亲的菜园》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积极主动朗读。

    2、从重点句子(分析父亲言行)入手。朗读和交流融为一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父亲勤劳、执著的品质,感受父爱如山的真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父样的菜园”来之不易,感悟父亲勤劳、执著的品质,感受父爱如山的真谛。

    三、教学模式:开放教学、以学导教、三精两清。

    四、课时:一课时。

    五、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勾画出父亲言行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六、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同学们,看过菜园吗?知道菜园是干什么用的吗?今天我们就去一个菜园看看,这是谁的菜园呢?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

    2、质疑:为什么说菜园是父亲的?父亲的菜园里都有些什么?

    (二)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

    2、说一说父亲的菜园里都有什么?

    小结过渡:所有菜园里的蔬菜,父亲的菜园里应有尽有。难怪作者说“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板书:翠绿、诱人)这样的菜园,同学们喜欢吗?然而,这片菜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品味菜园,启发愤悱。

    1、自读课文,思考:菜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2、再读课文,思考: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菜园如今变得怎样了?

    4、小结过渡:一片泥土很薄,曾经杂草丛生,贫瘠荒凉的坡地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竟变成了一块肥沃、碧绿,蔬菜飘香的菜园,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么父亲到底是怎样精心伺候这片坡地的呢?

    (四)品读“伺候”,感悟品质。

    1、细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精心伺候菜园的?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的言行的句子,品读。

    1)启发想像:每天天还没亮,父样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到山上去,他会干些什么?坡地上的草很厚,很杂,他会怎样做呢?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劳作一天的父样怎样?这句话怎么读?

    指名学生读句子。师相机点评。

    2)父亲没有气馁,引导品读:“气馁”是什么意思?(失掉勇气)父亲没有失掉什么勇气?(重建菜园的勇气)为什么说岩石很“可怖”?“没有气馁”的父亲是怎样做的?怎样给这段话取个小标题?砌墙垒土)读着这段话,你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勤劳、执著)读着“父亲笑了”, 你又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乐观、朴实)这段话你怎么读?

    3)引导品读:为什么说这片豌豆是荒地拼了命才养出来的?(极言土地贫瘠。)在一个普通农家饭桌上没有新鲜蔬菜的日子里,在“我”家饭桌上的菜碗总也盛不满新鲜蔬菜的日子里,在“我”正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的时候,父亲却把一片新鲜的豌豆翻到了泥土里,你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吗?从中,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不计得失,考虑问题长远。)这段话,你打算怎么读?

    3、梳理思路:把“贫瘠荒凉的坡地”伺候成“碧绿诱人的菜园”,父亲做了哪些事?我能按课文内容的顺序进行排列

    ①决定开垦 ②开垦荒地 ③菜园丰收 ④失去菜园

    ⑤豆苗肥田 ⑥拾粪肥田 ⑦垒上石墙 ⑧种上豌豆

    (④

    4、小结:父亲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什么?精心伺候,是为了让“我”家能有一个一年四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菜园,是为了让饭桌上的菜碗里能有新鲜的蔬菜,更为了让全家人能有新鲜蔬菜的滋养。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里,父亲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啊!这就是父爱。这是怎样的父爱?(深沉的、不计酬劳的、默默耕耘的……)

    (五)感悟交流。

    望着荒凉的山坡上那“一片碧绿的翡翠”你此刻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六)堂清练习。小练笔《爸爸,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赞美父亲。

    (七)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

    (八)板书设计:

    28、父亲的菜园

    勤劳、执著

    荒凉、贫瘠 翠绿、诱人

    父爱如山

    《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儿歌、插图、朗读、练习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理解、运用引号的不同作用,朗读、积累、运用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2、通过版画助学,自主合作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联系生活明白成语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阅读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园地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启迪学生从小养成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

    教学难点:情感目标的达成。

    教学方法:情情境教学法、版画助学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贴图;学生借助工具书等预习园地七,收集描写人物精神、意志品质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借助学习伙伴,走进语文园地

    同学们,看!我们的学习伙伴小林和小东又来和我们一起在语文王国里遨游,今天,我们将学到哪些语言文字新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七吧!

