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网
丁屯四月八古庙会
丁屯古庙,相传是唐朝末年修建的,现存重修庙宇的碑记保存比较完整的有明代、清代的石碑,清代的比较多,明代的比较少一些。
古庙座落在黄山镇丁屯村,分为前庙和后庙。前庙是一条深沟,顺着沟底十八道台阶而上,是古庙的大门,两座旗杆,矗立在东西两边,高高耸立。进了庙门,为穿堂式大殿,俗称灵官殿,东首面向西,塑有王灵官神龛神像,手持钢鞭,造型极其恐怖。西首面向东,为执帚神,门上写有对联:王灵官巡查世界,执帚神镇守山门。
穿过灵官殿向里,便是玄帝殿。有三间殿堂,中间是玄天大帝神像,左手四指,打成莲花形,据说是在念什么诀。配有桃花女、周公,一个会写一个会算的神。像的四周为站班罗汉像。经过玄帝殿,向后走,便是一院,即雹泉殿,中间供雹泉老爷神像,坐在暖阁里,形象吓人。两面山墙上,有雨公风婆、闪电娘子、霹雳将军等八大神像,据说这些都是管刮风下雨的神,掌握着旱涝,直接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为此,人们对这里的神像,既害怕又敬仰。
观其壁书:莫到行善最乐、行善以求福、行善以求寿、岂是真善。下联:人言读为****、读书以谋官、读书以谋利、何福之有。隐隐约约地体会到道家的无为求世观,颇耐人寻味。
经过雹泉殿向西,出小门,是一片墓地,向北约五六米处便是后庙。后庙原名菊花庵,主持僧人原为尼姑,后因僧尼之间常有矛盾,经过有关方面的裁决,尼姑迁往李庄一处庙堂,自此后庙便由和尚主持。
后庙分东西两个门,由东门进去,经过小院,便到观音菩萨大殿。中间供观音菩萨神像,还塑有两个侍童,高举净瓶,张着大嘴,似喊似笑,栩栩如生,引人发笑。
院的西边,是奶奶殿,是人们求子得福或祝福长寿的地方,转向南,则是韦陀殿。
丁屯庙会,场面盛大且人车连续不断,主要因素便是雹泉老爷。据说,雹泉老爷姓李名左车。为汉朝大将,因功德高被封为汉光武真君,后被封为下雹子的神,人称雹泉老爷。据说雹泉老爷的老家为华埠一带,其外公家为黄土堰,其老岳家在丁屯附近。由于亲情关系,他时常带着一帮人马,来往此地,便带来冰雹灾害。尤其冰雹灾害较大的年份,烧香求神的人就特别多。
方圆几十里地,各乡各村,每年四月初,都凑钱操办送香的事。祈求雹泉老爷,不下雹子,不降灾,降福四方,风调雨顺,农民有个好收成。
上香的人群多了,便有了竞争的气氛。有的村,用金箔纸扎成大大的元宝,
用竹劈挑着,一头一个大元宝,颤颤悠悠;十几个人挑着元宝,浩浩荡荡而来。挑元宝人踏着鼓点,时而悠然自得、漫步逍遥的走着,时而大步流星急急忙忙、紧张有序的前进。围观的人们,不时发出叫好声。有的村,则扎成银元鞘(钱桶),一小车推两个,推车的,拉车的,故意东倒西歪,一会断轴,一会修车,洋相百出,引人哄堂大笑。送钱的人,烧罢纸钱后,也就成了观众。哪村数一哪村数二地评论一番。
无疑,这也是僧人的黄金季节,敲敲击击,念念经,身前大铺篮里便被扔满了钱。这都是庙里的收入。
送罢纸钱后,人们便到市场走走看看,买些家里需要的物品。临街商铺里,绫罗绸缎,花团锦簇,婚丧嫁娶所用的物品应有尽有。买便宜点的到小铺去就可以。需用农具的话,耧地筢子扫帚锨等,全套农具样样皆有。生活用品锅碗瓢盆样样俱全,夏令用品斗笠草帽蓑衣一样不缺,大牲畜市牛驴骡马,小牲畜猪仔羔羊,哞哞咪咪,声声不断。
花市里异彩纷呈。牡丹、栀子、桂花、君子兰等等,还有些叫不上名的花,姹紫嫣红,清香扑鼻,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庙前正南处戏台前热热闹闹。京剧《铡美案》唱得正起劲,不用花钱买票尽情看。这是地方上的人为大会助兴,为敬神灵请来的戏班。要不然,也可自掏腰包去看马戏团的表演,或者到曲艺坊听柳琴、花鼓戏,共有七八处,坐在柳荫下,时间长点短点都热不着。
庙前烟火街上,两边的大棚相连,菜馆、酒家栉比鳞次,凉菜、腊肉、烧鸡、烤鸭……琳琅满目,在这里可以尽情享用。附近还有许多摊位,摆放着小泥壶、小喇叭等各式各样、富有乡土气息的玩具,引得孩子们流连忘返。
丁屯四月八庙会,一般是从初七逢到初十,大牲畜市上牛驴骡马的交易则要拖到四月十三。大石料、木料、石磨、槽、木板,当时运输能力差,卖不了的话也不能马上运走,所以卖主会多呆上几天,时间再久了便委托他人代为销售。所以五月、六月还有人从丁屯买到这些东西,也就不足为怪了。
(乔士勤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