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六年级下册一二单元备课
发布时间:2015-06-05 17:07:04 作者:杨传美六语 发布者:yangchuanmei 浏览次数:1563  类别:我的备课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语文备课组 >> 六年级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单元教材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
、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训练重点: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学时间安排:
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
1
、文言文两则 2——3课时
2
、匆匆 2课时
3
、桃花心木 2课时
4
、顶碗少年 1课时
5
、手指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2课时

****课文言文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课时   学习《学弈》

一、预习探究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二).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书空练写两遍。

(三).在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6分钟后比比看谁读得好)

二、合作交流

1、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速度和节奏。 2、同桌互读,进行评价。

2、再指名读,大家评议。

出示自学指导(二)

(一)、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二)、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6分钟后,比比看谁说得好)

三、交流互动。

1、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四、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1.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     进一步交流:“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5)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出示译文让学生对比并记忆,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1、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2、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四、拓展训练、读或背诵《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文言文。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可结合资料说,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一、出示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用手描一描。3.在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6分钟后比比看谁读得好。)

二、交流

1、指名读,提示学生注意速度和节奏。 2、同桌互读,进行评价。

2、再指名读,大家评议。

出示自学指导(二)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

2)、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5分钟后,比比看谁说得好)

三、交流互动。

1、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6.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1.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2.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先自己练说再指名说。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出示译文,学生自对再学习(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五.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1)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

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六、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学弈  一心二用

                     专心致志      结果不一样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    大胆质疑  勇于挑战

                          孔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后小记

2  匆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搜集惜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四、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2、师: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宝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匆匆》。

3、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4、延伸:

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3分钟后检测)

2、检测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看看谁记得最好。

1)听写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2)同桌互改

(要求:不许出声,快速对照书本批改,错几个字用数字几计分。时间:2分钟)

3)解决错误率较高的字,注意“涔、潸”的读音。

4)再次听写字并组词,互查互批。

5)理解词语的含义。

确乎:的确。

涔涔:头脑胀痛。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凝然:本文指眼睛定定地看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得地方,做上读书记号。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5分钟)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1)学生交流

2)其他同学认真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看看回答的是否具体。

五、布置作业: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复: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作者在****段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解决问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文章的语言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想一想: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 (7分钟后交流,看谁是个用心读书的好孩子)

1.学生默读自学课文,想一想:从文章中读懂了什么。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并和同桌交流。(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预设: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3.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反复朗读。

4、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
    2)谁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我能读读吗?那你们要认真听,等一下来评评老师的朗读。

4)学生评价教师的读,总结方法。

5)全班齐读。

过渡:

作者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我们还可以从这一段中的其它句子看出作者的自责吗?

1、让我们一起来看,谁愿意读一读?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板书: …… 的时候,从 …… 过去)

3、这是排比句,你认为这个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预设:

1、(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板书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这里老师可以告诉你: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4、小结:

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 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 , 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

5、课堂训练:

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觉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 在 …… 的时候,从 …… 过去 (让学生仿照以上句子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四、品悟文法,体会表达之妙

1、通过第24自然段的阅读、理解,我们知道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教师出示句子,学生一起读。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雪,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有着些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

3、关于“时间一去不复返”的追问,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大家找一找。

4、一句在文章的开头,一句在文章的结尾,首尾呼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

五、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同学们,把握生命中得分分秒秒吧,这样,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①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

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

2  匆匆

一去不复返?

…… 的时候,从 …… 过去

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教后小记:

    

3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
、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2、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二、重、难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学法: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
   四、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

五、教具准备:PPT课件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时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种过树,养过花吗?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照顾它们的吗?(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树吗?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你想知道它是怎么生长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板书课题)

二、听写字词

1、同桌互相批改。

2、找出容易错的字,并想一想怎样记住它。

3、再次听写。

三、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自学指导(一)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跟大家交流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比一比哪一组读得认真,找得仔细。(8分钟后开始检测)

五、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其他同学认真听。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合作共同解决。

莫名其妙:没人能说清楚道理。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六、自学指导(二)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试着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要求:语言要简洁连贯(5分钟后比一比谁说的最好)

七、交流

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有没有把事情说完整。

课后练习: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莫名其妙

1)名字,名称。(2)出名。(3)说出。(4)量词,用于人。

2.无缘无故

1)缘故。(2)缘分。(3)沿着,顺着。(4)边。

三、比一比,组成词语。

萎(    汲(    赖(    旦(    雅(   

委(    极(      懒(        但(        稚(   

番(    锻(    炼(    勃(    忧(   

翻(    段(      练(    脖(    优(   

 

四、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树          )的基业        )的人    

     )的树苗        )的心          )的能量

第二课时

一、    导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出示学习目标:

1、高个子是如何浇水的?他为什么要那样浇水?