    出示课题:语文园地七 (生齐读)

    二、探讨引号作用,感受标点魅力

    1、师生对读《标点符号儿歌》,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步入语文王国,一群可爱的标点符号就来欢迎我们啦!小林问:谁还记得标点符号的用法呢?我们一起读读《标点符号儿歌》吧!

    出示儿歌,师生对读:老师读黑色部分,女生读蓝色部分,男生读红色部分,最后一句齐读。

    师重复并出示:对话引用加引号

    2、学生自读自悟引号的作用。

    引号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136页,看看我的发现,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读这四句话,想想句中引号的作用。

    3、汇报、交流引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指名读,这句话出自哪篇课文?句中的这个辩论家指的是谁?为什么给辩论家加上双引号?(因为伽利略并不是真的辩论家,但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他像辩论家一样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们送给他的雅号。)那谁能抓住“辩论家”一词,读出对伽利略勤思善辩的品质。

    这个辩论家具有特殊的含义,我们给它加上双引号。因此,我们可以编出一句儿歌:特殊含义加引号(齐读)

    4、小结学法:读读,联系课文说说引号的作用。运用学法,小组讨论其余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5、学生汇报其余三句中引号的作用。

    句一: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

    出示儿歌:特定称谓加引号

    句二: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指聋哑青年与其他观鱼人不同,爱鱼画鱼到痴迷的地步。

    句三:。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这里的引号有特殊的含义。意思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不是指“摇篮”的一般意义,即养育婴儿之处。

    6、运用引号的练习,发展学生技能。

    出示:请你帮小东把句子加上恰当的引号吧!

    1)。看,一群可爱的红领巾来到了我们身边。

    2)。他是我们班出名的小作家 。

    3)。 妈妈笑着说: 孩子,遇到不懂的成语,你就去请教 无声老师 吧 !

    7、齐读《引号歌》,小结:在语文王国里,我们懂得了引号的作用可真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中用好它!

    三、积累运用成语,丰富学生词汇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简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刻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王国的成语天地。看谁能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出示成语和学习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

    1)出示难读的成语,指名读,正音,齐读。

    2)出示四组成语,开火车读。

    3)说特点,找规律。这些成语全是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组和第二组的成语是形容目标坚定,不懈努力的。第三组的前两个和后两个是相对应的意义相反的成语,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第四组的成语批评了缺少恒心和毅力的行为。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执着追求,不懈努力的成语呢?

    4)出示两种颜色的成语,引导学生感情表情读词。(竖拇指—摆摆手的动作辅助)

    5)一分钟记忆成语,看谁背得快,记得多。

    6)出示提示词,学生背诵。

    7)运用成语填空:

    ⑴在学习上,我们要( ),不要( ),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⑵( )的李娜在网球场上( ),终于成为了世界冠军!

    8)小结:一个成语就能让我们感受到李娜在网球事业上的执着追求,不懈努力。中国的语言文字真奇妙。

    下面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看看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探究成语故事,启迪人文素养

    1、教师边讲《鹏程万里》的故事边板画、贴图:海水、太阳、鱼、大鹏鸟、云朵、小雀)

    2、结合板画,引导学生讲讲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默读短文,小组交流:大鹏鸟和小鷃雀各有什么特点?鹏程万里的含义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汇报、交流。

    大鹏鸟和小鷃雀各有什么特点?谁能用上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来夸夸大鹏鸟?来劝劝鷃雀?

    从古今中外和身边人中,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有谁像大鹏鸟?谁像小鷃雀?

    鹏程万里的含义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出示填空,引导学生感悟:“鹏”指传说中的( 大鸟),相传能飞万里路程。后来用“鹏程万里”来比喻(前程远大 )。我明白了( 只要确立远大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大展宏图,鹏程万里)的道理。

    5、与鹏程万里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6、出示古文:推荐有兴趣阅读的学生感知《庄子?逍遥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五、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与小林、小东交流本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中华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从引号的用法、成语的积累和运用,以及成语故事给人的启发,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懂得了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以事表人的写作方法,受到了树立远大目标,不懈努力,才能鹏程万里的教育。板书:鹏程万里

    2、家庭作业:(选一题完成)

    A、在书中或自己的习作中找找带引号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它的作用。

    B、讲《鹏程万里》的故事给邻居小伙伴听。

    C、背诵“日积月累”的成语,阅读课外的成语故事。

    板书设计: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0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