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 临沂市 >> 郯城县 >> 郯城美澳学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教育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国学经典、国学常识和国学技艺等,国学经典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全面推进我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整体构建具有临沂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国学经典教育体系(以下简称“国学教育”),提升临沂教育内涵和品质,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规划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及国学经典教育为重点,积极探索融合民族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国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养心教化功能,探索价值观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契合,立根塑魂,立德树人,切实提高学生国学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传承性原则。开展国学教育,在课程内容、学习次第、传授方法、诵读方式等方面不可随意安排、凭空创造。几千年来,传统文化教育有其传承已久的既定经验,要深入学习、吸收和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和科学做法。
2.时代性原则。站在现代教育体制的角度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选取内容,设置课程,引导学生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学习、感悟、践行。与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培养既具有传统精神、又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公民。要注意克服国学教育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站在立德树人、培养现代公民的角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3.教育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学段规律,根据不同年龄及学段特点,确定国学教育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不同,遵循教育规律,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同时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系统推进,螺旋推进,从而达到有效的国学教育效果。
4.自主性原则。在遵循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将国学教育与区域文化、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依托地区文化、历史人物、校史校情等,发挥优势,自主规划,精心设计,形成特色,使国学教育成为推动区域品牌或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动力。
三、工作目标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探索全覆盖的方式,逐渐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经费,深入开展国学教育工作。
拟用3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国学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并建立国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具有临沂特色的国学教育体系及运行机制,打造临沂国学教育品牌。
1.打造国学名师。国学教育,师资为先。设立国学教育名师工作室,组建国学教育中心教研团队,每个项目学校至少要有一名专职的国学教师,逐渐建立一支50人以上专兼职结合的国学教育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国学骨干培训多样化和常态化开展,培养一批本土的国学教育名师。
2.开发国学课程。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既独树一帜又和谐统一,对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应侧重选择儒家文化之瑰宝,兼顾其他学说之名作。开发国学课程,可有三个路径:一是国学经典教育,主要是儒家经典教育;一是国学常识和国学技能(含民间文化)教育;三是立足区域文化积淀开发的富有特色的课程。要围绕经典诵读、德行教育、孝道文化、书法文化、德音雅乐、传统武术、传统游戏等传统文化主题,或依托诸如宗圣曾子、孝圣王祥、算圣刘洪、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等历史文化名人,或其他区域性传统文化元素,加大开发国学特色课程的力度。每个国学教育实验县区、实验学校要至少形成一项国学教育特色课程。全市逐步形成系统性、整体性较强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学教育品牌。
3.培育现代君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通过国学教育,帮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汲取民族智慧,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打造既能立足传统又能面向未来的现代君子。
四、工作进程
(一)调研论证,酝酿准备(2015年12月—2016年4月)
开展调研论证,召开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座谈会,凝聚共识,探讨经典教育的困惑和难题。制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教育活动的通知》,推动教师和教干全员品读经典活动,并做好活动总结,提升活动经验。
(二)拟定方案,部署动员(2016年5月—2016年8月)
自2016年5月起,进一步摸清师生国学积累现状,探讨国学经典教育的可行性,拟定区域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可行性方案。举行启动仪式并下发《临沂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意见》,对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县区、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国学经典教育可行性实施计划。暑假前发出《关于暑假期间组织开展国学经典品读活动的通知》,在原有基础上,教干教师完成《论语》或《孟子》8-15篇的研读。
(三)全面展开,年度推进(2016年9月-2017年9月)
自2016年9月起,分学段按年级有计划有系统地展开国学经典教育,相关工作协同并进。各学校务必开齐开好每周一节国学经典课;各学科努力融入国学元素,发挥学生经典学习潜能,先于学生或与学生同步诵读研读,适时发挥引导作用;教研科研活动持续跟进,举办国学教育优质课评比、案例征集等活动,推进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社区、社会同步发力,推动亲子阅读国学经典读物,形成家校合作经典教育合力。
(四)阶段总结,表彰推广(2017年10月-2018年5月)
2017年10月,创办《临沂国学》,普及国学经典教育基本知识,推广区域各校经验。2017年底,对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情况要进行一次检查和调研,听取各校汇报,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总结经验,调整完善。2018年5月,召开阶段性总结表彰会,表彰先进,总结交流国学经典教育取得的成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五)示范引领,持续推进(2018年6月-2018年12月)
在已有探索基础上,有衔接地开启第二学年经典教育。2018年9月,开启第三学年经典教育,努力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让全市国学经典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以后持续推进,打造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区”。
五、实践途径
(一)围绕一条主线:国学经典教育
1.学习内容:国学经典内容为小学至高中12学年按年级规划学习的课程,分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小学低中年级以诵读传统的蒙学教材为主;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高中以诵读、研习《四书》等国学经典为主,兼及经子史集。
必修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选修内容包括:《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诗经》、《礼记》、《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史记》、《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等。
各项目单位可结合“大纲”(山东国学教育大纲即将出版)要求和本校实际,确定本校国学教育课程,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
2.基本方法:国学经典的学习以诵读为主,多种形式结合,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度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身体力行。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做好课程设计,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并做好阶段检查反馈,市教育局将就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视导检查。
