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发布时间:2012-06-12 05:38:14 作者:松竹梅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5925  类别:我的备课  
山东省 >> 临沂市 >> 罗庄区 >> 黄山镇 >> 黄山镇安头小学


三年级下册备课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110人左,两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重点:《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三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实验课题:课下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的研究


五、教学预计进度安排

****周  1              第十一周  1617           

第二周  23              第十二周第1819          

第三周  45           第十三周  2021     

 第四周  67           第十四周  22
第五周  89              第十五周 研究与实践

第六周  1011           第十六周  研究与实践

第七周  估计运动会          第十七周  期末复习

第八周  1213          第十八周  期末检测

第九周  期中总结                                    

第十一周  1415              

 

 

****单元  游戏里的科学

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有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有物体之间相互接触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这些无处不再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对各种力的现象进行解释,但是他们还不能通过比较科学地、积极地探究各种力的现象来人是力。这个单元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对力的各种现象有一个亲历的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本单元包括六课内容,分别是《小车的运动》、《玩滑梯的启示》、《跷跷板》、《弹簧的学问》、《有趣的磁铁》、《指南针》主要研究推力和拉力、摩擦力、弹力、磁力等有关力的内容。

(2.16-2.18)

1  小车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知识目标:知道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

二.学生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米尺、秒表、易拉罐、小桥模型、测力计、乒乓球、足球、篮球

三.教师准备: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五.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总发现了什么?

学生: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             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

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着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

   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2             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

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豆浆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纸浆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1           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

设计探究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把狗吗当曾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

引出活动内容:

教师谈话:我们想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

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

学生制定游戏规则。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

全班交流。

     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

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那

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

2)学生汇报交流。

3  教师小结:展示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图片。

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拓展活动

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

六.教学札记:

学生对小车的运动非常感兴趣,但本节课安排的内容较多,没有全部完成,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内容的安排。

 

                         (2.18-2.19)

2、玩滑梯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情感目标: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

知识目标: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学生准备:

木块、直尺、木板等

四.活动过程

导入:谈话:同学们课前准备的怎么样?请展示一下!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玩滑梯里面的科学。

 活动一:探究摩擦力的存在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摩擦力的活动和游戏,如:用手造作面上摩

擦、拉动蹲在木块上的同学、在桌面上推拉文具盒等,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及方向等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描述什么是摩擦力,明确“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活动二: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参照书上的图片,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实例,以及人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并进一步理解这些 “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

      活动三: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怎样使木块滑的快?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

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都有哪些。

拓展活动:

谈话: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用到摩擦力?课后我们同学去观察、寻找,然后用你了解的知识改善生活。

五.教学札记:本科在教学中比较顺利,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很透彻,因此在游戏中对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想的很多,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2.23—2.25)

3、跷跷板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情感目标: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知识目标: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二.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四.活动过程

   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  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猜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

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

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1  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学生不光了解了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还学会了以轻压重的方法,相信在生活中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2.25—2.27)

4弹簧中的学问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

情感目标: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知识目标: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

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应用资料。

四.活动过程:

教学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

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

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

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

探究过程:

    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

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

    2、学生分组活动。

    3、活动小结及交流。

   1)各族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 题。

   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

    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教师谈话 钢材,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

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1         学生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图片。   

   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

    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

    2)小组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

    2、自我评价

拓展活动

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

五.教学札记:同学们对设计“从高处丢鸡蛋率不破装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的效果并不很理想。这跟同学平时的练习太少有关,今后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23.4)

5、有趣的磁铁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情感目标: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知识目标:知道磁铁的性质。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

教师准备: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图片资料。

四.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

2、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

3、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

探究活动

²      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

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

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

2)学生交流。

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

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

1   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l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

l       “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l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l       “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l       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2)交流总结

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

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

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

“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展示有关磁铁应用的图片)

    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三: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磁铁:

1 学生根据资料卡说明,把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铁。

2 交流、展示。

2、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1)制作指南针

2)制作小帆船

3 制作会飞的小熊猫

4 制作自己会跑的汽车。

自由活动:

玩一玩我们制作的玩具

五.教学札记:学生们对自己制作磁铁玩具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制作指南针,望着同学们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连自己也别感染了。但同学的经验也告诉我,制作指南针的磁铁要大一些,最好是环形磁铁,缝衣针要尽量小一些。

(3.5---3.6)

                   小结和复习

3.9---3.11

6、指

一.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知道指南针是利用磁铁两极能指南指北的原理制成的。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思考,尝试制作指南针、改进指南针。尝试用指南针确定教室的东南西北。

 情感目标:确立利用科学知识来为我们工作、生活与生活服务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制作、改进指南针。

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来实现磁铁的自由转动。

三.教学准备

磁铁自由转动实验:每组:条形铁钉、蹄形磁铁、旋转架、水盆(水、泡沫塑料)悬挂支架、线(一端大圈、一端二个相同的小圈)。

做指南针实验:指南针、大头针、橡皮、小磁针、纸片(有些材料学生自备)。四张贴纸(东南西北)

磁铁藏在谁的口袋里: 每组一个指南针、一小块铁、一块小磁铁。

五.教学过程

引入:一个渔民出海打鱼,突然间海面起了风浪,乌云密布,你能帮他分清东南西北,向西航行安全回家吗?

1、师问:你知道磁铁的哪些知识?磁铁是怎样指示南北的?

出示一块磁铁,放在桌面上:这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吗?

2、师问:要让磁铁能水平自由转动,你可用什么办法?

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做完实验再来回答好吗?

  分组实验。

  说说你是怎样让铁钉自由转动的?做给大家看一看。

  小组讨论议一议: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

一、自己做一个做一个指南针: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就是一个指南针,我们自己来学做一个指南针。

   1、出示指南针,师:有了小磁针,用小磁针来做一个指南针,还缺哪几部分?要用什么材料做呢?

      2、讨论交流:

1.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    说一说你为小组做什么?怎样分工?

    3、出示实验材料:你能用教师给的材料做一个指南针吗?说说怎样做?

      4、实验汇报小结。

制作中碰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还可作哪些改进?

二、用指南针定方向:

         5 指南针做好了,会用吗?

         6 说一说:学生交流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转动指南针盒,使磁针的南北极与盒式底标明的南北相一致,这时,指南针盒底标明的东南西北,便是实际的东南西北了。

            7、摆一摆:摆出课桌的东南西北,告诉同桌,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分一分教室的东南西北。

二、     磁铁藏在谁的口袋里:

            1、出示实验材料,师述:最后我们一个小组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磁铁藏在谁的口袋里?