2、从种树的故事中,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自学指导(一):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育苗人让人感到奇怪举动。(两分钟后看谁找得又快有准)
    2
、用疑惑的语气朗读描写育苗人奇怪的举动的语句。
  
 (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相信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
 四、交流

1 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
    (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得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2 如果你就是种树人,老师是文中的,你能回答好的问题吗?

1)请问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浇水呢?(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

2)到底应该多久浇一次水?(我浇水并没有规律,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也是算不准的。)

3)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

4)这个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不确定是指多久下一次雨、一次下多少都是没有规律的。)

5)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4、教师引导: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笑着说的)看来这一笑,笑出了种树人的涵养,也笑出了种树人成竹在胸的独到的种树艺术,这一笑,可谓意味深长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尚且如此,(板书:种树)更何况是育人呢?(板书:育人)种树人的一番话,不仅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问,而且使我们悟出了育人的道理。
 (1)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2)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五、自学指导(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2
、假如你就是这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对育苗人说的话写下来。如果我是一棵(  )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

六、交流回报

(生: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真不该养成依赖的心,我不能长成百年大树了。

 生: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我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长成百年大树。

生: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谢谢你,种树人,我一定会长成百年大树,造福人类。)

小结:真是一群爱思考,懂情感的桃花心木苗啊!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指名朗读这段饱含哲理又充满激情的文字。

2、齐读。

3、生活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4、请再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在你读的名著中认识过独立自主,长大成才的人吗?见过因过于依赖而一事无成的人吗?

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讲得可真好。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愿意吗?事情是这样的,我认识一对姐弟,他们从小就失去父母。姐姐为了照顾弟弟,很早就工作了,赚钱供弟弟上学,生活上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甚至洗脚水都端到弟弟的面前。可是弟弟除了成绩好以外,生活上什么都不会,甚至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说话。以后考上大学,姐姐不在身边,弟弟怎么生活下去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和理解帮个忙,与姐姐聊天。

总结写法: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这篇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了吗?它仅仅是在说树吗?还指的是什么?(人)我们曾经学过类似的文章还记得吗?《白杨树》这种写法我们把它叫做……(借物喻人)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应该做怎么的人呢?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种树                 育人

   找到水源              经住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早日成才

 

4、顶碗少年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能力点:

1、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2、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育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三、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听写(根据小学听写情况进行指导)

二、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座无虚席、惊慕、目不转睛、不知所措、惊心动魄等词语在理解中积累。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3.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抓住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理解文中的词语,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在文中用——画出。                 (五分钟后交流比比谁学的又快又好)

1、生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座交流。

四、交流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在他读错的地方用圆圈圈出。(读错的指名纠正后在读这句。)

2、全班交流、讨论。

师指导理解座无虚席、不知所措、惊心动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度边思考下面问题。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

1、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

2、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请把****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读,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6分钟后交流,比比谁回答得好。)

六、交流互动

1、生开始自学(要求:边读边适时作批注。)

2、指名回答问题。(如不完整其他同学补充。)

全班交流。(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预设答案:

(根据学生回答选择相应内容理解)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表演的精彩优美、少年的沉着自信以及表演难度之大。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照上面方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观众与演员互相理解的杂技表演。(尤其注意体会老者的宽容和关爱——可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两个角度去感受。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阅读感悟,可让他们自由畅谈老者可能对少年说的话及少年当时的心理活动。)

4)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5)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令人终身难忘的杂技表演。(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令人终身难忘。)

感悟写话,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教师小结: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现场观众和我们读者的感受。由此看来,这也可以说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迪的杂技表演!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你觉得值得积累的好词佳句。

2、写一写读了课文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4*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再努力   ====成功

教后小记:

5《手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能力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

德育点:

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三、课前准备:

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异,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出示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三、自学指导(一)

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2、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3、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比一比谁读的最认真)

四、汇报

交流自学收获(假设学生可能的收获,要善于引导学生抓重点,不可离题千里)。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五、自学指导(二)

