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实录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5-10-31 19:04:44 作者:梅前 发布者:meiqian4061 浏览次数:3105  类别:指导文章  
河南省 >> 濮阳市 >> 第四中学



                  


一、 导入

师:回顾七年级学过的杜甫的诗。全班同学齐背。(幻灯片展示以下两首诗)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从这两首诗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杜甫强烈的关注社会现实精神。因而杜甫的诗具有“重现实,尚通俗”的特点。被称为:史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体现这种特点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板书:重现实,尚通俗。 史诗(在黑板的一角),《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黑板中间靠上。

二、解题。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

故意板书错“茅”,写成“艹”加“予”,让学生发现问题,再强调前面背过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的“茅”容易写错。

师:这个题目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1:这是一首歌行体诗。因为最后有个“歌”字。

生2:这是一个被动句式。其中有“为……所”。

生3:这个题目能看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原因。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再来看一下什么叫 “歌行体”。 “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等。”(展示幻灯片,同学们一起读)

三、走进诗歌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无论从深入理解体味本诗,还是对自身美的熏陶,都希望同学们多读诗歌。下面请同学们初读文本。(结合幻灯片,读准字音。)

 

  怒 号háo 挂 罥juàn 长 林 梢cháng 庇 护bì 突兀  wù布衾qī 三 重 茅chóng

   沉塘坳ào 飘 转zhuǎn 俄 顷   qǐng 丧 乱sāng    广厦  shà  见 此屋xiàn

生:自读感知。(略)

:再读文本 (结合注释,读通文意。不理解的画出,先自查自找,再小组交流。)

生:自读自释。(略)

生提出字句翻译疑问,生给予解决。(略)

师:品读文本一、二段。(结合背景,读出情感。注意声音低、缓。)幻灯片展示历史背景: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甫是安史之乱的经历者和受害者。他丢了官,坐过牢,逃过难,举家流亡到四川成都。求亲告友、东借西凑,在浣溪江的地方盖了简陋的草屋落脚。但安顿的日子没过多久,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又把这临时的居所给毁了。杜甫长夜难眠,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的伟大诗篇。写此诗时大概49岁。(学生齐读)

师:有感情的吟诵,要注意节奏和重、拖音。如:

八月秋高风↗怒-------,卷我屋上三---重------,茅飞渡江---江郊,高者挂罥长------梢↘,下者飘转------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读得低沉、痛心、无奈)

1:读   ()

2: 读  (略)

师:比较两位同学读的差别,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缺点。再请其中一位读。

男生读,女生读。

师:范读。(要注意读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四、走近作者

师:请学生再读一、二段,自主思考,小组交流:那一天,他遭遇了什么?我看到了             的杜甫。

1:他遭遇了狂怒的秋风

师:哪些地方体现的?你感觉好在哪里?

1:风怒号      卷              (沉思)

2:“怒”字运用拟人,把突如其来的秋风比作发怒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强劲和迅猛。(非常好,鼓掌表扬。)

3,:“卷”字有整个吹跑的感觉,体现了风之大,受灾的程度之重。

4:“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

4:我看到了一个面对自然的无情很无奈的杜甫。

师:他还遭遇了什么?

1:受灾之严重   如:“三重茅” “ 洒江” “郊” “ 挂罥  ” “飘转” “沉”能体现。

2:身体之衰弱     如:“老无力”“ 呼不得”“倚仗”能体现。

3:从这一点我看到一个着急的杜甫。

4:从这一点我看到一个老迈体弱的杜甫。

师:此时的杜甫年老吗?

1:不老,才49岁。

2:他说的老是物质贫乏导致的身体的衰弱。

3还有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的困顿和憔悴。(鼓掌,结合当时的情况,答题就靠谱)

师:他还遭遇了什么?

1:群童之顽劣     如:   “群童欺我”  “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能体现。

2:我看到叹息的杜甫

师:  为什么群童抱茅去?请结合背景探讨。

1:因为这群顽童本性顽劣。他们故意捉弄人,特别是弱者。

2:因为安史之乱导致人们生活艰难,这群顽童家里也很穷,他们抱茅去,是想用这些茅草拿回去修葺自家的破房子。

3:根据背景,群童的行为可以看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在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人们的淳朴的心也渐渐失去。

师:同学们说说谁说的更有深意?

1:第二位和第三位。他们结合了背景,更有深意。

师:第二段中“归来倚仗自叹息”什么?

1:叹息家园破败

2:叹息年事已高,身体衰弱

3:叹息人生艰难

师:非常好,一、二段写实,写到秋风迅猛、受灾严重,写到自身,从而自然过渡到三、四段由自身想到天下寒士。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品读三、四段。

生读略。

师:思考交流:那一夜,他在想什么?我看到了          的杜甫。

1:他想到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如:雨脚如麻

师:雨脚如麻用了什么修辞,赏析?

1:运用比喻

2:“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

3:我看到被生活折磨很落魄的杜甫

师:他还想到了什么?

1:他想到了自己多年颠沛流离生活很困窘。

师:哪些词能体现自己多年颠沛流离生活很困窘?(学生思考交流1分钟)

1:“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很沉,能体现他长期颠沛流离.

2:“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都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

3:通过这些我看到心中很伤悲的杜甫。

师:他还想到了什么?

1想天下如己般的寒士。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师:这是怎样一种情怀

2;从这我看到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

3;我看到一个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杜甫。

4:我看到一个勇于奉献的杜甫。

师: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你还能记起杜甫的其他忧国忧民的诗句吗?

生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治腐败,贫富不均 
生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瓯尚缺 
生3: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垂老别》) ——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 
生4: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孝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连年战争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的那个社会的缩影。 

生5: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756年)) 
——写安史之乱中逃亡和被俘长安的遭遇,痛诉妻离子散之苦。 
生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写战斗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就连老妇人也要被迫上战场。 

师:小结 
诗由事而作,屋凭人而传。诗圣杜甫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杜甫在诗篇中表现出来的理想在今天也正在得以实现。

拓展作业:联系此诗,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草堂”!字数100字以上。

 [附板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那一天,他遭遇了什么?

•   秋风之迅猛

•   受灾之严重

•   身体之衰弱

•   群童之顽劣      

• 2、我看到了   无奈、年老体弱、着急、叹息 的杜甫。

• 3那一夜,他在想什么?

想自己及家人多年颠沛流离生活很困窘。

想天下如己般的寒士

4、我看到了推己及人,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       的杜甫。
【教学反思】 

1、注意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做到温故而知新。

2情感的调动,是欣赏作品的关键所在。本节课中,我自己至始至终保持着充沛的感情,并用这种感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从各个环节去促使学生以全部感情投入到作品的赏析中,并与教师、作者达成心灵上的共鸣。是本节课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关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基本要求。我在这节课中,引出问题后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的平台。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以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的方式启迪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让学生能认识杜甫的形象,感受杜甫的心情,进而领悟诗歌的主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也有缺憾。在这节课上,我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品尝了失败,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在开头初读、,再读上对学生朗读节奏划分的指导不够,以致在这一环节耗时过多,影响了下面的教学环节,这些都有待日后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36.7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