              2 谁能用指南针找到藏着的磁铁吗?请你拿好指南针,转过身去,不要看。另外三个同学把一块铁和一块磁铁藏到口袋里?

               3、你能找到藏铁或磁铁的同学吗?

                4、你能用指南针区分,袋子里藏着的是铁,还是磁铁?

                 5、说出是哪一块是磁铁?为什么说是磁铁?不是铁?

 

三、     小结:今天学到了什么?

怎样做一个指南针?

怎样用指南针定方向?

怎样用指南针区分是铁还是磁铁?

六.教学札记:用缝衣针做的悬挂指南针都很好,学生基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在水中的指南针做的还不够好。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本单元与前面的内容从知识上没有密切的联系。但因为学生每天都在感受太阳的变化,而有关太阳的科普资料又非常多,所以,学生对太阳的概况已经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对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有很多感性体验所以,学习本单元并不会感到困难。

3.12---3.13

7、认识太阳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能与同学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

情感目标:能对太阳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与同学合作愉快与同学分享快乐。

二.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关于太阳的多媒体或图片资料

学生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

三.学情分析:学生几乎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耳闻了许多以天体为背景的动人的神话故事,学生心目中的太阳形形色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展示太阳的图片。

关于太阳我们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知道的太阳”出示课题

二、        请学生谈谈他们对太阳的了解

关于太阳的故事有很多,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自己编一个故事呢?

出示图片分别讲一讲图片是什么?

汇报交流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搜集资料的,听的同学谈谈评价及启示和收获。

关于太阳同学们已知道了很多下面请欣赏一段关于太阳的资料 出示各种图片。

三.课后拓展

太阳是神秘的,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发现,课下继续搜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把资料设计成以太阳为主题的小报。

六.教学札记:学生了解的关于太阳的神话故事比较多,但在自己讲述故事方面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有待提高。

(3.16-3.18)

8、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知识目标: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
.幻灯机一台,银幕一个;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
2
.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3.
课前观察提示卡片:

五。教学过程:

师:你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生回答

阳光下。……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
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由小组长进行汇报,好吗?下面开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好,你们小组来。
生:我们小组发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师:其他组同学都观察到了吗?(是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板书:在黑板东面上贴一个太阳)傍晚在西方落下(板书:在黑板西面上贴一个太阳)。那么中午的太阳应该在什么位置?
生回答
师:(板书:在黑板的中间贴一个太阳)
师:那么如果让你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你怎么辨别?
生:回答
师:如果我们面对傍晚的太阳,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生回答
师:真聪明,请坐!以后万一我们迷失了方向,相信大家肯定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我们认路。
(
以上活动,意在让学生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以及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师:在前面我们交流了,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有影子,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太阳位置的变化与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关系呢?哪个组能来交流一下好,你们组。
生回答

师:哦,你们组发现中午的影子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长,(板书:影长   影短    影长)
(通过让学生说太阳光下影子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太阳光下影子长短的变化特点。)
师:你很注意观察,你能说你所说的长短,是比谁长,比谁短?
学生交流。
师:哦你们的观察是把影子跟影子进行得比较。那么,影子的长短和物体自身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种情况:如果说不出来,师:老师这儿有早晨、中午、傍晚的三张照片,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学生观察,说出观察结果。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种情况:如果学生说出: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和同学们的观察结果一样吗?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板书:影长   影短    影长)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留心研究,就能发现许多科学的秘密。
(三)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师:既然影子有这么些特点,那么,我们就根据影子的这些特点
来做一个画影子的游戏好吗?(好)请各个小组长把桌厢里的文件袋拿出来,里面有三幅没完成的画,请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两人画一幅,画出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我们看哪个组画的又对又快,下面开始!
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师总结:太阳的影子在物体相对的两边,并且在一条支线上。)
现在同学们知道画中物体的影子应该怎样画了吧?下面请各组在下面看一看你们的影子有没有画错,如果有,请把它改正过来。
学生进行观察,修改。

(四)猜猜时间,体验生活。
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假如我们的身上没带手表和其他计时工具,大家能不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来估计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呢?(能)好!我下面就来试一试大家的眼力,请大家看屏幕。
师: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早晨六点,过一段时间,太阳又生到这个位置,同学们猜猜看,大约是几点?(9点到10点;8点到九点)
师:太阳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几点?……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猜出来了,那我要是给你一个物体的影子,你能不能根据物体的影子来猜时间呢?(能)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五)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大家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来估计时间,那么,除了一天中太阳位置有变化,影子的方向有变化,那么,一天中的温度有什么变化?(有)是怎么变化的?
生回答。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也就是:早晨温度低,(板书:温度低)中午温度高,(板书:温度高)傍晚温度低,(板书:温度低)
(五)拓展应用

师:那么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影响呢?
生回答前要及时把草连放下来,保持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师:人们利用太阳光能来干什么?
生回答

师:人们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可以做什么?
生回答。

师;你们看这就是日晷(出示图片),他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发明的计时工具,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日晷的资料,课后请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一查,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了解,你们也可以自己亲手作一个日晷,感受一下太阳给我们的恩赐,好吗?
.教学札记:我认为出现这种漫无目的的交流局面,其关键原因是教师引导性的语言不到位所引起的,于是我就从学生要说什么和怎样来说进行一步到位的引导,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3.18-3.20)

9、用太阳计时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能制作简易日晷模型。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知识目标:知道用日晷记时的道理。

二.教学准备:古代计时工具的图片、纸板、牙签、手电等。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提出问题:古代没有钟表,人们是怎样计时间的?

学生自由讲述古代人计时的方法或小故事。

一、    探究活动

                                1              了解古人计时的几种方法。

1             交流学生搜集到的古人计时的资料。

2             展示古人几种主要的计时工具,如日晷、沙漏、水钟等。

3             教师适当补充资料

                                2              整理观察记录,发现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上一节课中的观察数据,进行整理。

2             分析学生整理的图表,引导学生发现:图表类似一个钟面。

3             引导学生发现日晷的发明过程。

4             学生设计“日晷”,并进行模拟计时活动。

二、    自由活动

                                1              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用自己制作的日晷进行长期计时的活动计划。

                                2              到校园中选择摆放“日晷”的恰当位置,学生开展观察活动。

                                3              一段时间后交流所发现问题。

五.教学札记:学生对古代计时工具很感兴趣,做日晷做的非常仔细,观察记录的也很认真,只是准确度上还差点。

 

10、制作计时工具

(3.23-3.25)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

知识目标: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二.教学准备:两个饮料瓶、沙子或小米、胶带等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

          展示精美的沙漏等计时工具,让学生欣赏,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以此引入制作活动之中。