1、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自读课文,填表格。(比一比谁学的最认真)

手指名称

 

大拇指

无名指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2、作者的语言特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指导学生认真体会这样一来写的好处,展开联想——读着这些话你想到了什么?重点体会)

3、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5、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6、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六、汇报

检查自学,深化理解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七、课堂训练

1.学习本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手指名称

 

大拇指

无名指

教后小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交流对学过的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表达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成语故事《邯郸学步》,理解成语的寓意。

课前准备

1.重新阅读本组几篇课文。

2.查阅、搜集资料,了解“日积月累”中六句名言的出处、作者和含义。

3.阅读成语故事书。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阅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这些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二、体会范例。结合《桃花心木》,理解如何才能读懂课文,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组课文或以前学过的课文,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学过的某篇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见解是怎么获得的,是如何加深的。

四、拓展练习。结合自己读过的文章,想一想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获得的,是怎样加深的;在写作中尝试运用本组课文在表达感悟方面的写作方法。

日积月累

一、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名言的意思。

二、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名言的意思。

三、全班交流,对这6句名言含义的理解;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及时讲解。

四、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背诵名言。

五、当堂检查背诵情况

六、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文言文中名言警句。

成语故事

一、读故事,讲讲故事的内容。

二、悟寓意,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三、想生活,谈谈现实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邯郸学步的人和事。

四、拓展阅读,推荐《东施效颦》和《蜥蜴失策》两篇文章,供学生阅读。             

****单元习作

习作要求:1、记下自己难忘的****次。

          2、选择一个使自己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下来。

          3、看漫画写作文。

重、难点:如何写好事情的经过。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点:教育学生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课时: 一课时

目标实施: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次习作就要开始了,不知大家想写一写什么呢?先看看习作要求吧。要想写好今天的作文我们就要这样去做。

  、出示学习目标

1、记下自己难忘的****次。

          2、选择一个使自己有所感触的事物写下来。

          3、看漫画写作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1、认真地读本次的习作要求,动笔画出自己要注意的地方。

        2 选择自己要说的话题,说说为什么选这个话题。

     四、交流学习

     1、先与同桌说,再说给大家听。

2、由学生的发言进行引导。

     1)选这个话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件事,让你难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你从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五、出示自学指导二:(1)选择自己要写的话题,想想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抓特点,并有自己合理想象。

      1、先在小组中说,小组长进行评价。

      2、请你们小组不会说的同学或者说得简单的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准备评价和补充。

      3、师生共同引导:事情的经过按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说,经过要注意把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说得越详细越好。

      4、如果说到漫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

      a  从画中人物的穿着想像当时的天气情况,并由此引起任务的心理活动,这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平时的所见所闻来谈,不要固禁学生的思维。

      b 根据任务的穿戴想象他的身份,他是干什么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是什么原因让他急着来到车站。

      C  谈自己的看法,或对他们的做法进行评价。

  六、随机进行片段练习,写下刚才说的内容。

  1、注意用词用句,把句子写通顺。

  2、与同桌交流自己写的内容,可以补充也可以商量修改。

  七、写好开头和结尾

  1、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头和结尾并不难,只是要注意紧扣作文的主题。

  2、回忆学过的写法进行修改。

 八、同桌互改作文底稿。

 1 、改正不通顺的句子,改正文中的错别字。

2、互相商量作文内容,做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删除。

九、誊写作文。

1、认真写字,把句子写完整、写通顺。

3、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十、批改作文

1、爱护同桌的作文本,不在同桌的作文本上随便乱画。

2、认真地读同桌的作文,找出文中的错别字,让他改正过来。

3、在每段的旁边写出自己的看法或收获,注意提起笔来你就是小老师,老师写批语是要负责人的。

4、写好总批语,要求同上。

板书设计:                 

 

 写事作文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想象   结合实际合理想象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全组有一个单元导读,四篇课文,一个词语盘点,一个口语交际与习作,一个回顾及拓展。在导读部分,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这一组课文的内容及对学习这一组课文的要求,从学习要求中我们知道了,学习这一组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试图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除此之外,还要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人趣的某个部分,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民族传统美德。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民族特点的,并运用到习作中。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描写民族特点的,并运用到习作中。

四、教学指导:

1、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所写的民风民俗。

2、收集相关资料,在重难点上点拨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自主学习,交流体会,合作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五、课时安排

