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文友,学写作,就到作文批改网! | 收藏本站专版专栏 |RSS订阅     欢迎,朋友 | 免费注册会员登录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会员中心
罗庄美德故事(三)
发布时间:2016-02-15 19:04:56 作者:作文批改网 发布者:qq7600981E 浏览次数:3222  类别:指导文章  
作文批改网


罗庄美德故事(三)
   陈良都  等整理

锯树留邻
    留邻庄,是罗庄区盛庄街道的一个小村庄,位居沂河西岸,西北与葛庄毗邻。
相传明朝崇祯年间(1626-1644年),这里住着李、刘两户人家,他们东西为邻,亲如一家。只因李家在西墙边栽了一棵枣树,每到秋天,树枝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红枣,稍经风雨,两院内便落下一个个小枣,两家稚童则捡来食之。久而久之,两家稚童之间难免发生口角,李家稚童说刘家吃了他家的红枣。为睦邻友好,刘家老人编了一个长长的箔笆,西高东低搭在墙顶上,一旦红枣落下,就自然地滚到东院。但遇到狂风暴雨,红枣仍会落到西院。于是,刘家就准备投亲搬家。后来,李家知道了刘家要搬家的消息,立即将枣树砍掉,留下了友好的邻居。留邻庄就成了村名。
“编笆接枣,锯树留邻”至今传为佳话。
 
 
   撤环兴学
    清代著名收藏家于腾在任四川铜梁县知县时,元配夫人孟氏去世,续娶王氏为妻。王夫人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颇有见识,上上下下,很有口碑。1890年,年仅58岁、代理成都知府的于腾在任上忽染重病,卧床不起。临终前他嘱托王夫人:“你回原籍后,不要忘记我的成长经历,更不要忘记恩师董继志的教诲,要捐资兴学,培养人才。”
于腾溘然长逝,王夫人长途跋涉,一路含泪扶灵柩从成都赶回于腾老家郯城县寨子村(今罗庄区沂堂镇寨子村),并带回了于腾一生的珍贵藏品及凝聚着心血的《盛宋文选》木雕版。王夫人把于腾的灵柩安葬在寨子村。根据朝廷的旨意,王夫人由沂州知府安置在兰山县县城(今兰山路西段),设立于家公馆。王夫人用于腾半生积蓄购置部分土地,养家糊口。
光绪年间,政府倡导各地兴办义学,山东堂邑县(今冠县)人武训乞讨为生,用行乞所得兴办义学,受到朝廷嘉奖。王氏想到丈夫于腾幼时读书困顿和临终托付,觉得时机来临,心底燃起了兴办义学的强烈愿望。她经过深思熟虑,慷慨献出金镯一对和土地百亩,在沂州府的琅琊书院办起了****所义学,施教于周边的贫寒子弟。为建好校舍,她倾尽积蓄而无怨无悔。她亲自到当地有学问的进士、举人家,聘请他们前来任教,并到贫寒人家动员他们送子上学,学费 免交,食宿免费。当年招生50余名,分为蒙班和经班。她视莘莘学子如自家子弟,一日三餐皆亲力为之,寒来暑往亦不辞劬劳,令百姓人家感佩不已。王夫人的义举也深受各界人士称赞。沂州知府闻讯后报奏朝廷。慈禧太后得知这位女子有如此见识,特降旨嘉赏,封王夫人为“一品夫人”,赐“金凤冠”一顶。山东巡抚杨世骧亲自手书“撤环兴学”大匾一块,由官员护送,从济南出发,一路上旌旗飘舞,锣鼓喧天,浩浩荡荡直奔兰山而来。
沂州知府早率府、县百官及豪门绅士在北门外迎接。一时间,欢声雷动,鞭炮齐鸣,授匾典礼隆重壮观。王夫人撤环兴学、乐善好施的事迹一时广为流传,在沂州一带被尊称为“女武训”。
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1 9 0 3年,废科举,兴学堂,王夫人所办的义学改为兰山县立****高等小学堂(1982年改称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多年来为社会培养造就了大批有用人才。
王夫人了却了于腾的遗愿后,欣然谢世,灵柩被送回寨子村与丈夫合葬在一起。
“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那顶镌刻着“皇恩重命”的金凤冠,如今珍藏在临沂市博物馆,成为王氏夫人兴办义学的历史见证。王夫人因“撤环兴学”名垂青史而为后人所称颂。
 