二、     设计制作方案

1、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

2、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

3、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

三、制作活动

四、展示与交流

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

五.教学札记:学生制作的沙漏,由于开口的大小没有控制好,所以漏沙不是很流畅,经过修改效果好多了,另外还不够美观

第三单元   电的本领

电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能量来源。学生在生活中虽经常使用,但电对学生来说却存在着许多的神奇和奥秘,因此依据《科学课程标准》设计了《电的本领》这一单元,目的是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用电器入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设计、实验等探究方法揭开一个个与电有关的谜,同时认识电这种能源的特点、作用,并能够组装简单的电路,正确使用常见的用电器,指导如何安全用电,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通过探究认识到科技岁生活产生的影响,意识到要关注新科技、新发明,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的生活。

本单元由《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安全用电》四课。

                         (3.25-3.26)

11、灯泡亮了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到与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学探究的乐趣;产生愿意合作交流和乐于从事科学探究活动的愿望。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由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四部分组成;能用导线、灯泡、电池等连接一个简单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活动准备
手电筒(内装电池)、导线、小灯泡、电池盒、开关、灯座。

四。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揭示课题。
1
、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想跟大家做几个有趣的实验,相信同学们能积极动手、动脑设计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与小组同学搞好合作。你想得到几颗星?
生回答

师:只要你大胆展现自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成功的!
2
、揭示课题:
师:(出示手电筒,按动开关,让手电筒反复亮、灭)请你观察: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回答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想研究什么问题呢?生回答
师:这些问题提得不错,很值得研究。这些同学积极动脑提出问题,可以得到三颗星!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21课——《灯泡亮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体验乐趣。
1
、探究手电筒发光的秘密。
师: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请把手电筒拆开看一看,手电筒由哪些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分别起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我?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订正。生回答
师:这是为什么?
生回答

师:你们的发现太精彩了!要让灯泡亮起来,必须具备一个完整的电的回路。其中包括电的来源——电池,发光的用电器——灯泡,电行走的路径——导线,控制灯泡亮灭的装置——开关。(板书:电池、灯泡、导线、开关)
师:刚才,这两个小组的研究很成功,你们自己认为可以得几颗星?生回答
师:祝贺你们的成功!相信你们在下面的实验中能表现得更出色!
2
、设计实验,让一个小灯泡亮起来。
师:我们揭开了手电筒发光的秘密,接下来请用桌面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让小灯泡亮起来。注意: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连接的电路画下来。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正、负极连接起来!哪个小组的实验最先成功,就请把电路图画到黑板上。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一个小组把电路图画到黑板上)
师:有请实验最先成功的小组到讲台介绍你们的实验设计。
生回答并设计
师:实验成功的小组请举手!很好!

 3、设计实验,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更需要合作努力的实验:让两个小灯泡亮起来。电路的连接方法有很多种,看哪一个小组的实验更出色!注意:及时画出电路图,仔细观察两个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探究,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将一种串联连接法和一种并联连接法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
师:哪一个小组前来把你们的实验介绍给大家?

生回答

1)我们把电池、开关、灯泡、开关、灯泡用导线连接起来。按下两个开关,一个灯泡较亮,另一个灯泡较暗。
2)电池后面连接上开关,再连接上两个灯泡和一个开关。按下两个开关,一个灯泡较亮,一个灯泡较暗。
3)从电池接出两根导线,在一根导线中接入一个灯泡,在另一根导线中接入一个开关、一个灯泡、再接入另一个开关,然后用导线和前一个灯泡连接起来,最后用导线把它们与电池连接起来。按下两个开关,两个灯泡都比较亮。
4)用导线把电池、灯泡、开关、灯泡连接起来。按下开关,两个灯泡亮度不同,一个较亮,一个较暗。
5)从电池接出两根导线,每根导线中分别接入一个灯泡和一个开关,再用导线把它们同电池连接起来。两个灯泡都比较亮……
师:请你们小组回忆第三种电路连接方法,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师:请大家观察电路图,看能不能发现问题?
生回答

师:可以重新连接电路,观察一下。
生回答师:能找出原因吗?
生回答
师:对啊!他们把两个开关都接到同一条电的回路中了。尽管如此,他们发现了这么多种电路连接方法,合作还是成功的。

生回答
生回答
师:同学们成功地发现了这么多种电路连接方法,俨然一个个小科学家!请看黑板:我们可以将刚才发现的电路连接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小灯泡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另一类是把小灯泡串在一起连接到电路里。使用哪一种连接方法连接电路,小灯泡更亮一些?
生回答
师:请你来当小电工。我的房间里要连接几种用电器,请你帮我参谋一下,应该怎样把这些用电器连接到电路中?
生回答。
师:真是个合格的小电工!
师: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哪几部分?
生回答

师:(投影)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灯泡)4部分。(板书:电源、用电器、小括号、大括号、电路)

(三)拓展活动
师:路口的红灯、黄灯、绿灯交替发光,使交通井然有序。请你大胆尝试,设计一个红灯、黄灯、绿灯交替发光的电路。下节课我们交流,看谁的设计最精彩!

五.课后札记: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使灯泡亮起来了。他们做的时候,开始灯泡不亮,后来通过检查发现了原因,最终取得了成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30-4.1)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用, 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情感目标: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并且电流在小灯泡里怎样流的。
2
.请一学生到前面来,用1根导线、 1个电池,点亮小灯泡。
3
.发现问题:一个人操作很难。
4
.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来。
5
.出示电池盒、小灯座。想想他们是干什么的?
二、 学习使用小灯座与电池盒
1
.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
.连接电路。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
.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三、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1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跟。
2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3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办?
4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5
.开展研究活动。
拓展研究。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

五.课后札记:学生在画电路的时候,比如电池、灯泡等画的不够规范,在操作方面作的很好,自己的灯泡亮了以后都感到很兴奋,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4.1-4.3)

 13谁的本领大

一.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推断和猜想,并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并作简单的实验记录。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品质。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一套简单电路材料(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开关各1个、导线3根);然后每组分别准备:铜丝、橡皮、木条、螺丝钉、玻璃、一角硬币、布条、陶瓷片、电线外皮、电线内芯、泡沫、碳棒、铝箔纸13种必备材料;学生可以自行准备更多的探究材料。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记录单,实物投影、课件、优雅轻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科学课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喜欢挑战,所以这堂课我带来了两个简单电路。谁能接受挑战,让这两个电路里的小电珠亮起来?(学生们情绪高昂,上前将两个电路的开关合上)
师:哎?为什么一个亮?一个不亮?根据你的经验推测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回答
师:大家猜得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但是我告诉大家,我拿的这两个电路在连接上没有问题,电池的电量充足,小电珠完好,那你还认为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在仔细观察一下。
生回答

师:好!你来。(生上前把开关上的塑料皮撕下来,再把开关合上,于是小电珠就亮了,学生一片欢呼声!)
师:小灯泡亮了,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让小灯泡亮起来的?
生回答(学生操作)
师:为什么非得把塑料皮撕下来铜丝接铜丝才能亮起来?
     