10——12课时

6北京的春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二)能力培养点
1
、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有关家乡过春节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时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伴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也已经结束,谁能说一说这个春节你是怎么过的?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出示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批改。

3、教师巡视,并记录错误率较高的生字词。

4、独立订正,做到快、静。

5、集体纠正错误率较高的字词,并交流记发。

三、学习目标(一)

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四、自学指导()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借助工具书,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8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五、汇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圈出他读错的地方。

2、同学之间相互评论、纠正。说一说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

3、找刚才读错的同学再读。

六、学习目标 ()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七、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下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弄清楚作者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活动。填表时可以同桌合作(10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填的又快又准。)

时间

风俗习惯

八、汇报交流

1、请同学汇报自己填写的表格,其他同学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一会一起讨论。(风俗习惯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腊八粥,腊八蒜

腊月初九

腊月二十二

小孩: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初六

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2、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元宵节)
3
、除夕和元宵节这两天中你更喜欢哪一天,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试着把热闹喜庆的气氛读出来。

4、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九、自由朗读课文,练习难读的句子。

1、自由练读: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读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联想当时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十、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很多生字新词需要大家用心去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我们进行听写比赛。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腊月 熬粥 饺子 腊八 蒜瓣  醋 年糕 逛庙会  翡翠   栗子   榛子

二、复习导入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学习目标(一)

理清文章的思路,分清详略。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五分钟后比一比谁找得准读得好。)

五、集体交流:

1、指名说一说文中哪些内容是详细描写,哪些是略写。

2、其他同学提出不同意见。

3、集体交流。(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4、你觉得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六、学习目标(二)

通过想写片断,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七、自学指导(二)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再细心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结合自己的过年感受,做一些批注,也可以画出你不理解的句子准备和大家交流。(8分钟后比一比谁是最会学习的孩子。)

八、交流重点句子与体会

1、腊八:

1)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腊八粥的材料很丰富,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全”,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体会到人们不管再怎么忙也要庆祝除夕,当然和热闹。也看出人们对除夕的重视。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与除夕作对比说明除夕的热闹。)

2)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通过这些人的活动描写反映了大年初一的丰富多彩的生活。)

4、元宵: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灯的数量多

2)灯的种类多

3)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九、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十、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爆竹烟火酒肉香味悠闲娱乐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教后小记:

7藏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培养点
1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2、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法学法: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藏戏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有关藏戏的资料。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  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䥽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3.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一)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自学指导(一)

1、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试着用自己的话简要的概括出来。(八分钟后比一比谁概括的既简单又清楚。)

四、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

2、其他同学正音

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同学们认真听,提出不同看法。

学习目标(二)

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自学指导(二)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五分钟后比一比谁做的最好,理解的最透彻。)
 
五、交流体会
 (一)读****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2.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3.自由读17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4.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六、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七、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八、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藏戏

戴面具演出
       藏戏没有舞台   

三五天没结束

教后小记:

8、各具特色的居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关于各地民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三、自学指导(一)

1、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四、汇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闽西 南粤 东北 奇葩 骚扰 夯筑 竹篾 布局 均匀 风雨侵蚀 安然无恙
     和睦相处 勤俭持家 秩序井然 遮天盖地 清风徐来 蜂拥而来 家道兴旺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多起竹楼,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2、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位 置
  作 用
  材 料
  结 构
  文化特征

 (3).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
  客家民居
  位 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 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 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 构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文化特征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俭持家;平等互助    4).全班交流,总结客家民居的特点。
 四、自学指导(二)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五、交流体会

1、(列数字-通过厚1、高15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2
、同桌商议,并参考文中插图,画一画客家民居的俯瞰图。(教师出示八卦图,请学生参考比较。)
3
、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
 1.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3.评议
  七、拓展阅读:这篇文章在介绍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近五六年来,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往闽西永定县,参观考察被称赞为“中国古建筑奇葩”的闽西土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汉斯·安德烈先生参观了土楼后赞美道:“这是世界上********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永定土楼,特别是圆形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精巧的结构,独特的风格扬名于世。优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自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       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周长250。外圈四层,房子260间;中圈二层,房子60间;里圈一层,房子8间。共有房子328间,里头住毒害80500人。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大建筑,不用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堆积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完好如新。
  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管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历久不毁,成为我国古建筑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奥秘,原来它以黄土为主要原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经过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料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异常坚实牢固。

选择你感兴趣的民族,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教后小记:

