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网
我喜欢阅读,这一习惯,是从小学阶段起培养起来的。
20多年前,在一间简陋教室里,老师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来给我们订阅《当代小学生》。每天放学后,写完作业,天已黑下来。晚上的黄金时间,村里常常是限电的,煤油灯的光线又太暗,我便小心翼翼的从书包中拿出书来,抢着帮妈妈去生火。妈妈常夸我水烧得快,其实我是为了让厨房的光线更亮些,拼命地往灶里加柴。
老师常鼓励我们将生活中的趣事记下来,渐渐的,白纸铅字上面有了我和小伙伴的名字。后来,老师成了“全国十佳教师”,受到了********人的接见。等到初三那年,当老师站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领奖台上时,我正躺在门前小山坡上的沙坑里沐浴着阳光,津津有味的读着《平凡的世界》。我常常回忆,是老师让我喜欢上了阅读,是阅读,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大学毕业之后,我只身一人来到了离家300多里的一所初中任教。面对着一群古灵精怪、活泼好动的孩子,有时我真是束手无策,常常被他们搞得疲惫不堪。年长的班主任告诉我,只要一开始“压倒”他们就可以了。我若获至宝,依计而行,上下课均板着面孔,说话也格外严肃,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叫来他们的家长或诉苦告状或抱怨数落。一段时间下来,班级纪律确实不错,学习成绩也遥遥领先。为取得的小小进步沾沾自喜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很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课堂上积极提问和踊跃回答的极少;二是下课后,有些学生只呆在教室里说话,不敢到校园里活动,压抑窒息的气氛四处弥漫;三是有些学困生不堪重负,丧失信心,由厌学到不学再到辍学。
“这是我想要的教育吗?”在心里,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但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毫无管理和教学经验,面对这一难题,一时没了主张。多年的阅读习惯,驱使我走进了图书室,我要在那里找到答案。
那时,学校还是一所落后的农村中学,刊物少得可怜,除了几排重复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作品和几摞充斥着文革气息的作文选之外,书架上就几乎没有别的了。失望翻阅中,捏着书脊顺手抽出一本杂志来,定睛一看,却是一本隔年的《山东教育》。先看目录,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教改风景线、管理与评估、新论语、雕塑心灵、教法与学法、优质课例……“及时雨”!“荒漠甘泉”!“心灵鸡汤”!当时,除了这些脑海中的强烈反映,我就仅剩如过电般的兴奋战栗了!迫不及待地拜读,如饥似渴地精读,其中有篇关于班级管理的文章讲述了一位老师为了改变一位后进生,与其谈心,跟进引领,最终精诚所至、如愿以偿,使该生奋发图强、成长成才的故事,让我大受感动与启发。随即,我决定在班里进行尝试和探索。从第二天开始,我一改往日的作风,主动和每一个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培养他们的正确理念,激发他们的进取信心,重振他们的勃发英姿,潜移默化中,班风日趋向好,学风不断浓厚,学生思维活跃了,师生关系密切了,从见到我就躲,变得喜欢和我交流,甚至有的学生还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我也逐渐找到了“孩子王”的归属感。
作为老师,谁不想成为学生爱戴、家长满意的那一位呢?谁不想杏坛硕果香、桃李满天下呢?只不过,我们往往过于注重了最终结果,而忽略了精耕细作的过程。这如同一场旅行,设若我们只关注目的地,而没有留意沿途风景,那就仅是“到此一游”了。现在回想起来,是《山东教育》这位挚友指引了我的前行路,激活了我的教育梦。
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与《山东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中,我以她为方向指南和精神食粮,努力完善班级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月,她总会如约而至,来到我身旁。每次拿到她,我总是手不释卷,先迅速通读一遍,然后再细细品味,不少正合所需的文章我都要读上好多遍。对于一些班级管理和教学创新案例,我总是剪下来,收藏在我的“教育百宝箱”中。每当在班级管理中出现了疑难问题或者感到气馁时,我都会到“教育百宝箱”中寻找答案:看看名师是如何启发学生的,那些优秀班主任是怎么让“调皮鬼”变样子的,那些慈爱的老师是如何帮助学困生的……
受先进教育思想的长期浸润,我在教学中总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奇怪”的想法。当别的教师热衷于“步骤讲解”那种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了。2007年,前来我校调研的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刘辉老师对我的“自主互动课堂”产生了浓厚兴趣。时值市教科研中心正酝酿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三五X”教学策略,刘老师便让我结合个人对自主、合作学习的理解,在全市课改研讨会上举行一节示范课。那一天,看着会议室里黑压压的听课老师,我战战兢兢的走上了讲台。当面对着40多个孩子期盼的眼神时,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是她,《山东教育》给了我这种力量和殊荣!
对于一名教育者而言,掌握先进的教育信息和教育理念尤为重要。光阴荏苒,不觉间已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十一个年头,从参加市、省优质课评比,到荣膺“省教学能手”桂冠,我沿着教育的康庄大道一路走来,每每在关键时刻,《山东教育》对先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鲜活经验的生动展示,就像一泓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又如一面指南引领着我的方向。
人生如四季。生命的春天里,《山东教育》在我灵魂深处播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生根发芽,绚丽开花,硕果满枝。人生的一大乐趣是独享,独享的****乐趣是众享。如今,在学校“教师成长学苑”里,满满地摆放着6年来的每一期《山东教育》。我坚信这一颗颗种子,定能播向每一位教师的心田,终有一天,大树参天,绿荫成行。
——公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