生生回答。
     
生:可能铜丝能导电。
     
生回答

师:看来有些材料是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不容易导电的。我们把象铜丝一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板书:容易导电  导体);象塑料一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绝缘体)。那么导体和绝缘体究竟谁的本领大呢?(板书:谁的本领大?)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请各组的小组长把1号材料袋拿出来,把材料从信封里轻轻地倒出来,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如果有不认识得可以问同学,还可以问老师。
二、猜想激趣,动手探究。
活动一:猜想质疑
师:这些材料是不是容易导电,同学们先猜测一下。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注意:各组的小记录员一定要做好记录,记录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符号。猜测结束后要及时把材料收拾好。下面开始。(学生猜测、教师课件出示记录卡)
师:哪个小组能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猜测结果?
生回答

师:有不同观点了?(学生交流)还有那些不同?
生回答

师:看来我们的观点有些不统一了。我们能不能根据人数来判断谁的正确,谁的错误?(不能)那可怎么办?
生:做实验进行验证。
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长把2号材料袋拿出来,并把材料从信封里轻轻的倒出来,都认识这些材料吗?
生回答
师:怎样利用这些材料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各小组先研究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聆听,并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师:哪个小组有办法了?
生回答

活动二:动手探究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没有)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法。下面各小组同学开动脑筋,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看哪个小组最先组装好。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组装的电路。好,把你们组的简单电路那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师:为什么你们组能这么快就组装好了?向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生回答
师: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在下面的学习中要继续发扬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能让小电珠亮起来吗?(小电珠亮了,学生们欢呼!)
师:可是,老师现在有疑问,如果小电珠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生:可能是灯泡坏了;导线断了;电池没电了……
师:也就是可能是电路本身有问题,那么怎么证明你组装的电路没有问题呢?
生回答

师:噢!在检测每一个物体之前,都要确认电路没有问题,再进行检测。每种材料只检测一次行不行?为什么?
生回答。
师:说的非常好,每种材料我们可以检测三次。下面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你有重大的发现要赶紧记录下来。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刚才我看见同学们都作的非常认真投入,那么导体和绝缘体到底谁的本领大呢?谁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哪个小组想交流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
铜丝、螺丝钉、一角硬币、电线内芯、碳棒是导电的。橡皮、木条、玻璃、布条、陶瓷片、电线外皮、泡沫、铝箔纸是不导电的,是绝缘体。
师:有不同结果吗?
生回答

师:有了不同结果怎么办?
学生再次进行试验验证
师:你觉得你们可能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课后可以再验证一下。哪个小组全部猜对了?好,你们来谈一下。
生回答
师:通过这件事你有什么体会?
生回答
师:说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都要象这一组的同学学习。那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生回答

师:对像钢钉、铝片这些金属类的物体都是导体。(板书:金属类)像塑料棒、玻璃片这些废金属类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非金属类)
   
活动三:辩论澄疑
师:导体和绝缘体,你认为谁的用处大?小组讨论,过一回我们开展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导体本领大;反方观点:绝缘体本领大。辩论中注意以下两点:辩论指南: 1、正反两方应紧紧围绕自己的中心观点展开辩论,分别列举导体和绝缘体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假如没有导体和绝缘体,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参与讨论。
学生组成导体组和绝缘体组进行谁的本领大主题辩论会。(通过辩论大家一致认为导体和绝缘体各有用途)
三、拓展应用。  
师:听了同学们的辩论,老师也明白了很多道理,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面我们通过大屏幕来了解一下。在这些物品当中那些地方用了导体,那些地方用了绝缘体。(课件展示钳子、电笔、绝缘手套、鞋、皮带、插头)
学生交流。
师:那么人体和水是不是导体呢?为什么?
生回答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你认为哪两位同学表现最出色,为什么?(学生交流)
师:老师把贺卡送给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努力!(6
师:有一位同学听说我要来上一节科学课,嘱咐我一定要把他的一个重大发现告诉大家,我们一起来看。(同学们,我有一个重大发现!我用了两节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装了一个电路,可以同时检测两种材料的导电性能,你知道我是怎么组装的吗?)
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探究一定能够找到答案!(1
   
师:转眼一节课过去了,对于你们的研究和收获,你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
 
五、教学札记: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们从猜想和验证实践中体会到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利的证据,不仅对导体和绝缘体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且从中发现了更多新的问题,而这些新问题绝不是靠老师和学生坐在课堂上讨论就可以做到的,他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来验证,并借此来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重视了学生的猜想和亲历验证的过程,才能使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在有了深深的体验后,问题意识格外强烈。这样,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兴趣更高,活动效果更好。

 

(4.8-4.10)

14、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

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

准备材料:

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

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

,

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

同学们讨论

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

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

二、学习新课

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

2、教师提问:

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

(①关电源  ②用干布擦)

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

(不  能)

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

(①先切断电源 ②在灭火.)

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

(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

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

(一定要切断电源)

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

(不能,以防触电。)

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

(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

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

(①用木棍。 ②关电源)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

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

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

汇报,教师补充。

3.评价:

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的设计和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 “星级评价表” 中。

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

4.拓展: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

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画,贴到小区的壁报栏里

教学札记: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并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贴近了生活。

第四单元

(4.13-4.15)

 

15 我们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像解暗箱一样去推测身体内部有什么。

2、通过上述亲历活动,引起孩子们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总体概略地了解。

  3、培养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习惯和能力。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二、教学重点:
   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观察身体内部器官。

四、教学准备:

  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

五、活动过程:

 (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

  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

  2、观看图片: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

  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

  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

  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

  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

  (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

3、观察身体的内部。

  (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

  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

  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

  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

  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

  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

  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

  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

  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

  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

  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

  (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

 (三)课的延伸

  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教学札记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了本课学习的知识,强化了孩子们的理解,课后的延伸希望孩子们能积极的查阅资料。

(4.15-4.17)

 

16骨骼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知道人体骨骼的结构及其作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部分骨的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

  3.向学生进行有关骨骼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人体骨骼的作用,并进行相关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人体骨骼的结构。  

课前准备:人体骨骼模型、骨骼作用的挂图或投影片、读写姿势的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在一年级时我们曾经学习过人体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人体从外部来看,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个部分。到了三年级,我们要学习一些关于人体内部器官的知识,今天这节课,首先学习骨骼。(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骨骼结构。

  (1)认识骨骼。

  a.动一动: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感觉体内骨的存在。

  b.提问:人体的内部有骨(出示人体骨骼模型),骨是一块一块的,你们知道人体内一共有多少块骨?

  c.讲解:人体内共有206块骨,这些骨连结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人体的骨架叫做骨骼。

  (2)观察人体骨骼的结构。

  a.提问:请你观察,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几部分?联系人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个部分,想一想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b.讲述:人体的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三个部分。

  c.观察骨骼模型后回答:

  头骨是什么样的?