3.基本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专题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确保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各地各学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1节。同时,各学校要重视学科渗透,寓传统文化教育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主题活动。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组织举行经典诵读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画比赛、名人名家故事演讲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晚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活动之中。
社会实践。各地各学校要充分结合教学工作,并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了解传统文化丰富内涵。
(二)把握两个契机:传统节日、主题活动
1.把握传统节日的契机,促进国学教育生活化、趣味化。各实验区域、实验学校要抓住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之契机,以经典诵读为主,辅以吟唱、朗诵、演讲、书法、武术、舞蹈、讲故事、曲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将国学教育活动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画经典等,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同时,要结合国学教育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礼仪教育、诚信教育等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师生民族自豪感,提升师生的文明道德素养。
2.开展主题活动,把国学教育与德育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及国学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于德育常规工作中体现国学教育的思想。要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要利用广播站、手抄报、黑板报、《校报》等各种媒介,引导学生有涵养、重礼节、讲道德。要利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班团队会、六一儿童节、艺术体育节、社团活动、报告会等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三)实施三大工程:国学名课、国学名师、国学名校工程
1.“国学名课”工程。以“知行合一”、“兼容并蓄”为原则,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积极开展国学教育“创特色·创模式·创成效”活动,打造一批较为成熟的学科课程及活动课程。在学科课程方面,语文、历史、思品、政治、德育、艺术、体育等课程要增加国学内容的比重,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要在教学环节渗透国学思想。在活动课程方面,结合重要节日,依托戏剧、舞蹈、武术、音乐、书画等传统艺术项目,积极开展主题汇演、竞赛活动,并将活动提升打造为特色校本课程。
2.“国学名师”工程。加强国学骨干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来临沂举办讲座、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考察交流、举办国学教育论坛及研讨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国学教师队伍培训。加强国学名师团队建设。扩大国学教育名师工作室的覆盖范围,充分利用国学教育名师工作室进行传、帮、带,引领提高全市国学教育者的整体专业水平。聘请国学教育知名学者、专家充实国学教育顾问团队,常态化指导我市开展国学教育工作。
3.“国学名校”工程。打造好现有的国学教育实验学校,争取利用3到5年时间,在经典诵读、德行教育、孝道文化、书法文化、德音雅乐、传统武术、传统游戏等方面,每一主题至少推出一所国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其他国学实验学校每校都要有一项以上国学教育特色项目,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蓬勃形势。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在国学教育方面走高端、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四)做到四个结合:国学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艺术教育、科研课题紧密结合
1.国学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作为新形势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载体,让国学教育与学校德育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在常规德育活动中通过国学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找准切入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规律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学生养成教育为抓手,从学生最基本的做人、处事、礼仪、学习等日常小节开始,帮助学生理解国学内涵,引导感悟国学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践行优秀传统美德。
2.国学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国学教育要取得家长支持,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坚持、共同热爱,以期给孩子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国学精神财富。推动国学教育社区化、社会化,将国学教育的成果拓展到家庭、社区,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国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导,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将国学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以音乐、美术和体育课为教学平台,以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等为展演平台,以美术队、民乐队、舞蹈队、打击乐队、合唱队、小组唱队、京剧队、武术队等为团队抓手,注重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美育中健康发展。
4.国学教育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国学教育要重视科研工作,探索区域国学教育内涵,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握时代脉搏,站在教育制高点,研究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找准着力点,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更好地指导国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五)做好五个融入:融入课程体系、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学校文化建设、融入学校管理工作、融入教育工作计划。
1.融入课程体系。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品德、语文、历史、艺术等课程标准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尤其是要增加爱国忠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文明诚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美德。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也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应内容。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各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质文化资源,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深入挖掘各门课程内涵,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2.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国情,参加公益活动、文化体验、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避免把优秀传统文化当作书本上的抽象教条,或是流于摇头晃脑与浅尝辄止。
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内化于心,增强自觉奉行能力。例如: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活动、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寻访红色足迹”活动等。
