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网
千年古村落 武河湿地****村
——大安村赋
大安村,因地处沂河岸边,得名“岸头”;后取祈求吉祥平安之意,遂称“安头”;又称“大安村”,终定名为“大安社区”,凡三变矣。据唐贞观年间《重修灵源观碑记》载,村建于隋朝(581~618年),迄今已1400余年。故老相传,村之原址在今村东南,俗称“南老圩子”,因天火肆虐,全村毁于一旦,遂搬迁北移至藏风聚气之今址。初,村中仅乔、文、吕三姓。嗣后,杜、王、张、杨、郭、孟、魏、刘、胡、孙、秦、朱、于、屠、陈、边、李诸姓陆续迁入,聚群而居,繁衍生息。
村右倚黄山,襟沂带武,风光秀丽,土地肥沃,水质清冽甘甜,所产果蔬禽鱼,风味绝佳,闻名遐迩,正所谓“沂武两岸柳鸣蝉,秋水鱼肥脍如玉”。尤可喜者,武河在村西逶迤而过,生态湿地,一碧万顷,波光粼粼,云影舒卷;水草丰茂,绿柳婆娑;锦鳞跃波,鸥鹭翻飞。片片芦苇荡、荷花浦,曲径通幽;处处小沙洲、人工岛,星罗棋布。宜避暑纳凉,可垂纶信步,仿佛江南风光,俨然地上天堂,天泽地润,风物动人。
与此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者,乃村之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虽历经沧桑劫难,村仍留存灵源观古庙遗址、文家大院旧址、部分石碑石刻和虫王刘猛将军铸像,以及古柏、古槐、古银杏、古炮楼、文家古响场、干娘石等历史遗迹。抗战军兴,宁静的村庄曾一度被日寇围困,村民奋起保卫家园,敌久攻不下。惜哉众寡悬殊,数日后惨遭屠戮,留下了“金安头、银唐庄”不屈且不朽之口碑。
村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更得益于民风古朴,崇文重教。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安头村成立临沂县庄坞区乡立第三国民学校(修业年限为七年,前四年为国民学校,后三年为高等小学校)。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立临沂县第六区(含泉源头、庄坞二区,共2镇27乡)区立大安村初级小学(修业年限改为六年制,前四年为初级,后二年为****),有学田26.5亩、河淤地300亩,基金80元,校长为杜文藻先生(1892-1975)。1943年抗日民主政权在此基础上成立抗日小学,解放后学校改称安头完小,是人民政府在该地区最早设置的学校之一。是故民智开发较早,人文蔚起,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英才俊彦,可谓人才辈出,代不乏人,称冠当地。自1949年建国至今,村任职党、政、军及从教、经商者四五百人,硕士、博士、教授达几十人。
沂水汤汤,武河潺湲,清流拍岸,碧波含情。时逢盛世,百业俱兴。村人和睦团结,人丁兴旺,耄耋寿考者数百人,人口逾四千,乃武河两岸人口****之行政村。村外风景如画,庄内房舍俨然,千门锦绣,万户香风,可游可居,魅力四射,堪比武陵桃花源,实乃“武河湿地****村”。
乔闪
乔俊文
拜撰
古银杏树 双龙碑(龟驮碑) 杜文藻先生
五彩石(干娘石) 古槐树(老神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