  躯干骨包括哪些骨?胸骨、肋骨、脊柱分别是什么样的?

  四肢骨包括哪些骨?上肢骨和下肢骨的几块大骨分别又是什么样的?

  (3)小结:人体的骨骼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三个部分:躯干骨包括胸骨、肋骨和脊柱;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板书:

  (4)练习:

  a.教师指骨骼模型,学生说出骨的名称;

  b.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一摸自己骨骼的各个部分;

  c.教师说出骨的名称,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2.指导学生认识骨骼的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2)(出示人站立图):人能站得住,坐得稳,靠什么?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具有什么作用?(板书:支持)

  (3)(出示颅腔、胸廓图):头骨里面装有人体的什么器官?胸骨、肋骨、脊柱围成一个笼子,里面装有什么?脑、心、肺等都是人体内部重要器官,想一想,骨骼起着什么作用?(板书:保护)

  (4)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分别做操、跑步、立定跳远。你们知道这三位同学能做出各种动作,谁在起作用?这说明骨骼还具有什么作用?(板书:运动)人体运动除骨骼起重要作用外,肌肉收缩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将在以后继续研究。

  (5)看课文填空写出骨骼的作用。

  3.向学生进行骨骼的卫生保健教育。

  由于骨骼具有支持、保护、运动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保护骨骼、锻炼骨骼。

  (1)观察:请一名学生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两侧、向前弯曲自己的躯干,看到脊柱非常容易怎样?(变形)

  (2)判断:(出示读写姿势挂图或投影片)请你说一说这三位同学的姿势是否正确?为什么?

  (3)讲解:少年儿童的骨比较软,正确的读写姿势能使脊柱健康发育,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会使脊柱变形,形成驼背或S形脊柱,脊柱一旦变形,不但很难看,而且会影响人的活动,影响心、肺等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三个,即: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身体与书桌距离一拳,握笔手指距笔尖一寸。

  (4)讨论:少年儿童的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你们知道怎样才能使骨骼长得粗壮、坚固,个子长得高吗?  

(三)巩固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人体骨骼的知识,想一想:

  1.人体的骨骼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骨?

  2.人体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四)布置作业

  1.对照书上人体骨骼图,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骨的部位。

  2.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使骨长得粗壮,身体长得高?  

教学札记: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骨骼的作用,这就达到了避难就易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4.20-4.22)

 

17关节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
   
2)知道脱臼及其急救处理。
   
3)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力方面:
    
1)通过对关节基本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对关节牢固性、灵活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3
.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对关节基本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探索精神。
    
2)通过对关节牢固性、灵活性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人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因为本章是以运动为主线,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这与其结构分不开。通过观察实验对其基本结构的学习,使学生认清其功能,利于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的观点。对关节基本结构的观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
.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是本节的难点。因为关节是骨活动时围绕的支点,弄清灵活性、牢固性的统一是对关节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由于初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的统一理解要吃力。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关节 镊子。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学生观察挂图理解关节的含义。
   
3)学生实验理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学生汇报总结交流关节牢固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5)学生讨论了解关节的保健知识。
    2.
教学过程的说明: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本课教师可板画:石头、杠杆(骨)提出问题想撬动这块石头还需要什么设置?学生会回答:在木棒下垫一块小石头。教师适时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骨起杠杆作用,杠杆旋转绕着的小石头即支点,那么运动系统中谁又起支点的作用?它又应该有怎样的特性呢?也可以直接导入:骨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杠杆围绕着支点旋转,这个支点应该是什么?学生讨论能够明确支点就是关节。导入时将骨的作用融合进来,使知识有一定层次性,易于学生接受。
    
2)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自身,体会三种骨连结的差别,进而总结出关节的含义。为使学生对关节真正达到理解,教师可请学生说出身体上认识的关节。学生对关节的认识仅局限于一些大关节,教师应给以补充,如指关节,这样使学生对关节有了更深入了解。
    
3)关于关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部分教学。
     3. 
为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观察关节的各部分,教师要用挂图将关节模式图(标有名称)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对照自主探究,教师可以辅之以观察提纲:
    
你看到关节头了吗?它的形状如何?多少个?
    
你认识关节窝吗?它的形状如何?多少个?
    
你知道关节头、关节窝合称什么?请你仔细观察在它们表面覆盖着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会使关节怎样?
    
你找到关节囊了吗?体会一下有什么特点?它应该由哪种组织构成?这有什么作用?
    
你看到关节囊内外的韧带了吗?它对关节有加固作用吗?它能使关节更牢固吗?
    
什么是关节腔?为使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减少,关节腔内应该有什么呢?是由谁分泌的?
    
这部分教学也可以依照教材,请一名学生配合教师做演示实验,选择的关节如牛的关节,要大些,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学生,采用边演示、边观察、边提问、边讲解的方式进行,然后对照书中模式图强化认清各部分。
    
这部分教学教师应注意:
   
对关节的观察比观察长骨的结构难,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教师要给以及时指导。观察提纲的设计要交代清楚,多用鼓励性、探索性语言;
   
要说明关节的模式图并非关节的真实写照,关节并非只是两根骨之间的连结,这样为学生实验扫清障碍;
   
帮助、指导学生分清关节囊和韧带。
    
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汇报交流,可选用竞赛的方式(用吹塑纸将关节各部分分开,请学生拼图并标明名称)既掌握了关节的基本结构又达到了强化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哪些特点使关节既牢固又灵活?通过实验分析学生能够总结出,再结合自身比较一下关节是不是牢固性、灵活性的统一。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分析12个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体会牢固性、灵活性的统一。
    
4)关于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部分教学。由于有前面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的分析、学习,这部分知识采用学生自学后由一名学生讲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关节脱臼及脱臼的急救部分教学。
   
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有脱臼的经历,但对脱臼的含义不一定清楚,教师只说明其含义即可,为增强说明效果,教师可演示(一手握拳表示关节头,一手呈爪状表示关节窝),然后请脱过臼的学生讲述脱臼后的感受及治愈过程,这样更吸引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札记:选用竞赛的方式,既掌握了关节的基本结构又达到了强化的目的。

(4.22-4.24)

18肌肉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骨骼、肌肉、关节及它们的作用,知道人体中几个主要的骨、关节、肌肉的名称和位置。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骨骼、肌肉、关节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肌肉和骨骼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几块主要的骨和肌肉。

3、指导学生认识关节及其作用。

4、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谈话:我们曾在一年级时认识了自己的身体,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2、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板书课题)

 1)讲解人体的肌肉及其作用。

教师演示一个屈臂和伸臂动作,并在屈臂时用另一只手触摸肱二头肌。(请学生模仿实验)

    ①提问:你摸到什么?在做一个完整的屈臂和伸臂动作时,你摸到手臂上的肌肉有什么变化?