9和田的维吾尔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三、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
四、教学准备:相关资料,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板书课题,齐读。
    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
    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词语。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三、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四、交流体会:

1、今天我们照例先来学习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
     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
     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
     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
   (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
     预测: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
     字形:邃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
     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
   (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
     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
  2、感知文本:
   (1)下面我们来看阅读提示,默读,画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名读问题。
   (2)带着****个问题读课文,开火车每人读一段,注意:哪些词语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的特点,圈出来。汇报,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
   (3)作者把维吾尔人豪放乐观的性情,热爱土地、爱美的淳朴风情,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地介绍了出来,同学们把握得也很准确。下面请你默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注意在感悟内容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作好批注。
   (4)汇报:
    ****段:“我”的神态、动作与汉子形象对比。
      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天气,反衬出汉子的豪气与乐观。
      采用总分的结构,中心句在段首。
    第二、三段:交代反问句结尾也有使用叹号的形式。
      列举吃、穿方面的例子说明其热爱土地。
    第四段:交代虚实结合的写法。
    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间
    第七段:首尾照应。理解“苦—甜”
  五、总结写法:
  看板书回顾全文,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中心句,运用列举、修辞等方法,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维吾尔人的特点,课前同学们还查找了维吾尔族的其他民风民俗,你能不能试着也象文中这样来写一写,抓住一个方面写具体。或者也可以依照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维吾尔族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你了解到的其他民族,列提纲即可。
  六、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希望大家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板书: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
       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
               爱美       虚实结合
               能歌善舞蹈    首尾照应

教后小记:

口语交际与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
、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时(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如,节日习俗: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发言人: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第二课时(回顾拓展)

一交流平台  
 
导入:本组课文是以民风民俗俗主题的,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以课文为例畅谈自己的收获,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说说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
.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
.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
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1
、认真阅读小林小东的对话。
2
、交流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3
、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 
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进一步感悟本组课文阐述的民风民俗。  
二、日积月累  
 1
.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
.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第三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瞳瞳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字,"旧符"省略了""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                      

第二单元习作教案

习作目标:1、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完成习作。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

习作重难点:如何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

习作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民风民俗。

习作指导: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56朵娇艳的花朵绽放着不同的色彩,汇成了中华民族芬芳绚丽的花海,你能向大家介绍其中的民风民俗吗?

   二、认真读本次的习作要求,动笔画出重点句子与同桌交流。

     三、出示学习目标一:

1、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将你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完成习作。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风民俗的方法。

   四、出示自学指导

      1、与同桌交流了解到的相关资料,对有趣的内容多议一议。

      2、互相之间要学会倾听和补充。

     五分钟以后,比比看谁说得精彩)

   五、交流评价。

      1、传统的节日。

      2、民族的服饰。

      3、民族的特色小吃。

      4、各具特色的民居。

   六、理思路。

      1、回忆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看你是否能找出一些规律来,在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与同桌议一议。

     3、交流  《北京的春节》中的时间顺序;《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分类介绍,让人有一种比较清楚的认识。

     4、结合自己的习作再理理思路。

    七、抓特点,写精彩。

    1、出示自学指导二:(1)、整理自己的作文内容,看看你抓住了那些特点,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内容更精彩。

   2)、学会请教同桌帮你把内容写得更精彩。

   (六分钟后,看看那一对同桌能把要写的内容说得精彩有序)

    2、交流引导。

    1)、一是从同学们的内容上看,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最好能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

    2)、看修辞手法用是否恰当合理,如,一声令下,一支支篙腾空而起,乘风破浪,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面。

     点评: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使龙舟的速度和欢乐的场面,形象生动。

     八、动笔写作。

     赶快把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吧,要求把句子写通顺,留出修改的地方。

     九、修改作文

1、写完后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尽自己的努力把句子改通顺,不写错别字。

2、在于同桌互相修改作文底稿,要求没有错字,标点符号真确,内容详略得当,不太明白的地方互相商讨。

十、誊写作文。

认真誊写你和同桌共同努力的杰作,把字写工整,把标点打正确,不在本子上乱画。

十一、互改作文。

1、   同桌交换作文本,认真地读完同桌的作文后,写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方法以及评价。

2、   同桌比比看,谁的评语写得恰当、精彩。

板书设计:        

民风民俗

 服饰     饮食      民居

抓特点       写具体

点评教师:
暂无!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316.4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