3.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各实验学校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纳入到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课程软环境中,努力探索与学生对话的环境创设方法,从而使“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老师”。利用校园空间创设文化氛围,在校园基本设施建设中融入和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让校园的每个角落、每面墙壁都能说话、都在育人,使全校师生每时每刻都能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国学的魅力,每时每刻都能得到精神的陶冶。
开展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与课堂教育教学互为补充。可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做示范,可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载体,发挥各自独特的文化育人功能。
4.融入学校管理工作。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顾及情感、追求和谐等积极因素,将其贯穿于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它面向学生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内化为受益终身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自觉。
将贯彻2015年版《中小学生守则》的过程,作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契机。在学校、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自然地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联系。
5.融入教育工作计划。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中央要求和教育部文件精神,并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中。在师资培训计划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提升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加大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此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国学教育研究中心(沂蒙国学院),开展国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加强国学进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组织国学教育兼职教研员队伍,积极开展专业引领。建立国学教育评价机制,要把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作为考核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安排定期专项督导,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表彰奖励。构建“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牵头推动,国学实验学校引领,教师、家长广泛参与,学生深度学习”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重视、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长参与、学生喜爱”的国学教育局面。各项目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并将该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二)制定实施方案
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局长和校长分别是区域和学校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人,落实任课教师和课程安排,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增强实效性,强化测评工作。各实验学校要做好国学教育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本校特点,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分年级、分学段、分学期、有针对性地逐步推进。各项目单位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送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备案。(三)加强师资培训
定期举办临沂市国学教师培训班,邀请传统文化教育名师或专家到我市授课、讲学,进行专项专题培训;定期精心选派国学骨干教师或校长参加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国学教育”专题研修,示范带动全市传统文化教育;组织骨干教师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效显著的学校观摩学习;各项目单位也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采取校本培训、“请进来、走出去”、加强区域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师资水平。在区域教师通识培训中,融入国学内容,提高教师国学素养和道德修养。让教师自觉养成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素养,从而影响和带动学生。实验学校要把学习国学经典作为校本教研的内容之一,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强化教师教育能力。争取在三年时间内,每所学校形成3-5名国学骨干或“国学导师”。
(四)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家长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共同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合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将在局网站及《沂蒙教育》上开设国学教育专栏,及时宣传各实验县区、实验学校的国学教育理念、进展、经验和亮点等;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展示我市国学教育成果,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微信群、QQ群,进一步加大国学教育交流力度。
(五)保障经费投入
对国学实验学校给予人、财、物的支持,各相关部门和实验学校要将国学教育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保障国学教育经费投入,确保国学教师队伍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外出考察、教研活动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实验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国学管理机构,统筹和开展国学教育的相关工作,要至少有一名专职国学教师,负责学校日常国学教育工作,同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备兼职国学教师,要确保国学教师的待遇不低于其他任课教师。
(六)加强教研活动
加强国学教育专项教研活动,提供交流展示平台。争取组织编写一套分年级、分学段的临沂市国学教育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组织全市国学教育案例征集与评选、优质课评比等教研活动;组织相关体验性国学教育活动,如“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组织相关民俗调研、讲述美德故事、讲述民间奇人奇事等活动;组织国学专项调研活动。
(七)强化督导评估
把国学教育工作列入对国学教育实验学校校长及其学校工作的考核和评优范围,积极推进国学教育工作评优体系建设,制定实施国学教育表彰奖励制度,通过检查指导和评优评先,促使学校国学教育的规范、优质、多元发展。市教育督导机构适时对各国学教育实验学校开展督导评估。
制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评估考核细则,有计划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督导检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有效推进,达到如期效果,要落实评估激励机制,对推进效果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评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予以表彰。
附:
临沂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教育项目单位名单
1.区域(1个)
河东区教育局
2.高中(5所)
费县****中学 临沂第三中学
蒙阴实验中学 郯城第二中学
郯城县美澳学校
3.初中(8所)
临沂第35中学 临沂第十二中学
临沂第十五中学 沂水县沂新中学
蒙阴县高都中学 莒南县板泉镇初级中学
莒南县岭泉镇初级中学 临港开发区第五中学
3.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
沂州实验学校 沂河实验学校
河东区工业园学校 费县杏坛学校
4.小学(22所)
临沂第九实验小学 兰山区金雀山小学
临沂第十实验小学 兰山区义堂小学
河东区益民小学 兰山区汪沟中心小学
河东区凤凰岭中心小学 兰山区苗庄小学
河东区汤头镇五湖小学 临港开发区团林西楼小学
费县东关小学 临沂册山中心小学
高新区双月湖小学 临沂傅庄街道中心小学
经济开发区沭河学校 临沂第七小学
莒南县第三小学 蒙阴县高都镇中心小学
沂南县砖埠镇中心小学 沂南县马牧池中心小学
沂南县界湖镇独树小学 沂水县实验小学
5.幼儿园(2所)
沂南县第三幼儿园 费县实验幼儿园
项目联系人 朱成广 (13515393583 lyyuwen@126.com)