讲解:(出示人体肌肉的挂图)人体的皮肤里面是肌肉,肌肉在人体中是一块一块的,人的全身共有600多块肌肉。每块肌肉的两端都紧密地附着在骨上。

    (出示肱二头肌挂图>我们在做屈臂和伸臂动作时,由于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就会引起,肌肉粗短和细长的变化,从而也就牵动了肌肉所连接的骨运动,这样我们的手臂就完成了伸和屈的动作。

    请学生做几次右臂伸屈运动,左手按在肌肉上,再去感觉一下肌肉的收缩和舒张的变化。

    提问:肌肉有什么作用?(肌肉具有牵动所连着的骨运动的作用)

    2)讲解人体骨骼及其作用。

    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人体的内部有肌肉,肌肉与什么相连接?

    讲述:(出示人体骨骼模型)骨是一块一块的,人体全身共有206块骨。这206块骨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副人体的骨架,这副人体的骨架叫做骨骼。

    (学生观察课文第50页插图)提问:图中的人在做什么?人体的运动与肌肉、骨骼有什么关系?

    小结:肌肉、骨骼在人体运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人体的运动器官。

    讨论:骨骼还有什么作用呢?人体如果没有骨骼会怎么样?

    (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脊柱、股骨、胸骨、肋骨的结构特征得出结论。

    师生小结:骨骼还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作用。

 

    1)认识人体几块大的肌肉。(出示人体肌肉图)

    边讲解,边在图上指出肌肉的位置,接着要求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摸到并说出名称。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面一块明显的肌肉。

    胸大肌:胸前一块三角形的大块肌肉。

    腹直肌:位于腹前中线两侧的两排肌肉。腓肠肌:位于小腿后面一块明显的肌肉,俗称小腿肚子

综合练习。请学生在图上和自己身上分别指出这几块肌肉,并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认识人体几块主要的骨。

    (出示人体骨骼模型)请学生规察人体骨骼的结构。

    提问:我们来观察一下,人体骨骼中有哪些比较大的骨呢?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对照模型讲解:人体的躯干部位有胸骨、肋骨、脊柱,上肢部位有肩胛骨、上臂骨、前臂骨等,下肢部位有髋骨、大腿骨、小腿骨。

    练习:请学生对照骨骼模型,摸一摸自己身体上的这些大的骨,说说名称。教师也可说某块骨的名称,请学生在自已的身体上指出。

     1)请学生做一下伸屈臂的动作。

    提问:谁知道骨骼活动的地方叫做什么?什么是关节(骨和骨之间连接的地方叫关节)

    2)(演示)抬腿和伸腿的动作。提问:这些活动的地方员叫什么?

    3)谈话;人的身体上哪些地方有关节?这些关节活动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学生实践并讨论、汇报结果)

4)小结:人身体各部位的关节活动程度不一样,有的能做大幅度活动,如肩关节;有的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活动,如肘关节;而有些根本不能活动,如颅骨上的一些骨连接。课店,你们可以去自己身上找一找这些活动程度不同的关节。

教学札记:对于人体的肌肉,学生只能了解一小部分,因此本课的教学学生反映不大。

第五单元

(4.27-4.28)

19蚂蚁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一些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顺序地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把整体分为部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接近动物,不伤害小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演示用具:磁性黑板、蚂蚁身体结构组合模型、蚂蚁生活习性挂图或投影片、罐头瓶。

  分组用具:活蚂蚁、昆虫盒或放大镜、水彩笔、玻璃片、樟脑球。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捉蚂蚁,指导学生把捉到的蚂蚁养在有潮湿土的瓶子里,喂馒头渣或糖。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检查学生捉来的蚂蚁。

  2.谈话: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窝?在捉蚂蚁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谈话:这节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一些并于蚂蚁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提问:你们看见过蚂蚁了,谁说一说蚂蚁长的什么样子?它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了解学生对蚂蚁有多少感性认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2)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通常不全面,不具体)。

  (3)谈话:你们的回答对吗,要想说清楚蚂蚁长的什么样子,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我们必须仔细看,也就是观察。为了让同学们看清楚,我们把蚂蚁放进老师准备的昆虫盒内(或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时,首先看一看蚂蚁的身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再观察蚂蚁的各部分是什么样的,长有什么,又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培养学生按顺序、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4)学生分组(或个人)观察:(学生观察活动中,教师要分组巡视,了解学生认知情况,并不断提示观察目标和观察内容。)

  (5)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蚂蚁身体分成几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是什么样的。(学生年龄小教师应随时提示观察内容,交换意见,为发言做准备。)

  (6)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教师出示蚂蚁身体结构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头——一对触角

  胸——三对足

  腹——卵形

  (7)小结:蚂蚁有大的、有小的、有黑色的、有褐色的。它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长有一对触角和一对眼睛,胸部较细,长有三对足。腹部是卵形的,分节非常明显。

  2.让学生用水彩笔在玻璃片上画出一只蚂蚁。之后请几名学生到前边用投影仪将自己画的蚂蚁投在屏幕上。(通过画蚂蚁,巩固复习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指导学生观察蚂蚁的生活

  (1)谈话:捉蚂蚁时同学们知道了一窝蚂蚁有很多很多只,许多蚂蚁在一起,它们是怎么生活的呢,看一看这张挂图吧。(出示挂图或投影片。)

  (2)提问:①洞内洞外的蚂蚁正在干什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蚂蚁吃什么?

  ③蚂蚁怎样把吃的东西运回窝里去?

  ④蚂蚁怎么挖洞作窝的?

  ⑤蚂蚁为什么要打架?