一诺千金
   临沂县塘崖公社常旺村(今罗庄区高都街道常旺村)陈允升先生,师从兰陵的王思衍,是一位闻名遐迩的书法家。与临沂城里的著名画家王小古有忘年之交。1976年7月,王小古在“五·七”干校回家后,要办的****件事就是去看望陈允升先生。事前王小古曾与陈允升先生有过约定,陈先生又修书一封把日期定为7月16日(这封信已被刘家骥先生装裱收藏)。定好的约会人员有:王小古、刘家骥、马国栋、刘中华。
7月16日这一天,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降下了滂沱大雨。几个朋友都来到王小古家里凑齐,可大雨一直没有要停的意思。王小古看看天,非常地着急。夫人钱廉说:“下这么大的雨,不能去了!”王小古说:“定下来的事情一定要去做。”于是,他们4人下定决心,找来雨衣、蓑衣,穿在身上准备出发。他们各骑一辆自行车,不顾风飚雨骤,雷电交加,从临沂师范学校直奔城南的常旺而去。
再说陈允升先生,吃过早饭,就穿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大门首迎宾。陈师母劝他说:“这样的瓢泼大雨,他们还能来吗?你还是屋里等吧。”陈先生说:“不可能不来,古人能不失鸡黍之约,难道我们就不能一诺千金吗?”风狂雨急,陈老师坚持等候。
王小古先生4人不畏风狂雨大、路途泥泞,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常旺村。陈先生已在风雨中恭候多时,终于迎来了最知心的嘉宾。一见面大家悲喜交加,雨水和泪水混合在一起,挂在他们的脸颊上。陈先生第 一句话就说:“莫放春秋佳时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席间大家同桌叙旧,一片欢声笑语,真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王小古感慨万千,挥毫写下:“莫放春秋佳时过,最难风雨故人来。”众人鼓掌叫好。后来文友彭云程听说连云港市开发花果山水帘洞景区,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楹联,彭云程便请王小古投稿。王小古又欣然挥毫写出这幅“莫放春秋佳时过,****风雨故人来”的楹联。后该联获奖,并被景区收藏,勒石为碑。
几位先生亲如手足,畅所欲言,十分高兴。王小古就谈起如何培养书画人才,为社会服务,为祖国争光。陈先生说:“活到老,学到老,传播书画艺术到老。”这些艺术家们时刻想到国家和人民。后来王小古在临沂师范学校举办了教师进修班,培养了一大批书画人才,王小古的《花鸟十三讲》,就是这个时期完成的。
    第二年,陈允升因病与世长辞,王小古亲送挽联“艺苑星堕”,并作了一首五言绝句以示悼念:“彤管寒金雀,春风冷砚池;群鹅何处换,一凤竟西辞。”他们都是一诺千金的书画家,那次雨中赴约成为文坛一段佳话。

李之怡 共164篇 推荐7 优秀5
姜恩泽 共108篇 推荐22 优秀10
刘鼎轩 共98篇 推荐36 优秀24
马维霞 共80篇 推荐0 优秀1
陈永娟 共64篇 推荐15 优秀9
江秋 共63篇 推荐2 优秀2
陈乐乐 共60篇 推荐3 优秀0
胡豆儿 共59篇 推荐9 优秀7
房云玲 共57篇 推荐47 优秀5
董千里 共55篇 推荐30 优秀22
友情链接:百度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凤凰网   央视网  卫星地图  大师邦
关于本站 | 合作加盟 | 积分计划 | 联系我们 | 投稿须知 | 版权声明 | 问题解答
作文批改网 www.duzhenfang.com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 电话:13864984078.
备案编号:鲁ICP备12014725号-1,设计制作:作文批改网
154.29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