  ⑥蚂蚁发现吃的东西后,怎样让它的同伴知道?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4)小结:要想更多地了解蚂蚁的生活平常应多观察。比如用玻璃瓶养几只蚂蚁,在里边放几种不同的食物,看一看蚂蚁最喜欢吃哪一种食物;捉几只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捉一只较大的虫子放在蚂蚁窝附近,观察蚂蚁怎样把活虫子杀死,又是怎样把比自己身体重得多的虫子搬运回窝里去。总之,要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蚂蚁的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

  4.指导学生观察蚂蚁对樟脑气味的反应(通过活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1)提问:你认为蚂蚁用什么方法找到食物的?(学生会说靠闻气味的方法找到食物的。)蚂蚁靠什么闻气味?(触角)

  (2)谈话:如何证明蚂蚁会闻气味呢?

  (3)观察活动:

  ①讲解游戏方法:我们来做一个蚂蚁闻味游戏。用樟脑球在纸上画一个圆圈,把蚂蚁放在圈内,观察蚂蚁会怎么样。

  ②学生观察。

  ③汇报观察结果:蚂蚁刚到樟脑球划的线旁边就退回去了,蚂蚁怕樟脑球的气味等。

  (4)小结:刚才的游戏说明蚂蚁确实能闻到气味。如果你还想了解蚂蚁更多的本领,比如,会游泳吗,在低温下会冻死吗,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弄清楚。

  (三)巩固练习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认识了一种小动物蚂蚁,下面我教大家一首关于蚂蚁的儿歌

  2.教儿歌:[学习儿歌也是对全课的总结。]

  蚂蚁外形要记住,

  身体分为头胸腹,

 一对触角头上长,

  三对足在胸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按照教师教给的方法和提的要求,继续观察蚂蚁,有什么新的发现,下节课汇报。

教学札记:看一看蚂蚁最喜欢吃哪一种食物;捉几只不同窝的蚂蚁放在一起等活动,通过实际观察

了解蚂蚁的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

 (4.29-4.31)

20它们都是鸟

教学目标:

1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

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归纳鸟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

1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

2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归纳鸟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察鸟的特征

1: 学生观察鸟:

教师:你认识那些鸟?它们有什么特征?鸟有什么特征?

2  布置探究任务:

我们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组探究.

教师及时地提示学生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学生进行交流:

你观察了那些鸟?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

学生进行比较归纳.

4 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我们观察的这些鸟有哪些相同指出?

5 学生交流:

6 总结:象鸡 鸽子 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都是鸟.

7 教师出示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是鸟?

活动二:  保护我们的朋友-----

1 讨论: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2 交流.

3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

4 交流:保护鸟巢,留住我们的朋友,不打鸟.

自由活动:

教师:我们来组织一个鸟类展示会吧.

1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其他展示作品.

2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准备,

3 展示作品.

拓展活动:

教师:我们来组织一次爱鸟护鸟的活动吧.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爱鸟 护鸟活动。

教学札记: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归纳了鸟的共同特征,实践了爱鸟护鸟的活动。

(5.4-5.8)

拿出一节课时间准备科学竞赛

(5.11-5.13)

进行科学知识的最后准备,与513日进行比赛

(5.14-5.15)

21.猫和兔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奶是重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小猫、小兔各一只(或猫和兔的标本若干个)。猫和兔的挂图、幻灯片。

学生准备:有关猫和兔的图片或照片。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鸽子的身体分几部分?

2.讲述:在以前的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了金鱼、青蛙、蚂蚁、蟋蟀、鸽子、鹰等动物的一些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再来观察两种动物——猫和兔。(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观察猫的外形

1)讲述观察目的:我们来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2)讨论观察方法:

①讨论:根据我们以前观察金鱼、青蛙、蚂蚁和蟋蟀等动物的经验说一说,要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观察?)

②教师小结:在观察猫的时候,也应该像观察青蛙、蚂蚁等动物那样,先看一看猫的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依次观察各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长有什么等等。

3)学生观察

4)汇报观察结果:猫的身体分几部分?猫的全身长有什么?

5)教师小结:

(出示标有猫的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挂图,或者用观察时使用的小猫。)

猫的身上长有毛,毛的颜色各种各样,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

6)学生复述:猫身体的外形特征(要求能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表述)。

7)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各个部分

①讲解观察重点:我们已经知道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下面就按顺序观察这五个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长短大小如何,上面长有什么等等。

②小组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结果。

④教师小结:

(重点总结猫的牙、舌和足的特征)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有长倒刺的舌。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在脚掌上长有肉垫。

2.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

1)观察猫的行走

①讲解观察目的和要求: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猫是怎样走路的?(观察活猫走路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图片或幻灯片等)

②学生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汇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口述,也可以让学生边表述,边表演。)

④教师小结:

猫在走路的时候,主要是靠腿和脚。猫在行走时,脚的移动规律是:如果右前脚先向前迈步,左后脚就会跟着往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就会跟着向前走。

2)观察猫的奔跑

①讲解观察目的要求: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猫是怎样奔跑的?

②学生观察、讨论。

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

奔跑是猫最快的一种运动方法。奔跑时,猫的四只脚常常是只有一只与地面接触,甚至是四只脚一起离地。猫在奔跑时,四只脚抬起的次序是:右前、左前、右后、左后,或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接上述步骤研究猫怎样蹿(往高处跳)?猫怎样爬树?

研究猫的运动,不要求学生记住猫的运动规律,只是给儿童打开一个思路,引起他们以后随时注意观察各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兴趣。

3.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

1)谈话:猫吃什么?怎么吃?

(让儿童根据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来叙述,教师根据情况再加以补充。)

2)讲述:小猫刚生下来时,还不会吃食物,是靠吃猫妈妈的奶长大的。猫长大后能吃鱼和老鼠。猫吃食物时,用爪子帮助,用牙咬肉,用舌头舔骨头。猫捉老鼠时,先用耳朵听,再用眼睛看,然后轻轻走近老鼠,突然一扑,就用爪子把老鼠抓住了。真是个捕鼠能手!

3)讨论:猫为什么能成为捕鼠能手?它的身体有哪些适于捕鼠的特点?

4)讲述:老鼠常常晚上出来寻找食物。猫的眼睛到了晚上可以变得又大又圆,能看清出来寻食的老鼠。猫的耳壳能转动,能随时转向声音的来处,可以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猫的牙齿锐利,便于吃肉,舌头上长有倒刺,能把骨头上的肉舔光。猫的爪子很尖锐,可以伸缩,脚掌上有肉垫,猫走路时把爪子缩回,走路没有声音。猫有这些特点,所以能成为捕鼠能手,我们要爱护它。

4.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出示兔的标本或挂图,也可以看课本第24页插图。)

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看见过兔吗?

2)小组讨论:兔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吃食方面有什么特征?

3)汇报讨论结果。

4)小结:兔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兔全身长毛。兔的运动方式是:跳着行走,奔跑迅速;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

青草、蔬菜。

5.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要时间允许,学生能够接受,可以组织学生对猫和兔进行比较。

1)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①讲解比较重点:我们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外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吃的食物不同。

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猫的尾巴长,兔的尾巴短。猫的四肢长短相似,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猫和兔身体表面的主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猫的耳朵短,兔的耳朵长。猫的嘴唇没有裂开,犬齿和臼齿发达,舌上有倒刺,兔的上嘴唇中间裂开,门齿发达,舌上没有倒刺。猫的爪锐利,兔的爪不锐利。猫吃鱼和肉,免吃青草、青菜。猫走路时,四只脚先后着地,兔是“跳”着行走的。

2)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讲解比较重点。

按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时所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③汇报讨论结果

④教师小结: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猫和兔都用奶喂小动物。

巩固

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布置作业

观察猫和兔的生活,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教学札记:把猫和兔有什么不同所提出的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比较,学生们能仔细观察,为比较结果做了充分的准备,了解了猫和兔的区别,上课气氛活跃,小组探究顺利地进行。

(5.18-5.22)

22 多样的动物

教学目标:

1 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述;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2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归纳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重难点:

1 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述;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2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 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归纳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

彩纸  剪刀  彩笔   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

探究过程:

活动一:

1 学生交流课前观察动物的情况.

2 教师提示:我们已经研究了鸟  昆虫 哺乳动物,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其他类型的动物.你还了解哪一类动物?

活动二:认识动物的特征.

1 布, 置探究任务:观察昆虫  哺乳动物之外的其它动物.

2 提问: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对动物进行观察?观察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观察后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3 学生充分讨论 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分组探究.

4根据观察讨论的结果,填写观察记录表.

5学生汇报自己填写的记录表,

6教师提问:你能按照特征给他们分类吗?

7 学生分组讨论分类.

8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类交流.

活动三:

1 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这类动物的特征相似?你还了解这类动物的那些知识?

2 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表达与交流.

3 你还认识哪些鱼?它为什么是鱼?

活动四 自由活动:

教师:我们要组织一个动物展览会,请同学们准备一件与动物有关的作品.

活动五:

  结合学生自由活动中的准备,选择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举办动物展览会”.

教学札记:学生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述;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

(5.25-5.27)

讲解科学比赛试题,分析比赛得失,给孩子们充分的信心。

      (5.31-6.5)

研究与实践

电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能及探索电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了解常见的发电方法和电的输送的简单知识,了解一些安全用电常识。

3、学会处理废电池的正确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各干电池。

2、了解电池对天南地北的污染 。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如果没有了电,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学生根据提问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全班交流,提示课题。

2、电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1)观察教材上的几组图片,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学生展开想像,列举生活中用到电的地方。教师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自己看到的现象。

2)思考:家庭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要用到电?工厂里、大街上呢?

3)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4)小朋友旅行中使用的电有什么特点?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它们?

5)小组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3、电的来源

1)我们生活中的电是从哪来的?看教材上的图片,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教师逐图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讨论。依次简单说主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核电的基本情况。

3)你还知道哪些发电的方法?学生根据课外的阅读情况,可以补充其他的发电方法,如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等。

4)学生可以出示课外搜集的有关图片、文学等资料。

5)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思考:你家中的电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6)学生独立看图,用笔依次把各部分连起来。

7)小组交流、讨论,看夜班 连得正确,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连。

8)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小结。

4、安全用电

a)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在使用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b)学生讨论交流看法。

c)你有没有看见过教材图片中所列举的使用不当的现象呢?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它们为什么错了?

d学生小组交流意见。

e)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不当做法?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见闻。

5、节约用电

1)生活中我们使用电,除了要安全用电以外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全班交流。

3)看教材上的图片,你见过这些现象吗?说说你的看法。

4)学生看图,相互交流意见。

5)小结:生活中除了要安全用电外,还要注意节约用电。

6、活动延伸:认识电池

1)你知道手电筒中使用的电与家中电视机使用的电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看法。

2)电池在我们生活中的使用十分广泛,把你课外搜集到的各种电池拿出来看一看。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搜集的电池,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性能、名称有什么不同?

3)全班交流。

4)你知道哪些电池的使用效果更好些?它们的用途一样吧?

5)一般电池能用多长时间?用完以后你是怎么处置的?

6)教师小结。

7、总结评价

1)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要用到电。通过这次活动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学生小组交流。

3)你对电的哪些问题还很感兴趣?在课外研究电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活动札记:通过活动,孩子们了解电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常见的发电方法和电的输送的简单知识、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学会处理废电池的正确方法,提高了环保意识,培养孩子们的研究能力。

(6.08--6.12)

饲养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谁知道“作茧自缚”的成语吗?哪些动物会作茧自缚?

出示蚁蚕:这是什么?再出示雪白的茧子,你认识这个东西,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二、创设问题情境

1、观察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蚕的生长过程及各个不同生长期蚕的形态特点。

2、提出问题。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问题一一记上黑板上。

3、确定研究课题。各小组在众多的问题中挑选出想研究的问题。

估计学生会研究的问题:

①蚕的一生要经过几个阶段?

②幼虫和成虫的形态与生活习惯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③蚕有没有雌雄?

④蚕为什么一定要吃桑叶?

⑤蚕要脱几次皮?变蛹后会脱皮吗?

 

 

 

 

 

 

 

 


三、制订研究方案

1、小组制订研究方案;

2、汇报交流研究方案;

3、师:我们怎样饲养好这些蚕宝宝?只有养好了这些蚕宝宝,才能研究问题。如:

①准备好容器,可用纸盒,周围开几个洞;

②每天给蚕喂新鲜的桑叶,排黑色粪便;

③蚕脱四次皮后,蚕开始排绿色的粪便,停止喂食;

④蚕抬头左右摇摆时,蚕要结茧了,把它放到一只有草的盒子里,让蚕结茧。

⑤结茧一周左右蛾从茧里钻出来(会飞,要保管好)雌雄交配,产卵。

四、实施研究方案

1、分小组研究:饲养蚕宝宝,记好表一。

2、探究有关知识(可查找有关资料)

3、填写表二

五、展示科学成果。

1、汇报交流小组科学成果。

2、填写“科学学习评价表”。小组意见、个人意见、家长意见、教师意见。

活动札记:通过饲养蚕,培养孩子们探究小动物生活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带给自己的快乐,培养了孩子们的关爱之心,懂得了关爱生命、珍惜生命;能与他让你积极友善地交流合作;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睦相处。

(6.8-6.19)

 

 

点评教师:
暂无!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50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